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过滤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934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电动过滤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防护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过滤面罩。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排放等污染源的增加,空气质量逐渐恶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雾霾天气。由于雾霾中含有大量的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人们长时间吸入这种空气,对人身体健康危害很大。目前人们一般采用佩戴面罩来预防呼吸道吸入污染环境中的各种粉尘和细菌等污物,以保障人体的健康。

现在面罩的隔离效果一般都取决于滤网的过滤效果,但是采用过滤效果好的滤网,吸气时滤网产生的阻力很大,人们吸气时会因滤网的阻碍而不够顺畅,导致吸气量不足,呼吸舒适感差,不适宜长时间佩戴;采用过滤效果不好的滤网,又达不到预期的过滤效果。

为了解决呼吸舒适感差的问题,市场上应运而生出现了一些电动型面罩,一般来说,这些电动型面罩都包括硅胶罩和电动过滤装置,如CN105495776A公开了一种电动口罩,电动过滤装置上设置有四个挂耳,硅胶罩上设置有与挂耳相对应的四个通孔,挂耳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使用者佩戴时使用的固定带的通孔,从而通过固定带拉紧电动过滤装置,进而将面罩佩戴到使用者面部。然而,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将面罩和电动过滤装置拆分时的操作较为繁琐,不方便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至少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过滤面罩。

一种电动过滤面罩,所述电动过滤面罩包括电动过滤装置和套设于所述电动过滤装置上的硅胶罩,其中:

所述电动过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周边缘具有与所述硅胶罩的前开口相匹配的形状;

所述硅胶罩具有前开口和后开口,所述硅胶罩的前开口用于将所述电动过滤装置套设于所述硅胶罩中;

在所述硅胶罩的前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卡口,所述卡口用以卡住所述电动过滤装置的壳体的边缘,从而将所述电动过滤装置紧密卡合在所述硅胶罩的前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卡口设置有四个,对称设置在与所述电动过滤装置的两个边缘相对应的所述硅胶罩的前开口处的内侧两侧。

优选地,所述硅胶罩的前开口处具有向内弯曲的垂直折边;

所述硅胶罩的左、右两侧靠近使用者脸部的边缘对称设置有固定用通孔,所述固定用通孔与固定带配合使用从而将所述电动过滤面罩佩戴到使用者面部;

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具有圆球,所述固定用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圆球的直径,所述圆球可以穿插挤入所述固定用通孔。

优选地,所述固定用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硅胶罩的左、右两侧靠近使用者脸部的位置处;

所述固定带为具有弹性的扁平的带状;

位于所述固定带的一端的所述圆球为一个或两个。

优选地,所述固定带上靠近所述圆球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球状凸起或者多个通孔,在所述固定带上远离所述圆球的一端也设置有多个球状凸起或者多个通孔;

所述球状凸起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

多个所述球状凸起之间的间距相等,多个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且多个所述球状凸起之间的间距等于多个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固定带为以下中的任意一种:

在靠近所述圆球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所述球状凸起,远离所述圆球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所述通孔;或者

在靠近所述圆球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所述通孔,远离所述圆球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所述球状凸起;或者

在靠近所述圆球的一端和远离所述圆球的一端均设置多个所述球状凸起;或者

在靠近所述圆球的一端和远离所述圆球的一端均设置多个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电动过滤装置上设置有电源显示器和过滤层,所述电源显示器包括电源指示灯和电量指示器,在所述电动过滤装置的下部右侧设置有控制开关、下部左侧设置有供电池充电使用的充电口;

所述硅胶罩的底部的右侧设置有与所述电动过滤装置中的控制开关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硅胶罩的底部的左侧设置有与所述电动过滤装置中的供电池充电使用的充电口相对应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硅胶罩的前开口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硅胶罩与所述电动过滤装置的连接边缘的垂直折边;

在所述硅胶罩的底部设置有单向排气阀;

在所述硅胶罩的底部、所述单向排气阀的周围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电动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和过滤层;

所述壳体包括前盖和与所述前盖相连接的后盖,所述过滤层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前盖的中下部;

