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沥青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9092发布日期:2022-09-21 02:4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透水沥青路面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沥青路面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水沥青路面。


背景技术:

2.透水沥青路面是指以单一粒径粗集料为主的,大空隙间断开级配沥青混合料铺筑的抗滑路面。
3.透水沥青路面属骨架空隙型结构,空隙率一般在20%左右且多为连通空隙;由于采用密实不透水的下卧层,因而能迅速从内部排走路表的雨水;雨天情况下,沿着透水沥青路面下渗的雨水会首先堆积在下卧层与透水沥青路面的交界处,继而沿着下卧层流动至道路两侧的排水沟,从而完成道路的排水。
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位于道路中间部分的雨水在下渗到下卧层与沥青路面之间后,需要再次沿着下卧层缓慢流动至排水沟内方可完成排水,整体的排水效率较低,容易出现由于雨水较大而导致路面积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有助于提高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效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透水沥青路面,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透水沥青路面,包括下卧层和设置在下卧层上方的透水沥青层,所述下卧层与透水沥青层之间设有弧形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背离下卧层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与支撑层相匹配的弧形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道路两侧的排水沟相连通,所述排水管埋设在所述透水沥青层内,所述排水管背离支撑层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水孔。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沿着透水沥青路面向下渗漏的雨水,一方面可以沿着弧形支撑层快速流动到排水沟内;另一方面,部分透过透水沥青路面向下渗漏的雨水还可以沿着若干第一透水孔进入到排水管内,继而沿着排水管快速流动到排水沟内,减少了雨水积聚在下卧层与透水沥青层之间难以快速排出导致透水沥青路面积水的可能,从而提高了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效率。
7.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排水管之间通过若干支管相连通,若干所述支管埋设在透水沥青层内,所述支管背离支撑层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透水孔。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排水管内的雨水可以通过支管流动到相邻的排水管,同时沿着透水沥青路面向下渗漏的雨水还可以通过若干第二透水孔进入到支管内,继而沿着支管进入到排水管内,并沿着排水管快速排放到排水沟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效率。
9.可选的,所述排水管内设有若干第一支撑杆,所述排水管内设有若干第二支撑杆。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干第一支撑杆具有对排水管进行支撑的作用,若干第二支撑杆具有对支管进行支撑的作用,减少了排水管或支管在压力作用下凹陷变形,继而导致雨水难以沿着排水管和支管流动的可能,以便于雨水可以稳定的沿着排水管和支管快速排
放。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开孔,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开孔。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开孔的设置使得水流可以沿着第一开孔透过第一支撑杆流动,第二开孔的设置使得水流可以沿着第二开孔透过第二支撑杆流动,降低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对水流的阻挡,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雨水的排放效率。
13.可选的,所述排水管的外缘设有若干加固凸棱,若干所述加固凸棱分别被埋设在透水沥青层和支撑层内。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加固凸棱的设置具有对排水管进行加固的作用,减少了排水管在路面压力的作用下凹陷变形的可能,以便于排水管可以稳定的对雨水进行排放。
15.可选的,所述排水管的外缘开设有若干与加固凸棱相匹配的加固槽,若干所述加固凸棱分别连接在若干所述加固槽内且部分延伸出加固槽。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槽的设置增大了加固凸棱与排水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了加固凸棱与排水管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了加固凸棱在外力的作用下从排水管上脱离的可能,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排水管的结构稳定性。
17.可选的,若干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连接有若干拉杆,所述固定板和拉杆均埋设在透水沥青层内。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若干拉杆的限制下,两个固定板可以对透水沥青层进行抵紧限位,使得透水沥青层不易在外力的作用下朝向道路两侧延伸变形,从而提升了沥青道路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上倾斜设有若干加固杆,所述加固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连接在排水管上。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加固杆的设置加强了固定板与排水管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减少了固定板在透水沥青层的压力作用下相对与排水管弯折断裂的可能,以便于固定板可以稳定的对透水沥青层进行支撑限位。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沿着透水沥青路面向下渗漏的雨水,一方面可以沿着弧形支撑层快速流动到排水沟内;另一方面,部分透过透水沥青路面向下渗漏的雨水还可以沿着若干第一透水孔进入到排水管内,继而沿着排水管快速流动到排水沟内,减少了雨水积聚在下卧层与透水沥青层之间难以快速排出导致透水沥青路面积水的可能,从而提高了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效率;
23.2.若干加固凸棱的设置具有对排水管进行加固的作用,减少了排水管在路面压力的作用下凹陷变形的可能,以便于排水管可以稳定的对雨水进行排放。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支管的剖面示意图。
26.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下卧层;2、透水沥青层;3、支撑层;4、排水管;5、第一透水孔;6、支管;
