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66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呼吸面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呼吸面罩,包含一框体及一与该框体接合的肘管。该框体具有一前表面及一后表面。该前表面界定一连接孔。该后表面界定一容置腔。该连接孔连通该后表面的容置腔。该肘管具有一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连接至该连接孔。该第一端部及该框体共同界定至少一将该容置腔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连通的空气流径。
【专利说明】呼吸面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装置,尤指一种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0002] 呼吸面罩是一种提供可呼吸空气给使用者的装置。呼吸面罩与输气管连接,而输 气管与鼓风机连接。鼓风机透过输气管提供加压空气或其它可呼吸空气至呼吸面罩。然而, 当可呼吸空气进入呼吸面罩时,可呼吸空气会直接冲向使用者的鼻子,特别是鼻孔,因而让 使用者感到不适。一般来说,整个装置需要有排气部来让使用者呼出的气体离开面罩框体 所界定的空间。排气部位于面罩上或位于连接面罩与输气管的肘管上。排气部通常以通孔 或通气膜的形式存在。此处所述的通孔必须可供排出空气且同时保留加压空气,这使得通 孔的孔径与尺寸都很小。这样的小孔会成为难以清洁的部分,且导致有害的灰尘及生物累 积。
[0003]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呼吸面罩来克服前述缺点。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面罩,包括:一框体,具有一前表面及一后表面,该 前表面界定一连接孔,该后表面界定一容置腔,该连接孔连通该后表面的容置腔;以及一肘 管,具有一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连接至该连接孔;其中该第一端部及该框体共同界定至少 一将该容置腔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连通的空气流径。
[0005] 作为优选,其中该连接孔包括一侧壁及一环件,该环件与该连接孔的后表面侧相 间隔,并经由多个连接部连接至该侧壁,多个凸块自该侧壁向内延伸,该凸块及该连接部形 成一环绕该连接孔的梳状结构;其中该凸块延伸进入该容置腔的长度小于该连接部的延伸 长度,一间隙形成于该凸块与该环件之间;以及其中一连接环以可分离方式与该肘管的第 一端部接合,或与该肘管的第一端部一体成型,该连接环包括一第一凸缘,其中,当该连接 环连接至该呼吸面罩时,该第一凸缘容置于该间隙内。
[0006] 作为优选,其中一板体形成于该连接孔内,该板体自该环件朝向该连接孔的侧壁 延伸。
[0007] 作为优选,其中该第一端部包括一第一环缘及一第二环缘,该凸块以可旋转方式 固定于该第一环缘及该第二环缘所界定的空间内。
[0008] 作为优选,其中该第一端部包括一主凸缘,该主凸缘具有至少一沟槽位于其外表 面,该第一端部、该至少一沟槽及该连接孔共同界定该至少一空气流径;其中该至少一沟槽 为避免排出的空气撞击该呼吸面罩的一部分而减少噪音,该排出的空气为经由该至少一空 气流径而自该容置腔排出的空气;且其中该至少一空气流径形成于该肘管的第一端部相对 于该肘管的第二端部的延伸方向的一侧。
[0009] 作为优选,其中该侧壁上界定有至少一沟槽,该连接孔、该至少一沟槽及该第一端 部共同界定该至少一空气流径;其中该第一端部包括一主凸缘、一第一环缘及一第二环缘, 该凸块以可旋转方式固定于该第一环缘及该第二环缘所界定的一空间内,当该连接环连接 至该呼吸面罩时,该第二环缘容置于该连接孔内的该凸块及该环件之间的间隙内,该第一 环缘抵顶该沟槽所在处的该侧壁,且该主凸缘位于该连接孔外部并从该连接孔外部覆盖该 沟槽而不密闭该沟槽;其中该至少一沟槽为避免排出的空气撞击该呼吸面罩的一部分而减 少噪音,该排出的空气为经由该至少一空气流径而自该容置腔排出的空气;其中该至少一 沟槽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截面积;且其中该至少一空气流径形成于该肘管的第一端部相对 于该肘管的第二端部的延伸方向的一侧。
