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拆卸的机器人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7510发布日期:2020-08-05 01:3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便于拆卸的机器人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机器人底座。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目前,关于机器人的产品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都在考虑如何使用机器人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机器人还运用到教育、娱乐、服务等行业,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机器人上检修最频繁的零部件有:主板、驱动结构、舵机、运动关节如手臂/手指等。这些部位中,主板一般设置在机器人的躯干外壳中,打开躯干外壳,即可看到主板并进行维修;舵机的维修比较麻烦,需要将整个手臂拆下再单独进行维修;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轮等一般设置在机器人的底座中,底座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底板,驱动电机和驱动轮都设置在底板上,由于驱动电机需要连接线路,所以维修拆卸底板时,底板不能离底座太远,否则容易将线路出甚至拉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机器人底座,以解决拆卸机器人底座时容易将线路拉断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

便于拆卸的机器人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底板,所述底座本体的内壁上设有两个电路接头,所述电路接头包括上接头和下接头,所述上接头固定设置在底座本体的内壁上,所述下接头可拆卸连接在上接头中;上接头中设有三根铜制的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的上方设有用于捆绑线路的第一铜架,第一连接柱的下端中空;下连接头中设有三根铜制的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的下方设有用于捆绑线路的第二铜架,第二连接柱的上端能够插入到第一连接柱的下端。

可选地,所述上接头的上端和下接头的下端均可拆卸有线路盖,所述线路盖的中心设有三个供线路通过的线路孔。

可选地,所述上接头的下端设有呈圆环状的第一环槽,第一环槽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第一抵块,所述第一抵块的其中一个平面与第一环槽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抵块的另一个平面朝上;所述下接头的上端设有能够插入第一环槽的第一环块,第一环块的周向外侧壁设有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第二抵块,第二抵块的其中一个平面与第一环块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抵块的另一个平面朝下。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槽内设有第一磁铁,第一环块上设有能够与第一磁铁吸引的第二磁铁。

可选地,所述上接头的上端和下接头的下端设有呈矩形环状的第二环槽,第二环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弹性垫;所述线路盖上设有能够插入第二环槽的第二环块,第二环块的周向外壁设有第二弹性垫,第二环块插入第二环槽时,第一弹性垫和第二弹性垫均被压缩。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电机上的导线能够连接在下接头中,下接头插入到上接头中,上接头内也能够连接电源的导线。所以需要维修驱动结构时,能够将下接头拆卸出来,使驱动结构与底座分离,避免在维修时将驱动结构与电源之间的连接导线拉断,也更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电路接头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环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本体1、底板2、电路接头3、上接头4、第一环槽5、第一抵块6、第一连接柱7、第一铜架8、线路盖9、线路孔10、第二环块11、第二环槽12、第一磁铁13、下接头14、第二连接柱15、第二铜架16、第二抵块17、第一环块18。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

便于拆卸的机器人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和底板2,底板2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底座本体1上,底板2上设有电机、驱动轮等驱动结构。

结合图2、图3,底座本体1的内壁上设有两个电路接头3,电路接头3包括呈圆柱体状的上接头4和下接头14。上接头4固定设置在底座本体1的内壁上。下接头14可拆卸连接在上接头4中;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上接头4的下端设有呈圆环状的第一环槽5,第一环槽5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第一抵块6,第一抵块6的其中一个平面与第一环槽5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抵块6的另一个平面朝上;下接头14的上端固定设有能够插入第一环槽5的第一环块18,第一环块18的外径小于第一环槽5的外径,第一环块18的内径等于第一环槽5的内径。第一环块18的周向外侧壁设有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第二抵块17,第二抵块17的其中一个平面与第一环块18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抵块17的另一个平面朝下。

上接头4中固定竖直贯穿设有三根铜制的第一连接柱7,第一连接柱7的上方固定设有用于捆绑线路的第一铜架8,第一铜架8呈龙门架的形状,第一连接柱7的下端中空。下连接头中固定竖直贯穿设有三根铜制的第二连接柱15,第二连接柱15的下方固定设有用于捆绑线路的第二铜架16,第二铜架16呈倒置的龙门架的形状,第二连接柱15的上端能够插入到第一连接柱7的下端。第一环槽5的内壁上端固定设有第一磁铁13,第一环块18的上端固定设有能够与第一磁铁13吸引的第二磁铁。

上接头4的上端和下接头14的下端均可拆卸有线路盖9,线路盖9的中心设有三个供线路通过的线路孔10。可拆卸设置的方式为:上接头4的上端和下接头14的下端设有呈矩形环状的第二环槽12,第二环槽12的两个内侧壁上均固定设有第一弹性垫;线路盖9与上接头4和下接头14接触的一端固定设有能够插入第二环槽12的第二环块11,第二环块11的周向外壁固定设有第二弹性垫,第二环块11插入第二环槽12时,第一弹性垫和第二弹性垫均被压缩。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先将电源和电机的线路穿过线路盖9上的线路孔10,然后将线路连接在第一铜架8、第二铜架16上,连接的方式可以是捆绑、焊接等。然后将两个线路盖9上的第二环块11插入到上接头4和下接头14的第二环槽12中,最后再将下接头14的第一环块18插入上接头4底部的第一环槽5中。第二抵块17和第一抵块6逐渐接触,第一抵块6和第二抵块17均具有弹性,所以两者相互挤压,直到第一抵块6和第二抵块17的上平面和下平面相抵。同时,第一磁铁13和第二磁铁相互吸引,也能够使上接头4和下接头14固定在一起。需要拆卸下接头14时,转动下接头14,使第一抵块6和第二抵块17错开,然后再用力拉出下接头14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便于拆卸的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本体和底板,所述底座本体的内壁上设有两个电路接头,所述电路接头包括上接头和下接头,所述上接头固定设置在底座本体的内壁上,所述下接头可拆卸连接在上接头中;上接头中设有三根铜制的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的上方设有用于捆绑线路的第一铜架,第一连接柱的下端中空;下连接头中设有三根铜制的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的下方设有用于捆绑线路的第二铜架,第二连接柱的上端能够插入到第一连接柱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的上端和下接头的下端均可拆卸有线路盖,所述线路盖的中心设有三个供线路通过的线路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拆卸的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的下端设有呈圆环状的第一环槽,第一环槽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第一抵块,所述第一抵块的其中一个平面与第一环槽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抵块的另一个平面朝上;所述下接头的上端设有能够插入第一环槽的第一环块,第一环块的周向外侧壁设有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第二抵块,第二抵块的其中一个平面与第一环块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抵块的另一个平面朝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拆卸的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槽内设有第一磁铁,第一环块上设有能够与第一磁铁吸引的第二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拆卸的机器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的上端和下接头的下端设有呈矩形环状的第二环槽,第二环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弹性垫;所述线路盖上设有能够插入第二环槽的第二环块,第二环块的周向外壁设有第二弹性垫,第二环块插入第二环槽时,第一弹性垫和第二弹性垫均被压缩。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机器人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底板,所述底座本体的内壁上设有两个电路接头,所述电路接头包括上接头和下接头,所述上接头固定设置在底座本体的内壁上,所述下接头可拆卸连接在上接头中;上接头中设有三根铜制的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的上方设有用于捆绑线路的第一铜架,第一连接柱的下端中空;下连接头中设有三根铜制的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的下方设有用于捆绑线路的第二铜架,第二连接柱的上端能够插入到第一连接柱的下端。本实用新型意在解决拆卸机器人底座时容易将线路拉断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谭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创敏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