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72186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包括疏风壁和挡风壁,疏风壁和挡风壁间隔设置,在疏风壁上分布有穿透疏风壁的风孔,且风孔的轴向倾斜于疏风壁的表面;所述的挡风壁靠近疏风壁的面上间隔分布有多条凹腔,凹腔穿透挡风壁的上端;所述的疏风壁和挡风壁固定连接,且共同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上,固定架固定在地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挡风墙上设置开孔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风向,从而降低挡风墙承受的推力,保证挡风墙的结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结构,可以通过预制后进行组装,结构轻便,便于施工。
【专利说明】
一种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铁路也延伸到我国的各个角落中。非城市区域的公路、铁路布设路段经常要大风区,例如山口、峡谷、桥面等风力利于集中的地方,在车辆速度过高或者风力过大时,都会对车辆的安全运营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车辆的侧翻。因此,穿越大风区域的公路、铁路周边一般会设置挡风或减风措施。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道路周边风口处设置挡风墙来阻挡风力。这些挡风墙一般都依靠墙体的力学抵抗力阻挡风和减弱风的影响。土堤式挡风墙工程量大,占地多,且会有积砂产生;砼板式挡风墙完全依靠结构的承载能力抵挡风荷载,圬工量大,成本较高;砼枕直插式挡风墙利用了废弃的砼枕,但原理上还是依赖于砼枕的结构承载力抵挡风荷载;透风式挡风墙利用迎风面的开孔面积透过部分风,使风速稍有降低,但风向没有改变,挡风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可保证挡风墙体具有更大的风力承载能力,以有效地防止风力对车辆运行的影响。
[0005]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种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包括疏风壁和挡风壁,疏风壁和挡风壁间隔设置,在疏风壁上分布有穿透疏风壁的风孔,且风孔的轴向倾斜于疏风壁的表面;所述的挡风壁靠近疏风壁的面上间隔分布有多条凹腔,凹腔穿透挡风壁的上端;所述的疏风壁和挡风壁固定连接,疏风壁和挡风壁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上,固定架安装在地面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凹腔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腔体,凹腔的轴向为垂直于地面的方向。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疏风壁上间隔分布有多条凸柱,凸柱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且凸柱与所述的凹腔交错分布。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风孔的轴向与疏风壁之间的夹角为30°?45°。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挡风壁上分布有螺栓,螺栓穿过疏风壁后,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架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卡板,卡板之间通过连板连接,使固定架的横截面呈“王”字形;每一组疏风壁和挡风壁对应一对固定架,疏风壁和挡风壁的侧面边缘卡在固定架的卡板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上通过转轴套装有卡圈,卡圈上连接有盖板,盖板的端部设置有带有固定孔的固定块。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架的底部设置有圆柱形的基础,基础的底部固定有直径大于基础的底板。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00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挡风墙上设置开孔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风向,从而降低挡风墙承受的推力,保证挡风墙的结构稳固性;
[0016]2.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结构,可以通过预制后进行组装,结构轻便,便于施工;
[0017]3.本实用新型相对于普通挡风墙,由于墙壁中间风通道的作用,将产生竖直向上的风力,与横向风力相互扰动,从而增大挡风墙后部的无风区或弱风区。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不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不意图;
[0020]图3为盖板的侧视图;
[0021 ]图4为盖板的俯视图;
[0022]图5为风孔的开设方向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代表:1-底板,2-基础,3-固定架,4-螺母,5-疏风壁,6_风孔,7_卡板,8_固定柱,9-螺栓,10-挡风壁,11-凹腔,12-凸柱,13-转轴,14-卡圈,15-盖板,16-固定块,17-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包括疏风壁5和挡风壁10,疏风壁5和挡风壁10间隔设置,在疏风壁5上分布有穿透疏风壁5的风孔6,且风孔6的轴向倾斜于疏风壁5的表面;所述的挡风壁10靠近疏风壁5的面上间隔分布有多条凹腔11,凹腔11穿透挡风壁10的上端;所述的疏风壁5和挡风壁10固定连接,且共同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3上,固定架3安装在地面上。