[0010] 作为优选,其中至少一通气路径形成于该第一端部的外表面,该至少一通气路径 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与该第一部分形成流体连通,该第一部分于该 肘管连接至该框体时暴露在该容置腔外的空气中,该第二部分暴露在该容置腔内的空气 中,该第一端部、该通气路径及该连接孔共同界定该至少一空气流径,且其中该肘管及该框 体均不具有恒定的通气通孔而形成该至少一空气流径。
[0011] 作为优选,其中至少一通气路径形成于该侧壁上,该至少一通气路径包括一第一 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与该第一部分形成流体连通,该第一部分于该肘管连接至 该框体时暴露在该容置腔外的空气中,该第二部分暴露在该容置腔内的空气中,该侧壁上 的通气路径及该肘管的第一端部共同界定该至少一空气流径,且其中该肘管及该框体均不 具有恒定的通气通孔而形成该至少一空气流径。
[0012]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面罩,包括:一框体,具有一前表面及一后表面, 该前表面界定一连接孔,该后表面界定一容置腔,该连接孔连通该后表面的容置腔;以及一 肘管,具有一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连接至该连接孔;其中该第一端部及该框体共同界定彼 此独立的一进气路径及一呼气路径,该呼气路径位于该进气路径的周围。
[0013]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面罩,包括:一框体,具有一前表面及一后表面, 该前表面界定一连接孔,该后表面界定一容置腔,该连接孔连通该后表面的容置腔;以及一 肘管,具有一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连接至该连接孔;其中该第一端部及该框体共同界定至 少一将该容置腔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连通的空气流径,该肘管及该框体均不具有恒定的通 气通孔而形成该至少一空气流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呼吸面罩的第一实施例的呼吸面罩的立体图。
[0015] 图2为图1的呼吸面罩的另一组合视图。
[0016] 图3为图1的呼吸面罩的分解结构图。
[0017] 图4为图1的呼吸面罩的另一分解结构图。
[0018] 图5为图3的框体的立体图。
[0019] 图6为图3的肘管的分解结构图。
[0020] 图7为图3的肘管的剖面图。
[0021]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呼吸面罩的第二实施例的肘管的立体图。
[0022] 图9为图8的肘管的分解结构图。
[0023] 图10为图8的肘管的剖面图。
[0024]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呼吸面罩的第三实施例的肘管的剖面图。
[0025]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呼吸面罩的第三实施例的框体的立体图。
[0026]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呼吸面罩的第四实施例的肘管的立体图。
[0027]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呼吸面罩的第五实施例的肘管的立体图。
[0028] 附图标记:
[0029] 100 呼吸面罩
[0030] 110 框体
[0031] 111前表面
[0032] 112后表面
[0033] 113连接孔
[0034] 114容置腔
[0035] 115 额垫
[0036] 116 第一扣件
[0037] 117 第二扣件
[0038] 120 肘管
[0039] 121 第一端部
[0040] 122 第二端部
[0041] 123 出气口
[0042] 124 进气口
[0043] 125连接件
[0044] 130 垫体
[0045] 131脸部接触侧
[0046] 132非脸部接触侧
[0047] 140输气管
[0048] 220 肘管
[0049] 221 第一端部
[0050] 222 第二端部
[0051] 223 出气口
[0052] 224 进气口
[0053] 226 防窒阀
[0054] 228 瓣片
[0055] 310 框体
[0056] 311 前表面
[0057] 312后表面
[0058] 313连接孔
[0059] 320 肘管
[0060] 321 第一端部
[0061] 322 第二端部
[0062] 323 出气口
[0063] 324 进气口
[0064] 420 肘管
[0065] 421 第一端部
[0066] 422 第二端部
