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

文档序号:30920100发布日期:2022-07-29 22:4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限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2.限高装置是一种广泛的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来限制通过物体高度的装置,对限高装置过后的道路等进行保护,现有的限高装置大多为结构单一、固定的框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旦设置后期难以调整,无法灵活的使用,且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限高装置不明显,经常有人不经意间碰撞了限高,导致限高框架变形、倾倒,在损坏的期间也无法再起到限高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现有限高装置结构固定、功能单一的问题,实现了限高的高度灵活可调,能够在遇到碰撞时,通过舍弃固定钢板来避免限高主体损坏,实现了在断裂后修复容易并能在损坏期间仍能起到一定的限高作用,且采用红外传感装置来实现对超限通过事物的记录,具体是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成本低的、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
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支撑杆、高度调整装置、防撞装置、固定轴、太阳能板、摄像头、红外测距传感器和警示灯,所述支撑杆设于支撑底板上,所述高度调整装置设于支撑底板上且设于支撑杆上,所述防撞装置设于高度调整装置上,所述固定轴设于高度调整装置上,所述太阳能板设于固定轴上,所述摄像头设于固定轴上且设于太阳能板的下方,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设于高度调整装置上,所述警示灯设于支撑杆上。
5.为了实现限高高度方便调节的目的,所述高度调整装置包括导向槽、升降螺杆、涡轮、蜗杆、调整钥匙、升降滑块、支撑块、连接块和限高横梁,所述导向槽设于支撑杆上,所述升降螺杆一端转动连接设于支撑底板上,所述升降螺杆另一端转动连接设于支撑杆上,所述涡轮设于升降螺杆上,所述蜗杆转动连接设于支撑杆上且与涡轮啮合设置,所述调整钥匙设于蜗杆上,所述升降滑块滑动连接设于导向槽上且螺纹连接设于升降螺杆上,所述支撑块设于升降滑块上,所述连接块铰接设于支撑块上,所述限高横梁设于连接块上,所述固定轴设于支撑块上,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设于限高横梁上。
6.为了实现保护限高防撞的功能,所述防撞装置包括一次性固定钢板、固定螺栓、缓冲弹簧、缓冲板、固定环和复位弹簧,所述一次性固定钢板设于限高横梁上,所述固定螺栓螺纹连接设于限高横梁上且贯穿一次性固定钢板设置,所述缓冲弹簧设于限高横梁上,所述缓冲板设于缓冲弹簧上,所述固定环设于支撑块上,所述复位弹簧设于固定环上。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设于升降滑块和固定轴之间,所述缓冲弹簧设于缓冲板和
限高横梁之间,所述连接块设于限高横梁和支撑杆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与支撑底板呈垂直设置,所述升降螺杆与支撑底板呈垂直设置,所述限高横梁与支撑杆呈垂直设置,缓冲弹簧与限高横梁呈垂直设置,所述缓冲板与缓冲弹簧呈垂直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呈中空的长方体设置,所述升降滑块呈长方体设置,所述固定轴呈圆柱体设置,所述限高横梁呈截面为体型的五棱柱设置,所述缓冲板呈长方体设置。
10.优选地,所述支撑块呈u型设置,所述导向槽呈u型设置。
11.其中,所述固定环设有四组,两组所述固定环设于支撑块上,另外两组所述固定环设于限高横梁上,所述复位弹簧的数量为固定环的数量一半,所述限高横梁设有两组,所述缓冲板设有两组。
12.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提出的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现有限高装置结构固定、功能单一的问题,实现了限高的高度灵活可调,能够在遇到碰撞时,通过舍弃固定钢板来避免限高主体损坏,实现了在断裂后修复容易并能在损坏期间仍能起到一定的限高作用,且采用红外传感装置来实现对超限通过事物的记录,具体是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成本低的、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第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第二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的剖视图。
