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6137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洒蒸发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变得日益严重。根据近年来各地遥感数据显示,城市室外硬化表面的热岛色彩往往为高温标志的红色和橘黄色,硬化表面的高温会直接导致近地面空气温度的升高,不利的气候条件对人体的热舒适感、生理健康和生活品质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0003]设置遮阳、绿化、水景是改善室外热环境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公共空间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并不是每个区域都适宜采用上述方法,所以基于蒸发冷却原理的降温手段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有效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种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包括室外硬化层1、水栗6、用于给水栗6提供电能的风光互补装置9、蓄水装置4和设置在室外硬化层I上方的喷洒装置;
[0007]所述蓄水装置4的水平面低于室外硬化层I的水平面;
[0008]所述室外硬化层I的底面设有用于收集室外硬化层I上雨水的多个集流槽2,集流槽2通过雨水收集管道3连通蓄水装置4的上部;
[0009]所述喷洒装置通过一带有水栗6的管路5连通蓄水装置4的底部侧壁,通过水栗6将蓄水装置4内的雨水供给喷洒装置,由喷洒装置喷洒在室外硬化层I的表面。
[0010]所述喷洒装置包括喷洒管道7和阵列分布在喷洒管道7上的喷头8,喷洒管道7与管路5连通。
[0011]所述风光互补装置9为风力发电设备和/或太阳能发电设备。
[0012]所述室外硬化层I包括室外道路、广场、停车场或休憩场。
[0013]所述蓄水装置4的底部设有排污管11,顶部侧壁设有溢流水管10。
[0014]所述管路5上设有用于过滤水中杂质的水处理装置12。
[0015]该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温度及雨水感应装置、设在蓄水装置4上的液位计;控制器分别与温度及雨水感应装置、液位计和水栗6信号连接;控制器通过液位计实时检测蓄水装置4内的雨水水位情况,对水栗6进行停止或启动控制。
[0016]上述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的运行方法如下:
[0017]当室外下雨时,雨水掉落在室外硬化层I表面,通过集流槽2汇集后,通过雨水收集管道3流入蓄水装置4内储存;
[0018]当室外雨停时或者室外硬化层I需要喷水进行降温冷却时,通过控制器使水栗6启动,此时蓄水装置4内的雨水经过管路5输送至喷洒管道7上的喷头8,由喷头8将雨水喷洒至室外硬化层I的表面,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当温度感应装置检测到室外硬化层I表面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或蓄水装置4中雨水水位低于最低水位时,通过控制器使水栗6停止运行。
[0019]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20]本实用新型室外硬化层I的底面设有用于收集室外硬化层I上雨水的多个集流槽2,集流槽2通过雨水收集管道3连通蓄水装置4的上部;喷洒装置通过一带有水栗6的管路5连通蓄水装置4的底部侧壁,通过水栗6将蓄水装置4内的雨水供给喷洒装置,由喷洒装置喷洒在室外硬化层I的表面。本实用新型通过风光互补装置9给水栗6提供电能,并通过控制器、温度及雨水感应装置及液位计的相互结合应用,对水栗6进行停止或启动控制。实现了将雨水回收、风光互补发电及蒸发冷却结合,合理、有效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一一风能和太阳能、雨水资源及水蒸发吸热,在做到能源节约利用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了室外道路、广场、停车场或休憩场等表面蒸发冷却降温、减少城市热岛红斑的目标,并且兼顾了除尘作用。
[0021]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简便易行,有效利用了资源,减少了热岛效应。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所示蓄水装置4的外围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0025]实施例
[0026]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包括室外硬化层1、水栗6、用于给水栗6提供电能的风光互补装置9、蓄水装置4和设置在室外硬化层I上方的喷洒装置;
[0027]所述蓄水装置4的水平面低于室外硬化层I的水平面;
[0028]所述室外硬化层I的底面设有用于收集室外硬化层I上雨水的多个集流槽2,集流槽2通过雨水收集管道3连通蓄水装置4的上部;
