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安全警示功能的电动助吸防雾霾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5956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具有安全警示功能的电动助吸防雾霾口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安全警示功能的电动助吸防雾霾口罩。



背景技术:

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有很多,霾能直接吸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另外,雾霾天对人体心胸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浓雾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因此,雾霾天气佩戴口罩是必要的。目前人们佩戴的防雾霾口罩都是采用过滤材料滤除空气中的PM2.5等有害成分,但此种口罩过滤材料都比较厚,压阻比较大,口罩佩戴将口鼻罩住,隔绝雾霾,对于因运动而使呼吸量增大的人群而言,此种口罩会使氧气供给不足,感觉发闷,不适合此类人群使用;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忻风随身空气匣虽说可以解决供氧不足的缺陷,但是此种口罩的空气过滤装置与口罩分离,佩戴十分不方便,影响佩戴美观性;而其它送风机与口罩为一体的防雾霾口罩,使用后存在排气缺陷,戴眼镜的人使用此种雾霾口罩常常会在眼镜上罩上一层雾气,造成视线障碍,由于送风机与口罩为一体式结构且存在排气缺陷,会使口罩内部的雾气进入送风机,对送风机的工作环境产生影响;而上述各类防雾霾口罩,对于长期工作在室外的交警而言,佩戴该种口罩后无法吹向警哨,为交警的道路交通指挥工作带来不便,同时,对于交警或夜间佩戴该口罩的人们而言,该类口罩无法为夜间行车人群提供安全警示,无法降低夜间佩戴口罩人群的危险系数;综上所述,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安全警示功能的电动助吸防雾霾口罩,通过将空气过滤仪与口罩设为一体的前提下在口罩上增设与外部哨子连接的单向吹哨装置,保证外部空气不能由单向吹哨装置进入口罩的条件下,使佩戴者随时可对哨子进行操作,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佩戴方便美观,有效隔离雾气,避免雾气使配戴眼镜的人群看不清的缺陷,保证交警交通指挥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增设的3M反光板为夜间行车人群提供安全警示,提高佩戴者的安全可靠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安全警示功能的电动助吸防雾霾口罩,具有空气过虑仪和口罩,所述口罩一侧设有空气过虑仪且空气过虑仪的出风口与设于口罩内部的出风室连通,所述口罩上设有安全提示作用的3M反光膜且口罩内壁上边沿设有隔雾膜,所述口罩中部设有单向吹哨装置且单向吹哨装置与佩戴者的嘴部对应设置,所述单向吹哨装置与哨子连接后实现佩戴者对哨子的操作。

其中,所述出风室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导向口且导向口开口朝向佩戴者鼻子设置,所述导向口上设有遮挡雾气的挡片,所述口罩另一侧设有排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吹哨装置包括带底面的环形柱、隔板、吹嘴、橡胶垫片和密封盖,所述环形柱上端与口罩内部连通并固定于口罩中部且环形柱下端朝外设置,所述环形柱上端设有吹嘴且吹嘴下端通过软质连接件与环形柱连接为一体,所述隔板位于吹嘴下方并与环形柱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上制有若干出气孔且出气孔呈圆形分布,所述橡胶垫片中部固定于隔板上且橡胶垫片边沿与隔板贴合后将出气孔堵住,所述环形柱底面上制有与哨子嘴相适配的安装孔且哨子嘴插入安装孔内实现吹入环形柱内的气体经隔板将哨子吹响,所述密封盖上制有与安装孔相适配的密封柱且密封柱插入安装孔内将其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柱和吹嘴均为硅胶材料制成,所述隔板中部的出气孔数量大于隔板两端的出气孔数量,所述连接件为不透气的软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设于环形柱内并与环形柱可拆式密封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过虑仪外露面设有3M反光膜,所述口罩外表面沿边沿处设有呈T形结构的3M反光膜,所述密封膜为硅胶材料制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通过在口罩上增设与外部哨子连接的单向吹哨装置,使佩戴者可随时对口罩外部的哨子进行操作,保证交警交通指挥工作的正常运行,单向吹哨装置可通过橡胶垫片将外部空气阻挡在口罩外部,有效阻隔外部被污染的空气,保证佩戴者吸入空气的质量;

2、将空气过滤仪与口罩设为一体式结构,外形美观且佩戴方便,设于出风室外壁上的挡片可有效阻挡口罩内的雾气,避免雾气进入空气过滤仪,保证空气过滤仪正常安全工作;

3、在口罩外部增设的3M反光板,为夜间行车人群提供安全警示的同时,提高佩戴者的安全可靠性,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4、设于口罩内沿上的隔雾膜可有效隔离口罩内的雾气,消除由于雾气造成的视线障碍;

5、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设于口罩上的3M反光膜为T形结构,即为“停”的手写字母,有效提示夜间行车人群刹车慢行,空气过滤仪为口罩内提供源源不断的过滤空气,消除人们佩戴口罩后产生氧气供给不足而发闷的感觉,为人们出行、户外运动、正常工作提供健康的呼吸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明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吹嘴缩至连接柱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密封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描述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

