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搜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431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震后搜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搜救设备领域,尤其是震后搜救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发生后会对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较大等级的地震都造成建筑物倾倒损坏,很多地震区域的人们也会被掩埋在废弃的建筑物中,建筑物将人们埋葬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援就会造成人们生命安全收到严重的威胁。目前,在对地震被困的人员进行抢救时通常是先通过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当探测到被困人员的所在之处之后就会展开后续的救援工作。在进行震后抢险救援工作时,现在传统的做法主要是先通过清除地面以上的废弃建筑物或者将废弃物挖出一条救援通道来进行救援,因为在进行挖掘救援时现在主要是采用较大型的挖掘机械将大块的石块、混凝土块等废弃物先清除到旁边,在救援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因大型的挖掘设备会造成挖掘时候周围的物体产生较为严重的的震动,极易造成再次塌方或陷落,因此这个过程一般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越长时间的等待对于被困的人员来说就很可能会因被困时间延长、缺少饮水和食物等补给造成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这样就会导致在整个救援的过程中最终营救人员的存活率相对较低,从而造成较多的人员死亡,显然现有的地震搜救设备无法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震后搜救装置,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在前期探测到被困人员的所在位置之后本装置可以快速的通过钻孔打洞行进至被困人员所在之处并为被困人员提供饮食供给、氧气供给,为被困人员提供生存能量,延长被困人员的生存时间、增加被成功救援的概率,更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震后搜救装置,包括一中空设置的机壳,在机壳底部的前段和中段均间隔设有两关于机壳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前导向轮、后导向轮,在各前导向轮与各后导向轮之间的机壳上设有一主支撑定位装置,所述主支撑定位装置包括一竖直固连在各前导向轮与各后导向轮之间的机壳顶部的凹腔内的主双轴顶缸,所述主双轴顶缸的缸体的顶部和顶部分别伸出机壳的顶部和底部,在主双轴顶缸的两活塞杆的端部分别设有一主弧形定位抵接板;在主支撑定位装置的后侧的机壳凹腔内设有一驱动装置,在机壳的后端固连一控制器,在机壳的前端固连一救援推进装置;所述主双轴顶缸、驱动装置、救援推进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外部通用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救援推进装置包括一固连在机壳的前端的方形凹腔内水平固连一推进缸,在推进缸的活塞杆的前端固连一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截面为方形、且各外侧壁均与方形凹腔的侧壁相抵接配合,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穿出机壳的方形凹腔并与一破障部件相固连。

所述破障部件包括一竖直固连在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前端的圆形挡板,在圆形挡板的前端面上水平固连一中空设置的输料管,在输料管的后段外侧壁上套设一防护调节补给装置,在输料管的空腔内设有一螺旋输料丝杆,所述螺旋输料丝杆的各螺旋板的外侧壁分别与输料管的空腔内壁相抵接固连,在输料管的前端固连一空心钻头,在空心钻头的后端沿其圆周均匀间隔固连若干个固定块,所述各固定块的后端均固连在输料管的外侧壁上,相邻的两固定块、空心钻头的后端面以及输料管端部之间均围成一弧形导向开口,在螺旋输料丝杆的前端的凹腔内固连一破碎电机,在破碎电机的输出轴的前端固连一锥形钻头,所述锥形钻头的前端伸至空心钻头的空腔内;在输料管的后段外侧壁上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排屑口。

在锥形钻头的后端外侧壁上沿其圆周均匀间隔固连若干个刀刃朝向前端的粉碎刀头。

所述各主弧形定位抵接板的外表面均设有防滑胶板。

在后导向轮后侧的机壳上设有一副支撑定位装置,所述副支撑定位装置包括一竖直固连在各后导向轮后侧的机壳顶部的凹腔内的副双轴顶缸,所述副双轴顶缸的缸体的顶部和顶部分别伸出机壳的顶部和底部,在副双轴顶缸的两活塞杆的端部分别设有一副弧形定位抵接板。