所述前盖的中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过滤层覆盖住所述前盖上的进风口;

所述前盖的上部设置有包括电源指示灯和电量指示器的电源显示器;

所述后盖上设置有用于作为风道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中部设置有风扇,所述空腔的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

所述风扇的中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后盖上,所述后盖的下部设有与所述电机和电源显示器连接的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电源显示器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用于显示电机是否通电运转,以及电池电量的使用情况;

所述后盖的底部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用于控制电动过滤装置工作的控制开关和用于为电池充电使用的充电口。

优选地,所述电动过滤装置的壳体的后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前盖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

所述电动过滤装置的壳体的后盖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接孔,所述前盖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接孔配合的卡接柱;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柱的配合、所述卡接孔和所述卡接柱的配合用于将所述电动过滤装置的壳体的后盖和前盖固定在一起;

所述风扇的前表面中间设置有可以限制所述风扇轴向移动的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前盖的进风口上,另一端与所述风扇的轴心接触;所述风扇的轴心设置有凸起,所述弹性杆与所述风扇轴心接触的端部设置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过滤面罩由于取消了电动过滤装置上设置的挂耳和硅胶罩上与挂耳相匹配的通孔,使得使用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将电动过滤装置从硅胶罩中取出来,从而方便了更换电动过滤装置中的过滤网等部件,以及对硅胶罩的清洗;而且由于取消了硅胶罩上与挂耳相匹配的通孔,也减少了空气从该通孔泄露的风险,提高了本实施例的电动过滤面罩的过滤效果;由于只需要在硅胶罩的前开口处的内侧设置卡口,而无需设置与挂耳相匹配的通孔,以及在电动过滤装置上设置挂耳,也简化了本实施例的电动过滤面罩的结构,减少了生产流程,从而降低了成本。

同时,由于在硅胶罩的左、右两侧靠近使用者脸部的边缘对称设置有固定用通孔,通过结合使用固定带将面罩固定佩戴到使用者面部,使得使用者在佩戴本实用新型的面罩时,由于硅胶面罩的受力点靠近使用者面部,因此可以提高佩戴的舒适性,使得使用者感觉更加柔软、舒适;固定用通孔和固定带之间的结合佩戴方式,也可以使得使用者更加方便的根据个人习惯和使用需求调节佩戴方式和佩戴的松紧程度,从而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面罩的适配性和实用性,也降低了用户调节佩戴方式的难度和生产成本。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过滤面罩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结构紧凑,采用过滤效果好的滤网,并通过风扇向面罩内给风,且对风道进行优化设计,既保证了过滤效果,又增大了出风量,保证了人们吸气顺畅,吸气时吸力增大,吸气量充足,呼吸舒适感好,适于长时间佩戴。同时由于设置了电量显示功能,可使使用者能随时关注到电量的剩余情况,及时充电,不影响面罩的佩戴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过滤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硅胶罩的仰视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卡口10的透视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硅胶罩的后视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卡口10的透视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左侧的两个图为主视图,右侧的两个图是相应的从固定带的厚度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硅胶罩的左视图(左侧的图)和后视图(右侧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硅胶罩的右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过滤面罩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过滤面罩的底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过滤面罩的电量显示电路系统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动过滤装置 2硅胶罩 3固定用通孔

4电源显示器 5过滤层 6控制开关

7单向排气阀 8固定带 9充电口

10卡口 41电源指示灯 42电量指示器

81圆球 82球状凸起 8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方位词“上”、“下”、“左”、“右”等均为正常佩戴后,与人体相对应的方位,例如,“上”为朝向人体头部的方向,“下”为朝向人体脚部的方向,“左”为朝向人体左手的方向,“右”为朝向人体右手的方向。这些说明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过滤面罩,包括电动过滤装置1和套设于电动过滤装置1上的硅胶罩2。其中:

电动过滤装置1包括壳体,壳体的外周边缘具有与硅胶罩2的前开口相匹配的形状。

硅胶罩2具有前开口和后开口。硅胶罩2的前开口用于将电动过滤装置1套设于硅胶罩2中。

硅胶罩2的前开口处具有向内弯曲的折边,该折边优选为垂直折边;设置垂直的折边有利于和电动过滤装置1的壳体紧密接触,从而防止漏气。在硅胶罩2的前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卡口10。卡口10可以卡住电动过滤装置1的壳体边缘,从而将电动过滤装置1紧密卡合在硅胶罩2的前开口处。卡口10可以设置四个,对称设置在与电动过滤装置1的两个边缘相对应的硅胶罩2的前开口处的内侧两侧。

由于硅胶罩2为具有弹性和摩擦力的硅胶材质制成,因此,可以通过施加外力使得硅胶罩2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将电动过滤装置1卡入硅胶罩2的前开口处;同时由于在硅胶罩2的前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卡口10,可以牢固地将硅胶罩2固定在硅胶罩2的前开口处,而不会在使用者使用时由于外力作用使得电动过滤装置1向硅胶罩2的后端发生移动,从而在硅胶罩2的前开口与电动过滤装置1之间产生缝隙,使得空气从该缝隙中泄露,影响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过滤面罩的过滤效果。此外,由于本实施例取消了电动过滤装置1上设置的挂耳和硅胶罩2上与挂耳相匹配的通孔,使得使用者更加方便快捷的将电动过滤装置1从硅胶罩2中取出来,从而方便了更换电动过滤装置中的过滤网等部件,以及对硅胶罩2的清洗;而且由于取消了硅胶罩2上与挂耳相匹配的通孔,也减少了空气从该通孔泄露的风险,提高了本实施例的电动过滤面罩的过滤效果;由于只需要在硅胶罩2的前开口处的内侧设置卡口,而无需设置与挂耳相匹配的通孔,以及在电动过滤装置1上设置挂耳,也简化了本实施例的电动过滤面罩的结构,减少了生产流程,从而降低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硅胶罩2的左、右两侧靠近使用者脸部的边缘对称设置有固定用通孔3,用于和固定带8配合使用从而将本实施例的电动过滤面罩固定佩戴到使用者面部。对固定用通孔3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稳定的通过与固定带8的配合将面罩固定到使用者面部即可。优选地,综合考虑使用成本以及便利性和面罩的密封效果,固定用通孔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硅胶罩2的左、右两侧靠近使用者脸部的位置处。

固定带8的一端具有圆球81。硅胶罩2上的固定用通孔3的内径小于圆球81的直径。由于硅胶罩2上的固定用通孔3具有弹性,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放大孔的内径,因此可以允许直径大于固定用通孔3的内径的圆球81挤入,并且可以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脱出。为了确保固定用通孔3在使用时不发生漏气现象,影响面罩的过滤效果,固定用通孔3的内径在满足可以使得在固定带8一端上设置的圆球81经过一定的外力作用可以穿过固定用通孔3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小。固定带8的一端的圆球8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可以为两个。设置多个(例如,两个)圆球81可以使得靠近固定带8的端部的圆球在较大的外力作用下脱出固定用通孔3后,另一个圆球还可以卡入固定用通孔3,从而降低了使用者佩戴时固定带8从硅胶面罩2上脱落造成整个面罩从使用者面部脱落的风险。由于固定用通孔3和圆球81均具有弹性,因此在使用时,在一定的压力下,圆球81会压紧固定用通孔3,从而避免了从固定用通孔3漏气的风险。固定带8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扁平的带状。优选地,固定带8采用弹性材质一体成型制成,例如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硅胶一体成型制成。

在固定带8上靠近圆球81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球状凸起82或者多个通孔83,在固定带8上远离圆球81的一端也设置有多个球状凸起82或者多个通孔83。例如,固定带8可以为以下中的任意一种:在靠近圆球81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球状凸起82,远离圆球81的一端设置有多个通孔83;或者在靠近圆球81的一端设置有多个通孔83,远离圆球81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球状凸起82;或者在靠近圆球81的一端和远离圆球81的一端均设置多个球状凸起82;或者在靠近圆球81的一端和远离圆球81的一端均设置多个通孔83。