[0067] 424 进气口
[0068] 520 肘管
[0069] 521 第一端部
[0070] 522 第二端部
[0071] 524 进气口
[0072] 1111第一强化肋
[0073] 1112第二强化肋
[0074] 1113第三强化肋
[0075] 1114第一锁固件
[0076] 1115第二锁固件
[0077] 1116 连接部
[0078] 1121 容置槽
[0079] 1122第一定位部
[0080] 1123第二定位部
[0081] 1124第三定位部
[0082] 1131 侧壁
[0083] 1132 环件
[0084] 1133 连接部
[0085] 1134 凸块
[0086] 1135 间隙
[0087] Il36 导气板
[0088] 1211 主凸缘
[0089] 1212 沟槽
[0090] 1213 连接环
[0091] 1214 第一凸缘
[0092] 1221 容置槽
[0093] 1251 凸块
[0094] 1252 U 形沟槽
[0095] 1321定位凸块
[0096] 1322定位凸块
[0097] 1323定位凸块
[0098] 2281 第一端
[0099] 2282 第二端
[0100] 3111第一强化肋
[0101] 3112第二强化肋
[0102] 3113第三强化肋
[0103] 3114第一锁固件
[0104] 3115第二锁固件
[0105] 3116 连接部
[0106] 3131 侧壁
[0107] 3132 环件
[0108] 3133 连接部
[0109] 3134 凸块
[0110] 3135 间隙
[0111] 3137 沟槽
[0112] 3211 主凸缘
[0113] 3212 第一环缘
[0114] 3213 第二环缘
[0115] 3214 斜面
[0116] 4214通气路径
[0117] 4215 第一区域
[0118] 4216 第二区域
[0119] 5214 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0120] 以下搭配图式详细说明一种呼吸面罩的实施例。
[0121] 如图1所示,其提供第一实施例的呼吸面罩100。呼吸面罩100包含一框体110、 一肘管120、一垫体130及一输气管140。
[0122] 如图2至图4所示,框体110具有一前表面111及一后表面112。前表面111界 定一连接孔113以连接至肘管120。后表面112界定一容置腔114供使用者呼吸。于此实 施例中,框体110可为任何形状,例如梯形、三角形或使用者脸部轮廓的结构。垫体130具 有一脸部接触侧131及一非脸部接触侧132。非脸部接触侧132与框体110接合。于此实 施例中,非脸部接触侧132具有三个定位凸块1321位于其外表面。三个定位凸块1321分 别容置于框体110的第一定位部1122、第二定位部1123和第三定位部1124内。定位凸块 1321可提供定位功能和/或提供固定手段以将垫体130固定至框体110。因此,可将垫体 130与框体110牢固地接合。
[0123] 呼吸面罩组合包含一框体、一垫体、一额件(图中未标示出)及用于将面罩固定至 头部的系带(图中未示出)。继续结合图2和图3,框体110具有一第一连接部1116以与 额垫115连接。额垫115由挠性材料制成,以避免使用者使用时的不适及疼痛。对于降低 脸部接触区的局部接触压力或施力集中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使用者较敏感的鼻梁区域,额 垫115不但让使用者感到舒适,同时也维持足够的密闭性。连接部1116及额垫115可与框 体110通过不可分离或可分离的方式接合。连接部1116更与系带(图中未示出)连接,以 将框体110固定至头部。
[0124] 在至少一实施例中,系带或其部分可包括至少一具有一定硬度的层,以使呼吸面 罩组合更为稳固,因而可不需使用额垫115。系带的至少一部分可由较坚硬的材料制成,其 它部分则可由较软的材料制成,以提供一种多层结构而确保舒适性及牢固性。
[0125] 框体110与系带的连接位置可视使用便利性决定,以供使用者可快速且方便将其 连接和/或分离,同时也保持牢固性以确保呼吸面罩组合不会不慎分离。系带可包括连接 件,其可快速且轻易地与系带和/或框体110连接和/或分离,因而提供一种脱离机构供 使用者可方便地卸下呼吸面罩组合。在至少一实施例中,脱离机构可包括至少一连接件 部,其与框体Iio以可分离方式接合或一体成型,以及一配合连接件部,其与系带以可分 离方式接合或一体成型。此处所述的连接件可为但不限于第一锁固件1114及第二锁固 件1115与第一扣件116及第二扣件117或钮扣、栓件、黏胶、磁性连结件、魔鬼毡材料(如 VELCRO? )。额垫115、连接部116、连接件和/或系带包含或整合于呼吸面罩组合内, 以提供使用者舒适性、牢固性、易使用性及可调整性。
