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20980发布日期:2022-04-16 19:2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餐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智能机器人适用范围广泛,尤其是餐饮领域,有送餐机器人、做饭机器人等,而现有的送餐机器人在送餐时,食物中的汤水如果洒在餐盘上,不好集中处理,导致餐盘的卫生状况偏差,并且送餐机器人使用功能比较单一,满足送餐的同时难以满足其他的用餐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送餐机器人中的餐盘,汤水洒出后不易集中处理,导致卫生不够理想,同时送餐机器人的使用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其他用餐需求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包括机身;
6.所述机身左右侧中部上方转动连接有手臂,且两个所述手臂向前延伸至机身前面,两个所述手臂靠内的一侧前方均开有卡槽,且两个所述卡槽之间活动卡接有餐盘,所述餐盘上方开有凹槽,且所述凹槽槽底开有贯通至餐盘内部的底槽,所述底槽槽口嵌入有筛网,且所述餐盘前面下方开有与底槽贯通的通口,所述通口内嵌入有抽屉;
7.所述机身左右侧中下方均固定有侧边网袋,且所述机身前面中部下方设置有瓶体放置袋,所述瓶体放置袋上方开有三个水平等距排布的圆孔,且每个所述圆孔内壁均贴合有软垫,所述瓶体放置袋后面左右侧均开有钩槽。
8.更佳的,所述抽屉延伸至底槽内,且所述抽屉与筛网和凹槽连通。
9.更佳的,所述机身前面中部上方固定有支板,且所述支板位于餐盘底部,所述支板上表面左右侧均开有滑槽。
10.更佳的,所述餐盘底部左右侧均固定有滑入滑槽内的滑块。
11.更佳的,所述瓶体放置袋后面上方左右侧均设置有挂钩,且所述挂钩通过螺丝与机身前面固定连接,所述挂钩钩入瓶体放置袋后面的钩槽内,使得所述瓶体放置袋通过挂钩与机身连接。
12.更佳的,所述机身底部固定有两根支腿,且两根所述支腿之间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下表面左右侧均滚动连接有履带。
13.更佳的,所述机身前面上方中部嵌入有显示屏,且所述显示屏位于餐盘上方。
14.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15.通过餐盘中的抽屉,可以将送餐机器人在送餐过程中泼洒出来的汤水进行收集,并且避免汤水与下次送餐的食物或者碗筷混在一起,有效提高了餐盘和送餐的卫生状况,并且在满足送餐的同时,利用瓶体放置袋,方便将酒水单独存放起来进行送餐,同时通过侧边网袋,便于将纸巾、牙签等物品放入其中进行送餐,有利于满足客人用餐时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餐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瓶体放置袋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1-4中:机身1、显示屏101、手臂102、卡槽103、支板104、滑槽105、侧边网袋106、支腿107、底座108、履带109、餐盘2、滑块201、凹槽202、底槽203、筛网204、通口205、抽屉206、瓶体放置袋3、圆孔301、软垫302、挂钩303。
具体实施方式
21.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包括机身1,机身1左右侧中部上方转动连接有手臂102,且两个手臂102向前延伸至机身1前面,两个手臂102靠内的一侧前方均开有卡槽103,且两个卡槽103之间活动卡接有餐盘2,餐盘2上方开有凹槽202,且凹槽202槽底开有贯通至餐盘2内部的底槽203,底槽203槽口嵌入有筛网204,且餐盘2前面下方开有与底槽203贯通的通口205,通口205内嵌入有抽屉206,抽屉206延伸至底槽203内,且抽屉206与筛网204和凹槽202连通;
22.具体的,通过两个手臂102内侧的卡槽103可以将餐盘2卡在两个手臂102之间,避免餐盘2脱离,有利于保持餐盘2的稳固性,使用者将需要送餐的食物或者碗筷放置在餐盘2的凹槽202内,当送餐过程中,食物中的汤水洒出时,洒出的汤水将会透过凹槽202内底部的筛网204流入底槽203内的抽屉206中,利用筛网204可以对汤水进行简单的过滤,同时通过抽屉206可以将洒出的汤水进行收集,避免汤水残留在凹槽202内而导致影响下次的送餐,有利于提高餐盘2的卫生状况;
23.长时间使用抽屉206后,使用者可以将抽屉206从通口205内抽出,并将抽屉206内收集的汤水进行清理即可,既方便又快捷;
24.机身1前面中部上方固定有支板104,且支板104位于餐盘2底部,支板104上表面左右侧均开有滑槽105,餐盘2底部左右侧均固定有滑入滑槽105内的滑块201,机身1前面上方中部嵌入有显示屏101,且显示屏101位于餐盘2上方;
25.具体的,使用者安装餐盘2时,将餐盘2底部的滑块201对准支板104上的两个滑槽105,通过支板104可以起到支撑餐盘2的作用,避免餐盘2在承托较重的食物时发生不稳的现象,同时通过滑块201,使用者可以拉动餐盘2在支板104上前后移动,调整餐盘2的位置;