16.其中,1、支撑底板,2、支撑杆,3、高度调整装置,4、防撞装置,5、固定轴,6、太阳能板,7、摄像头,8、红外测距传感器,9、警示灯,10、导向槽,11、升降螺杆,12、涡轮,13、蜗杆,14、调整钥匙,15、升降滑块,16、支撑块,17、连接块,18、限高横梁,19、一次性固定钢板,20、固定螺栓,21、缓冲弹簧,22、缓冲板,23、固定环,24、复位弹簧。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包括支撑底板1、支撑杆2、高度调整装置3、防撞装置4、固定轴5、太阳能板6、摄像头7、红外测距传感器8和警示灯9,所述支撑杆2设于支撑底板1上,所述高度调整装置3设于支撑底板1上且设于支撑杆2上,所述防撞装置4设于高度调整装置3上,所述固定轴5设于高度调整装置3
上,所述太阳能板6设于固定轴5上,所述摄像头7设于固定轴5上且设于太阳能板6的下方,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8设于高度调整装置3上,所述警示灯9设于支撑杆2上。
20.如图1-3所示,所述高度调整装置3包括导向槽10、升降螺杆11、涡轮12、蜗杆13、调整钥匙14、升降滑块15、支撑块16、连接块17和限高横梁18,所述导向槽10设于支撑杆2上,所述升降螺杆11一端转动连接设于支撑底板1上,所述升降螺杆11另一端转动连接设于支撑杆2上,所述涡轮12设于升降螺杆11上,所述蜗杆13转动连接设于支撑杆2上且与涡轮12啮合设置,所述调整钥匙14插拔连接设于蜗杆13上,所述升降滑块15滑动连接设于导向槽10上且螺纹连接设于升降螺杆11上,所述支撑块16设于升降滑块15上,所述连接块17铰接设于支撑块16上,所述限高横梁18设于连接块17上,所述固定轴5设于支撑块16上,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8设于限高横梁18上。
21.如图1-3所示,所述防撞装置4包括一次性固定钢板19、固定螺栓20、缓冲弹簧21、缓冲板22、固定环23和复位弹簧24,所述一次性固定钢板19设于限高横梁18上,所述固定螺栓20螺纹连接设于限高横梁18上且贯穿一次性固定钢板19设置,所述缓冲弹簧21设于限高横梁18上,所述缓冲板22设于缓冲弹簧21上,所述固定环23设于支撑块16上,所述复位弹簧24设于固定环23上。
22.其中,所述支撑块16设于升降滑块15和固定轴5之间,所述缓冲弹簧21设于缓冲板22和限高横梁18之间,所述连接块17设于限高横梁18和支撑杆2之间;所述支撑杆2与支撑底板1呈垂直设置,所述升降螺杆11与支撑底板1呈垂直设置,所述限高横梁18与支撑杆2呈垂直设置,缓冲弹簧21与限高横梁18呈垂直设置,所述缓冲板22与缓冲弹簧21呈垂直设置。
23.优选地,所述支撑杆2呈中空的长方体设置,所述升降滑块15呈长方体设置,所述固定轴5呈圆柱体设置,所述限高横梁18呈截面为体型的五棱柱设置,所述缓冲板22呈长方体设置;所述支撑块16呈u型设置,所述导向槽10呈u型设置。
24.其中,所述固定环23设有四组,两组所述固定环23设于支撑块16上,另外两组所述固定环23设于限高横梁18上,所述复位弹簧24的数量为固定环23的数量一半,所述限高横梁18设有两组,所述缓冲板22设有两组。
25.具体使用时,用户将整个装置利用支撑底板1安装在水平地面上,根据需要的高度,用户将调整钥匙插到13上,抓住调整钥匙14并转动,使调整钥匙14带动蜗杆13转动,与13啮合的涡轮12带动升降螺杆11在支撑底板1和支撑杆2上转动,随着升降螺杆11的转动,螺纹连接在升降螺杆11上的升降滑块15沿着导向槽10的方向向上移动,重复上述动作完成另一侧限高横梁18高度调整,保持与对称侧的限高横梁18高度一致,然后将一次性固定钢板19利用固定螺栓20固定在两组限高横梁18上,当有超过限高的物体经过时,利用红外测距传感器8检测,在监测到有与限高横梁18高度一致的物体接近后,警示灯9开始闪烁提醒,若是强行通过,发生碰撞时,物体首先碰撞到缓冲板22上,在缓冲弹簧21的缓冲作用下再与限高横梁18接触,继续移动时,强度较低的一次性固定钢板19先发生断裂,然后限高横梁18在连接块17的带动下以支撑块16为圆心转动打开,从而保护限高横梁18避免产生变形,在物体通过后,利用复位弹簧24的作用带动限高横梁18转动回原位置,从而进一步地起到限高作用,同时,利用摄像头7对通过的物体进行拍照,在事后进行维修时,只需更换一次性固定钢板19即可,降低了维护成本,利用太阳能板6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整个装置的使用,以上便是整个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限高防撞预警装置的使用过程。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2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