优选地,多个球状凸起82之间的间距相等,多个通孔83之间的间距相等,并且多个球状凸起82之间的间距等于多个通孔83之间的间距。球状凸起82的直径大于通孔83的内径,这样可以通过施加外力将球状凸起82挤入通孔83,从而将二者连接;在需要将二者分离时也可以方便的通过施加外力将球状凸起82从通孔83中取出,从而使二者分离。另外,设置多个球状凸起82和多个与之相对应的通孔83(即,多个球状凸起82之间的间距相等,多个通孔83之间的间距相等,并且多个球状凸起82之间的间距等于多个通孔83之间的间距),可以任意调节多个球状凸起82和多个通孔83之间的扣合关系(即:可以根据需要将其中一个球状凸起挤入任何一个通孔83),从而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调节固定带8扣合后的固定长度。

实际应用中,如果采用将固定带8挂在耳朵上的方式佩戴面罩,每个耳朵上使用的固定带8均可以为这样的固定带:靠近圆球81的一端设置有球状凸起82,远离圆球81的一端设置有通孔83;或者在靠近圆球81的一端设置有通孔83,远离圆球81的一端设置有球状凸起82。这样就可以通过将固定带8的圆球81挤入硅胶面罩2上的固定用通孔3(如果圆球81为两个或更多个,则均挤入硅胶面罩2上的固定用通孔3),然后通过弯曲固定带8将远离圆球81的一端的球状凸起82挤入靠近圆球81的一端的通孔83(或者将靠近圆球81的一端的球状凸起82挤入远离圆球81的一端的通孔83)从而使得固定带8形成一个环状从而可以挂到耳朵上,进而将本实用新型的面罩紧密佩戴到使用者的面部上。

实际应用中,如果采用将固定带8绕过后脑的头戴方式佩戴面罩,则可以将一根远离圆球81的一端设置有球状凸起82(靠近圆球81的一端设置球状凸起82或者通孔83均可,并不需要具体限定)的固定带8的圆球81挤入硅胶面罩2上的一侧(例如,左侧)的固定用通孔3内,将另一根远离圆球81的一端设置有通孔83(靠近圆球81的一端设置球状凸起82或者通孔83均可,并不需要具体限定)的固定带8的圆球81挤入硅胶面罩2上的另一侧(例如,右侧)的固定用通孔3内,然后根据实际佩戴需求(例如,根据使用者的头围,并兼顾紧密贴合使用者面部以防漏气的要求)将其中一根固定带8远离圆球81的一端的球状凸起82挤入另一根固定带8远离圆球81的一端的通孔83内,从而使得两根固定带8连接起来并通过两根固定带8的连接将本实用新型的面罩紧密佩戴到使用者的面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硅胶罩2的左、右两侧中部靠近使用者脸部的边缘各对称设置有一个固定用通孔3。相应地,选用两根固定带8,其中,一根固定带8的结构为:靠近圆球81的一端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球状凸起82,远离圆球81的一端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通孔83;另一根固定带8的结构为:靠近圆球81的一端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通孔83,远离圆球81的一端设置有等间距排列的球状凸起82;其中,上述的球状凸起82之间的间距和通孔83之间的间距均相等。采用这样的两根固定带8,使用者可根据个人喜好随意选择以挂在耳朵上的方式佩戴面罩,或者以绕过后脑的头戴方式佩戴面罩。也即,采用这样的两根固定带8,可以仅仅利用两根固定带8即可实现两种不同的佩戴方式,使使用者选择余地更大、操作也更加方便,而且节约了使用成本。

由于固定用通孔3在硅胶罩2的左、右两侧靠近使用者脸部的边缘对称设置,并结合使用上述的固定带8,使得使用者在佩戴本实用新型的面罩时,由于硅胶面罩的受力点靠近使用者面部,因此可以提高佩戴的舒适性,使得使用者感觉更加柔软、舒适;同时,采用固定用通孔3和固定带8的上述连接佩戴方式,可以使得使用者更加方便的根据个人习惯和使用需求调节佩戴方式和佩戴的松紧程度,从而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面罩的适配性和实用性,也降低了用户调节佩戴方式的难度和生产成本。