26.利用显示屏101,使用者可以将送餐的食物名称和送餐桌号打在显示屏101上,不仅方便客人认取,同时也有效减少了送错的概率,体现了送餐机器人的智能性;
27.机身1左右侧中下方均固定有侧边网袋106,且机身1前面中部下方设置有瓶体放置袋3,瓶体放置袋3上方开有三个水平等距排布的圆孔301,且每个圆孔301内壁均贴合有软垫302,瓶体放置袋3后面左右侧均开有钩槽,瓶体放置袋3后面上方左右侧均设置有挂钩303,且挂钩303通过螺丝与机身1前面固定连接,挂钩303钩入瓶体放置袋3后面的钩槽内,使得瓶体放置袋3通过挂钩303与机身1连接;
28.具体的,使用者先将两个挂钩303通过螺丝与机身1的表面固定,再将瓶体放置袋3放置在两个挂钩303的前面,并将挂钩303的末端钩入两个钩槽内,这样便可以将瓶体放置
袋3安装在机身1上,通过瓶体放置袋3中内开有的三个圆孔301,使用者可以将瓶装的酒水放置在圆孔301内,利用圆孔301内的软垫302,可以有效减少圆孔301内壁与瓶装酒水表面的摩擦,并且利用圆孔301,更加方便使用者存放瓶装酒水,在满足送餐需求的同时便于对酒水进行运送,有效提高了送餐机器人的实用性;
29.再通过机身1两侧的侧边网袋106,使用者可以放入一些用餐纸巾、湿巾以及牙签等物品,方便客人自取,有效满足了客户的用餐需求。
30.机身1底部固定有两根支腿107,且两根支腿107之间底部固定有底座108,底座108下表面左右侧均滚动连接有履带109,通过支腿107和底盘能够起到支撑整个机器人的作用,而通过履带109,便于带动机器人进行移动。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左右侧中部上方转动连接有手臂(102),且两个所述手臂(102)向前延伸至机身(1)前面,两个所述手臂(102)靠内的一侧前方均开有卡槽(103),且两个所述卡槽(103)之间活动卡接有餐盘(2),所述餐盘(2)上方开有凹槽(202),且所述凹槽(202)槽底开有贯通至餐盘(2)内部的底槽(203),所述底槽(203)槽口嵌入有筛网(204),且所述餐盘(2)前面下方开有与底槽(203)贯通的通口(205),所述通口(205)内嵌入有抽屉(206);所述机身(1)左右侧中下方均固定有侧边网袋(106),且所述机身(1)前面中部下方设置有瓶体放置袋(3),所述瓶体放置袋(3)上方开有三个水平等距排布的圆孔(301),且每个所述圆孔(301)内壁均贴合有软垫(302),所述瓶体放置袋(3)后面左右侧均开有钩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206)延伸至底槽(203)内,且所述抽屉(206)与筛网(204)和凹槽(20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前面中部上方固定有支板(104),且所述支板(104)位于餐盘(2)底部,所述支板(104)上表面左右侧均开有滑槽(10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餐盘(2)底部左右侧均固定有滑入滑槽(105)内的滑块(2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放置袋(3)后面上方左右侧均设置有挂钩(303),且所述挂钩(303)通过螺丝与机身(1)前面固定连接,所述挂钩(303)钩入瓶体放置袋(3)后面的钩槽内,使得所述瓶体放置袋(3)通过挂钩(303)与机身(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底部固定有两根支腿(107),且两根所述支腿(107)之间底部固定有底座(108),所述底座(108)下表面左右侧均滚动连接有履带(109)。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前面上方中部嵌入有显示屏(101),且所述显示屏(101)位于餐盘(2)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涉及送餐机器人技术领域,智能送餐机器人,包括机身;机身左右侧中部上方转动连接有手臂,且两个手臂向前延伸至机身前面,两个手臂靠内的一侧前方均开有卡槽,且两个卡槽之间活动卡接有餐盘,餐盘上方开有凹槽,且凹槽槽底开有贯通至餐盘内部的底槽;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餐盘中的抽屉,可以将送餐机器人在送餐过程中泼洒出来的汤水进行收集,并且避免汤水与下次送餐的食物或者碗筷混在一起,有效提高了餐盘和送餐的卫生状况,同时在满足送餐的同时,方便将酒水单独存放起来进行送餐,并且通过侧边网袋,便于将纸巾、牙签等物品放入其中进行送餐,有利于满足客人用餐时的不同需求。有利于满足客人用餐时的不同需求。有利于满足客人用餐时的不同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徐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杰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