所述各副弧形定位抵接板的外表面均设有防滑胶板。

所述防护调节补给装置包括一竖直套设固连在输料管的后段外侧壁上的定位环,在定位环前侧的输料管外侧壁上套设一移动环,在输料管外侧壁的定位环与移动环之间沿其圆周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移动缸,所述各移动缸后端均固连在定位环的前端面上,所述各移动缸的活塞杆的前端均固连在移动环的后端面上,在移动环的前端面上沿其圆周均匀间隔固连若干个分别可与各弧形导向开口相配合插装的平移弧形板;在各平移弧形板的前端面上分别设有一摄像头,在各摄像头一侧的平移弧形板的前端面上分别设有一红外测距探头,在各平移弧形板上分别设有两相互平行且贯穿平移弧形板前后方向的连通孔,在各平移弧形板上的连通孔分别紧固插装一供水管、供氧气管,所述各供水管、各供氧气管的前端均穿出其对应位置上的平移弧形板的前端面并在各自开口处设有一密封塞;在定位环上分别设有一扬声器与一麦克风;所述各供水管、各供氧气管的后端分别与外部供水源、供氧源相连,所述各移动缸、各摄像头、各红外测距探头、扬声器、麦克风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水平固定设置在机壳凹腔内侧壁上的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连一驱动皮带轮,在驱动皮带轮的下方的机壳凹腔底部设有一通槽,在机壳下方的通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固连一支撑侧板,一水平设置的驱动轴依次穿过支撑侧板上的转孔并分别与支撑侧板转动配合,在驱动轴的两端部分别固连一驱动车轮,在两支撑侧板之间的驱动轴外侧壁上固连一从动带轮,一环形皮带自上而下穿过通槽依次缠绕在驱动皮带轮、从动带轮的外侧壁上;在驱动电机上方的机壳凹腔顶部设有一防尘盖板;所述机壳的横截面最大尺寸小于空心钻头的外径。

所述震后搜救装置沿其前后方向的正投影所产生的投影图的最大尺寸与空心钻头的外径相同。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在前期探测到被困人员的所在位置之后本装置可以快速的通过钻孔打洞行进至被困人员所在之处并为被困人员提供饮食供给、氧气供给,为被困人员提供生存能量,延长被困人员的生存时间、增加被成功救援的概率;通过设置主支撑定位装置可以对本装置进行自身的定位,从而可以通过本装置的驱动装置与救援推进装置的相互结合来实现本装置的自动破障前进,从而可以有效的实现后期在地震灾后现场的紧急救援工作,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除防尘盖板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去除救援推进装置后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去除救援推进装置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去除救援推进装置后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救援推进装置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8中去除空心钻头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救援推进装置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螺旋输料丝杆与其上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防护调节补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空心钻头及其上部分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前导向轮;3、后导向轮;4、主双轴顶缸;5、主弧形定位抵接板;6、控制器;7、推进缸;8、旋转电机;9、方形凹腔;10、圆形挡板;11、输料管;12、螺旋输料丝杆;13、空心钻头;14、固定块;15、弧形导向开口;16、破碎电机;17、锥形钻头;18、排屑口;19、粉碎刀头;20、防滑胶板;21、副双轴顶缸;22、副弧形定位抵接板;23、定位环;24、移动环;25、移动缸;26、平移弧形板;27、摄像头;28、红外测距探头;29、连通孔;30、供水管;31、供氧气管;32、密封塞;33、扬声器;34、麦克风;35、驱动电机;36、驱动皮带轮;37、通槽;38、支撑侧板;39、驱动轴;40、驱动车轮;41、从动带轮;42、环形皮带;43、防尘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13中所示,震后搜救装置,包括一中空设置的机壳1,在机壳1底部的前段和中段均间隔设有两关于机壳1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前导向轮2、后导向轮3,在各前导向轮2与各后导向轮3之间的机壳1上设有一主支撑定位装置,所述主支撑定位装置包括一竖直固连在各前导向轮2与各后导向轮3之间的机壳1顶部的凹腔内的主双轴顶缸4,所述主双轴顶缸4的缸体的顶部和顶部分别伸出机壳1的顶部和底部,在主双轴顶缸4的两活塞杆的端部分别设有一主弧形定位抵接板5;在主支撑定位装置的后侧的机壳1凹腔内设有一驱动装置,在机壳1的后端固连一控制器6,在机壳1的前端固连一救援推进装置;所述主双轴顶缸4、驱动装置、救援推进装置分别与控制器6电连接,所述控制器6与外部通用控制装置电连接;通过设置主支撑定位装置可以对本装置进行自身的定位,从而可以通过本装置的驱动装置与救援推进装置的相互结合来实现本装置的自动破障前进,从而可以有效的实现后期在地震灾后现场的紧急救援工作。