具有安全警示功能的电动助吸防雾霾口罩,具有空气过虑仪1和口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3一侧设有空气过虑仪1且空气过虑仪1的出风口12与设于口罩3内部的出风室13连通,所述口罩3上设有安全提示作用的3M反光膜4且口罩3内壁上边沿设有隔雾膜15,所述口罩3中部设有单向吹哨装置且单向吹哨装置与佩戴者的嘴部对应设置,所述单向吹哨装置与哨子连接后实现佩戴者对哨子的操作;具体的,所述出风室13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导向口14且导向口14开口朝向佩戴者鼻子设置,所述导向口14上设有遮挡雾气的挡片,所述口罩3另一侧设有排气口2;具体的,所述单向吹哨装置包括带底面的环形柱5、隔板6、吹嘴7、橡胶垫片8和密封盖16,所述环形柱5上端与口罩3内部连通并固定于口罩3中部且环形柱5下端朝外设置,所述环形柱5上端设有吹嘴7且吹嘴7下端通过软质连接件9与环形柱5连接为一体,所述隔板6位于吹嘴7下方并与环形柱5固定连接,所述隔板6上制有若干出气孔10且出气孔10呈圆形分布,所述橡胶垫片8中部固定于隔板6上且橡胶垫片8边沿与隔板6贴合后将出气孔10堵住,所述环形柱5底面上制有与哨子嘴相适配的安装孔11且哨子嘴插入安装孔11内实现吹入环形柱5内的气体经隔板6将哨子吹响,所述密封盖16上制有与安装孔11相适配的密封柱17且密封柱17插入安装孔11内将其密封;具体的,所述环形柱5和吹嘴7均为硅胶材料制成,所述隔板6中部的出气孔10数量大于隔板6两端的出气孔10数量,所述连接件9为不透气的软质材料制成;具体的,所述连接件9设于环形柱5内并与环形柱5可拆式密封连接为一体;具体的,所述空气过虑仪1外露面设有3M反光膜4,所述口罩3外表面沿边沿处设有呈T形结构的3M反光膜4,所述密封膜15为硅胶材料制成。

本发明在使用哨子时,首先将密封盖16打开,使蜜蜂柱与安装孔11分离后,哨子嘴插入安装孔11内安装好,吹嘴7从连接柱5上端拉出,之后口罩3佩戴于人体面部后将口罩3的夹子调整好,此时,隔雾膜15贴于佩戴者面部和鼻梁两侧,之后佩戴者嘴部叼住吹嘴7,然后启动空气过滤仪1使空气过滤仪1为佩戴者提供洁净空气,空气过滤仪1内的空气经出风口12排至出风室13内,设于出风室13外壁面的导向口14改变气流流向,避免气流吹向佩戴者脸部而造成不适现象,同时保证过滤后的空气送至鼻子部位,设于导向口14上的挡片可有效阻隔佩戴者呼出的雾气进入空气过滤仪1内,保证空气过滤仪1正常安全的工作,佩戴者需要吹响哨子时,佩戴者向吹嘴7吹气,由吹嘴7进入连接柱5内的空气经隔板6上的出气孔10将隔板6底面的橡胶垫片8边缘吹起后,气体进入连接柱5下端,连接柱5下端的气体进入与安装孔11连接的哨子嘴后将哨子吹响,完成佩戴者对哨子的操作,而外部空气无论是佩戴者误吸吹嘴7或由外部哨子出气口进入连接柱5,均无法进入口罩3内部,佩戴者误吸吹嘴7后,外部空气由哨子出气口进入连接柱5下端内部,此时,外部空气作用于橡胶垫片8上使橡胶垫片8紧贴隔板6底面,从而通过橡胶垫片8将外部空气隔离,因此,有效保证了口罩3内的空气质量,若无须使用哨子时,摘下口罩3,将吹嘴7压入连接柱5上端内部,随后拔下哨子将密封盖16上的密封柱17插入安装孔11内密封后,重新佩戴口罩3即可。本发明通过在口罩3上增设与外部哨子连接的单向吹哨装置,使佩戴者可随时对口罩3外部的哨子进行操作,保证交警交通指挥工作的正常运行,单向吹哨装置可通过橡胶垫片8将外部空气阻挡在口罩3外部,有效阻隔外部被污染的空气,保证佩戴者吸入空气的质量,将空气过滤仪1与口罩设3为一体式结构,外形美观且佩戴方便,设于出风室13外壁上的挡片可有效阻挡口罩3内的雾气,避免雾气进入空气过滤仪1,保证空气过滤仪1正常安全工作,在口罩3外部增设的3M反光板4,为夜间行车人群提供安全警示的同时,提高佩戴者的安全可靠性,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设于口罩3内沿上的隔雾膜15可有效隔离口罩3内的雾气,消除由于雾气造成的视线障碍,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设于口罩上的3M反光膜4为T形结构,即为“停”的手写字母,有效提示夜间行车人群刹车慢行,空气过滤仪1为口罩3内提供源源不断的过滤空气,消除人们佩戴口罩3后产生氧气供给不足而发闷的感觉,为人们出行、户外运动、正常工作提供健康的呼吸条件,吹嘴7不仅可吹响与安装孔11连接的哨子外,还可通过吹嘴7向未与哨子连接的安装孔11外部吹气,满足运动时人们换气量大的需求,带吹嘴7的连接件9可根据佩戴者的使用要求选择是否安装,从而满足不同佩戴者对口罩3的需求,扩大了口罩3的应用领域和范围。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