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61001发布日期:2018-11-24 12:11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消防灭火技术产品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灭火系统大多采用烟雾感应器,当遇到明火的时候采用手动的控制方式启动,这种方式实现效果不好,也有的灭火系统采用温度感应器,采用温度感应器,感应器感应到设定的温度的时候,感应器将信号反馈给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进行指挥,启动灭火设备,实现灭火。但综合分析市场现就灭火产品,无论气体灭火装置还是气溶胶灭火产品,一般均应用在中大型空间火灾防护,对于家用配电箱、配电柜等狭小空间火灾的防护普遍存在以下缺点:(1)体积大,配件系统复杂,不便于移动和携带,且只适用于大面积的空间使用,对于小面积火灾无能为力;(2)气溶胶灭火装置属于淹没式灭火方式,当某一点发生一点点小的火灾或初期火灾时,会启动整个系统,造成整个空间受到灭火药剂的破坏,损失较大;(3)传统气体灭火装置为保障灭火效能,需配置储存压力瓶罐,且需在易于引发火灾点布置探测反馈装置,成本大,压力容器设备安全风险高。通过技术查新适用于家庭配电箱、配电柜等狭小空间防护自动感温灭火产品发现,专利号cn204655839u涉及一种气溶胶自动灭火贴,将气溶胶药剂封入小型密封套内,在密封套的一侧涂上黏合剂,主要应用在机柜、电箱、汽车前顶盖内等空间火灾的防护。另一专利号cn107537127a涉及一种复合灭火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灭火贴片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组成的气溶胶灭火剂作为主要材料,辅助添加微胶囊灭火材料,制备成满足插座内部装配要求的复合灭火贴片。

综合上述专利技术分析,均以气溶胶灭火剂为主要灭火组分,通过火灾产生的400-500℃以上的高温引发灭火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灭火物质,在物理冷却和化学抑制作用下实现灭火。虽然灭火高效、迅速,但因其触发所需温度高,在触发之前往往已造成火灾失控,无法有效降低损失,实现火灾初期即可有效遏制扑灭的局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它可以被火灾发生时所释放的热触发以发生分解反应,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以物理抑制灭火为主,并在反应中消耗大量空气中燃烧氧阻断燃烧反应链,辅助灭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它的原

材料中包含的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

易分解金属盐类:35~55份;

有机化合物类:10~35份;

粘合剂溶液:1~10份。

进一步,所述易分解金属盐类的质量份数为40~50份;

和/或所述有机化合物类的质量份数为15~30份;

和/或所述粘合剂溶液的质量份数为4~7份。

进一步,它的原材料中还包含性能调节剂1~5份。

进一步,所述性能调节剂的质量份数为1.5~3份。

进一步,所述易分解金属盐类为硝酸钾、碳酸钾、酒石酸钾、柠檬酸钾、碳酸氢钾、

磷酸二氢钾、碳酸氢钠、酒石酸氢钠和柠檬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有机化合物类为缩二醇、蔗糖、淀粉、二甲基二酰胺、三聚氰胺、双

氰胺、酚醛树脂、六次甲基四胺和三聚氰胺多聚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粘合剂溶液中的粘合剂为淀粉、轻丙甲基纤维素、虫胶、聚乙烯醇缩

丁醛、聚乙烯醇、硝化棉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性能调节剂为石墨、炭粉、硅油、硬脂酸镁、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中包含:

(1)将原材料中除粘合剂溶液以外中的其它各组分烘干、粉碎;

(2)按质量份数称取除粘合剂溶液以外中的其它各组分,并混合均匀;

(3)按质量份数称取配制好的粘合剂溶液,并与步骤(2)中的各组分混合均匀,

即制得灭火组合物。

进一步,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含:将步骤(1)中的各组分过125目筛筛分。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火灾发生时所释放的热触发本发明的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发生分解反应,充分利用反应所产生的大量气体,以物理抑制灭火为主,反应消耗大量空气中燃烧氧,阻断燃烧反应链以辅助灭火,火灾初期低温即可触发本发明的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发生分解反应,释放高效灭火物质实现火灾源头防护;本发明的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选取感温易分解原材料作为有效灭火组分,避免了气溶胶类灭火产品二次火灾的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它的原材料中包含的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

易分解金属盐类:35份;

有机化合物类:10份;

粘合剂溶液:1份。

它的原材料中包含的组分还包括性能调节剂1份。

所述易分解金属盐类为硝酸钾、碳酸钾和酒石酸钾的混合物。

所述有机化合物类为缩二醇、蔗糖和淀粉的混合物。

所述粘合剂溶液中的粘合剂为淀粉、轻丙甲基纤维素和虫胶的混合物。对粘合剂在

工程中的应用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明白必要时均需工业溶剂将其先行配置成一定浓度后再行使用,一般质量浓度在3~4%之间,不限于此,本实施例中粘合剂溶液所涉及溶剂为工业酒精或丙酮。