所述救援推进装置包括一固连在机壳1的前端的方形凹腔9内水平固连一推进缸7,在推进缸7的活塞杆的前端固连一旋转电机8,所述旋转电机8的截面为方形、且各外侧壁均与方形凹腔9的侧壁相抵接配合,所述旋转电机8的输出轴穿出机壳1的方形凹腔9并与一破障部件相固连;推进缸7固连在机壳1,在本装置工作时可以通过外部通用控制装置控制控制器6,进而通过向推进缸7发出信号后使其带动活塞杆向外伸出,从而可以带动旋转电机8在方形凹腔9内实现平移但不旋转,因为旋转电机8的截面为方形、且各外侧壁均与方形凹腔9的侧壁相抵接配合,此时控制旋转电机8旋转,就可以实现旋转电机8带动破障部件进行旋转工作,破除其前方的障碍物体,向被困者的位置进行移动;通过推进缸7可以提供前进的推力,实现旋转与推力相结合,最终达到快速破除障碍的目的与作用。

所述破障部件包括一竖直固连在旋转电机8的输出轴前端的圆形挡板10,在圆形挡板10的前端面上水平固连一中空设置的输料管11,在输料管11的后段外侧壁上套设一防护调节补给装置,在输料管11的空腔内设有一螺旋输料丝杆12,所述螺旋输料丝杆12的各螺旋板的外侧壁分别与输料管11的空腔内壁相抵接固连,在输料管11的前端固连一空心钻头13,在空心钻头13的后端沿其圆周均匀间隔固连若干个固定块14,所述各固定块14的后端均固连在输料管11的外侧壁上,相邻的两固定块14、空心钻头13的后端面以及输料管11端部之间均围成一弧形导向开口15,在螺旋输料丝杆12的前端的凹腔内固连一破碎电机16,在破碎电机16的输出轴的前端固连一锥形钻头17,所述锥形钻头17的前端伸至空心钻头13的空腔内;在输料管11的后段外侧壁上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排屑口18;在推进缸7带动旋转电机8即整个破障部件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旋转电机8、破碎电机16一直处于旋转的状态,从而使空心钻头13的综合运动为向前的螺旋旋转力,从而通过空心钻头13可以对设置在其前方的障碍物进行旋转切除并实现空心钻头13带动其后的部件向前行驶,此时随着空心钻头13切除下来的破碎物的长度的增加,其会在空心钻头13的空腔内向后延长,当触碰到破碎电机16前端的锥形钻头17时,因空心钻头13仍然在向前行进迫使其切割下来的成块的切除块一直向后移动,当其接触锥形钻头17就会被锥形钻头17进行较为完整的破碎,经破碎的较小的颗粒会向后运动进入输料管11内,因整个破障部件处于旋转状态,因此进入输料管11内的较小的破碎的颗粒会在螺旋输料丝杆12与输料管11的共同作用下被迫输送至输料管11的后端,并在旋转的过程中通过输料管11的排屑口18排除;每当完成一次与推进缸7的活塞杆的伸出长度的相同长度的钻孔距离后,外部通用控制装置就会控制本装置的驱动装置工作并通过驱动电机35带动驱动皮带轮36、从动带轮41转动从而使驱动轴39带动驱动车轮40转动,在驱动车轮40与前导向轮2、后导向轮3的作用下带动整个装置实现向前行进,与此同时控制推进缸7处于收缩状态,当推进缸7恢复至初始位置且驱动装置带动整个装置再次使空心钻头13的前端与后续待破除的障碍物相抵接时外部通用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停止工作,此时外部通用控制装置控制主支撑定位装置工作,通过主双轴顶缸4的两活塞杆伸出并带动其端部的主弧形定位抵接板5分别与前期空心钻头13钻孔所产生的圆形通道的顶部和底部相抵接,在制造时可以选择表面摩擦系数较大的材质作为主弧形定位抵接板5,此时就可以实现对整个装置的定位此时按照上述钻孔破除障碍的方式进行前进钻孔,依次往复,从而可以实现本装置不断进行破除障碍并快速到达被困者被困位置。

