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开门锁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0899发布日期:2022-05-05 20:3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开门锁闭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开门锁闭机构,属于侧开门锁闭机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运输车辆中,具有侧开门的车由于装载货物便利而被大量使用,为了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及装卸过程中的便利,该侧门要求能够自由开启并安全锁闭。然而现有技术中铁路平车侧开门自由开合并锁闭采用带偏心孔的止动爪和铰接孔边缘的棘齿两套执行机构共同作用锁闭,结构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侧开门锁闭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锁闭结构较复杂的技术问题,采用简单的执行机构即可实现侧开门不同角度的锁闭。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止挡铁、锁铁、挡块、第一圆销、第二圆销和第三圆销;所述第一圆销穿过折页座,两端分别与止挡铁和侧开门组成固定连接;所述止挡铁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与第二圆销匹配;所述折页座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第三导向孔和挡块;所述第一导向孔与第一止挡部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圆销位于第一导向孔内;所述锁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三圆销位于第二导向孔和第三导向孔内;所述锁铁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部,挡块上设置有第三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与第三止挡部接触并沿第三止挡部移动;所述第二圆销与第二止挡部和第一止挡部均接触,侧开门锁闭机构锁闭。
5.优选地,所述止挡铁上设置有第四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与第四止挡部之间的角度为侧开门组成的旋转角度。由此可满足不同侧开门的转动角度需求,适用更加广泛。
6.优选地,所述第一止挡部与第四止挡部之间的角度为180
°
,可满足铁路平车的侧开门旋转角度需求。
7.优选地,所述第二圆销与第二止挡部和第四止挡部均接触,侧开门锁闭机构锁闭。
8.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孔内组焊有垫圈。
9.优选地,所述挡块为楔形,挡块与锁铁的接触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与第二导向孔共同限制锁铁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移。
10.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向孔与第三导向孔的位置对应且形状匹配。
11.本实用新型将止挡铁、侧开门组成与折页座转动连接,并在止挡铁上设置止挡部,同时通过锁铁和挡块将第二圆销与止挡部接触,完成侧开门锁闭机构的锁闭。止挡铁上止挡部的位置设置不同,即可适用于侧开门的不同锁闭角度。
12.本实用新型中止挡铁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和第四止挡部,第一止挡部和第四止挡部之间的相对位置根据侧开门组成的旋转角度进行设置,从而可使侧开门在正立和倒立时均能锁闭。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侧开门正立时锁闭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侧开门正立时自由转动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侧开门倒立时自由转动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侧开门倒立时锁闭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止挡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锁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止挡铁,101-第一止挡部,102-第四止挡部,2-锁铁,201-第二止挡部,3-挡块,301-第三止挡部,4-侧开门组成,5-折页座,6-第一圆销,7-第二圆销,8-第三圆销,9-第一导向孔,10-第二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质,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22.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平车侧开门锁闭机构,尤其适用于铁路运输中平车侧开门的锁闭,如图1至7所示,包括止挡铁1、锁铁2和挡块3。所述止挡铁1上设置有第一圆销孔。第一圆销6穿过折页座5和第一圆销孔后,两端分别与止挡铁1、侧开门组成4焊接。侧开门组成4能够沿着第一圆销孔相对折页座5自由转动。止挡铁1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10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止挡铁1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101和第四止挡部102。第一止挡部101和第四止挡部102之间的相对位置根据侧开门组成4的旋转角度进行设置,从而可适用于侧开门不同锁闭角度的需要。第一止挡部101和第四止挡之间的角度为180
°