[0126] 如图4和图5所示,框体110具有第一强化肋1111、第二强化肋1112及第三强化 肋1113位于前表面111上。第一强化肋1111延伸至框体110左侧,且具有一第一锁固件 1114位于远离框体110的一端。第二强化肋1112延伸至框体110右侧,且具有一第二锁固 件1115位于远离框体110的一端。第三强化肋1113延伸至框体110上侧,且与一额件连 接。第一强化肋1111、第二强化肋1112及第三强化肋1113的曲率符合使用者脸部轮廓。 第一锁固件1114及第二锁固件1115分别连接至一第一扣件116及一第二扣件117,以供系 带将呼吸面罩100固定至使用者脸部。强化肋也可形成于后表面112。
[0127] 结合图3及图5,连接孔113连通后表面112的容置腔114。连接孔113包含一 侧壁1131及一环件1132位于连接孔113靠近后表面侧的底部。环件1132经由三个连接 部1133连接至侧壁1131。三个凸块1134从侧壁1131向内延伸,且每一凸块1134位于两 相邻连接部1133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环件与连接孔的后表面侧相间隔且经由多个连接部 连接至侧壁,多个凸块从侧壁向内延伸,凸块及连接部在连接孔周围形成一梳状结构。凸块 1134延伸进入容置腔114的长度小于连接部1133的延伸长度,而将环件1132定位在较靠 近垫体130而较远离凸块1134。因此,间隙1135形成于凸块1134及环件1132之间。一 导气板1136形成于连接孔113内。导气板1136从环件1132向下斜向延伸至框体110的 前表面111,以将空气从肘管120传送并导引至容置腔114。导气板1136可形成在连接孔 113及环件1132周围的任何位置。导气板1136及凸块1134也可和环件1132 -体成型或 以可分离且牢固的方式接合在一起。在至少一实施例中,导气板从环件朝向连接孔的侧壁 延伸。
[0128] 继续结合图3及图5,框体110在使用者脸部接触侧上界定一容置槽1121。容置槽 1121可与垫体130接合。在至少一实施例中,容置槽1121包含第一定位部1122、第二定位 部1123及第三定位部1124。第一定位部1122及第二定位部1123的位置分别对应第一强 化肋1111及第二强化肋1112。第三定位部1124的位置对应第三强化肋1113。第一定位 部1122、第二定位部1123及第三定位部1124稍微突出于框体110边缘外,用以将框体110 与垫体130精确地接合。第一定位部1122、第二定位部1123及第三定位部1124提供定位 功能,也可提供接合关系的固定手段。
[0129] 如图3、图5、图6和图7,肘管120包含一第一端部121及一第二端部122。第一端 部121用来与框体110连接。第二端部122用来与输气管140直接或间接连接。第一端部 121界定一出气口 123,而第二端部122界定一进气口 124。来自输气管140的空气从进气 口 124进入肘管120,并经由出气口 123流出肘管120。第一端部121包含一主凸缘1211。 主凸缘1211在其外表面上界定多个沟槽1212。沟槽1212用来形成流径。在至少一实施 例中,沟槽1212具有V形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沟槽1212可为矩形结构、半圆形结构或 U形结构。如图3、图4、图6、图8、图9所示,沟槽1212沿着流径可具有不同截面积。在一 实施例中,靠近前表面111的截面积小于靠近后表面112的截面积。一连接环1213可与肘 管120的第一端部121的外缘以可分离的方式接合或一体成型。连接环1213具有一第一 凸缘1214,用以连接至连接孔113的环件1132与凸块1134之间的间隙1135内。此处所述 的连接环1213可和肘管120作成单一结构或不同结构。在组合框体110与肘管120时,将 肘管120的第一端部121插入框体110的连接孔113。沟槽1212及框体110共同界定空气 流径以将呼出气体排出。连接环1213的第一凸缘1214容置于凸块1134与环件1132之间 的间隙1135内,以将肘管120固定至框体110。肘管120与框体110两者的接合关系可为 可分离或不可分离者。肘管120的第二端部122通过连接件125连接至输气管140。肘管 120的第二端部122在其外表面上界定有两个容置槽1221。连接件125具有凸块1251,其 位置对应至容置槽1221。在至少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25界定两个U形沟槽1252,且形成 两个弹片1253。各凸块1251形成于弹片1253的一侧。当连接件125插入肘管120的第 二端部122时,弹片1253会先被第二端部122的内表面向内压,直到凸块1251与第二端部 122的容置槽1221接合为止。
