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69335阅读:来源:国知局
交通标志重叠。
[0027]③当出口车道位于隧道内时,可在隧道内设置可变情报信息标志。设置于隧道内的可变信息标志,为驾驶员提供道路信息,并当遇到交通事故或者拥堵等特殊情况时,显示相应提示文字,可变信息标志悬挂于隧道顶,如图5所示。
[0028]④在隧道出口之前应使交通流导出至外侧车道,加强出口预告标志的设置,在距离基准点前一定位置的中央分隔带上设置预告出口标志,如图6、图7所示。
[0029]⑤设置于隧道内的出口预告标志,不应对通风、监控制备有影响,且版面内容可适当的调整。文字和图案的规格可根据建筑限界的要求整体适当减小,但最大不能降低至正常规格的50%。降低后的出口预告标志必须设置亮度均匀且不眩光的内部照明。
[0030](2)加强标线及地面文字标记。
[0031]隧道出口和立交出口间距过近路段,除了按正常要求的标线外,在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之间应设置地面文字标记,控制分流方向的车辆,以强化驶出车辆的诱导。立交出口位于隧道出口之外,但距离很近,或立交出口位置位于隧道内,在隧道入口之前设置地面文字标记及导向箭头,将出口车流诱导到外侧车道,一般设置三组,图8所示。在隧道入口前至少150m至互通式立交出口分流鼻间车道之间虚线变换为实线,禁止驾驶员在隧道内和出口处变换车道。
[0032]隧道出口和立交出口间距过近路段,当在隧道内加设辅助车道时,隧道入口之前按照图8要求设置,同时应在隧道内辅助车道与直行车道之间设置渠化导向线,在地面加设导向线及文字标记,如图9所示。
[0033](3)增设照明设施
隧道是道路系统中运营环境特殊的路段,对行车安全有重要的影响,隧道出口前后是两种不同运营环境,往往成为事故集中点。出口事故多是隧道交通事故的一大特点,尤其是在隧道出口和立交出口间距过近路段,其主要原因是隧道出口驾驶员的视觉存在“明”、“暗”适应问题。夜间,车辆从光线较好的隧道驶出,当隧道出口光线较差时,由于人的眼睛来不及适应光线的突然变化,在光线很暗的隧道出口处有如黑洞穴一样的感觉,成为“黑洞效应”。产生“黑洞效应”时,驾驶员无法看清前面的障碍物甚至短时间内会失去方向感。
[0034]在隧道出口和立交出口间距过近路段,改善隧道出口照明和驾驶员视觉条件,可在夜间有效将交通流导出至出口匝道,降低错过出口的概率,同时,隧道出口和立交出口间距过近路段立交出口预告标志应清晰可见,正确预告驾驶员前方道路信息,交通标志应采用逆反射性能好的反光膜或采用主动反光的标志,以提高夜间标志识别。
[0035]另外,根据互通式立交约束型出口匝道事故高发的现状,在主线约束型、间距约束型立交出口匝道端部应加强设置防撞垫、减速设施、诱导设施等的交通安全设施,以降低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或减少事故发生。
[0036]1、防撞垫设计。
[0037]《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指出:高速公路主线分流端、匝道出口的护栏端头应设置防撞垫。防撞垫是通过吸收车辆碰撞能量使车辆安全,并使车辆改变行驶方向避免乘员受到严重伤害的设施,其主要功能是吸收车辆的碰撞能量,某种意义上属于“柔性碰撞”,降低事故严重程度,另一方面可通过其表面颜色和图形符号起警告和诱导驾驶员视线作用。
[0038]互通式立交约束型出口撞分流鼻端头的事故较多,车辆碰撞分流鼻端头易引起车辆损伤及人员伤亡,因此,在采用被动预防措施时应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在约束型出口分流鼻端头应设置防撞垫。
[0039]研宄表明小客车正面碰撞结果为:碰撞护栏板,端头以及碰撞碎片不会侵入车厢内部;车辆乘客风险为车体三个方向最大加速度(1ms平均值)均小于20g。侧面碰撞结果为:护栏板端头以及碰撞碎片不会侵入车厢内部;导向板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车辆的驶出角度小于碰撞角度的60% ;车体三个方向最大加速度(1ms平均值)均小于20g ;车辆在防撞垫与护栏端头连接处没有出现绊阻现象。防撞垫对匝道端部分流鼻端头能进行有效防护,不会影响道路净空。
[0040]2、减速设施。
[0041]分析约束型事故原因可得发生尾随碰撞和撞固定物事故大多是由于速度过高引起的,因此,互通式立交约束型出口区域应加强减速设施的设置。
[0042]出口匝道的大多数事故和速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于匝道的设计速度一般都较主线的设计速度低20Km/h以上,因此对出口端部主线速度的控制有利于减速分流。为了能够实现立交约束型出口车辆速度降低到能顺利分流值,主要通过设置限速标志,同时还可设置错觉标线、震荡标线、减速标线等速度控制措施。这些工程措施的综合使用能够提醒、强制驾驶员减速,对约束型出口车速控制有一定的作用。
