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气式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2007阅读:17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气式防护服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气式防护服。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常用液体火箭推进剂肼类燃料和硝基氧化剂均为高毒物质,其液体具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或强渗透性,接触皮肤可造成化学渗入或灼伤;新型推进剂火箭煤油为低毒物质,但易燃易爆。这些推进剂的气态蒸发物可通过呼吸道吸入而导致人体中毒、窒息甚至死亡。我国目前现役推进剂个体安全防护装备主要是针对肼类燃料和硝基氧化剂的二、三级防护要求研制的,即在氧气浓度大于19.5%和毒气浓度小于100倍职业安全允许浓度的条件下使用。但是在火箭推进剂发生突发事故时,常常伴随着大量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强腐蚀性液体喷溅以及易燃易爆环境的出现,以及一些特殊作业所存在的高浓度毒气和缺氧环境(氧气浓度小于19.5%或毒气浓度大于100倍职业安全允许浓度)。对于这些环境和作业场所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置,现役推进剂二、三级个体防护装备因防护等级不够而无法使用,高等级防护替代品因非针对火箭推进剂,而往往存在着防护材料与推进剂不相容、接口密封不良、防护能力不足、生理舒适性能差、对作业空间要求较高等突出问题;同时现役防护装备材质防护性能单一,对多种推进剂不具备广谱防护能力,在推进剂突发事件处置中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在国内外航天史上多次发生因推进剂泄漏而引发的人员灼伤、中毒甚至死亡事故,其中突发事件应急抢险过程中的个体防护问题尤为突出。

目前针对推进剂防护的防护服大都为连身外置式结构,防毒面具与防护服头罩采取捆扎式连接,而推进剂突发事故中液体喷溅和毒气挥发并存,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液体渗漏接触皮肤的威胁,尤其在防毒面具下颚与护胸布的连接处,在存在大量推进剂液体喷溅场所,可能造成液体渗漏,并且防护服的热负荷大、穿着舒适性差。目前化工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内置式气密防护服在推进剂领域应用也存在防护胶布材质不相容、作业空间受限、生理舒适性欠佳等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在降低防护服的热负荷、提高防护服的耐抗性能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可以为本项目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气式防护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供气式防护服,该防护服为全包覆隔绝式结构,包括:防护靴、防护服主体、供气接口、防化手套、头罩体和超压排气阀;

所述防护靴通过靴箍组与防护服主体连接为一体;

所述供气接口设置在防护服主体的前襟上,且通过转换器设置成两路,其中一路通过快速接头驳接长管供气/逃生器供气自动切换器输入接口;另一路通过快速接头驳接毛细导管向服装内头罩和四肢末端注入新鲜洁净空气;

所述防化手套通过手套卡箍组与防护服袖口连接;

所述头罩体上采用大视窗结构,视窗镜片与头罩体粘结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防护服为全包覆式结构,通过供气中压长管驳接供气系统,并经分配器将输入压缩空气分为两路,一路向正压式呼吸面具输送压缩空气,利用供气阀按需供气功能,吸入足够的新鲜洁净空气,呼出的潮气和废气经由面具排气阀排出,进入防护服内;一路通过预先布置的毛细导管向防护服内输送洁净、干燥、凉爽的空气,均匀的分布在头部、四肢远端,达到改善防护服内微气候环境、降低温度且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的目的。经由全面罩呼出的废气和通过毛细导管注入的空气快速使防护服“膨胀”,多余空气和服装内的潮气及废气经由防护服上设置的超压排气阀直接排入环境大气,使防护衣内形成微正压状态,从而提高防护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供气式防护服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供气式防护服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供气式防护服结构,包括:防护靴1、防护服主体3、供气接口4、防化手套5、头罩体9和超压排气阀13;

所述防护靴1通过靴箍组2与防护服主体3连接为一体;

所述供气接口4设置在防护服主体的前襟上,且通过转换器设置成两路,其中一路通过快速接头驳接长管供气/逃生器供气自动切换器输入接口;另一路通过快速接头驳接毛细导管向服装内头罩和四肢末端注入新鲜洁净空气;

所述防化手套通过手套卡箍组6与防护服袖口连接;