[0029]所述喷洒装置通过一带有水栗6的管路5连通蓄水装置4的底部侧壁,通过水栗6将蓄水装置4内的雨水供给喷洒装置,由喷洒装置喷洒在室外硬化层I的表面。
[0030]所述喷洒装置包括喷洒管道7和阵列分布在喷洒管道7上的喷头8,喷洒管道7与管路5连通。
[0031]所述风光互补装置9为风力发电设备和/或太阳能发电设备。
[0032]所述室外硬化层I包括室外道路、广场、停车场或休憩场。
[0033]所述蓄水装置4的底部设有排污管11,顶部侧壁设有溢流水管10。
[0034]所述管路5上设有用于过滤水中杂质的水处理装置12。
[0035]该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温度及雨水感应装置(图中未示出)、设在蓄水装置4上的液位计(图中未示出);控制器分别与温度及雨水感应装置、液位计和水栗6信号连接;控制器通过液位计实时检测蓄水装置4内的雨水水位情况,对水栗6进行停止或启动控制。当蓄水装置4中的雨水水位低于预设水位时,水栗6停止运行;或者当蓄水装置4中的雨水水位超过预设最高水位时,水栗6开始运行。该控制器为计算机或者单片机等。
[0036]本实用新型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的运行方法,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0037]当室外下雨时,雨水掉落在室外硬化层I表面,通过集流槽2汇集后,通过雨水收集管道3流入蓄水装置4内储存;
[0038]当室外雨停时(或室外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或者室外硬化层I需要喷水进行降温冷却时,通过控制器使水栗6启动,此时蓄水装置4内的雨水经过管路5输送至喷洒管道7上的喷头8,由喷头8将雨水喷洒至室外硬化层I的表面,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当温度感应装置检测到室外硬化层I表面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或蓄水装置4中雨水水位低于最低水位时,通过控制器使水栗6停止运行。
[0039]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004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硬化层(I)、水栗(6)、用于给水栗(6)提供电能的风光互补装置(9)、蓄水装置(4)和设置在室外硬化层(I)上方的喷洒装置; 所述蓄水装置(4)的水平面低于室外硬化层(I)的水平面; 所述室外硬化层(I)的底面设有用于收集室外硬化层(I)上雨水的多个集流槽(2),集流槽(2)通过雨水收集管道(3)连通蓄水装置(4)的上部; 所述喷洒装置通过一带有水栗(6)的管路(5)连通蓄水装置(4)的底部侧壁,通过水栗(6)将蓄水装置(4)内的雨水供给喷洒装置,由喷洒装置喷洒在室外硬化层(I)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装置包括喷洒管道(7)和阵列分布在喷洒管道(7)上的喷头(8),喷洒管道(7)与管路(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光互补装置(9)为风力发电设备和/或太阳能发电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硬化层(I)包括室外道路、广场、停车场或休憩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装置(4)的底部设有排污管(11),顶部侧壁设有溢流水管(1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5)上设有用于过滤水中杂质的水处理装置(12)。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温度及雨水感应装置、设在蓄水装置(4)上的液位计;控制器分别与温度及雨水感应装置、液位计和水栗(6)信号连接;控制器通过液位计实时检测蓄水装置(4)内的雨水水位情况,对水栗(6)进行停止或启动控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外用风光互补驱动雨水喷洒蒸发冷却系统,包括室外硬化层、水泵、风光互补装置、蓄水装置和设置在室外硬化层上方的喷洒装置;蓄水装置的水平面低于室外硬化层的水平面;室外硬化层的底面设有用于收集室外硬化层上雨水的多个集流槽,集流槽通过雨水收集管道连通蓄水装置的上部。本系统技术手段简便易行,有效利用了资源,实现了将雨水回收、风光互补发电及蒸发冷却结合,合理、有效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风能和太阳能、雨水资源及水蒸发吸热,在做到能源节约利用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了室外道路、广场、停车场或休憩场等表面蒸发冷却降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并且兼顾了除尘作用。
【IPC分类】E03B11/14, E03B7/07, E03B11/16, E01H3/04, E03B1/00
【公开号】CN205348087
【申请号】CN201620019047
【发明人】孟庆林, 方伟茜, 张磊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