在锥形钻头17的后端外侧壁上沿其圆周均匀间隔固连若干个刀刃朝向前端的粉碎刀头19;粉碎刀头19可以起到辅助粉碎的目的,在锥形钻头17对空心钻头13空腔内的已经切割下来的坚固的破碎块进行二次破碎时粉碎刀头19可以在后侧起到对外沿的破碎块进行旋转搅碎的作用,可以更有效的加快粉碎速度与粉碎效果。

所述各主弧形定位抵接板5的外表面均设有防滑胶板20;在主弧形定位抵接板5与前期空心钻头13钻孔所产生的圆形通道的顶部和底部相抵接,设置防滑胶板20可以起到防滑定位的作用,从而可以更好的起到定位作用,增强后续钻孔时的抵接力度,辅助起到增强钻孔效果的目的。

在后导向轮3后侧的机壳1上设有一副支撑定位装置,所述副支撑定位装置包括一竖直固连在各后导向轮3后侧的机壳1顶部的凹腔内的副双轴顶缸21,所述副双轴顶缸21的缸体的顶部和顶部分别伸出机壳1的顶部和底部,在副双轴顶缸21的两活塞杆的端部分别设有一副弧形定位抵接板22;当主支撑定位装置工作的同时,外部通用控制装置控制副支撑定位装置工作,通过副双轴顶缸21的两活塞杆伸出并带动其端部的副弧形定位抵接板22分别与前期空心钻头13钻孔所产生的圆形通道的顶部和底部相抵接,在制造时可以选择表面摩擦系数较大的材质作为主弧形定位抵接板5,此时就可以实现对整个装置的定位此时按照上述钻孔破除障碍的方式进行前进钻孔,依次往复,从而可以实现本装置不断进行破除障碍并快速到达被困者被困位置。

所述各副弧形定位抵接板22的外表面均设有防滑胶板20;在副弧形定位抵接板22与前期空心钻头13钻孔所产生的圆形通道的顶部和底部相抵接,设置防滑胶板20可以起到防滑定位的作用,从而可以更好的起到定位作用,增强后续钻孔时的抵接力度,辅助起到增强钻孔效果的目的。