所述头罩体9上采用大视窗结构,视窗镜片8与头罩体9粘结固定。

防护服设计为长管送风式,防护服为全包覆隔绝式结构,通过供气系统向防护服提供清洁气源,达到与环境完全隔离的目的,并使防护服内形成微正压状态。防护服的全包覆隔绝式结构,能够对多种火箭推进剂提供广谱、有效的防护,包括皮肤防护和呼吸防护。防护服采用长管供气式结构,使防护服内部,尤其是头罩内部始终维持微正压状态,提高了防护服的防护水平和可靠性,从而确保推进剂突发事件应急抢险过程中的个体安全及抢险效率。防护服采用涂覆聚乙烯薄膜的双面丁基胶布经裁剪缝合制作,缝隙贴合同质胶条。

防护服的加工采用了先搭接缝合再贴条的工艺,可有效地保证搭接强度及其气密性。成型胶粘剂在研制中经过多次调整、改进,使用双组分并用胶体系,提高了胶粘剂的内聚力,克服了成型后受应力部位易因胶粘剂蠕变而弹开的现象。

防护服内部从供气接口接头处沿两条胳膊、两条腿和头部方向共布设五条毛细导管,采用硅胶管,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从而确保服装穿着的随身性和舒适性。

上述大视窗结构采用上宽下窄式结构;且视窗涂覆有耐磨纳米涂层厚度为1mm的聚碳酸酯薄板。防护服中的防护头罩采用大视窗结构,镜片与头罩体粘结固定。头罩内超大的空间允许佩戴全面罩并能自由活动不受限制,镜片视窗前方、左右、下方视野开阔,无视觉盲区。安装在楔形全面罩上的视频镜头可以透视镜片采集图像而不产生衰减和炫光现象。防护服后背设置背囊15,可以容纳背负式逃生器而不产生挂扯和活动受限。

靴箍组包括内卡箍、粘条、“O”型圈及旋拧外卡套;所述内卡箍外设粘条固定密封,防护靴套装在卡箍上后加装有“O”型圈,并通过旋拧外卡套固定锁紧。

所述手套卡箍组包括内卡箍、粘条、“O”型圈、旋拧外卡套及红色销卡;所述内卡箍外加粘条固定密封,手套套装内环后加装有“O”型圈,并用旋拧外卡套固定密封后,通过所述红色销卡定位锁定。防护手套和防护靴采用可更换结构,方便选用适配尺寸和型号的手套和胶靴,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手套和胶靴破损或老化,可以即时更换。手套安装组和胶靴安装组通过设计模具加工而成。

上述大视窗结构采用上宽下窄式结构;且视窗涂覆有耐磨纳米涂层厚度为1mm的聚碳酸酯薄板。视窗结构设计为超大保明片视窗,全高380mm,上宽下窄,近似于桃形,主要考虑应尽可能保留广阔的视野,而又不影响头部活动,并便于与服装结合。视窗的重量由头肩部承受,因此材料也应尽可能轻,以减轻头肩部的负重。经探索研究,视窗材料选用了强度高、透光率大、质量轻、涂覆耐磨纳米涂层厚度为1mm的聚碳酸酯薄板制作。经测定,该视窗材料的透光率大于80%。上述防护服还设置有照明灯插口袋7和臂章12,所述照明灯插口袋7设置在防护服的前部;所述臂章设置在防护服的肩下部。

为了能始终保持防护服内部的正压防护特性,避免外界污染空气通过风箱效应进入防护服内,上述头罩体的后部设置有至少两枚超压排气阀,在超压排气阀13外设置有超压排气阀罩14。排气阀的开启压力设定在≥35Pa时开启,防护服内多余的气体经由排气阀排出体外,在维持正压特性的前提下能使防护服不过度膨胀。

上述头罩体侧面一直到膝弯部设置有塑胶密封拉链11,该拉链用宽为60mm的遮条10覆盖,以保护拉链防止液体喷溅损坏。

上述防护服还设置有照明灯插口袋7和臂章12,所述照明灯插口袋7设置在防护服的前部;所述臂章设置在防护服的肩下部。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