电动过滤装置1包括壳体和过滤层5。壳体包括前盖和与前盖相连接的后盖。前盖可以扣合到后盖上。过滤层5可拆卸的设置在前盖的中下部。前盖的中部还设置有进风口,且过滤层5覆盖住前盖上的进风口。前盖的上部设置有电源显示器4。电源显示器4包括电源指示灯41和电量指示器42。电源指示灯41可以指示电机是否通电运转的状况,电量指示器42能显示电量的剩余情况,使得使用者可以直观的看到电量的使用情况,及时充电,保证电动过滤装置1的正常工作。

电动过滤装置1的壳体后盖上设置有用于作为风道的空腔。空腔的中部设置有风扇。空腔的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空腔的侧壁为沿风扇旋转方向的渐开线设置方式。风扇的中部设置有电机(电机驱动风扇正常工作,电机用于控制风扇的启停)。电机固定设置在后盖上。电动过滤装置1的壳体后盖的下部设有与电机和电源显示器4连接的电池和电路板。电源显示器4与电路板连接,用于显示电机是否通电运转,以及电池电量的剩余情况。

在电动过滤装置1的下部右侧设置有控制开关6,下部左侧设置有供电池充电使用的充电口9。硅胶罩2的底部的右侧设置有与电动过滤装置1中的控制开关6相对应的通孔。硅胶罩2的底部的左侧设置有与电动过滤装置1中的供电池充电使用的充电口9相对应的通孔。由于与控制开关6相对应的通孔设置在硅胶罩2底部的右侧位置处,与充电口9相对应的通孔设置在硅胶罩2底部的左侧位置处,因此可以保障排气系统和电路系统的分离,安全性更高。与控制开关6相对应的通孔和与充电口9相对应的通孔与电动过滤装置1底部的控制开关6、充电口9相匹配的设置,能很好的使电动过滤装置1套设于硅胶罩2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硅胶罩2的底部右侧与控制开关6相对应的通孔为圆形,硅胶罩2的底部左侧与充电口9相对应的通孔为正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硅胶罩2的后开口具有与人脸形状相贴合的弧形内折边,内折边的上端设置有卡鼻凹槽。硅胶罩2的底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呼气的单向排气阀7。在硅胶罩2的底部、单向排气阀7的周围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凹槽。设置的用于收集冷凝水的凹槽可以收集硅胶罩2里面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排到使用者的脖子里,造成使用者的不适。凹槽里积累的冷凝水可以随着呼气从单向排气阀7排出硅胶罩2外。优选地,单向排气阀7包括安装在硅胶罩2底部的单向排气阀支架,在单向排气阀支架上设有可向硅胶罩2外侧开启的单向排气阀硅胶片。

