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带护桥结构以及消防输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5434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水带护桥结构以及消防输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带护桥结构以及消防输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消防救灾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水源在道路的一侧而火灾现场则在道路的另一侧的情形,因而消防用的水带便需横穿道路,过往车辆碾压消防水带时会影响消防水带的正常供水乃至使消防水带爆裂,使消防救灾工作中断。反之,如果为了保障消防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道路实施临时封闭,那么毫无疑问会造成车辆积压、过往行人拥堵。在道路上临时架设对消防水带保护的护桥可以解决前述问题。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消防救援过程中水带的设置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在需要横跨公路进行水的输送时,水带直接置于公路上,受到来往车辆的碾压,容易损坏,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带护桥结构,以改善传统的效果救援过程中水带直接暴露在公路上易被碾压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输水系统,以改善传统的效果救援过程中水带直接暴露在公路上易被碾压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带护桥结构,包括第一桥座、第二桥座以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桥体,多个所述桥体位于所述第一桥座与所述第二桥座之间且并排设置,每个所述桥体设置有供水带穿过的桥洞,多个所述桥体的多个所述桥洞并排设置;相邻所述桥体可拆卸连接,与所述第一桥座相邻的所述桥体与所述第一桥座可拆卸连接,与所述第二桥座相邻的所述桥体与所述第二桥座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桥座的沿垂直于所述桥洞的轴线方向的远离所述桥体的侧面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二桥座的沿垂直于所述桥洞的轴线方向的远离所述桥体的侧面设置为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桥体沿垂直于所述桥洞的轴线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相邻所述桥体的两个侧面相贴合,每个所述桥体的两个所述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卯结构和榫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卯结构设置为凸起,所述榫结构设置为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设置为燕尾槽或者T形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桥体还包括沿垂直于所述桥洞的轴线方向且相对设置的安装面和通行面,所述凹槽的长度的延伸方向沿垂直于所述安装面的方向,且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延伸至所述安装面和所述通行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桥体沿所述桥洞的轴线方向具有两个连接面,每个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凸耳,两个所述第一凸耳位于桥洞的径向方向的两侧,每个所述凸耳沿平行于所述桥洞的轴线方向凸出对应的所述连接面,相邻所述桥体的所述第一凸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桥座上设置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凸耳与与所述第一桥座相邻的所述第一凸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桥座上设置有第三凸耳,所述第三凸耳与与所述第二桥座相邻的所述第一凸耳通过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耳呈矩形板状,相邻所述第一凸耳的相对应的板面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第一桥座10、所述第二桥座20以及所述桥体上设置有所述缓冲层。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防输水系统,包括所述的水带护桥结构,还包括消防水带,所述消防水带穿过对应的所述桥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带护桥结构,其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制造加工,安装与使用方便,同时,该水带护桥结构安装在公路上,水带需要横跨公路时,将水带穿过位于水带护桥结构上的桥洞,水带能够顺利到达公路对面,且车辆在护桥结构上行走,既不会影响交通,也不会造成水带被挤压损坏的情况发生,水带的使用范围广。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提供的水带护桥结构,包括有第一桥座、第二桥座和多个桥体,多个桥体位于第一桥座和第二桥座之间且并排设置,相邻桥体之间可拆卸连接,相邻的桥体和第一桥座可拆卸连接,相邻的桥体和第二桥座可拆卸连接,在确定需要通过的水带数量后,在第一桥座和第二桥座之间安装相应数量的桥体,每个桥体内设置有一个桥洞,可供一根水带穿过。水带穿过桥洞后,水可以正常输送,且车辆从护桥结构上通过,不会有压力直接作用在水带上,水带的使用安全可靠。按需设置桥体的数量,操作时更加便捷灵活,能够根据现场情况来进行调整,适用范围广,救援作业更加顺利的展开。

本实施例提供的消防输水系统包括上述的水带护桥结构,具有上述水带护桥结构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带护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带护桥结构的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带护桥结构的桥体的一侧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带护桥结构的桥体的另一侧向视图。

图标:10-第一桥座;11-第二凸耳;20-第二桥座;21-第三凸耳;30-桥体;32-连接面;34-通行面;35-桥洞;36-第一凸耳;37-卯结构;38-榫结构;40-缓冲层;5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消防救灾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水源在道路的一侧而火灾现场则在道路的另一侧的情形,因而消防用的水带便需横穿道路,过往车辆碾压消防水带时会影响消防水带的正常供水乃至使消防水带爆裂,使消防救灾工作中断。反之,如果为了保障消防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道路实施临时封闭,那么毫无疑问会造成车辆积压、过往行人拥堵。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者设计了一种水带护桥结构以及消防输水系统,需要横跨公路的地段,将水带护桥结构设置在公路上,然后,将水带穿过护桥结构的桥洞35,此时,水带能够顺利进行水的输送,且车辆和行人从护桥结构上通过,不会直接踩压水带,水带的使用寿命长。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水带护桥结构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带护桥结构,在输送水的过程中,水带需要横跨马路或者公路时,将水带护桥结构设置在公路上,水带从水带护桥结构的桥洞35中穿过,水带横跨公路,能够将水从公路一侧输送至另一侧,且行人和车辆从护桥结构上通过,不会造成拥堵,水带不会直接受到压力,不易损坏。

请参阅图1,水带护桥结构包括有第一桥座10、第二桥座20、缓冲层 40以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桥体30,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桥体30位于第一桥座10和第二桥座20之间,且多个桥体30并排设置,每个桥体30可以供一根水带穿过,实际使用时,车辆从第一桥座10驶入从第二桥座20 驶出或者车辆从第二桥座20驶入从第一桥座10驶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压力作用在第一桥座10、桥体30和第二桥座20上,不会直接作用在水带上,水带的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