[0025]本实用新型的挡风墙为双层结构,包括挡风壁10和疏风壁5。其中疏风壁5设置在风力吹来的一侧,风力吹到疏风壁5上后,一部分被疏风壁5阻挡,而另一部分将通过疏风壁5上的风孔6进入到疏风壁5和挡风壁1之间,受到挡风壁1的作用,使这部分风力的风向得到改变,从疏风壁5与挡风壁10之间的上方散出,从而提高了挡风墙的整体挡风效果;从挡风壁10与疏风壁5上方散出的风力方向,与横风相互影响,减弱了横风对挡风墙壁后部空间的影响。
[0026]为了提升疏风效果,在疏风壁5上分布的风孔6是倾斜于疏风壁5设置的,且优选的倾斜角度为30°?45°;倾斜设置的好处是有利于风的导入,减少了透过部分风力对疏风壁5的风压,并且由于疏风壁5和挡风壁10是平行设置的,有利于两墙之间的风力向上散逸。风孔6在疏风壁5上所占面积为疏风壁5表面积的50 %左右,以兼顾疏风与整体的稳定性。另夕卜,风孔6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其他边缘平滑的形状。
[0027]为了将风力向两墙上方疏导,设置的另一个措施是位于挡风壁10上的凹腔11。如图2所示,凹腔11平行且间隔分布多条,优选地,凹腔11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腔体,凹腔11的轴向为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凹腔11的作用是,增大了挡风壁10的迎风面积,以减小局部受压强度,有利于风力的向上导出。疏风壁5上间隔分布有多条凸柱12,凸柱12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且凸柱12与所述的凹腔11交错分布;凸柱12也起到疏风作用,凸柱12与凹腔11依次间隔分布,使挡风壁10表面下凹面积更大,迎风面更大。
[0028]疏风壁5与挡风壁10之间是固定连接的,需要保持固定的间距。如图2所示,挡风壁10上分布有螺栓9,螺栓9穿过疏风壁5后,通过螺母4进行固定。
[0029]疏风壁5与挡风壁10安装于固定架3上,固定架3固定于地面上。固定架3的主体结构可通过图1、图2呈现出来。固定架3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卡板7,卡板7之间通过连板连接,使固定架3的横截面呈“王”字形;每一组疏风壁5和挡风壁10对应一对固定架3,疏风壁5和挡风壁10的侧面边缘卡在固定架3的卡板7之间。
[0030]固定架3的“王”字形结构,可看作是卡槽,将挡风壁10、疏风壁5的侧面边缘卡住,安装时仅需要从上至下将疏风壁5、挡风壁10对准相邻的两个固定架3上的“卡槽”滑入即可,分别滑入后,再通过螺栓9、螺母4进行固定。这种方式安装非常方便,仅需要先在地面间隔固定好多个固定架3,然后分别装配疏风壁5、挡风即可。一个固定架3的两侧分别用于固定一组疏风壁5、挡风壁10,对固定架3进行了有效利用。
[0031]为防止疏风壁5、挡风壁10的丢失,固定架3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柱8,固定柱8上通过转轴13套装有卡圈14,卡圈14上连接有盖板15,盖板15的端部设置有带有固定孔17的固定块16。当疏风壁5、挡风壁10装好后,旋转盖板15,使盖板15盖在疏风壁5、挡风壁10上部,然后利用固定件穿过固定块16上的固定孔17,将固定块16与固定架3进行固定。
[0032]至于固定架3底部的固定方式,本方案中在固定架3的底部设置有圆柱形的基础2,基础2的底部固定有直径大于基础2的底板I,基础2以及底板I均埋设于地面之下。
[0033]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导向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行为。
【主权项】
1.一种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疏风壁(5)和挡风壁(10),疏风壁(5)和挡风壁(10)间隔设置,在疏风壁(5)上分布有穿透疏风壁(5)的风孔(6),且风孔(6)的轴向倾斜于疏风壁(5)的表面;所述的挡风壁(10)靠近疏风壁(5)的面上间隔分布有多条凹腔(11),凹腔(11)穿透挡风壁(10)的上端;所述的疏风壁(5)和挡风壁(10)固定连接,疏风壁(5)和挡风壁(10)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3)上,固定架(3)安装在地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腔(11)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腔体,凹腔(11)的轴向为垂直于地面的方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疏风壁(5)上间隔分布有多条凸柱(12),凸柱(12)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且凸柱(12)与所述的凹腔(11)交错分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孔(6)的轴向与疏风壁(5)之间的夹角为30°?4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风壁(10)上分布有螺栓(9),螺栓(9)穿过疏风壁(5)后,通过螺母(4)进行固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3)包括三个间隔设置的卡板(7),卡板(7)之间通过连板连接,使固定架(3)的横截面呈“王”字形;每一组疏风壁(5)和挡风壁(10)对应一对固定架(3),疏风壁(5)和挡风壁(10)的侧面边缘卡在固定架(3)的卡板(7)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3)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柱(8),固定柱(8)上通过转轴(13)套装有卡圈(14),卡圈(14)上连接有盖板(15),盖板(15)的端部设置有带有固定孔(17)的固定块(16)。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公路铁路挡风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3)的底部设置有圆柱形的基础(2),基础(2)的底部固定有直径大于基础(2)的底板(I)。
【文档编号】E01F7/02GK205662857SQ201620538828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日
【发明人】李俊, 谭宇轩, 吴楠, 高晓琳, 刘泽阳, 甘伟达, 庄文博, 杨宜杭
【申请人】齐齐哈尔齐三机床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