根据一般人的右手使用原则,本实用新型优选将控制开关6设置在电动过滤装置1的壳体后盖的底部外侧的右侧位置处,使得使用者能非常容易地操作。充电口9设置在电动过滤装置1的壳体后盖的底部外侧的左侧位置。本实用新型将控制开关6和充电口9设置在使用者易操作的位置,按照使用者多数使用右手的原则,将控制开关6设置在面罩底部的右侧,充电口9设置在面罩底部的左侧,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适感和操作便利度。同时单向排气阀7设置在面罩底部的中间位置,使排气系统(用于排出人呼出的带有水汽的气体)和电路系统分离,增加了安全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放置电池和电路板的腔体,该腔体可以设置在电动过滤装置1的壳体的后盖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过滤装置1的壳体后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前盖上设置有用于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电动过滤装置1的壳体的后盖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接孔,前盖上设置有用于与卡接孔配合的卡接柱。定位孔和定位柱的配合、卡接孔和卡接柱的配合用于将电动过滤装置1的壳体的后盖和前盖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扇的前表面中间设置有可以限制风扇轴向移动的弹性杆。弹性杆的一端设置在前盖的进风口上,另一端与风扇的轴心接触。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弹性杆能更加灵活的减少磨损。风扇轴心设置有凸起,弹性杆与风扇轴心接触的端部设置有凹槽,当风扇的轴心设置有凸起时,设计凹槽可以有效限制风扇的轴向移动。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罩设在口鼻外侧后,通过控制开关6启动电机(电机设置在风扇内,用于控制风扇的启停),风扇转动旋转,空气从外面通过过滤层5进入风扇,风扇的扇叶旋转使空气随环形风道到达出风口,空气从出风口沿着硅胶罩2内壁向下,充满整个硅胶罩2空间,使用者呼吸的空气就是经过净化的洁净空气,被过滤后的干净的空气供给人们呼吸,人们呼出的气体则从单向排气阀7排出。硅胶罩2内部为正压时单向排气阀7打开,即呼气时单向排气阀7打开,排出废气;硅胶罩2内为负压时单向排气阀7关闭,即吸气时单向排气阀7关闭,这样保证了吸进的空气都是经过净化的洁净空气。这样既保证了过滤效果,又增大了出风量,保证了人们吸气顺畅,吸气时吸力增大,吸气量充足,呼吸舒适感好,适于长时间佩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过滤层5可以包括粗过滤层A、抗菌吸附层、去味层、高效过滤层和粗过滤层B。粗过滤层A、抗菌吸附层、去味层、高效过滤层和粗过滤层B的位置关系为由外到内依次叠放。其中,方位词“外”是指过滤层5接触空气的一侧,方位词“内”是指过滤层5靠近前盖的一侧。粗过滤层A、B可以为丙纶无纺布层或者为活性炭纤维,抗菌吸附层为经壳聚糖溶液浸泡后使用的长绒棉织,优选地,该长绒棉织为纳米银离子复合纤维织成;去味层中包括活性炭和海洋贝壳粉。高效过滤层为过滤效果好的HEPA高效过滤网,它对直径为0.3微米以上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到99.97%以上。

为了使使用者能及时关注电源电量的使用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电动过滤装置1上设置了电源显示器4,但是由于面罩的环境、空间要求,限制体积和重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显示器4的电路指示系统必须尽可能的简化,并且还能达到所设计的技术效果。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指示系统,不仅要指示是否有电源电压,还必须指示电源电压的大小情况,设计方案必须简洁实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发光二极管VD1、VD2的发光强度变化,指示面罩的电池的剩余电量。电路中的R1是VD1的限流保护电阻,以防止由于电压太大而损坏VD1。该电路指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V电压增大时,流过VD1的电流增大,R1的电流也增大,在R1的电压增大,加到VD1的电压增大会有所减少,不会使VD1的工作电流太大,实现了均衡电流,保护VD1的目标。同样的工作原理,R2是为了保护VD2发光二极管而设置的限流保护电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VD1、VD2采用三色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工作中,显示电源为红色,电力充足为蓝色、电力不足为白色。S1、S2是开关,当触动开关后,电路接通,激活发光驱动电路,指示目前电池的电能情况。平时,存储及工作中,电力显示电路不工作。当触动开关启动电路后,指示电压存储情况5秒左右。设定R1、R2的不同阻值,可让发光二极管指示出不同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显示电池电压的目的。电路显示工作开关与电机电源开关合并为同一个,触动开关键,形成一键操作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结构紧凑,采用过滤效果好的滤网,并通过风扇向面罩内给风,且对风道进行优化设计,既保证了过滤效果,又增大了出风量,保证了人们吸气顺畅,吸气时吸力增大,吸气量充足,呼吸舒适感好,适于长时间佩戴。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电量显示功能,可使使用者能随时关注到电量的剩余情况,及时充电,不影响面罩的佩戴使用;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种电源显示器4的设计类型,可根据面罩大小设置不同形状的电源显示器4。本实用新型将控制开关6和充电口9设置在使用者易操作的位置,按照使用者多数使用右手原则,将控制开关6设置面罩底部的右侧、充电口9设置在面罩底部的左侧,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适感。同时单向排气阀7设置面罩底部的中间位置,使排气系统和电路系统分离,增加了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实用新型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