[0130] 在前述呼吸面罩100中,通过在肘管120的第一端部121的主凸缘1211上形成 多个沟槽1212,在组合肘管120与框体110时,沟槽1212与框体110可共同界定一空气流 径,用以排出呼出气体。由于沟槽1212界定于肘管120的外缘,该等多个沟槽1212可形成 于第一端部121的上半部,以提供一空气流径来导引呼出气体离开输气管。因此,离开该等 多个沟槽的呼出气体并不会直接撞击输气管,因而可减少噪音。再者,由于导气板1136形 成于连接孔113内,当空气从肘管120输送至容置腔114时,导气板1136会将空气平缓地 导引至使用者的鼻梁,而避免使用者感到不适。导气板1136所提供的导引路径可为任何方 向,只要能将加压空气从鼻孔导出即可。导气板1136的倾斜度可为任何角度。此外,导气 板1136连同侧壁1131、环件1132、连接部1133及凸块1134可形成夹设第一端部121的通 道,并因此确保框体110及肘管120间可牢固接合。
[0131] 如图8至图10所示,其为肘管220的第二实施例。肘管220可取代呼吸面罩100 中的肘管120。肘管22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肘管120类似的结构。肘管220包含一第一 端部221及一第二端部222。第一端部221用来与框体110连接。第二端部222用来与输 气管140连接。第一端部221界定一出气口 223,而第二端部222界定一进气口 224。来自 输气管140的空气从进气口 224进入肘管220,并从出气口 223流出肘管220。一防窒阀 226形成于肘管220的上表面。防窒阀226下方界定有一开孔227。一瓣片228的第一端 2281容置于开孔227内,其第二端2282可相对第一端2281旋转。当空气从输气管140传 送至进气口 224时,空气会推动瓣片228使其向上弯折而覆盖防窒阀226。因此,于使用状 态下,瓣片228可防止空气经由防窒阀226排出肘管220。若空气没有从输气管140传来, 则瓣片228将会弯折回复原位并开启防窒阀226,通过让防窒阀226连通容置腔及外部空 气,以提供使用者循环空气。因此,防窒阀226可于输气管140内没有空气供应时避免窒息。 防窒阀可视需要使用或省略。
[0132] 如图11和图12所示,其为框体310及肘管320的第三实施例。框体310及肘管 320可取代第一实施例的框体110及肘管120。框体310具有一前表面311及一后表面312。 前表面311界定一连接孔313用来与肘管320连接。后表面312用来与垫体130连接。框 体310具有第一强化肋3111、第二强化肋3112及第三强化肋3113位于前表面311。第一 强化肋3111延伸至框体310的左侧且具有一第一锁固件3114位于远离框体310的一端。 第二强化肋3112延伸至框体310的右侧且具有一第二锁固件3115位于远离框体310的一 端。第三强化肋3113延伸至框体310的上侧且连接至一连接部3116。第一强化肋3111、 第二强化肋3112及第三强化肋3113的曲率符合使用者脸部轮廓。连接孔313包含一侧 壁3131及一环件3132位于连接孔313底部。环件3132经由三个连接部3133连接至侧壁 3131。三个凸块3134从侧壁3131向内延伸,且各凸块3134位于两相邻的连接部3133之 间。凸块3134的延伸长度小于连接部3133的延伸长度,以将环件3132定位在比凸块3134 更靠近使用者脸部处。因此,间隙3135形成于凸块3134及环件3132之间。肘管320包含 一第一端部321及一第二端部322。第一端部321用以连接至框体310。第二端部322用 以连接至输气管140。第一端部321界定一出气口 323,而第二端部322界定一进气口 324。 来自输气管140的空气从进气口 324进入肘管320并从出气口 323流出肘管320。多个沟 槽3137形成在连接孔313的内缘,而使容置腔内的空气可经由沟槽3137连通至外部空气。 第一端部321包含一接合机构,用以接合框体310的连接孔313。具体而言,接合机构包含 一主凸缘3211、第一环缘3212及一第二环缘3213。主凸缘3211远离出气口 323,第二环 缘3213接近出气口 323,且第一环缘3212位于主凸缘3211及第二环缘3213之间。主凸 缘3211的直径大于第一环缘3212及第二环缘3213的直径。当肘管320的第一端部321 插入连接孔313时,第二环缘3213位于连接孔313内的凸块3134及环件3132之间的间隙 3135内。连接孔313内的凸块3134位于第一环缘3212及第二环缘3213之间。第一环缘 3212及第二环缘3213因而可夹住凸块3134并增加框体310与肘管320间的结合牢固性。 第一环缘3212及第二环缘3213提供了将肘管320接合并固定至框体310的手段,也就是说 第一环缘3212抵顶侧壁3131,而主凸缘3211位于连接孔313之外并覆盖沟槽3137,但不 从连接孔313的外侧密封沟槽3137,这使得外部空气与容置腔内的空气彼此形成流体连通 和/或让使用者呼出的气体可被排出至外部空气。因此,此种配置关系可具有超过两个凸 缘来牢固地接合框体,或可仅具有一个凸缘来接合框体。肘管及框体间的连接可以是可分 离或不可分离的。由第一端部321所提供的路径及连接孔313的侧壁3131上所形成的沟 槽3137共同界定多个空气流径用以排出呼出气体。此外,当肘管320与框体310连接时, 沟槽3137及介于主凸缘3211与第一环缘3212间的斜面3214共同界定一通气路径,用以 流通排出的呼出气体。在至少一实施例中,沟槽形成于框体上而非肘管上,这与前述实施例 的配置相反。
