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爬阶用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6873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爬阶用坡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荷装置,特别是一种车辆爬阶用坡道。
【背景技术】
[0002]为了便于车辆爬升台阶,人们通常会在台阶上铺上一层板材,从而使台阶变为斜坡。斜坡的坡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目前通常使用的是铝冲压铝坡道,其最大可以承载200KG的压力。但是现实当中很多车辆都会超载,其轮胎的压力也远远高于200KG,为了增加坡道的安全,人们往往采用增加产品厚度的方法来增加坡道的承载能力。
[0003]但是通过安全性超载实验证明,单靠增加产品厚度的方法,无法达到欧盟TUV/GS检测标准中的单点承载产品250%不垮塌和单点超载150%产品不变形的要求。并且现有技术中的铝冲压铝坡道没有轮胎轨迹偏离保护结构,车辆在爬坡的时候很容易发生轮胎偏离,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0004]通过检索发现,目前国内没有任何一家制造工厂研发出满足欧盟检测标准并带有轮胎轨迹偏离保护结构的产品,也没有任何文献对此做过相关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爬阶用坡道。
[0006]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车辆爬阶用坡道,该坡道为一体结构,包括承载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承载板的两侧,承载板与支撑板的衔接处设置冲压形成的凸起筋,支撑板的底部向内弯折,弯折的端部向上弯折。
[000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I)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在不改变当前铝合金材料型号和厚度的前提下,不需要增加焊接补丁,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支撑就可以满足欧盟TUV/GS安全标准,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承载指标;2)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增加防止轮胎跑偏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车辆爬坡的安全性能;3)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爬阶用坡道结构简单并且通过了欧盟安全标准测试,可以大规模推广并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4)本实用新型为一体化冲压形成,制造成本远远低于焊接的成本;5)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爬阶用坡道中支撑板的底部向内弯折,弯折的端部向上弯折,并且支撑板中部设置凹槽,可以大大增加支撑板的承载能力;6)本实用新型承载板与支撑板的衔接处设置冲压形成的凸起筋,该凸起筋不仅可以防止车轮跑偏,还可以增加整个坡道的承载指标。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爬阶用坡道整体结构图。
[0010]图2是车辆爬阶用坡道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1]图3是车辆爬阶用坡道的侧视图。
[0012]图中编号所代表的含义为:1_凸起筋,2-支撑板底部弯折的端部,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爬阶用坡道,该坡道为一体结构,包括承载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承载板的两侧,承载板与支撑板的衔接处设置冲压形成的凸起筋,支撑板的底部向内弯折,弯折的端部向上弯折。
[0014]优选的,支撑板的侧面冲压有凹槽。可以大幅提高支撑板的承载能力。
[0015]优选的,支撑板的底部与支撑板的角度为90°±10°。
[0016]优选的,所述凹槽在支撑板外侧面。或者,凹槽设置在支撑板内侧面。
[0017]优选的,所述凹槽位于支撑板侧面的中部。
[0018]优选的,所述凹槽为一体化凹槽。
[0019]优选的,所述凹槽为间断性凹槽。
[0020]优选的,承载板上冲压若干凹槽,凹槽的中部开有通孔,承载板的长度大于支撑板的长度。
[0021]优选的,该坡道为一体化冲压形成的坡道。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0022]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在不改变当前铝合金材料型号和厚度的前提下,不需要增加焊接补丁,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支撑就可以满足欧盟TUV/GS安全标准,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承载指标;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增加防止轮胎跑偏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车辆爬坡的安全性能。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种车辆爬阶用坡道,该坡道为一体结构,包括承载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承载板的两侧,承载板与支撑板的衔接处设置冲压形成的凸起筋I,支撑板的底部向内弯折,弯折的端部2向上弯折。向上弯折的角度为90度。
[0026]支撑板的侧面冲压有凹槽3。可以大幅提高支撑板的承载能力。支撑板的底部与支撑板的角度为90°。所述凹槽在支撑板外侧面的中部。该凹槽为一体化凹槽。承载板上冲压若干凹槽,凹槽的中部开有通孔,承载板的长度大于支撑板的长度,便于搭载台阶上。并且该坡道为一体化冲压形成的坡道。
[0027]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爬阶用坡道结构简单并且通过了欧盟安全标准测试,可以大规模推广并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本实用新型为一体化冲压形成,制造成本远远低于焊接的成本;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爬阶用坡道中支撑板的底部向内弯折,弯折的端部向上弯折,并且支撑板中部设置凹槽,可以大大增加支撑板的承载能力。
[0028]实施例2
