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交通标志

文档序号:31250935发布日期:2022-08-24 08:2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移动的交通标志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指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交通标志。


背景技术:

2.交通标志牌是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指示行车方向以保证道路畅通与行车安全的设施,主要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以及一切专用公路,具有法令的性质,车辆、行人都必须遵守。
3.由于交通存在闲时通畅与忙时拥堵的多样性特点,需要用到方便调整和移动的交通标志牌来针对不同时段的交通路况特征指挥车辆和行人;现有的交通标志牌存在移动不灵活、高度调整不便和灵活与稳固难以兼顾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交通标志,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移动不灵活、高度调整不便和灵活与稳固难以兼顾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交通标志。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移动的交通标志,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贯穿外管并位于外管的内部,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设有用于调整交通标志展示高度的调整组件,所述外管的底部铰接有用于固定装置的固定组件,所述内管的底部铰接有用于移动装置的移动组件,所述内管内壁顶部螺纹连接有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顶部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标志牌。
7.优选的,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外管的内壁顶部的钢珠和开设在内管的外壁上的螺旋轨道,所述内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上凹槽,多个上凹槽均位于螺旋轨道的上方并与螺旋轨道相连通,所述内管的外壁顶部开设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位于螺旋轨道的下方并与螺旋轨道相连通,所述螺旋轨道、上凹槽和下凹槽均与钢珠配合。
8.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铰接在外管底部的三个外弧形板,三个所述外弧形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条,三个所述外弧形板的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圆锥,所述外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三个负重块。
9.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铰接在内管底部的三个内弧形板,三个所述内弧形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万向轮,三个所述外弧形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用于增加装置稳定性的支撑组件。
10.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三个分别开设在三个外弧形板相互远离的一侧上的方形凹槽,三个所述方形凹槽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圆杆,所述圆杆外壁转动套设有圆环,所述圆环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外管外壁开设有三个外管凹槽,三个所述内弧形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内板凹槽,所述外管凹槽和内板凹槽均与支撑杆配合使用。
11.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开设在安装平台顶部两侧的两个标志牌安装槽和开设在
标志牌底部的标志牌槽,所述标志牌槽和标志牌安装槽配合使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钢珠和螺旋轨道的配合调整装置高度,钢珠可以卡在不同的上凹槽内,升起内管时,内管通过自重固定在外管上,降低内管时钢珠卡在下凹槽内,外管通过自重固定在内管上。
14.2、升起内管后,外管底部的固定组件与地面接触,展开外弧形板后,固定连接于外弧形板两侧的橡胶条便于装置在柏油路面、水泥路面上固定,固定连接于外弧形板相互靠近一侧上的圆锥便于装置在土地上固定。
15.3、降低内管后,内管底部的移动组件与地面接触,展开内弧形板后,固定连接于内弧形板相互靠近一侧的万向轮方便装置在地面上移动。
16.4、位于外弧形板上的支撑组件,可分别在固定和移动时支撑外管和内弧形板,实现了放置时稳固,移动时灵活。
1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调整组件可以方便地调整标志牌展示高度,通过移动组件使装置便于移动,通过固定组件便于装置稳固于不同材质的表面,通过支撑组件增加装置的稳定性,同时实现了移动时灵活、调整时方便和放置时稳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交通标志的移动状态三维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交通标志的调整状态三维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移动的交通标志的固定状态三维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标志牌安装平台部分爆炸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管三维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a部分放大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b部分放大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c部分放大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d部分放大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e部分放大图;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f部分放大图;
