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和应用该设备的路口疏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68943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和应用该设备的路口疏堵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城市交通系统,是一种单车道并且能够双方向导通的微型立交桥,另 外还包括应用这种立交桥的的路口疏堵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立交桥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立交桥的缺点是占地大, 投资高,正是因为这个特点,立交桥只用在特别繁忙或交通压力较大的路口。
[0003] 立交同时也是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网络通达性的关键因 素。在立交规划设计中,左转匝道形式的选择决定了立交的形式,应根据匝道预测交通量大 小和服务水平高低,依次选用定向匝道、半定向匝道和环形匝道,同时匝道的平纵线形指标 应与交通量相适应,交通量大、大车混入率高的匝道应具有较高的平纵线形指标。
[0004] 不同立交匝道组合方式会形成不同数量的分合流以及交织区,对立交整体通行能 力影响也不同,
[0005] 定向阻道(directional ramp)又称直连式阻道;车辆按转弯方向直接驶出和驶 入的匝道;右转弯时为右出右进,左转弯时为左出左进。对于三岔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当 各方向交通量相当且较大时,左转弯匝道可采用左出左进的直连式。
[0006] 左转匝道的类型一般有环形匝道、定向式匝道以及迂回式匝道等3种。定向匝道 构成的定向立交适用于高速度、大交通量,特别是左转弯交通量较大的情况。它能使路口的 通行能力加大,占地较少。
[0007] 定向匝道的不足之处是各向匝道相互跨越,使立交层次增多,增加桥梁面积,使桥 梁结构具有"弯、坡、斜"的特点,增加施工难度,提高工程造价。通常一座"十"字形路口的 全定向型立交的造价比苜蓿叶型立交造价高40%左右。
[0008] 对于性价比较优的苜蓿叶型立交来说;位于不同高程上的立体空间四岔道路,右 转弯均用外侧直连匝道连接,左转弯均用环形内匝道连接呈苜蓿叶式的交叉。用内侧环形 匝道引导车辆右转270°达到左转,用外侧直连匝道进行右转;基于以上特点,只需要修一 座立交桥,所有转向车辆均有专用匝道,没有平面交叉与冲突点,与环形立交比较,通行能 力较大,车速较高,且行车安全,但占地面积较大,左转车辆绕行距离长,车辆从左转匝道进 入主干道,或由主干道驶入匝道,仍会产生交织。

【发明内容】

[0009]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和应用该设备的 路口疏堵系统;其中的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是一种轻量化、小型化的多功能立交桥,其主要 用于高效的分流平面交叉路口左转弯及部分直行车流;也可在已经建有非互通式立交桥的 路段分流左转弯车辆,达到部分或全部消交叉路口左转弯的目的,缓解交通拥堵。
[0010] 本发明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和应用该设备的路口疏堵系统,包括立交桥、信号灯、 车道隔障等,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由桥柄1、20-1、20-2,顶盘2、23和支柱 3组成;其桥柄是上、下桥双方向通行的单车通道;所述路口疏堵系统还包括桥上车流方向 变换及控制系统,车流衔接控制系统等。
[0011] 本发明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和应用该设备的路口疏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 车道双方向立交桥是上、下桥车流交替通行的单车道立交桥,其桥柄分为窄桥柄式和宽桥 柄式;所述立交桥按其顶盘不同分为龙爪顶盘2式和匝道顶盘23式;其单车道双方向桥柄 I- 1、1-2、1-3、1-4、20-1、20-2分别安装在道路车辆疏散区4-1、4-2、4-3、4-4的内侧车道 处;所述桥上车流方向变换及控制系统分为引流门式系统和信号灯式系统两种类型;所述 车流衔接控制系统分为紧密衔接控制系统和宽松衔接控制系统两种类型。
[0012] 本发明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和应用该设备的路口疏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龙 爪顶盘式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其桥上车流方向变换及控制系统是引流门式系统,包括顶 盘上安装的顶盘引流门5、7、7-1、7-2、7-3、7-4和桥柄下端的管控门;所述顶盘周围连接四 个桥柄,四个桥柄偏置阵列于顶盘的中心圆周围;各个桥柄的对称中线相切于同一个圆上, 桥柄下端的管控门分为上桥左转弯车管控门10-1、10-2、10_3、10-4和下桥车管控门11-1、 II- 2、11-3、11-4,个别还设有上桥直行车管控门12;桥柄下端正对的是上桥左转弯车等候 区,该区域占用车辆疏散区内侧车道设置,由道路正中隔障8和辅助隔障9围成。
[0013] 本发明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和应用该设备的路口疏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 盘引流门是旋转式顶盘引流门5,其旋转轴位于顶盘2中心圆上;顶盘四周的的四个弧形桥 栏6-1、6-2、6-3、6-4分别与引流门门扇末端的轨迹圆相切。
