一种高架铁路桥柱帽处的防排水结构

文档序号:30769328发布日期:2022-07-15 23:4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架铁路桥柱帽处的防排水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架铁路排水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高架铁路桥柱帽处的防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高架铁路桥的轨道梁、站台梁采用预制结构经现场拼装而成,顺轨方向轨道梁与轨道梁之间、轨道梁与站台梁之间以及垂轨方向两段轨道梁/站台梁之间均有接缝(见图1、2)。各处接缝,尤其是垂轨向在桥墩柱帽处的接缝,难以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通常不做处理。但当高架铁路桥下为候车室、出站通廊等室内空间时,必须保证上述各类接缝严密不漏水。
3.目前常用工程技术措施如下(见图1、2):
4.技术1:沿接缝处设置导水槽,拦截收集渗漏水入排水管;
5.技术2:桥下加设屋面,屋面设置独立的排水系统;
6.技术3:轨行区上方加设雨棚。
7.另外,中国专利cn107964873a公开了磁悬浮高架轨道桥梁排水系统,包括轨道板底座、轨道板和桥面排水系统,轨道板设置在轨道板底座上,在轨道板上设置有导轨挡墙,导轨挡墙与轨道板形成u型结构,在u型结构的凹槽内,设置有第一排水坡,在u型结构的两外侧设置有第一边排水通道和第二边排水通道,在轨道板底座内置有第一横向排水管,第一横向排水管贯穿轨道板底座,并与第一边排水通道和第二边排水通道连接;桥面排水系统包括竖直泄水管道,竖直泄水管道与第一边排水通道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对现有技术深入分析后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9.技术1:导水槽与预制梁接缝处不能完全吻合,排水不畅时有积水溢出隐患;受减震装置遮挡,柱帽处垂轨向导水槽不能贯通,仍存在漏水可能;
10.技术2:通常采用金属屋面,无法保证与桥墩无缝搭接,不能解决柱帽处垂轨向接缝的漏水问题;
11.技术3:可有效遮挡雨水,但无法防止站台冲洗废水、列车上水软管溢出水等渗入。
12.中国专利cn107964873a主要针对高架轨道桥梁的排水,未解决梁接缝处的渗漏水问题。
1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架铁路桥柱帽处的防排水结构。解决柱帽顶部垂轨向接缝处的漏水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基本不增加造价,将接缝处漏水集中在较小范围,能快速排除积水,且清通方便。
1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5.一种高架铁路桥柱帽处的防排水结构,包括挡水坎和排水组件,所述的挡水坎设置于柱帽的顶部且周向封闭,挡水坎的水平投影包围在柱帽顶部垂轨向接缝的水平投影外
(使渗漏水完全落入挡水坎围成的区域中),所述的排水组件包括用于挡水坎所围区域排水的排水口以及与排水口连接的排水管。
16.优选地,所述的挡水坎绕柱帽顶部边缘设置,用于收集柱帽顶部垂轨向接缝处的渗漏水。
17.优选地,所述的挡水坎与柱帽一体成型。严密无缝,无漏水隐患。
18.优选地,所述的挡水坎的高度高于柱帽顶部100~500mm,挡水坎的厚度为100~300mm。用于防止渗漏水溢流,并提供一定挡水坎强度。
19.优选地,所述的挡水坎的高度高于柱帽顶部300mm,挡水坎的厚度为200mm。
20.优选地,所述的排水口设有一个或多个,沿挡水坎周向设置。
21.优选地,所述的排水口为地漏。
22.优选地,所述的排水口为侧式地漏。
23.优选地,所述的排水管沿桥墩侧壁竖直设置,用于依靠重力排水。
