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新型防眩目板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81715发布日期:2022-06-29 12:3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新型防眩目板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新型防眩目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新型防眩目板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中,通常不会布设路灯,因此在夜间行车时,为有效遮挡对向车辆前照灯的眩光,同时满足驾驶员视距需求,故需要在道路中央分隔带设置防眩目设施。防眩目板是最常用的防眩目设施之一,安装比较方便且颜色醒目和实用,但通常防眩目板功能单一,在长期横风作用下容易损坏,修复和维护成本较高。
3.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车辆行驶速度较快,在车辆行驶过时空气减少,压强低于原车辆周边空气压强,产生了空气快速流动,车速越大风越大。另一方面,车辆在行驶时将前方空气推开,引起部分空气向两侧流动,也会形成风。
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的装置通常防眩目板功能单一,在长期横风作用下容易损坏,修复和维护成本较高。
5.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6.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新型防眩目板及其安装方法。
8.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新型防眩目板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1)旋转板叶通过套筒连接旋转轴,使转动的旋转板叶带动旋转轴转动,以及带动发电机发电;
10.(2)发电机装于套筒中,通过垫板与横向固定杆连接,并在横向固定杆上留孔,再用螺杆与螺母进行固定;
11.(3)在横向固定杆下间隔段设置连接杆,用以连接横向固定杆与支撑立柱,在横向固定杆与支撑立柱上预留连接杆销孔和支撑立柱预留销孔,进行现场组装。
12.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在螺杆和螺母固定时,安装有垫片。
13.进一步,步骤(3)中在制作横向固定杆时,采用焊接连接方式预制有空心连接杆。
14.进一步,步骤(3)中在横向固定杆下间隔段相互独立,每段长度小于12m。
15.支撑立柱与横向固定杆均为空心结构。
1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新型防眩目板设置有:
17.旋转板叶;所述旋转板叶固定在旋转装置上,所述旋转装置连接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固定在横向固定杆,所述横向固定杆下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有支撑立柱。
18.进一步,所述旋转板叶设有板叶旋转套筒,围绕所述板叶旋转套筒焊接有四个圆
弧形叶片。
19.进一步,所述旋转装置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发电机输入轴,所述发电机输入轴下端通过螺杆和垫圈将套筒固定在横向固定杆预留的通孔上。
20.进一步,所述套筒内部镶嵌有发电机,所述套筒底部设有套筒垫板,所述套筒垫板预留有垫板预留销孔。
21.进一步,所述连接装置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焊接在横向固定杆下端,所述连接杆中间设有两排等距的连接杆预留销孔,与所述连接杆预留销孔对应的支撑立柱上设有支撑柱预留销孔,所述支撑立柱通过销键与横向固定杆连接。
22.进一步,所述横向固定杆设有多个等距的横向固定杆预留的通孔。
23.进一步,所述旋转板叶设有多个,等距分布。
24.进一步,所述发电机通过支撑立柱内部的输入电缆连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输出电缆连接用电器。
25.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通过设有旋转板叶固定在旋转装置上,旋转装置连接发电机,发电机固定在横向固定杆,横向固定杆下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有支撑立柱。起到传统防眩目功能的基础上,改进防眩目板形式,使其可利用车辆快速行驶通过时的空气动力发电,用于公路上的警示灯等用电器,充分利用公路上的附属设施,将其作用发挥最大化。能够很好地引导道路横风及车辆通过产生的风流,减少风对传统防眩目板的影响,降低修理成本。安装便捷,组装容易,可以适用于多种场景,根据场地的不同调整安装方法和布置间距;各个旋转板叶及发电机相互独立,检修方便,且维护成本较低,综合而言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发电功能的新型防眩目板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发电功能的新型防眩目板及其安装方法的结构爆炸图。