请参阅图1-图4,桥体30设置有多个,其中,多个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多个桥体30的设置能够为多根水带提供保护,实际使用过程中,每根水带穿过一个桥体30,桥体30设置多个时,能够同时供多根水带穿过,同时通过多根水带输送水。每根桥体30设置有一个桥洞35,水带安装时,穿过对应的桥洞35,水带在桥洞35中不会受到压力而变形或者损坏。桥体30设置有多个,相邻桥体30之间可拆卸连接。实际使用过程中,按需设置桥体30的数量,即根据水带的数量来确定安装在第一桥座10和第二桥座20之间的桥体30的数量,然后将多个桥体30相互拼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在车辆通过桥体30时,多个桥体30不易发生位移。

桥体30为长方体形,桥体3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面32以及包括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面和通行面34,相邻桥体30的两个侧面相互贴合,桥体30上的桥洞35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桥体30的长度方向,桥洞35的两个端口位于桥体30的两个连接面32上。安装完成后,桥体30的安装面与地面接触,通行面34供车辆和行人使用。

请参阅图2,进一步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额的卯结构37和榫结构38,相邻桥体30之间通过卯结构37和榫结构38卡接固定,相邻桥体30的位置便于确定,安装方便。进一步的,卯结构37设置为凸起,榫结构38设置为凹槽,凸起和凹槽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实际加工制造时,凹槽为燕尾槽或者T形槽,凸起与凹槽的形状匹配,通过这种卯榫结构38的卡接,既起到了定位作用,也起到了限位作用,相邻桥体 30不会分离,多个桥体30形成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凹槽的长度方向沿着垂直于安装面的方向,车辆从桥体30上通过时,桥体30受到压力,该压力的传递方向是沿着凹槽和凸起的长度方向传递,凸起受到的力小,不易折断损坏,使用安全可靠。

请参阅图2,进一步的,在每个连接面32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凸耳36,两个第一凸耳36位于桥洞35的径向方向的两侧,每个凸耳沿平行于桥洞 35的轴线方向凸出对应的连接面32,相邻桥体30的第一凸耳36通过螺栓 50连接,采用螺栓50的连接方式,桥体30之间的结构更加牢固可靠,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在车辆通过桥体30时,相邻桥体30之间不易发生位移,整体不易分离,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实际加工时,第一凸耳36 上设置有供螺栓50穿过的通孔,相对应的第一凸耳36之间的通孔同轴设置,便于螺栓50穿过固定。第一凸耳36上的通孔的数量按需设置,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为了提高相邻桥体30之间的连接牢固性,第一凸耳36设置为矩形板状,第一凸耳36的板面平行于桥体30的侧面设置,且与桥体30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两个桥体30相互连接时,对应的第一凸耳36的板面相贴合,结构紧凑,便于利用螺栓50固定,固定后不易发生形变。

使用时,桥体30安装在路面上,为了提高桥体30与路面的摩擦力,桥体30不易在路面上移动,在桥体30的安装面上设置有缓冲层40,缓冲层40为橡胶层,在车辆通过桥体30时缓冲层40发生形变,增大了桥体 30与路面的摩擦力,桥体30不易移动。水带穿过位于桥体30上的桥洞35,便于水的顺利输送,桥洞35的断面形状为圆形,与水带匹配。

第一桥座10和第二桥座20之间设置有多个桥体30,相邻桥体30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了整体,第一桥座10和与其相邻的桥体30之间连接,第二桥座20和与其相邻的桥体30之间连接,整个水带护桥结构为一个整体,使用过程中结构牢固可靠。

第一桥座10和第二桥座20为三菱柱状,进一步的,第一桥座10的沿垂直于其轴线方向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第二桥座20的沿垂直于其轴线方向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第一桥座10的侧面与桥体30的侧面贴合,第一桥座10的沿其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耳11,对应的第一凸耳36和第二凸耳11通过螺栓50连接。第一桥座10具有斜面,便于车辆通过整个水带护桥结构。第二桥座20的结构与第一桥座10的结构相似,也可以说是第一桥座10和第二桥座20的结构相同,取名为第一桥座 10和第二桥座20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第二桥座20上设置有第三凸耳21,具体的,第二桥座20的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凸耳21,对应的第一凸耳36和第三凸耳21通过螺栓50连接。

在第一桥座10和第二桥座20上安装有缓冲层40,缓冲层40为橡胶层,第一桥座10和第二桥座20安装在路面后,依靠缓冲层40与路面接触,增大了第一桥座10和第二桥座20与路面的摩擦力,整个水带护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相对于路面发生移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水带护桥结构,根据需要横跨马路的水带数量来确定桥体30的数量,桥体30数量确定后,将相邻桥体30通过卯结构37和榫结构38卡接,然后将对应的第一凸耳36和第二凸耳11通过螺栓50连接,第一桥座10和与其相邻的桥体30通过螺栓50将对应的第一凸耳36和第二凸耳11螺接,第二桥座20和与其相邻的桥体30通过螺栓50将对应的第三凸耳21和第一凸耳36螺接,完成了整体的安装,将水带穿过桥体30 上设置的桥洞35即可,水带能够顺利进行水的输送,不易损坏,且同时供多根水带进行供水,使用范围广,车辆和行人能够顺利通过护桥结构,不易造成拥堵。水带护桥结构安装在路面后,第一桥座10、多个桥体30和第二桥座20沿着路面的长度方向排布,也即沿着车辆的行驶方向排布的,桥洞35的轴线是沿着路面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车辆从第一桥座10或者第二桥座20的斜面处驶入。

消防输水系统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防输水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水带护桥结构,还包括消防水带,消防水带穿过对应的桥洞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