[0133] 如图13所示,其为肘管420的第四实施例。肘管420可取代第一实施例的肘管 120。肘管420包含一第一端部421及一第二端部422。第一端部421用来连接框体110。 第二端部422用来连接输气管140。第一端部421界定一出气口 423,而第二端部422界定 一进气口 424。来自输气管140的空气从进气口 424进入肘管420并从出气口 423流出肘 管420。一通气路径4214形成在第一端部421的外表面。通气路径4214可具有任何宽度 和深度,例如宽度为而深度为lmm-3mm。宽度也可为3_,而深度可为2_。通气路 径4214包含一第一区域4215及一第二区域4216。第一区域4215与第二区域4216相连通。 当第一端部421插入框体110的连接孔113时,第一区域4215位于连接孔113外部并暴露 于外部空气,而第二区域4216从第一区域4215延伸至第一端部421的边缘。因此,第二区 域4216的一部分位于连接孔113内并暴露至容置腔114。通过此种结构,可将呼出气体从 通气路径4214的第二区域4216传送至第一区域4215。通气路径4214可环绕整个第一端 部421或可为单一非圆形路径,只要通气路径可将外部空间连通至容置腔114即可。第一 端部421更界定一插入槽(图中未示出),其位于邻近出气口 423的一侧。当第一端部421 插入框体110的连接孔113时,一 C形组件(图中未示出)会被压缩而配设于插入槽(图 中未示出)中,通过将肘管420固定至框体110,但仍可供肘管420相对于框体110自由转 动。C形组件可与其它实施例提到的环件及导气板搭配使用。在至少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 通气路径也可形成于侧壁上,该至少一通气路径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与第一部分形成流体连通,当肘管连接至框体时,第一部分暴露至容置腔外部的空气中,第 二部分暴露至容置腔内的空气中,侧壁上的通气路径与肘管的第一端部共同界定至少一空 气流径。
[0134] 如图14所示,其为第五实施例。肘管520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肘管220。以下省 略细节而说明其差异。肘管520的第一端部521具有单一的大沟槽5214。当接合肘管520 与框体时,沟槽5214与框体的连接孔的边缘将界定一空气流径。
[0135] 在至少一实施例中,肘管及框体并不具有一体成型的通孔,且用来排出呼出气体 的空气流径只能在肘管连接至框体时被共同形成。肘管及框体以可分离或不可分离的方式 连接,且肘管相对于框体为可旋转、可部分旋转或不可旋转。此沟槽可位于连接孔边缘或肘 管的第一端部,或形成于第一端部的边缘或连接孔的边缘。
[0136] 应进一步了解的是,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许多特征和优点连同该等实施例的结 构和功能的细节已如前述,此等内容仅为例示,且可对细节进行改变,包括在本文所揭示原 理内的形状、尺寸及组件排列等方面,而达术语的广泛一般意义所涵盖的范围,其记载于文 后的申请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框体,具有一前表面及一后表面,该前表面界定一连接孔,该后表面界定一容置腔, 该连接孔连通该后表面的容置腔;以及 一肘管,具有一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连接至该连接孔; 其中该第一端部及该框体共同界定至少一将该容置腔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连通的空 气流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孔包括一侧壁及一环件, 该环件与该连接孔的后表面侧相间隔,并经由多个连接部连接至该侧壁,多个凸块自该侧 壁向内延伸,该凸块及该连接部形成一环绕该连接孔的梳状结构;其中该凸块延伸进入该 容置腔的长度小于该连接部的延伸长度,一间隙形成于该凸块与该环件之间;以及其中一 连接环以可分离方式与该肘管的第一端部接合,或与该肘管的第一端部一体成型,该连接 环包括一第一凸缘,其中,当该连接环连接至该呼吸面罩时,该第一凸缘容置于该间隙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板体形成于该连接孔内,该板 体自该环件朝向该连接孔的侧壁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端部包括一第一环缘及 一第二环缘,该凸块以可旋转方式固定于该第一环缘及该第二环缘所界定的空间内。