[0043]视觉错觉标线在出口端部的应用可降低由于速度过高引起的事故,视觉减速标线是运用交通工程学和交通心理学原理,利用设置在车道边缘线的纵向减速标线,给驾驶员车道变窄的视觉效果,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谨慎驾驶;也可以采用五边形立体设计图案,中间施划黄、蓝、白二种色彩,它是一种特殊具强烈色彩的标线,容易引起驾驶员的视觉,驾驶员会在心理上对其作出心理反应和防备,驾驶员在约束型出口端部容易速度过高缠上重要的交通事故,通过视觉标线达到降低车辆在端部速度过高,顺利分流至出口匝道,如图10所示。对于减速标线的效果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研宄成果,根据调查表明:驾驶员熟悉减速标线,并愿意采取减速措施。约束型出口端部一般容易由于速度过高碰撞分流鼻端头或者错过出口,因此,通过标线控制车辆速度,对分流车辆安全行驶有较大的作用。
[0044]3、诱导设施。
[0045]约束型出口端部诱导设施是指在端部设置用于提示驾驶员出口方向,诱导驾驶员驶出如匝道的安全设施。在匝道出口处地面安装太阳能反光道钉,两侧护栏立柱上设置安装太阳能LED轮廓灯,加强出口匝道的道路状况,对驾驶人员起到视线诱导作用,预防发生交通事故。
[0046]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其特征在于: 当隧道出口和立交出口间距小于间距约束,对于新建隧道,拓宽隧道加设辅助车道,并按分流点前600m长度要求设置辅助车道,并在隧道入口前或隧道内分流点之前加强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对已建高速公路,在隧道入口之前和隧道内加强交通标志及地面标线的设置; ①设置2km、Ikm及500m出口预告标志,出口预告标志及出口系列标志在100?200m范围内移出隧道路段,距离采用调整后数值,当出口预告标志设置隧道内时,悬挂于隧道顶,采用亮度均匀且不眩光的内部照明标志; ②立交减速车道起点位于隧道内或隧道出口端紧接互通式立交减速车道,在隧道内加强出口预告标志设置,在隧道入口前设置指向每个车道的地点、方向标志,采用门架式或支撑方式,当出口预告标志位于隧道入口之外时,不与隧道入口的交通标志重叠; ③出口车道位于隧道内时,在隧道内设置可变情报信息标志,设置于隧道内的可变信息标志,遇到交通事故或者拥堵等特殊情况时显示相应提示文字,可变信息标志悬挂于隧道顶; ④隧道出口之前使交通流导出至外侧车道,加强出口预告标志的设置,在距离基准点前位置的中央分隔带上设置预告出口标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其特征在于: 隧道出口和立交出口间距路段,在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之间设置地面文字标记,立交出口位于隧道出口之外,或立交出口位置位于隧道内,在隧道入口之前设置地面文字标记及导向箭头,将出口车流诱导到外侧车道,设置三组,在隧道入口前至少150m至互通式立交出口分流鼻间车道之间虚线变换为实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其特征在于:在隧道出口和立交出口间距路段设置照明灯,交通标志采用逆反射性能好的反光膜或采用主动反光的标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其特征在于:在立交出口匝道端部出口分流鼻处设置防撞垫。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其特征在于:在立交约束型出口设置错觉标线、震荡标线、减速标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匝道出口处地面安装太阳能反光道钉,两侧护栏立柱上设置安装太阳能LED轮廓灯。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其中,当隧道出口和立交出口间距小于间距约束,对于新建隧道,拓宽隧道加设辅助车道,并按分流点前600m长度要求设置辅助车道,并在隧道入口前或隧道内分流点之前加强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对已建高速公路,在隧道入口之前和隧道内加强交通标志及地面标线的设置;本发明提供的隧道出口与立交出口过近路段交通流导出技术,降低了约束型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口的事故率,改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安全,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IPC分类】E01F9-00
【公开号】CN104790307
【申请号】CN201510120341
【发明人】沈强儒, 曹慧, 成军, 邱礼平
【申请人】南通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