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交口交通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4867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交口交通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交口交通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平交口作为道路交通的咽喉与枢纽,是道路交通的瓶颈,往往又是道路拥堵的根源,它决定了道路交通系统通行能力、运行时间、行车延误、运营效率及安全等关键因素。随着现代交通的持续发展,上跨或下穿通道(一般包括上跨或下穿地面道路的通道、过江通道)越来越多,这些通道往往受到拆迀、纵坡的控制需在交叉口范围内接地,而通道接地点往往又是重要的交通发生吸引点,这就使得出口道设有特定通道平交口的交通特性变得更为复杂。
[0003]特定通道作为重要的交通发生吸引点,保障车流平顺、稳定地进入特定通道,减少与其他车辆的交织与冲突,成为提升平交口整体运行效率的关键。由于交通设计的不足以及导流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让驾驶员在短暂的反应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右转进入特定通道的车流与常规右转车流往往相互交织,造成右转车辆运行速度减小,右转车道通行能力降低,当车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由局部交通阻塞演变为平交口的交通拥堵,降低了平交口的整体运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交口交通配置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其他车流对右转车流的纵向干扰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平交口交通配置结构,包括:分隔岛标识和导流岛标识;
[0006]所述分隔岛标识为垂直凸起于地面设置的长方形板状,平行设置于进车道的直行道与第一右转道之间;
[0007]所述导流岛标识垂直凸起于地面设置,平行于地面的截面为闭合形状;
[0008]所述闭合形状为:
[0009]第一圆弧的两个端点沿所述端点的切线方向延长一段直线距离,延长后的两个端点用大于第一圆弧半径的第二弧形连接,所述延长的一段直线距离为3-5米;
[0010]所述第一圆弧为第一右转道与右向出车道的连通车道的内侧边线;
[0011]所述第二弧形为第二右转道与右向出车道的右边道的连通车道的外侧边线。
[00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交口交通配置结构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3]设置分隔岛标识与导流岛标识,消除了其他车流对通道车流的纵向干扰,使之通道车流通过车道导向线快速、有序、平顺地进入通道,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行车延误,提高了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与通行效率。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交口渠化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交口交通配置结构的实施例一的应用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交口交通配置结构的实施例二的应用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交口交通配置结构的实施例三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0]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21]平交口交通配置结构包括分隔岛标识和导流岛标识;
[0022]分隔岛标识为垂直凸起于地面设置的板状,平行设置于进车道的直行道与第一右转道之间;
[0023]导流岛标识垂直凸起于地面设置,平行于地面的截面为闭合形状;
[0024]闭合形状为:第一圆弧的两个端点各延长一段直线距离,延长后的两个端点用大于第一圆弧半径的第二弧形连接,延长的一段直线距离为3-5米;第一圆弧为第一右转道与右向出车道的连通车道的内侧边线;第二弧形为第二右转道与右向出车道的右边道的连通车道的外侧边线。
[0025]导流岛标识的闭合形状为实体交通岛。
[0026]分隔岛标识可以是垂直凸起于地面设置的长方体形板状。
[0027]实施例一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交口交通配置结构包括分隔岛标识和导流岛标识;分隔岛标识为垂直凸起于地面设置的长方形板状,平行设置于进车道的直行道与第一右转道之间;导流岛标识垂直凸起于地面设置,平行于地面的截面为闭合形状;闭合形状为:第一圆弧的两个端点延长一段直线距离,延长后的两个端点用大于第一圆弧半径的第二弧形连接,延长的一段直线距离为3-5米;第一圆弧为第一右转道与右向出车道的右边道的连通车道的内侧边线。
[0029]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交口交通配置结构的实施例一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0030]进车道10和相对的出车道20,所述进车道10包括左转道101、直行道102以及第一、第二右转道103、104,所述出车道20包括右边道201、中间道202以及左边道203,其中:该出车道20还设有接地点30,该直行道102与该第一右转道103之间还设有分隔岛标识40,在该分隔岛标识40和导流岛70相对的前端还架设有交通标志50,以及在该第一右转道103与该接地点30之间采用右转的导向线60连接。
[0031]接地点30设于该右边道201临近斑马线80的1m至50m位置,同时在该;形成有导流岛标识70,其中:所述第一右转道103至该右边道201之间通过所述导向线60连通。
[0032]实施例二
[00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交口交通配置结构包括分隔岛标识和导流岛标识;分隔岛标识为垂直凸起于地面设置的长方形板状,平行设置于进车道的直行道与第一右转道之间;导流岛标识垂直凸起于地面设置,平行于地面的截面为闭合形状;闭合形状为:第一圆弧的两个端点延长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