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端部包括一主凸缘,该 主凸缘具有至少一沟槽位于其外表面,该第一端部、该至少一沟槽及该连接孔共同界定该 至少一空气流径;其中该至少一沟槽为避免排出的空气撞击该呼吸面罩的一部分而减少噪 音,该排出的空气为经由该至少一空气流径而自该容置腔排出的空气;且其中该至少一空 气流径形成于该肘管的第一端部相对于该肘管的第二端部的延伸方向的一侧。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侧壁上界定有至少一沟槽,该 连接孔、该至少一沟槽及该第一端部共同界定该至少一空气流径;其中该第一端部包括一 主凸缘、一第一环缘及一第二环缘,该凸块以可旋转方式固定于该第一环缘及该第二环缘 所界定的一空间内,当该连接环连接至该呼吸面罩时,该第二环缘容置于该连接孔内的该 凸块及该环件之间的间隙内,该第一环缘抵顶该沟槽所在处的该侧壁,且该主凸缘位于该 连接孔外部并从该连接孔外部覆盖该沟槽而不密闭该沟槽;其中该至少一沟槽为避免排出 的空气撞击该呼吸面罩的一部分而减少噪音,该排出的空气为经由该至少一空气流径而自 该容置腔排出的空气;其中该至少一沟槽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截面积;且其中该至少一空 气流径形成于该肘管的第一端部相对于该肘管的第二端部的延伸方向的一侧。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通气路径形成于该第一 端部的外表面,该至少一通气路径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与该第一部 分形成流体连通,该第一部分于该肘管连接至该框体时暴露在该容置腔外的空气中,该第 二部分暴露在该容置腔内的空气中,该第一端部、该通气路径及该连接孔共同界定该至少 一空气流径,且其中该肘管及该框体均不具有恒定的通气通孔而形成该至少一空气流径。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通气路径形成于该侧壁 上,该至少一通气路径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与该第一部分形成流体 连通,该第一部分于该肘管连接至该框体时暴露在该容置腔外的空气中,该第二部分暴露 在该容置腔内的空气中,该侧壁上的通气路径及该肘管的第一端部共同界定该至少一空气 流径,且其中该肘管及该框体均不具有恒定的通气通孔而形成该至少一空气流径。
9. 一种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框体,具有一前表面及一后表面,该前表面界定一连接孔,该后表面界定一容置腔, 该连接孔连通该后表面的容置腔;以及 一肘管,具有一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连接至该连接孔; 其中该第一端部及该框体共同界定彼此独立的一进气路径及一呼气径,该呼气路径位 于该进气路径的周围。
10. -种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框体,具有一前表面及一后表面,该前表面界定一连接孔,该后表面界定一容置腔, 该连接孔连通该后表面的容置腔;以及 一肘管,具有一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连接至该连接孔; 其中该第一端部及该框体共同界定至少一将该容置腔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连通的空 气流径,该肘管及该框体均不具有恒定的通气通孔而形成该至少一空气流径。
【文档编号】A62B9/06GK104415442SQ201410440503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4日
【发明者】简志燦, 许英杰 申请人:雃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