所述防护调节补给装置包括一竖直套设固连在输料管11的后段外侧壁上的定位环23,在定位环23前侧的输料管11外侧壁上套设一移动环24,在输料管11外侧壁的定位环23与移动环24之间沿其圆周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移动缸25,所述各移动缸25后端均固连在定位环23的前端面上,所述各移动缸25的活塞杆的前端均固连在移动环24的后端面上,在移动环24的前端面上沿其圆周均匀间隔固连若干个分别可与各弧形导向开口15相配合插装的平移弧形板26;在各平移弧形板26的前端面上分别设有一摄像头27,在各摄像头27一侧的平移弧形板26的前端面上分别设有一红外测距探头28,在各平移弧形板26上分别设有两相互平行且贯穿平移弧形板26前后方向的连通孔29,在各平移弧形板26上的连通孔29分别紧固插装一供水管30、供氧气管31,所述各供水管30、各供氧气管31的前端均穿出其对应位置上的平移弧形板26的前端面并在各自开口处设有一密封塞32;在定位环23上分别设有一扬声器33与一麦克风34;所述各供水管30、各供氧气管31的后端分别与外部供水源、供氧源相连,所述各移动缸25、各摄像头27、各红外测距探头28、扬声器33、麦克风34分别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当本装置在钻孔破障前进时就会不断的靠近被困人员,此时因本装置上设有gps定位器,因此外部针对本装置进行操作的操控人员可以结合生命探测仪所探测到的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并结合外部通用控制装置在控制面板上显示的本装置的位置,当检测到本装置距离被困人员的距离较近时,为了保证本装置对被困人员的安全性,此时外部通用控制装置推进缸7的推进速度以及空心钻头13的旋转速度、锥形钻头17,最终当本装置的前端距离被困人员的位置较小时,通用控制装置控制推进缸7缩回原始位置并带动其前端的整个破障部件向后回缩,此时为防止后期被困者与本装置接触时本装置前端的刀具对被困者造成伤害,因此此时通用控制装置控制本装置的防护调节补给装置的各移动环24向前伸出,在移动缸25伸出的同时会带动各平移弧形板26向前运动并经各弧形导向开口15伸至空心钻头13的前侧,此时因根据前述的检测可以知道此时本装置的前端距离被困者只是相差一点点距离,此距离可以根据救援时的具体情况,当时的具体堆积障碍物的坚硬程度等情况来进行设定预留最小距离;此时通过通用控制装置控制本装置上的扬声器33工作,救援人员向被困人员发送语音信息进行指导,被困人员听到救援人员的语音指导后会自行破除挡在本装置与被困人员之间的障碍,此时通用控制装置控制本装置上的各摄像头27、各红外测距探头28、扬声器33、麦克风34开启工作,然后根据红外测距探头28检测到的本装置前端距离被困者的距离来进行小范围的调整推进缸7的伸出,通过带有照明灯的摄像头27来观察被困者的情况,此时通过语音提示被困者及时通过供水管30、供氧气管31进行补充水分与氧气,从而保证被困者的基本身体情况,为被困者后期得到救援获得更长的时间,提高救援的成功率与被困人员的生存率。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水平固定设置在机壳1凹腔内侧壁上的驱动电机35,在驱动电机35的输出轴上固连一驱动皮带轮36,在驱动皮带轮36的下方的机壳1凹腔底部设有一通槽37,在机壳1下方的通槽37的左右两侧分别固连一支撑侧板38,一水平设置的驱动轴39依次穿过支撑侧板38上的转孔并分别与支撑侧板38转动配合,在驱动轴39的两端部分别固连一驱动车轮40,在两支撑侧板38之间的驱动轴39外侧壁上固连一从动带轮41,一环形皮带42自上而下穿过通槽37依次缠绕在驱动皮带轮36、从动带轮41的外侧壁上;在驱动电机35上方的机壳1凹腔顶部设有一防尘盖板43;所述机壳1的横截面最大尺寸小于空心钻头13的外径;驱动电机35带动驱动皮带轮36、从动带轮41转动从而使驱动轴39带动驱动车轮40转动,在驱动车轮40与前导向轮2、后导向轮3的作用下带动整个装置实现向前行进;防尘盖板43可以有效的防止灰尘进入到机壳1凹腔内,起到清洁防护的作用。

所述震后搜救装置沿其前后方向的正投影所产生的投影图的最大尺寸与空心钻头13的外径相同;由此可知在本装置正常状态下空心钻头13的外径尺寸为本装置在横截面上的最大尺寸,因此空心钻头13钻孔形成的通道可供整个装置实现自由的前进与后退。

使用时,当本装置还未全部进入障碍物内部时,此时可以通过通用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前进的同时工作人员可以在本装置的后侧向前推动本装置,此时旋转电机8会带动空心钻头13进行钻孔前进,从而使整个装置不断向前行进最终使整个装置完全处于空心钻头13所钻出的圆筒状通道内。此时当需要对整个装置进行定位时,外部通用控制装置控制主支撑定位装置工作,通过主双轴顶缸4的两活塞杆伸出并带动其端部的主弧形定位抵接板5分别与前期空心钻头13钻孔所产生的圆形通道的顶部和底部相抵接,在制造时可以选择表面摩擦系数较大的材质作为主弧形定位抵接板5,此时就可以实现对整个装置的定位。