2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板叶结构爆炸图。
3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部位上部结构的俯视图。
31.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部位结构安装放大图。
32.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c部位结构放大图。
33.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发电功能的新型防眩目板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支撑立柱;1-1、支撑立柱预留销孔;2、连接杆;2-1、连接杆预留销孔;3、螺母;4、垫圈;5、横向固定杆;6、套筒垫板;6-1、垫板预留销孔;7、旋转轴;8、旋转板叶;8-1、板叶旋转套筒;9、发电机;10、套筒;11、螺杆;12、输入电缆;13、蓄电池;14、输出电缆;15、用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新型防眩目板及其安装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37.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新型防眩目板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1)旋转板叶通过套筒连接旋转轴,使转动的旋转板叶带动旋转轴转动,以及带动发电机发电;
39.(2)发电机装于套筒中,通过垫板与横向固定杆连接,并在横向固定杆上留孔,再用螺杆与螺母进行固定;
40.(3)在横向固定杆下间隔段设置连接杆,用以连接横向固定杆与支撑立柱,在横向固定杆与支撑立柱上预留连接杆销孔和支撑立柱预留销孔,进行现场组装。
41.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发电功能的新型防眩目板包括:1、支撑立柱;1-1、支撑立柱预留销孔;2、连接杆;2-1、连接杆预留销孔;3、螺母;4、垫圈;5、横向固定杆;6、套筒垫板;6-1、垫板预留销孔;7、旋转轴;8、旋转板叶;8-1、板叶旋转套筒;9、发电机;10、套筒;11、螺杆;12、输入电缆;13、蓄电池;14、输出电缆;15、用电器。
42.其中,旋转板叶8、发电机9、横向固定杆5、支撑立柱1、蓄电池13,以及安装所需的其他配件。
43.下面结合具体工作原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44.当公路车辆高速通过时,产生风流,带动旋转板叶8绕旋转轴7转动,旋转轴7的转动带动发电机9产生电流,电流经输入电缆12储存至蓄电池13,当有用电需要时,可通过输出电缆14供用电器15使用。
45.其中,如图1所示,图中b结构为本发明主体结构,俯视图见图4,包括旋转板叶8、板叶旋转套筒8-1、发电机9、套筒10和套筒垫板6,该整体结构可按不同间距布置。
46.为进一步加快风叶转动,将旋转板叶8设置为十字,板叶设置为弧形,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特定形状。
47.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发电功能的新型防眩目板安装中,包括以下步骤:
48.(1)旋转板叶8通过套筒8-1连接旋转轴7,使旋转板叶8的转动可以带动旋转轴7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9发电,见图3。
49.(2)发电机9装于套筒10中,通过垫板6与横向固定杆5连接,现场确定安装位置后按垫板预留销孔6-1的位置在横向固定杆上打孔,后用螺杆11与螺母3将其固定,详见图4,俯视图见图5;
50.(3)在横向固定杆5下隔一段间距就设一个连接杆2,用以连接横向固定杆5与支撑立柱1,在横向固定杆5与支撑立柱1上预留连接杆销孔2-1和支撑立柱预留销孔1-1,方便现场组装。见图6。
51.步骤(2)中,在螺杆11和螺母3固定时,需安装垫片4;
52.步骤(3)中,在制作横向固定杆5时,就在其上预制空心连接杆2,采用焊接连接;
53.步骤(3)中,横向固定杆长度不宜过长,各结构段应相互独立,每段长度不宜大于
12m;
54.步骤(3)中,支撑立柱1与横向固定杆5均为空心,材质均刚性材质,支撑立柱插入地面以下0.5m-1.0m进行固定,必要时可用混凝土墩稳定立柱。
55.该发明适用于高速或一级公路,可用于对目前公路使用的防眩目板的升级改造,可以最大限度发挥道路附属设施的功能,使得防眩目板不仅仅具有遮挡眩光的作用,同时能发电并存储用于道路警示灯、轮廓标、指示灯的等,大大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56.本发明中,旋转板叶、发电机、横向固定杆、支撑立柱及蓄电池。在车辆高速通过时,引起空气流速加快,使得旋转板叶绕中心轴旋转,带动发电机产生电流,并通过电缆存储至蓄电池,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可用于道路指示灯等的用电。
57.所述的旋转板叶可以绕中心轴旋转,呈十字型布置,且叶片设置为弧形;
58.所述的发电机可以将板叶旋转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输出。
5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