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g部分放大图。
30.图中:1、标志牌;2、安装平台;3、外管;4、外弧形板;5、内弧形板;6、内管;7、钢珠;8、螺旋轨道;9、上凹槽;10、下凹槽;11、方形凹槽;12、圆杆;13、圆环;14、支撑杆;15、外管凹槽;16、内板凹槽;17、万向轮;18、橡胶条;19、圆锥;20、标志牌安装槽;21、标志牌槽;22、负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实施例一
33.参照图1-12,一种便于移动的交通标志,包括外管3和内管6,内管6贯穿外管3并位于外管3的内部,外管3和内管6之间设有用于调整交通标志展示高度的调整组件,外管3的底部铰接有用于固定装置的固定组件,内管6的底部铰接有用于移动装置的移动组件,内管6内壁顶部螺纹连接有安装平台2,安装平台2顶部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标志牌1。
34.实施例二
35.参照图1-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交通标志,包括外管3和内管6,内管6贯穿外管3并位于外管3的内部,外管3和内管6之间设有用于调整交通标志展示高度的调整组件,外管3的底部铰接有用于固定装置的固定组件,内管6的底部铰接有用于移动装置的移动组件,内管6内壁顶部螺纹连接有安装平台2,安装平台2顶部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标志牌1,调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外管3的内壁顶部的钢珠7和开设在内管6的外壁上的螺旋轨道8,内管6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上凹槽9,多个上凹槽9均位于螺旋轨道8的上方并与螺旋轨道8相连通,内管6的外壁顶部开设有下凹槽10,下凹槽10位于螺旋轨道8的下方并与螺旋轨道8相连通,螺旋轨道8、上凹槽9和下凹槽10均与钢珠7配合,通过钢珠7和螺旋轨道8的配合调整装置高度,钢珠7可以卡在不同的上凹槽9内,升起内管6时,内管6通过自重固定在外管3上,降低内管6时钢珠7卡在下凹槽10内,外管3通过自重固定在内管6上,固定组件包括铰接在外管3底部的三个外弧形板4,三个外弧形板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条18,三个外弧形板4的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圆锥19,外管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三个负重块22,升起内管6后,外管3底部的固定组件与地面接触,展开外弧形板4后,负重块22对外管3支撑,固定连接于外弧形板4两侧的橡胶条18便于装置在柏油路面、水泥路面上固定,固定连接外弧形板4相互靠近一侧上的圆锥19便于装置在土地上固定,移动组件包括铰接在内管6底部的三个内弧形板5,三个内弧形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万向轮17,降低内管6后,内管6底部的移动组件与地面接触,展开内弧形板5后,固定连接于内弧形板5相互靠近一侧的万向轮17方便装置在地面上移动,三个外弧形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用于增加装置稳定性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三个分别开设在三个外弧形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上的方形凹槽11,三个方形凹槽11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圆杆12,圆杆12外壁转动套设有圆环13,圆环13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4,外管3外壁开设有三个外管凹槽15,三个内弧形板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内板凹槽16,外管凹槽15和内板凹槽16均与支撑杆14配合使用,支撑杆14在装置的移动状态和固定状态分别配合内板凹槽16和外管凹槽15,均可使装置稳定,连接件包括开设在安装平台2顶部两侧的两个标志牌安装槽20和开设在标志牌1底部的标志牌槽21,标志牌槽21和标志牌安装槽20配合使用,便于更换不同的标志牌1。
36.工作原理:将标志牌1通过标志牌槽21和标志牌安装槽20的配合放入安装平台2,通过安装平台2外壁底部的外螺纹和内管6内壁顶部的内螺纹配合固定于内管6,内管6贯穿放置在外管3内部,通过钢珠7和螺旋轨道8配合,降低内管6高度,使钢珠7落入下凹槽10中,外管3通过自重固定在内管6上,同时移动组件从外管3底部伸出,展开内弧形板5,内弧形板5相互靠近一侧固定连接的多个万向轮17与地面接触,调整支撑杆14,使之支撑于内弧形板5上开设的内板凹槽16内,使装置稳定,此时可任意推动装置至合适位置;装置移动到合适位置后,调整支撑杆14离开内板凹槽16,并通过钢珠7和螺旋轨道8配合提升内管6高度,使钢珠7落入任意一个上凹槽9中,内管6通过自重固定在外管3上,同时移动组件收入外管3内
部,外管3底部的固定组件与地面接触,展开外弧形板4,负重块22对外管3支撑,固定连接于外弧形板4两侧的橡胶条18便于装置在柏油路面、水泥路面上固定,固定连接于外弧形板4相互靠近一侧上的圆锥19便于装置在土地上固定,调整支撑杆14,使之支撑于外管3上开设的外管凹槽15内,使装置稳固于地面。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