在推进缸7带动旋转电机8即整个破障部件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旋转电机8、破碎电机16一直处于旋转的状态,从而使空心钻头13的综合运动为向前的螺旋旋转力,从而通过空心钻头13可以对设置在其前方的障碍物进行旋转切除并实现空心钻头13带动其后的部件向前行驶,此时随着空心钻头13切除下来的破碎物的长度的增加,其会在空心钻头13的空腔内向后延长,当触碰到破碎电机16前端的锥形钻头17时,因空心钻头13仍然在向前行进迫使其切割下来的成块的切除块一直向后移动,当其接触锥形钻头17就会被锥形钻头17进行较为完整的破碎,经破碎的较小的颗粒会向后运动进入输料管11内,因整个破障部件处于旋转状态,因此进入输料管11内的较小的破碎的颗粒会在螺旋输料丝杆12与输料管11的共同作用下被迫输送至输料管11的后端,并在旋转的过程中通过输料管11的排屑口18排除;每当完成一次与推进缸7的活塞杆的伸出长度的相同长度的钻孔距离后,外部通用控制装置就会控制本装置的驱动装置工作并通过驱动电机35带动驱动皮带轮36、从动带轮41转动从而使驱动轴39带动驱动车轮40转动,在驱动车轮40与前导向轮2、后导向轮3的作用下带动整个装置实现向前行进,与此同时控制推进缸7处于收缩状态,当推进缸7恢复至初始位置且驱动装置带动整个装置再次使空心钻头13的前端与后续待破除的障碍物相抵接时外部通用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停止工作,此时外部通用控制装置控制主支撑定位装置工作,通过主双轴顶缸4的两活塞杆伸出并带动其端部的主弧形定位抵接板5分别与前期空心钻头13钻孔所产生的圆形通道的顶部和底部相抵接,在制造时可以选择表面摩擦系数较大的材质作为主弧形定位抵接板5,此时就可以实现对整个装置的定位此时按照上述钻孔破除障碍的方式进行前进钻孔,依次往复,从而可以实现本装置不断进行破除障碍并快速到达被困者被困位置。

当本装置在钻孔破障前进时就会不断的靠近被困人员,此时因本装置上设有gps定位器,因此外部针对本装置进行操作的操控人员可以结合生命探测仪所探测到的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并结合外部通用控制装置在控制面板上显示的本装置的位置,当检测到本装置距离被困人员的距离较近时,为了保证本装置对被困人员的安全性,此时外部通用控制装置推进缸7的推进速度以及空心钻头13的旋转速度、锥形钻头17,最终当本装置的前端距离被困人员的位置较小时,通用控制装置控制推进缸7缩回原始位置并带动其前端的整个破障部件向后回缩,此时为防止后期被困者与本装置接触时本装置前端的刀具对被困者造成伤害,因此此时通用控制装置控制本装置的防护调节补给装置的各移动环24向前伸出,在移动缸25伸出的同时会带动各平移弧形板26向前运动并经各弧形导向开口15伸至空心钻头13的前侧,此时因根据前述的检测可以知道此时本装置的前端距离被困者只是相差一点点距离,此距离可以根据救援时的具体情况,当时的具体堆积障碍物的坚硬程度等情况来进行设定预留最小距离;此时通过通用控制装置控制本装置上的扬声器33工作,救援人员向被困人员发送语音信息进行指导,被困人员听到救援人员的语音指导后会自行破除挡在本装置与被困人员之间的障碍,此时通用控制装置控制本装置上的各摄像头27、各红外测距探头28、扬声器33、麦克风34开启工作,然后根据红外测距探头28检测到的本装置前端距离被困者的距离来进行小范围的调整推进缸7的伸出,通过带有照明灯的摄像头27来观察被困者的情况,此时通过语音提示被困者及时通过供水管30、供氧气管31进行补充水分与氧气,从而保证被困者的基本身体情况,为被困者后期得到救援获得更长的时间,提高救援的成功率与被困人员的生存率。当主支撑定位装置工作的同时,外部通用控制装置控制副支撑定位装置工作,通过副双轴顶缸21的两活塞杆伸出并带动其端部的副弧形定位抵接板22分别与前期空心钻头13钻孔所产生的圆形通道的顶部和底部相抵接,在制造时可以选择表面摩擦系数较大的材质作为主弧形定位抵接板5,此时就可以实现对整个装置的定位此时按照上述钻孔破除障碍的方式进行前进钻孔,依次往复,从而可以实现本装置不断进行破除障碍并快速到达被困者被困位置。

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在前期探测到被困人员的所在位置之后本装置可以快速的通过钻孔打洞行进至被困人员所在之处并为被困人员提供饮食供给、氧气供给,为被困人员提供生存能量,延长被困人员的生存时间、增加被成功救援的概率;通过设置主支撑定位装置可以对本装置进行自身的定位,从而可以通过本装置的驱动装置与救援推进装置的相互结合来实现本装置的自动破障前进,从而可以有效的实现后期在地震灾后现场的紧急救援工作,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