[0014] 本发明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和应用该设备的路口疏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 盘引流门是插合式顶盘引流门,顶盘上有四个插合式顶盘引流门门座,四扇插合式顶盘引 流门7-1、7-2、7-3、7-4分别安装在各自的门座内;每扇引流门的对称中线和滑移轨迹线相 重合,并且都通过顶盘圆圆心。
[0015] 本发明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和应用该设备的路口疏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宽 桥柄式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其桥柄是能容大型车通行的宽桥柄;其桥高为标准桥高的一 半;其顶盘引流门是插合式顶盘引流门,顶盘上有四个插合式顶盘引流门门座,四扇插合式 顶盘引流门7分别安装在各自的门座内;四个桥柄中的各个桥柄下端还安装有大车管控门 13-1、13-2和下桥车管控门14-1、14-2。
[0016] 本发明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和应用该设备的路口疏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 车道双方向立交桥是下挖式半标准高度四柄立交桥;其桥柄是埋设在地下的车辆通道,其 顶盘也位于地面以下,其桥上车流方向变换及控制系统包括顶盘上安装的顶盘引流门。
[0017] 本发明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和应用该设备的路口疏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匝道顶盘式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包括标准高度的环形匝道23,两个双方向导通的桥柄 20-U20-2 ;此外还有四个单方向导通的桥柄,分别是两个下行桥柄18-1U8-2和两个上行 桥柄19-1、19-2,所述顶盘上共有四个半片状旋转式顶盘引流门,分别是安装在双方向桥柄 上端的旋转式引流门21 -1、21 -3,安装在两个上行桥柄上端的旋转式引流门21 -2、21 -4。
[0018] 本发明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和应用该设备的路口疏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 流衔接控制系统分为紧密衔接控制系统和宽松衔接控制系统;所述紧密衔接控制系统支持 桥上停车,桥上左转弯车流的头车26-1停在桥上指定位置,头车26-2伺机紧密地衔接在桥 下直行尾车27-2之后;所述宽松衔接系统不支持桥上停车,其左转弯头车26-3上桥时刻滞 后,左转弯头车26-3和桥下直行尾车27-3间有安全间隔。
[0019] 本发明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和应用该设备的路口疏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 流衔接装置包括桥上左转弯头车指挥信号灯、桥下直行尾车识别捕捉装置、下桥车管控门 28-1、28-2、28-3及其自动启闭装置;所述桥下直行尾车识别装置是应用红外线发射装置 的尾车移动信息捕捉分析装备。
[0020] 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利用颠覆传统的"交流通过"模式,并以 此来达到小型桥大通过能力的目的,能有效缓路口通过压力。
[0021] 另外,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还利用新颖的左转弯车流与直行车流相互衔接的技术 手段,巧妙的避免交通流的交织,做到高效配置交通资源,促进道路畅通和有力提速。
[0022] 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和应用该设备的路口疏堵系统还有如下积极意义:
[0023] 第一,对车辆的指挥信号明确,安全可靠性能高。
[0024] 第二,桥体外形紧凑,占地少,对环境影响小。
[0025] 第三,运输方便,安装简单,可实施性强。
[0026] 第四,造价低廉,选材简便,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结构图
[0028] 图2是四柄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的安装图
[0029] 图3是应用旋转式引流门的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
[0030] 图4是应用伸缩式引流门的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
[0031] 图5-图6是应用旋转式引流门的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实用例
[0032] 图7-图8是应用伸缩式引流门的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实用例
[0033]图9是半标准高度宽桥柄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实用例
[0034] 图10-图11是应用匝道顶盘的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实用例
[0035] 图12-图13是车流紧密衔接的过程原理图
[0036] 图14是车流宽松衔接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通过7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单车道双方向立交桥和 应用该设备的路口疏堵系统;附图中均以N、S、W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