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容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080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美容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修剪鼻毛、眉 毛等的美容剪。
技术背景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美容剪多数从传统的剪刀演变而来,只是体积 上的縮小,其操作性不够灵活,不能很好的除去细小地方的绒毛的, 而且外观普通,满足不了女性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体积小、操作方便而且美观的美容剪。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美容剪,包括有第一剪切部和第二剪切部,第 一剪切部和第二剪切部末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 一手柄上设置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二手柄上设置有第三支座和 第四支座,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装配时,第一支座与第三支座的位置 相互错开贴合,第二支座与第四支座的位置同样相互错开贴合,四个 支座位于同一轴线上,通过长轴销钉固定。上述第一剪切部和第一手柄连接处设置有凹口,或第二剪切部和第二手柄连接处设置有凹口;上述手柄弯曲有一定弧度,同时设置有翼把。 上述翼把中设置有可拆卸的装饰片;上述第一剪切部和第一手柄相对有一定倾斜度,第二剪切部和第 二手柄相对有一定倾斜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方便、外形美 观,省却了弹簧部件,利用手柄的弹性力达到自然张开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美容剪,包括有第一剪切部21和 第二剪切部22,第一剪切部21和第二剪切部22末端分别连接有第 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所述第一手柄12上设置有第一支座41和 第二支座42,第二手柄12上设置有第三支座51和第四支座52,第 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装配时,第一支座41与第三支座51的位置 相互错开贴合,第二支座42与第四支座52的位置同样相互错开贴合, 四个支座位于同一轴线上,通过长轴销钉6固定。在第一剪切部21和第一手柄11连接处设置有凹口8,或第二剪切部22和第二手柄12连接处设置有凹口 8,这样两个手柄可以相互 配合,凹口8作为转动的支撑座。上述手柄弯曲有一定弧度,同时设置有翼把3。翼把3中设置有 可拆卸的装饰片7。翼把3是使用者抓握的地方,通过对翼把3施加 作用力可以使两个手柄以长轴销钉6为转轴,同时在凹口 8的辅助下 转动。由于手柄本身弯曲有一定弧度,在将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 12装配时,各个支座不是自然的处于同一轴线上的,必须人工强行 使各个支座位于同一轴线上,然后插入长轴销钉6固定。这样可以使 手柄获得弹性势能,具有恢复原有状态的能力。即对翼把3施加作用 力,使剪切部完成剪切动作后,手柄在弹性作用力下能自动恢复到非 剪切状态。第一剪切部21和第一手柄11相对有一定倾斜度,第二剪切部 22和第二手柄12相对有一定倾斜度,剪切部相对手柄倾斜的方向最 好与翼把3延伸的方向相对应。该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剪切部跟随翼 把3的转动,达到剪切的目的。
权利要求1. 一种美容剪,包括有第一剪切部(21)和第二剪切部(22),第一剪切部(21)和第二剪切部(22)末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其特征在于第一手柄(11)上设置有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第二手柄(12)上设置有第三支座(51)和第四支座(52),第一手柄(11)和第二手柄(12)装配时,第一支座(41)与第三支座(51)的位置相互错开贴合,第二支座(42)与第四支座(52)的位置同样相互错开贴合,四个支座位于同一轴线上,通过长轴销钉(6)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剪,其特征在于第一剪切部(21) 和第一手柄(11)连接处设置有凹口 (8),或第二剪切部(22)和第 二手柄(12)连接处设置有凹口 (8)。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容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弯曲 有一定弧度,同时设置有翼把(3)。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美容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把(3) 中设置有可拆卸的装饰片(7)。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切 部(21)和第一手柄(11)相对有一定倾斜度,第二剪切部(22)和 第二手柄(12)相对有一定倾斜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剪鼻毛、眉毛等的美容剪。它包括有第一剪切部和第二剪切部,第一剪切部和第二剪切部末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上设置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二手柄上设置有第三支座和第四支座,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装配时,第一支座与第三支座的位置相互错开贴合,第二支座与第四支座的位置同样相互错开贴合,四个支座位于同一轴线上,通过长轴销钉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方便、外形美观,省却了弹簧部件,利用手柄的弹性力达到自然张开的目的。
文档编号B26B13/26GK201120620SQ20072005389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5日
发明者迪 张 申请人:迪 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