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16651发布日期:2020-12-15 12:5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而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各科技大国,国际大型公司相互竞争的制高点,进入门槛较高。即使是在行业整体毛利率较低、投入也不高的子行业也会不断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现,并从中孕育出一些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企业。因此行业总体趋势是高投入、高收益,医疗器械在维修过程中,由于器械属于高精度设备,因此需要对器械进行固定,避免器械产生晃动,导致器械受损,同时在对器械进行检修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杀菌消毒,避免由于拆卸设备,导致设备受到空气内粉尘和微生物的污染,造成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造成身体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开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壁转动连接有圆盘,所述底板底部中心位置安装有第一电动机,且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顶部固定在圆盘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圆盘顶部开有滑槽,且滑槽内壁两端滑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圆盘顶部两端固定有限位板,且限位板开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壁螺接有螺杆,且螺杆一端固定有摇把,所述圆盘顶部中心位置开有圆槽,且圆槽内壁转动连接有调节盘,所述圆槽底部内壁固定有第二电动机,且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顶部固定在调节盘的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底板底部四角固定有电动推杆,所述底板两侧固定有支撑板,且支撑板顶端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中心位置固定有紫外线杀菌灯。

优选的,所述顶板底部中心位置位于紫外线杀菌灯外侧固定有灯罩。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紫外线杀菌灯和电动推杆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连接有电源。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两边均通过铰链铰接有箱门,且箱门另一端与支撑板形成卡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中心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有橡胶垫,且调节盘顶部固定有橡胶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使用底板、圆盘、第一电动机、调节盘、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机,即能够使得医疗器械抬升,同时能够使得医疗器械旋转,且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微调旋转,使得设备维修更加便捷,同时提高维修的效率;

2、通过使用限位板、螺杆、摇把和固定板,能够将医疗器械进行夹持,使得医疗器械在维修过程中不会产生晃动和碰撞,避免医疗器械产生损伤,且夹持的更加便捷,通过利用紫外线杀菌灯,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避免医疗器械在维修和拆卸过程中受到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圆盘、3第一电动机、4调节盘、5限位板、6螺杆、7固定板、8支撑板、9顶板、10紫外线杀菌灯、11电动推杆、12第二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开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壁转动连接有圆盘2,所述底板1底部中心位置安装有第一电动机3,且第一电动机3的输出轴顶部固定在圆盘2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圆盘2顶部开有滑槽,且滑槽内壁两端滑动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圆盘2顶部两端固定有限位板5,且限位板5开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壁螺接有螺杆6,且螺杆一端固定有摇把,所述圆盘2顶部中心位置开有圆槽,且圆槽内壁转动连接有调节盘4,通过使用限位板5、螺杆6、摇把和固定板7,能够将医疗器械进行夹持,使得医疗器械在维修过程中不会产生晃动和碰撞,避免医疗器械产生损伤,且夹持的更加便捷,通过利用紫外线杀菌灯10,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避免医疗器械在维修和拆卸过程中受到污染;

所述圆槽底部内壁固定有第二电动机12,且第二电动机12的输出轴顶部固定在调节盘4的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底板1底部四角固定有电动推杆11,所述底板1两侧固定有支撑板8,且支撑板8顶端固定有顶板9,所述顶板9底部中心位置固定有紫外线杀菌灯10,通过使用底板1、圆盘2、第一电动机3、调节盘4、电动推杆11、和第二电动机12,即能够使得医疗器械抬升,同时能够使得医疗器械旋转,且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微调旋转,使得设备维修更加便捷,同时提高维修的效率;

所述顶板9底部中心位置位于紫外线杀菌灯10外侧固定有灯罩,所述第一电动机3、第二电动机12、紫外线杀菌灯10和电动推杆11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连接有电源,所述支撑板8两边均通过铰链铰接有箱门,且箱门另一端与支撑板8形成卡接配合,所述底板1底部中心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电动机3的输出轴上,所述固定板7一侧固定有橡胶垫,且调节盘4顶部固定有橡胶圈。

通过使用底板1、圆盘2、第一电动机3、调节盘4、电动推杆11、和第二电动机12,即能够使得医疗器械抬升,同时能够使得医疗器械旋转,且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微调旋转,使得设备维修更加便捷,同时提高维修的效率;通过使用限位板5、螺杆6、摇把和固定板7,能够将医疗器械进行夹持,使得医疗器械在维修过程中不会产生晃动和碰撞,避免医疗器械产生损伤,且夹持的更加便捷,通过利用紫外线杀菌灯10,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避免医疗器械在维修和拆卸过程中受到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开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壁转动连接有圆盘(2),所述底板(1)底部中心位置安装有第一电动机(3),且第一电动机(3)的输出轴顶部固定在圆盘(2)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圆盘(2)顶部开有滑槽,且滑槽内壁两端滑动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圆盘(2)顶部两端固定有限位板(5),且限位板(5)开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壁螺接有螺杆(6),且螺杆一端固定有摇把,所述圆盘(2)顶部中心位置开有圆槽,且圆槽内壁转动连接有调节盘(4),所述圆槽底部内壁固定有第二电动机(12),且第二电动机(12)的输出轴顶部固定在调节盘(4)的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底板(1)底部四角固定有电动推杆(11),所述底板(1)两侧固定有支撑板(8),且支撑板(8)顶端固定有顶板(9),所述顶板(9)底部中心位置固定有紫外线杀菌灯(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9)底部中心位置位于紫外线杀菌灯(10)外侧固定有灯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机(3)、第二电动机(12)、紫外线杀菌灯(10)和电动推杆(11)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连接有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两边均通过铰链铰接有箱门,且箱门另一端与支撑板(8)形成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部中心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电动机(3)的输出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7)一侧固定有橡胶垫,且调节盘(4)顶部固定有橡胶圈。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维修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开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壁转动连接有圆盘,所述底板底部中心位置安装有第一电动机,且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顶部固定在圆盘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圆盘顶部开有滑槽,且滑槽内壁两端滑动连接有固定板。本发明通过使用底板、圆盘、第一电动机、调节盘、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机,即能够使得医疗器械抬升,同时能够使得医疗器械旋转,且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微调旋转,使得设备维修更加便捷,同时提高维修的效率;通过使用限位板、螺杆、摇把和固定板,能够将医疗器械进行夹持,使得医疗器械在维修过程中不会产生晃动和碰撞,避免医疗器械产生损伤,且夹持的更加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仨仁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7
技术公布日:2020.1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