23.折页座5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9,所述第一导向孔9内组焊有垫圈,第二圆销7穿入所述第一导向孔9后,使得第二圆销7只能沿第一导向孔9移动。所述第一导向孔9的位置与第一止挡部101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止挡部101与第二圆销7配合,用于限制止挡铁1的转动。
24.所述锁铁2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10,折页座5上设置有第三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10与第三导向孔的位置对应且形状匹配。第三圆销8穿过第二导向孔10和第三导向孔,使得锁铁2只能沿第二导向孔10移动。
25.所述挡块3焊接于折页座5上。所述挡块3为楔形,与锁铁2接触面为斜面,通过所述斜面与第二导向孔10,共同限制锁铁2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移动。
26.所述锁铁2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部201,挡块3上设置有第三止挡部301。当锁铁2沿斜面与第二导向孔10移动至第三止挡部301时,第二止挡部201将第二圆销7沿第一导向孔9推至第一止挡部101或第四止挡部102,此时锁闭机构处于锁闭状态,从而实现侧开门正立和倒立时不发生转动。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8.如图1是侧开门正立的锁闭示意图,锁铁2沿斜面与第二导向孔10向下移动至挡块3的第三止挡部301时,锁铁2上的第二止挡部201将第二圆销7沿第一导向孔9推至止挡铁1上的第一止挡部101,此时第二圆销7与第一止挡部101和第二止挡部201接触并共同限制止
挡铁1的转动,从而使侧开门组成4保持该正立时不发生转动。
29.图2、图3是锁闭机构打开状态示意图。推动锁铁2沿斜面与第二导向孔10向上移动远离第三止挡部301时,第二圆销7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导向孔9移动远离第一止挡部101,然后松开锁铁2,使其在重力作用下与第二圆销7接触,此时侧开门可向下转动180
°

30.图4是侧开门倒立锁闭示意图。侧开门向下转动180
°
后,首先向上推动锁铁2至一定的位置,然后将第二圆销7推至止挡铁1上的后松开锁铁2,可使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直至第二圆销7与第二止挡部201和第四止挡部102接触并锁紧,最终使侧开门无法转动,达到锁闭目的。
31.侧开门正立锁闭时,可阻挡货物洒落,到站卸货时,侧开门可以旋转180度倒立固定,从而方便货物卸载。
32.应当指出,虽然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侧开门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挡铁(1)、锁铁(2)、挡块(3)和第二圆销(7);所述止挡铁(1)与侧开门组成(4)固定连接,与折页座(5)转动连接;所述止挡铁(1)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101);所述第一止挡部(101)与第二圆销(7)匹配;所述折页座(5)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9)和挡块(3);所述第一导向孔(9)与第一止挡部(101)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圆销(7)位于第一导向孔(9)内;所述锁铁(2)与折页座(5)转动连接;所述锁铁(2)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部(201),挡块(3)上设置有第三止挡部(301);所述第二止挡部(201)与第三止挡部(301)接触,第二止挡部(201)沿第三止挡部(301)移动;所述第二圆销(7)与第一止挡部(101)和第二止挡部(201)均接触,侧开门锁闭机构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侧开门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铁(1)上设置有第四止挡部(102),所述第一止挡部(101)与第四止挡部(102)之间的角度为侧开门组成(4)的旋转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侧开门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101)与第四止挡部(102)之间的角度为180
°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侧开门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销(7)与第二止挡部(201)和第四止挡部(102)均接触,侧开门锁闭机构锁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侧开门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铁(1)上设置有第一圆销孔,第一圆销(6)穿过折页座(5)和第一圆销孔后,两端分别与止挡铁(1)和侧开门组成(4)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侧开门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铁(2)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10),所述折页座(5)上设置有第三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10)与第三导向孔的位置对应且形状匹配;第三圆销(8)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孔(10)和第三导向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侧开门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3)为楔形,挡块(3)与锁铁(2)的接触面为斜面,锁铁(2)的第二止挡部(201)沿所述斜面移动至挡块(3)的第三止挡部(30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侧开门锁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孔(9)内有垫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车侧开门,包括止挡铁、锁铁、挡块、第一圆销、第二圆销和第三圆销;第一圆销穿过折页座,两端分别与止挡铁和侧开门组成固定连接;止挡铁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第一止挡部与第二圆销匹配;折页座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第三导向孔和挡块;第一导向孔与第一止挡部的位置对应设置;第二圆销位于第一导向孔内;锁铁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部,挡块上设置有第三止挡部;第二止挡部与第三止挡部接触并沿第三止挡部移动;第二圆销与第二止挡部和第一止挡部均接触,侧开门锁闭机构锁闭。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侧开门不同角度的锁闭。实用新型可实现侧开门不同角度的锁闭。实用新型可实现侧开门不同角度的锁闭。


技术研发人员:邓杰 张辉 窦加强 雷李辉 田佳卉 刘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9
技术公布日:2022/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