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淋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5772发布日期:2019-07-10 10:36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雨淋喷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尤其涉及了一种雨淋喷头。



背景技术:

在消防自动灭火系统中,雨淋喷头是许多建筑物必备的重要消防设备,在火灾出现时,当温度达到感温玻璃球设定炸裂温度时,感温玻璃球自动炸裂,自动灭火系统启动,水即可喷射出来。但是目前现有的雨林喷头,止水组件与进水管之间的密封性较差,且喷射出的水集中在喷头安装位置的两侧和轴向较短距离的范围内,不能实现均匀补水,保护半径小,灭火面积不能满足要求。另外现有的雨淋喷头只能自动开启,启动方式单一而不可靠,可能人们早已发现火灾,但是雨淋喷头还无法自动启动,无法将火灾扑灭在萌芽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淋喷头,可实现均匀补水,增加保护半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雨淋喷头,包括进水管、上盖、下盖、止水组件、感温玻璃球,下盖盖设在上盖下端且围成布水腔体,布水腔体的侧面均布有至少两个侧面出水口,布水腔体下端设有至少两个沿进水管中心轴旋转对称设置的正面出水口,止水组件包括止水头、与止水头连接的止水推杆,止水头包括本体部、与本体部为一体式结构的分流部,进水管的管径由中下部向上下两端逐渐增大,本体部包括与进水管配合的锥部,锥部自下而上嵌入进水管下部,进水管与止水组件之间通过锥度密封,分流部包括至少两节环形的台阶,感温玻璃球上部嵌入止水推杆下部,下盖下端设有底座,底座上与感温玻璃球相应位置设有调节螺钉,感温玻璃球下端顶着调节螺钉,下盖底端设有与止水推杆配合的通孔。

作为优选,本体部还包括设有桨叶的安装部,桨叶为至少四片,桨叶沿进水管中心轴旋转对称设置在安装部外缘。

作为优选,桨叶为外宽内窄的风机叶片。

作为优选,安装部外缘还设有弧形开口和条状开口,弧形开口和条状开口间隔分布在安装部上。

作为优选,安装部上还设有腰型通孔。

作为优选,还包括绕设在感温玻璃球外的电热丝、套设在电热丝外用于绝缘的弹性套、用于为电热丝提供电能的蓄电池、用于控制电热丝工作的开关。

作为优选,电热丝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一导线穿出弹性套后先后连接开关、蓄电池,第一导线的端部固定在感温玻璃球外表面上,第二导线穿出弹性套后连接有导电片,导电片固定在止水推杆下端,且与第一导线的端部接触。

作为优选,弹性套外连接有连接绳,连接绳上端具有两个连接头,其中一个连接头固定在上盖上,另一个连接头固定在止水头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进水管与止水组件之间通过锥度密封,密封性能最佳;进水管的管径由中下部向上下两端逐渐增大,水流经过进水管上部,能够有更大的压力,可迅速冲开止水组件,确保灭火的自启动,止水组件的结构可增加灭火半径,提高水量喷射的均匀性。

设置有电热丝、蓄电池,可在人们发现火灾时,立马开启雨淋喷头进行灭火,将火灾扑灭在出气阶段,减少损失。

聚光模、相邻两片镜片、相邻两片镜片之间的光伏板,三者围成一个聚光器,提高聚光效果,光线聚焦可达到现有技术的2倍之多,提高了光线照射强度,这样可以通过微弱光的天气也可以正常吸收光能,从而提高了光伏组件的转换率。弧形的镜片可实现对光线折射与反射的交互作用,在阴天和雨天均可正常吸收光能,从而提高了光伏板的转换率。光伏单元直接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为电热丝供电,无需接室内的电源,不用人为定时为蓄电池供电,更为的可靠,提高实用性。减少了光伏板的使用,光伏板的价格较高,因此可减少产品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感温玻璃球炸裂后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止水组件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止水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水流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光伏组件的主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布水腔体、2—侧面出水口、3—正面出水口、4—止水头、5—止水推杆、6—锥部、7—安装部、8—桨叶、9—弧形开口、10—条状开口、11—腰型通孔、12—凹槽、13—调节螺钉、14—通孔、15—轴承、16—O型圈、17—本体部、18—分流部、19—底座、20—下盖、21—上盖、22—进水管、23—感温玻璃球、24—电热丝、25—弹性套、26—蓄电池、27—开关、28—第一导线、29—第二导线、30—导电片、31—连接绳、32—连接头、33—聚光模、34—芯片、35—金属背板、36—镜片、37—光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雨淋喷头,如图1-6所示,包括进水管22、上盖21、下盖20、止水组件、感温玻璃球23,上盖21套设在进水管22下部且两者之间设有轴承15,轴承15内圈与进水管22相对固定连接,下盖20盖设在上盖21下端且两者之间通过沿轴向设置的紧固螺钉锁紧。上盖21和下盖20围成布水腔体1,布水腔体1的侧面均布有至少两个侧面出水口2,侧面出水口2口径自布水腔体1内端向外端逐渐增大,可增加喷水面积,保证有效的灭火面积。布水腔体1下端设有至少两个沿进水管22中心轴旋转对称设置的正面出水口3,正面出水口3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可提高下端布水的均匀性和保证有效的灭火面积。上盖21上端通过弹性挡圈卡在进水管22外,防止上盖21脱落。