7、第二透水孔;8、第一支撑杆;9、第二支撑杆;10、第一开孔;11、第二开孔;12、加固凸棱;13、加固槽;14、固定板;15、拉杆;16、加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透水沥青路面。
30.如图1所示,透水沥青路面包括下卧层1和设置在下卧层1上方的透水沥青层2,下卧层1朝向透水沥青层2的一侧铺设有弧形的支撑层3,支撑层3可以选用与下卧层1相同的材料,支撑层3沿自身宽度方向被设置为中间高两边低;支撑层3背离下卧层1的一侧埋设有若干与支撑层3相匹配的弧形排水管4,排水管4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为中间高两边低,且排水管4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道路两侧的排水沟相连通,也即支撑层3和排水管4均为位于道路中间的部分高,靠近两个排水沟的部分低。
31.如图1和图2所示,透水沥青层2铺设在支撑层3的上方,若干排水管4埋设在透水沥青层2内,若干排水管4背离支撑层3的端面上还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水孔5。因此,支撑层3具有支撑排水管4的作用,以便于排水管4可以长时间稳定的维持中间高两边低的状态;雨天情况下,落到透水沥青路面的雨水会首先透过透水沥青层2下渗到支撑层3,或者透过若干第一透水孔5落入到排水管4内,由于排水管4和支撑层3均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雨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可以沿着弧形的排水管4和支撑层3快速滑落到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内,减少了雨水堆积下卧层1与透水沥青层2之间的可能,从而提升了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效率。
32.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排水管4的排水效率;相邻两个排水管4之间通过若干支管6相连通,若干支管6紧贴在支撑层3上且埋设在透水沥青层2内,若干支管6背离支撑层3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透水孔7。因此,若干排水管4通过若干支管6相连通,使得渗透到排水管4内的雨水可以沿着若干支管6进入到相邻的排水管4,继而沿着相邻排水管4排放到排水沟内,减少了某一排水管4堵塞影响排水效率的可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效率;若干第二透水孔7的设置使得下渗的雨水可以透过若干第二透水孔7进入到支管6内,继而沿着支管6进入到排水管4内并沿着排水管4快速排出,进一步加强了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效率。
33.如图2所示,考虑到排水管4和支管6可能会出现受压后凹陷变形,导致雨水难以继续沿着排水管4和支管6流动,进而影响雨水排放效率的情况;在排水管4内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支撑杆8,若干第一支撑杆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排水管4沿竖直方向的两个端面上,支管6内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支撑杆9,若干第二支撑杆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支管6沿竖直方向的两个端面上。因此,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支撑杆9具有对排水管4和支管6进行支撑的作用,使得排水管4和支管6不易在压力作用下凹陷变形,以便于排水管4和支管6可以长时间稳定的对下渗的雨水进行排放。
34.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降低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支撑杆9对水流的阻挡作用,在第一支撑杆8上对应开设有若干第一开孔10,第二支撑杆9上对应开设有若干第二开孔11,若干第一开孔10和第二开孔11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以便于经过第一支撑杆8和第二支撑杆9的雨水可以透过第一开孔10和第二开孔11继续流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对雨水的排放效率。
35.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加强排水管4的结构强度,在排水管4的外缘开设有若干加固槽13,加固槽13的长度与排水管4的长度相同;若干加固槽13内分别固定连接有与加固槽13相匹配且部分延伸出加固槽13的加固凸棱12,加固凸棱12可以为钢筋。因此,加固凸棱12的设置具有加强排水管4结构强度的作用,使得排水管4不易受力凹陷变形,以便于排水管4可以稳定的对雨水进行引导排放;若干加固槽13的设置则加强了排水管4与加固凸棱12之间的抗剪力性能,减少了加固凸棱12在外力的作用下从排水管4上横向脱离的可能,以便于加固凸棱12可以长时间稳定的对排水管4进行加固。
36.如图1所示,考虑到透水沥青层2与支撑层3之间的接触面为弧形,使得透水沥青层2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具有向道路两侧横向拓展的分力的情况;在若干排水管4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两个固定板14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拉杆15,拉杆1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板14上,两个固定板14和若干拉杆15均埋设在透水沥青层2内。因此,透水沥青层2位于道路中间的部分被限制在两个固定板14之间,两个固定板14可以通过若干拉杆15对透水沥青层2进行稳定的限位支撑,抵消透水沥青层2沿水平方向的分力,使得透水沥青层2不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向道路两侧塌陷,从而提升了透水沥青路面的稳定性。
37.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固定板14与排水管4之间的连接强度,在两个固定板14相向的端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固杆16,若干加固杆16均倾斜向下设置,且若干加固杆16远离固定板1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排水管4上。因此,固定板14、加固杆16和排水管4三者之间构成三角形稳定结构,使得固定板14不易在透水沥青层2水平分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排水管4弯折变形,从而加强了固定板14与排水管4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便于两个固定板14可以稳定的对透水沥青层2进行支撑限位。
38.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需要对透水沥青路面进行铺设时,可以首先在下卧层1上铺设支撑层3,继而在支撑层3上依次铺设若干排水管4,并将固定板14和加固杆16焊接在若干排水管4上,将若干拉杆15焊接两个固定板14之间,之后将透水沥青层2铺设在支撑层3上,使得若干排水管4、固定板14、加固杆16以及拉杆15均被埋设在透水沥青层2内,从而完成透水沥青路面的铺设;雨天情况下,沿着透水沥青层2下渗的雨水可以沿着弧形的支撑层3和若干排水管4快速排放至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内,减少了雨水堆积下卧层1与透水沥青层2之间的可能,从而提升了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效率。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