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形镊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469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靴形镊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镊子,特别是一种能够夹住圆形豆粒的靴形镊子。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豆子叶节法转基因过程中,先要把完整的大豆种子萌发,然后把种子从两个子叶间用解剖刀分开,切取子叶节部分进行侵染培养。但是当用扁嘴镊子把萌发后的大豆种子立起从两片子叶间进行切开时,经常会出现因为扁嘴镊子不能牢固夹稳大豆种子,种子从镊子间崩出到台面,落到台面上的种子有可能产生污染,影响子叶节的培养。因此,实验中,经常需要反复操作,不仅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造成一些实验材料的浪费,需要发明一种能够夹住圆形豆粒的镊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靴形镊子,解决目前普通镊子无法牢固夹稳豆粒,造成豆粒掉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靴形镊子,包括镊头、镊柄和镊尾,镊头、镊柄和镊尾为一体设计;所述的镊头上分别连接有夹持片,其中,夹持片为弧形,且两侧夹持片的弧形位置相对。所述的夹持片与镊头之间有30 35°夹角。所述的夹持片内侧有多个刺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普通镊子的镊头部位加装弧形夹持片,这样,在进行大豆子叶节法转基因技术的子叶节培养过程中,可以牢固地固定萌发后的大豆种子,夹持片对豆粒起到一定的包裹作用,使大豆种子在被解剖刀剖开的过程中不会蹦出,操作准确;夹持片与镊头之间有30 35°夹角,主要是根据人手的生理特点设计,方便使用;夹持片的内侧有多个刺突,主要起到加大摩擦力的作用,进一步加紧豆粒,防止豆粒掉落。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夹持片的正视图;图3是图I中夹持片的侧视图。 图中,I慑头,2慑柄,3慑柄,4夹持片,5刺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夹持片的正视图,图3是图I中夹持片的侧视图,结合图I、图2、图3所示,靴形镊子,包括镊头I、镊柄2和镊尾3,镊头I、镊柄2和镊尾3为一体设计。镊头I上分别连接有夹持片4,其中,夹持片4为弧形,且两侧夹持片4的弧形位置相对。夹持片4为弧形,因此有一定的长度,可对圆形豆粒起到一定的包裹作用,两侧夹持片4的弧形位置相对,因此,当本装置夹住圆形豆粒时,由弧形夹持片4夹住豆粒,这样就克服了现有的扁嘴镊子的缺点,防止豆粒掉落,方便实验操作,节省实验材料。夹持片4与镊头I之间有30 35°夹角,这主要是根据人手的生理特点设计,方 便使用,在实验中方便用解剖刀对大豆种子进行切割。为了使夹持的效果更好,在夹持片4内侧设置有多个刺突5,主要为了加大夹持时的摩擦力,防止豆粒掉落。
权利要求1.ー种靴形镊子,包括镊头(I)、镊柄(2)和镊尾(3),镊头(I)、镊柄(2)和镊尾(3)为一体设计,其特征在干所述的镊头(I)上分別连接有夹持片(4),其中,夹持片(4)为弧形,且两侧夹持片(4)的弧形位置相対。
2.根据权利要求I的所述的靴形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片(4)与镊头(I)之间有30 35°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的所述的靴形镊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片(4)内侧有多个刺突(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靴形镊子,包括镊头(1)、镊柄(2)和镊尾(3),镊头(1)、镊柄(2)和镊尾(3)为一体设计;所述的镊头(1)上分别连接有夹持片(4),其中,夹持片(4)为弧形,且两侧夹持片(4)的弧形位置相对。本实用新型可以牢固地固定萌发后的大豆种子,夹持片对豆粒起到一定的包裹作用,使大豆种子在被解剖刀剖开的过程中不会蹦出,操作准确。
文档编号B25B9/02GK202438939SQ20122007234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日
发明者刘金文, 杜吉到, 韩毅强 申请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