止水组件包括止水头4、与止水头4连接的止水推杆5。进水管22的管径由中下部向上下两端逐渐增大。止水头4包括本体部17、与本体部17为一体式结构的分流部18,分流部18位于本体部17上端,本体部17包括与进水管22配合的锥部6、设有桨叶8的安装部7,锥部6自下而上嵌入进水管22下部,进水管22与止水组件之间通过锥度密封,密封性能最佳,锥部6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具有弹性的O型圈16,O型圈16的设置可使止水组件被水冲出,起到止水密封和快速灭火的效果。桨叶8为至少四片,桨叶8沿进水管22中心轴旋转对称设置在安装部7外缘,桨叶8为外宽内窄的风机叶片,桨叶8顺时针方向倾斜设置在安装部7外缘,安装部7外缘还设有弧形开口9和条状开口10,弧形开口9和条状开口10间隔分布在安装部7上,安装部7上还设有腰型通孔11,可保证轴向喷水距离,同时补充轴向特定扇区的布水流量。分流部18包括至少两节环形的台阶,台阶可起到细分布水流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分流部18包括三节环形的台阶。

止水推杆5下部设有与感温玻璃球23上部配合的凹槽12,感温玻璃球23上部嵌入凹槽12内,下盖20下端设有与下盖20一体式结构的底座19,底座19上与感温玻璃球23相应位置设有螺孔,螺孔内锁有调节螺钉13,调节螺钉13顶住感温玻璃球23下端从而将感温玻璃定位在止水推杆5下端。下盖20底端设有与止水推杆5配合的通孔14,止水推杆5嵌入通孔14且可沿着通孔14上下滑动。

工作原理如下:

当发生火警时,感温玻璃球23受热并达到预定温度时便会破碎,止水组件失去感温玻璃球23的支撑,在自身重力或水压作用下被水流冲开,止水组件的止水推杆5沿着通孔14下移并抵着底座19,进水管22的出水口被完全打开,止水头4到达下盖20底端且与布水腔体1组成补水结构,这时流经进水管22的水经过止水头4的细分扇区补水后从布水腔体1上的相应的侧面出水口2和正面出水口3喷射出去,进行灭火。

因进水管22上部的管径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因此进入进水管22的水主要以层流(图中S1)形式经过进水管22,水到达分流部18后,形成紊流并和层流相互作用,水流在布水腔体1内改变流向(图中S3),给予特定扇区布水。靠近进水管22的管壁的层流进入布水腔体1内到达安装部7,受到阻挡后的一部分改变水流方向成抛线(图中S4)从布水腔体1的侧面出水口2喷射出去,受到阻挡后的另一部分水穿过弧形开口9和条状开口10、腰型通孔11从正面出水口3喷射出去(图中S2)。

实施例2

如图7、图8所示,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绕设在感温玻璃球23外的电热丝24、套设在电热丝24外用于绝缘的弹性套25、用于为电热丝24提供电能的蓄电池26、用于控制电热丝24工作的开关27,电热丝24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导线28、第二导线29,第一导线28穿出弹性套25后先后连接开关27、蓄电池26,第一导线28的端部固定在感温玻璃球23中部外表面上,第二导线29穿出弹性套25后连接有导电片30,导电片30固定在止水推杆5下端,且与第一导线28的端部接触,在开关27闭合后形成闭合回路,电热丝24发热。弹性套25外连接有连接绳31,连接绳31上端具有两个连接头32,其中一个连接头32固定在上盖21上,另一个连接头32固定在止水头4上,在感温玻璃球23炸裂后,止水头4下移从而扯断连接绳31,弹性套25及电热丝24即可掉到底座19外,避免影响止水组件的移动。在感温玻璃球23炸裂后,且止水推杆5下移,第一导线28的端部即与导电片30分离,闭合回路断开,因此电热丝24即停止工作,不会对灭火造成影响。

在人们发现火灾,而温度还没有达到感温玻璃球23炸裂的情况时,人们可闭合开关27使得电热丝24发热快速使感温玻璃球23炸裂,从而尽可能的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可实现人为开启灭火,可更为的迅速,自带蓄电池26,因此可避免出现火灾时断电造成电热丝24无法工作加热,更为的可靠。

还包括与蓄电池26电连接的光伏组件,光伏组件设置在墙外,光伏组件包括聚光模33、位于聚光模33下方的复数组光伏单元和位于光伏单元下方的芯片34、位于芯片34下方的金属背板35,光伏单元沿着直线并排设置在芯片34上方。

每组光伏单元均包括一片弧形的镜片36和与镜片36并排设置的一片弧形的光伏板37,镜片36上端与聚光模33下端相贴。聚光模33、相邻两片镜片36、相邻两片镜片36之间的光伏板37,三者围成一个聚光器,提高聚光效果,光线聚焦可达到现有技术的2倍之多,提高了光线照射强度,这样可以通过微弱光的天气也可以正常吸收光能,从而提高了光伏组件的转换率。弧形的镜片36可实现对光线折射与反射的交互作用,在阴天和雨天均可正常吸收光能,从而提高了光伏板37的转换率。另外光伏板37为弧形,可增大光伏板37接收太阳的面积,可大大提高了光伏板37的转换率。采用太阳能供电,因此无需为蓄电池26人为充电,更为的方便可靠。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