[0029]—种车辆爬阶用坡道,该坡道为一体结构,包括承载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承载板的两侧,承载板与支撑板的衔接处设置冲压形成的凸起筋,支撑板的底部向内弯折,弯折的端部向上弯折。支撑板的侧面冲压有凹槽。支撑板的底部与支撑板的角度为89度。凹槽设置在支撑板内侧面。所述凹槽为一体化凹槽。承载板的长度略大于支撑板的长度。该坡道为一体化冲压形成的坡道。
[0030]本实用新型承载板与支撑板的衔接处设置冲压形成的凸起筋,该凸起筋不仅可以防止车轮跑偏,还可以增加整个坡道的承载指标。
[0031]实施例3
[0032]—种车辆爬阶用坡道,该坡道为一体结构,包括承载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承载板的两侧,承载板与支撑板的衔接处设置冲压形成的凸起筋I,支撑板的底部向内弯折,弯折的端部2向上弯折。向上弯折的角度为90度。
[0033]支撑板的侧面冲压有凹槽3。可以大幅提高支撑板的承载能力。支撑板的底部与支撑板的角度为91°。所述凹槽在支撑板外侧面的中部,该凹槽为间断性凹槽。承载板上冲压若干凹槽,凹槽的中部开有通孔,承载板的长度大于支撑板的长度,便于搭载台阶上。并且该坡道为一体化冲压形成的坡道。
[0034]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在不改变当前铝合金材料型号和厚度的前提下,不需要增加焊接补丁,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支撑就可以满足欧盟TUV/GS安全标准,并且可以大幅度提尚广品承载指标。
[0035]实施例4
[0036]—种车辆爬阶用坡道,该坡道为一体结构,包括承载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承载板的两侧,承载板与支撑板的衔接处设置冲压形成的凸起筋,支撑板的底部向内弯折,弯折的端部向上弯折。支撑板的侧面冲压有凹槽。支撑板的底部与支撑板的角度为89度。凹槽设置在支撑板内侧面。所述凹槽为间断性凹槽。承载板上冲压若干凹槽,凹槽的中部开有通孔,不仅可以减轻重量,还可以防止车轮在坡道上滑动,承载板的长度略大于支撑板的长度。该坡道为一体化冲压形成的坡道。
[0037]该实施例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增加防止轮胎跑偏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车辆爬坡的安全性能;该车辆爬阶用坡道结构简单并且通过了欧盟安全标准测试,可以大规模推广并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0038]实施例5
[0039]—种车辆爬阶用坡道,该坡道为一体结构,包括承载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承载板的两侧,承载板与支撑板的衔接处设置冲压形成的凸起筋I,支撑板的底部向内弯折,弯折的端部2向上弯折。向上弯折的角度为90度。上述凸起筋不仅可以防止车轮跑偏,还可以增加整个坡道的承载指标。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爬阶用坡道中支撑板的底部向内弯折,弯折的端部向上弯折,可以大大增加支撑板的承载能力;支撑板的侧面冲压有凹槽3。也可以大幅提高支撑板的承载能力。支撑板的底部与支撑板的角度为90°。所述凹槽在支撑板外侧面的中部。该凹槽为一体化凹槽。承载板上设置若干防滑槽,承载板的长度大于支撑板的长度,便于搭载台阶上。并且该坡道为一体化冲压形成的坡道。
[0040]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在不改变当前铝合金材料型号和厚度的前提下,不需要增加焊接补丁,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支撑就可以满足欧盟TUV/GS安全标准,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承载指标;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爬阶用坡道结构简单并且通过了欧盟安全标准测试,可以大规模推广并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本实用新型为一体化冲压形成,制造成本远远低于焊接的成本。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爬阶用坡道,其特征在于,该坡道为一体结构,包括承载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承载板的两侧,承载板与支撑板的衔接处设置冲压形成的凸起筋,支撑板的底部向内弯折,弯折的端部向上弯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其特征在于,支撑板的侧面冲压有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其特征在于,支撑板的底部与支撑板的角度为90° ±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支撑板外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支撑板内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位于支撑板侧面的中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一体化凹槽。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间断性凹槽。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其特征在于,承载板上冲压若干凹槽,凹槽的中部开有通孔,承载板的长度大于支撑板的长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其特征在于,该坡道为一体化冲压形成的坡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爬阶用坡道,该坡道为一体结构,包括承载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承载板的两侧,承载板与支撑板的衔接处设置冲压形成的凸起筋,支撑板的底部向内弯折,弯折的端部向上弯折。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爬阶用坡道在不改变当前铝合金材料型号和厚度的前提下,不需要增加焊接补丁,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支撑,就可以满足欧盟TUV/GS安全标准,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承载指标。
【IPC分类】E01C9/08
【公开号】CN205368935
【申请号】CN201620102447
【发明人】马丽华
【申请人】南京德优泰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