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木结构楼板防火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6122发布日期:2018-10-23 16:07阅读:7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历史建筑木结构楼板防火构造。



背景技术:

历史建筑一般为木质结构房屋,由于木质本身的特点,一但发生火灾,火焰蔓延迅速,给灭火带来了巨大困难,给文物保护和人身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建筑房屋安装灭火器一般采用管路泵水,通过喷头喷洒到屋内,但是在灭火的同时对木结构建筑造成严重的损坏;若采用普通干粉灭火器,需要消防人员近距离喷射,操作十分危险灭火区域小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历史建筑木结构楼板防火构造,采用自动灭火装置的设置,在木结构建筑楼板着火时,因木结构温度过高受热膨胀,楼板表面出现弯曲变拱的现象,通过木结构变化自动灭火装置自动触发实施灭火,解决人工灭火危险性高的问题;在套筒内添加干粉灭火,对历史文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解决了消防一般采用泵水灭火,在灭火的同时对木结构建筑造成严重的损坏的问题;自动灭火装置可以根据地形环境因素自行调整安装密度,在发生火灾时,着火区域的自动灭火装置自动触发,其他位置不受影响,灭火效率高,装置安装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自动灭火装置、丝杆、钢结构和木板;钢结构和木板通过丝杆两端固定连接;自动灭火装置顶部一侧和钢结构固定连接;自动灭火装置底部和木板顶部固定连接;木板中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圆孔;圆孔和自动灭火装置相对应;自动灭火装置包括基板、套筒、插杆和第一连杆;基板一侧和钢结构固定连接;基板顶部左侧在高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杆;第一滑槽中部下方在宽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二滑槽;导向杆中部设置有卡槽;卡槽和第二滑槽通过插杆卡接;基板右侧转轴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和插杆通过第一连杆两端转轴连接;基板中部下方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中部设置有横梁;固定杆顶部两侧均转轴连接有发射杆;发射杆下方安装有顶锥;导向杆底部两侧均转轴连接有辅助杆;辅助杆底部和发射杆中部一侧转轴连接;发射杆和横梁中部安装有弹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套筒底部一侧设置有凸台;凸台中部设置有导槽;导槽内滑动连接有推杆;推杆底部和木板顶部固定连接;推杆顶部和第二连杆中部左侧万向球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插杆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导槽的宽度大于推杆的宽度。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套筒内部设置有螺旋槽;顶锥外周设置有导向台;导向台和螺旋槽滑动连接;顶锥一侧设置有离心仓;套筒底部安装有隔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自动灭火装置的设置,在木结构建筑楼板着火时,因木结构温度过高受热膨胀,楼板表面出现弯曲变拱的现象,通过木结构变化自动灭火装置自动触发实施灭火,解决人工灭火危险性高的问题;2、在套筒内添加干粉灭火,对历史文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解决了消防一般采用泵水灭火,在灭火的同时对木结构建筑造成严重的损坏的问题;3、自动灭火装置可以根据地形环境因素自行调整安装密度,在发生火灾时,着火区域的自动灭火装置自动触发,其他位置不受影响,灭火效率高,装置安装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历史建筑木结构楼板防火构造的安装位置等轴侧视图。