所述性能调节剂为石墨。

一种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中包含:

(1)将原材料中除粘合剂溶液以外中的其它各组分烘干、粉碎;

(2)按质量份数称取除粘合剂溶液以外中的其它各组分,并混合均匀;

(3)按质量份数称取配制好的粘合剂溶液,并与步骤(2)中的各组分混合均匀,

即制得灭火组合物。

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含:将步骤(1)中的各组分过125目筛筛分。

实施例二

一种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它的原材料中包含的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

易分解金属盐类:40份;

有机化合物类:15份;

粘合剂溶液:4份。

它的原材料中还包含性能调节剂1.5份。

所述易分解金属盐类为硝酸钾、碳酸钾、酒石酸钾、柠檬酸钾、碳酸氢钾、磷酸二

氢钾、碳酸氢钠、酒石酸氢钠和柠檬酸钠的混合物。

所述有机化合物类为缩二醇、蔗糖、淀粉、二甲基二酰胺、三聚氰胺、双氰胺、酚

醛树脂、六次甲基四胺和三聚氰胺多聚磷酸酯的混合物。

所述粘合剂溶液中的粘合剂为淀粉、轻丙甲基纤维素、虫胶、聚乙烯醇缩丁醛、聚

乙烯醇和硝化棉的混合物。对粘合剂在工程中的应用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明白必要时均需工业溶剂将其先行配置成一定浓度后再行使用,一般质量浓度在3~4%之间,不限于此,本实施例中粘合剂溶液所涉及溶剂为工业酒精或丙酮。

所述性能调节剂为石墨和硅藻土的混合物。

一种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中包含:

(1)将原材料中除粘合剂溶液以外中的其它各组分烘干、粉碎;

(2)按质量份数称取除粘合剂溶液以外中的其它各组分,并混合均匀;

(3)按质量份数称取配制好的粘合剂溶液,并与步骤(2)中的各组分混合均匀,

即制得灭火组合物。

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含:将步骤(1)中的各组分过125目筛筛分。

实施例三

一种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它的原材料中包含的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

易分解金属盐类:50份;

有机化合物类:30份;

粘合剂溶液:7份。

它的原材料中还包含性能调节剂3份。

所述易分解金属盐类为碳酸钾。

所述有机化合物类为三聚氰胺多聚磷酸酯。

所述粘合剂溶液中的粘合剂为淀粉。对粘合剂在工程中的应用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明白必要时均需工业溶剂将其先行配置成一定浓度后再行使用,一般质量浓度在3~4%之间,不限于此,本实施例中粘合剂溶液所涉及溶剂为工业酒精或丙酮。

所述性能调节剂为硅油。

一种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中包含:

(1)将原材料中除粘合剂溶液以外中的其它各组分烘干、粉碎;

(2)按质量份数称取除粘合剂溶液以外中的其它各组分,并混合均匀;

(3)按质量份数称取配制好的粘合剂溶液,并与步骤(2)中的各组分混合均匀,

即制得灭火组合物。

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含:将步骤(1)中的各组分过125目筛筛分。

实施例四

一种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它的原材料中包含的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

易分解金属盐类:55份;

有机化合物类:35份;

粘合剂溶液:10份。

它的原材料中还包含性能调节剂5份。

所述易分解金属盐类为磷酸二氢钾。

所述有机化合物类为缩二醇。

所述粘合剂溶液中的粘合剂为聚乙烯醇。对粘合剂在工程中的应用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明白必要时均需工业溶剂将其先行配置成一定浓度后再行使用,一般质量浓度在3~4%之间,不限于此,本实施例中粘合剂溶液所涉及溶剂为工业酒精或丙酮。

所述性能调节剂为硬脂酸镁和硅藻土的混合物。

一种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中包含:

(1)将原材料中除粘合剂溶液以外中的其它各组分烘干、粉碎;

(2)按质量份数称取除粘合剂溶液以外中的其它各组分,并混合均匀;

(3)按质量份数称取配制好的粘合剂溶液,并与步骤(2)中的各组分混合均匀,

即制得灭火组合物。

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含:将步骤(1)中的各组分过125目筛筛分。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火灾发生时所释放的热触发本发明的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发生分解反应,充分利用反应所产生的大量气体,以物理抑制灭火为主,反应消耗大量空气中燃烧氧,阻断燃烧反应链以辅助灭火,火灾初期低温即可触发本发明的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发生分解反应,释放高效灭火物质实现火灾源头防护;本发明的自感温型灭火组合物选取低温易分解原材料作为有效灭火组分,避免了气溶胶类灭火产品二次火灾的风险。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