24.优选地,所述的排水管选用dn150规格的排水管。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6.高架铁路桥上的水经垂轨向轨道梁/站台梁接缝(柱帽顶部垂轨向接缝)渗流,进入由挡水坎围成的区域内,渗漏水再经排水口进入排水管快速排放,防止漫流。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1、通过挡水坎将接缝处漏水集中在较小范围,侧式地漏和排水管的设置,可以快速排除积水,避免向下漫流至候车室。
29.2、挡水坎与柱帽一体成型,严密无缝,无漏水隐患。
30.3、集水区域开敞,清通方便。
31.4、基本不增加造价。
附图说明
32.图1为高架铁路桥现有防排水技术的垂轨断面示意图;
33.图2为高架铁路桥现有防排水技术的顺轨断面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图3中本实用新型防排水结构的
ⅰ‑ⅰ
截面示意图;
36.图5为图4中本实用新型防排水结构的
ⅱ‑ⅱ
截面示意图。
37.图中:1为桥墩、2为柱帽,3为减震装置,4为轨道梁,5为柱帽顶部垂轨向接缝,6为垂轨向导水槽,7为顺轨向导水槽,8为屋面,9为雨棚,10为挡水坎,11为排水口,12为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9.高架铁路桥的典型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在桩基上设置承台,承台上设置(一体成型的)桥墩1和柱帽2,柱帽2上设置减震装置3,减震装置3上架设有轨道梁4。高架铁路桥的轨道梁4、站台梁采用预制结构经现场拼装而成,顺轨方向轨道梁4与轨道梁4之间、轨道梁4与站台梁4之间以及垂轨方向两段轨道梁4/站台梁之间均有接缝。
40.当高架铁路桥下为候车室、出站通廊等室内空间时,必须保证上述各类接缝严密不漏水。现有技术中(可参见如图1、图2),通常采用以下三种工程技术措施防漏:技术1:沿接缝处设置垂轨向导水槽6和顺轨向导水槽7,拦截收集渗漏水入排水管;技术2:桥下加设屋面8,屋面8设置独立的排水系统;技术3:轨行区上方加设雨棚9。技术1中,垂轨导水槽6和顺轨向导水槽7与预制梁接缝处不能完全吻合,排水不畅时有积水溢出隐患;受减震装置3遮挡,柱帽2处垂轨导水槽6不能贯通,仍存在漏水可能。技术2中通常采用金属屋面,无法保证与桥墩无缝搭接,不能解决柱帽顶部垂轨向接缝5的漏水问题;技术3可有效遮挡雨水,但无法防止站台冲洗废水、列车上水软管溢出水等渗入。
41.现有技术中,对于柱帽顶部垂轨向接缝5,难以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通常不做处理。
42.实施例1
43.本实施例一种高架铁路桥柱帽处的防排水结构,如图3~5所示,包括挡水坎10和排水组件,挡水坎10设置于柱帽2的顶部且周向封闭,挡水坎10的水平投影包围在柱帽顶部垂轨向接缝5的水平投影外,使渗漏水完全落入挡水坎10围成的区域中,排水组件包括用于挡水坎10所围区域排水的排水口11以及与排水口11连接的排水管12。
44.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
45.挡水坎10绕柱帽2顶部边缘设置,用于收集柱帽顶部垂轨向接缝5处的渗漏水。进一步优选挡水坎10与柱帽2一体成型。严密无缝,无漏水隐患。还可以进一步在挡水坎10围成的区域内设置防水涂层,以避免落入该区域内的水对相关结构的不利影响。
46.优选挡水坎10的高度高于柱帽顶部100~500mm,挡水坎10的厚度为100~300mm。进一步优选挡水坎10的高度高于柱帽顶部300mm,挡水坎的厚度为200mm。用于防止渗漏水溢流,并提供一定挡水坎强度。
47.排水口11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沿挡水坎10周向设置。例如本实施例中设置一个排水口。优选排水口11为地漏。进一步优选排水口11为侧式地漏(即地漏开口设置于挡水坎的下部),如图4和5所示。优选排水管12沿桥墩1侧壁竖直设置,用于依靠重力排水。进一步优选排水管12选用dn150规格的排水管。
48.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高架铁路桥上的水经垂轨向轨道梁/站台梁接缝(柱帽顶部垂轨向接缝5)渗流,进入由挡水坎围成的区域内,渗漏水再经排水口进入排水管快速排放,防止漫流。
49.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