图2为历史建筑木结构楼板防火构造的自动灭火装置自动触发部位连接结构图。

图3为历史建筑木结构楼板防火构造的自动灭火装置旋转喷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自动灭火装置;101、基板;102、套筒;103、插杆;104、第一连杆;105、第一滑槽;106、导向杆;107、第二滑槽;108、卡槽;109、第二连杆;110、固定杆;111、横梁;112、发射杆;113、顶锥;114、辅助杆;115、弹簧;116、凸台;117、导槽;118、推杆;119、螺旋槽;120、导向台;121、离心仓;122、隔板;2、丝杆;3、钢结构;4、木板;401、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3所示,历史建筑木结构楼板防火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灭火装置1、丝杆2、钢结构3和木板4;钢结构3和木板4通过丝杆2两端固定连接;自动灭火装置1顶部一侧和钢结构3固定连接;自动灭火装置1底部和木板4顶部固定连接;木板4中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圆孔401;圆孔401和自动灭火装置1相对应;自动灭火装置1包括基板101、套筒102、插杆103和第一连杆104;基板101一侧和钢结构3固定连接;基板101顶部左侧在高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05;第一滑槽105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06;第一滑槽105中部下方在宽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二滑槽107;导向杆106中部设置有卡槽108;卡槽108和第二滑槽107通过插杆103卡接;基板101右侧转轴连接有第二连杆109;第二连杆109和插杆103通过第一连杆104两端转轴连接;基板101中部下方设置有固定杆110;固定杆110中部设置有横梁111;固定杆110顶部两侧均转轴连接有发射杆112;发射杆112下方安装有顶锥113;导向杆106底部两侧均转轴连接有辅助杆114;辅助杆114底部和发射杆112中部一侧转轴连接;发射杆112和横梁111中部安装有弹簧115;套筒102底部一侧设置有凸台116;凸台116中部设置有导槽117;导槽117内滑动连接有推杆118;推杆118底部和木板4顶部固定连接;推杆118顶部和第二连杆109中部左侧万向球连接;第一连杆104、第二连杆109和插杆103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导槽117的宽度大于推杆118的宽度;套筒102内部设置有螺旋槽119;顶锥113外周设置有导向台120;导向台120和螺旋槽119滑动连接;顶锥113一侧设置有离心仓121;套筒102底部安装有隔板122。

使用时,步骤一,结合图1-3所示,安装过程,钢结构3搭建完工后将基板101右侧和钢结构3固定连接,然后向上推动顶锥113,顶锥113向上运动推动发射杆112打开,发射杆112向外侧转动打开的同时压缩弹簧115,发射杆112运动的同时通过辅助杆114带动导向杆106沿第一滑槽105向上滑动,当顶锥113运动到最顶端时两发射杆112为水平状态,这时第二滑槽105和卡槽108相重合,然后上下推动推杆118调整第二连杆109为水平状态,然后向左侧拉动插杆103,通过插杆103将第二滑槽107和卡槽108卡接,然后继续向左侧推动插杆103使插杆103、第二连杆109和第一连杆104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松开顶锥113,顶锥113在向上运动的同时导向台120在螺旋槽119内滑动,实现顶锥113螺旋向上运动,调节完毕后将干粉放在离心仓121和套筒102内部,然后将隔板122安装在套筒102底部,在隔板122表面粘附一层薄膜,防止干粉泄露;最后通过丝杆2顶部与钢结构3螺丝固定连接,丝杆2底部和木板4顶部固定连接,使木板4顶部和推杆118底部相接触,根据区域和环境要求布置安装自动灭火装置1,装置安装完毕。

步骤二,结合图1-3所示,灭火过程,发生火灾时,因温度过高木板4本身会发生受热膨胀出现变拱弯曲的现象,因推杆118顶部和第二连杆109中部左侧万向球连接,并且导槽117的宽度大于推杆118的宽度;所以当木板4向上弯曲时推动推杆118沿导槽117向上滑动时,推杆118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小的偏斜,导槽117的尺寸设计不妨碍推杆118摆动,最终实现推杆118推动第二连杆109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一连杆104带动插杆103水平向右侧滑动,最终插杆103和卡槽108分离,在弹簧115力的作用下推动两发射杆112向内侧转动,发射杆112在运动的同时压动顶锥113顶部的锥面向下运动,顶锥113沿套筒102向下运动的同时导向台120沿螺旋槽119滑动,实现了顶锥113旋转向下运动,顶锥113向下运动压动内部的干粉,套筒102内部压强迅速过大,隔板122底部的薄膜不足以抵挡干粉的压力而破裂,干粉喷出;顶锥113底部离心仓121的设计,在旋转向下运动顶锥113力的作用下离心仓121内的干粉从套筒102内部挤压甩出,然后经隔板122中部挡板的作用干粉分散喷出,实现较大区域灭火;当木板4向下弯曲时,同理推杆118向下运动带动第二连杆109逆时针转动,同样可以实现插杆103向右侧滑动触发开关实现自动灭火;木板4向上或向下弯曲均会触发装置。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