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连体逃生滑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25654发布日期:2019-08-03 10:59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高层建筑连体逃生滑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防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是高层建筑连体逃生滑道。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由于楼层高,里面的人员多,当发生意外事件需尽快疏散人员时速度比较慢,容易产生混乱,发生地震时电梯会关闭,楼梯容易发生拥堵踩踏事件,并且建筑物内外的装饰物会坠落砸伤人员,破坏通道,而发生火灾产生的烟是有毒气体,容易将人熏倒,楼道是烟最多的地方,不能使用,电梯也会关闭,人们只能等待救援,非常被动,没有能自己快速安全逃离高层建筑的装置。

现在的一些高层逃生装置,大都是通过从高处落下一个柔性的布袋,人员通过布袋向下掉落,但是布袋为轻质柔性材料,在恶劣天气下,如大风等情况下,布袋会随风飘扬,会造成布袋下端位置的无法确定,建筑坠落杂物容易破坏布袋威胁逃生人员,同时人员在下落过程中意外情况会大大增加,也有安全绳等逃生装置,需特定人群才能操作,比较局限,且隐患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高层建筑连体逃生滑道,可以很好的实现高层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需求,提高了危机情况下的生存几率,不会受到大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外坠物破坏逃生滑道伤害逃生人员的情况发生。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包括伸出平台,伸出平台上设有逃生口,伸出平台的上端面设有上部围护板,上部围护板包括围绕在逃生口外侧的第一外筒体,第一外筒体的下端侧壁上开设有朝向室内的人形孔,第一外筒体内部设有可在第一外筒体内部上下滑动的第一内筒体,第一内筒体的下部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卡销,卡销可沿第一内筒体的径向内外伸缩,第一外筒体的内侧壁上部设有多个与卡销相对应的销孔,第一内筒体向上移动至最高位移处时,此时卡销可卡进销孔内实现对第一内筒体位置的定位,伸出平台的下端面设有下部围护板,下部围护板包括围绕在逃生口外侧且与伸出平台固定连接的第二内筒体,第二内筒体的外部套装有可沿第二内筒体外侧壁上下滑动的第二外筒体,所有的伸出平台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第一内筒体可向上伸出连接并锁扣至上方位置第二外筒体,最下方的伸出平台的下方设有应急室,最下方的第二外筒体伸出后可通入应急室内,所有筒体连接成一体形成上下贯通的通道。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可以很好的实现高层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需求,提高了危机情况下的生存几率,同时不会受到大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围护板上下层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围护板收缩后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平台位置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3中钢拉绳连接部位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图2中筒体锥面-锥孔配合连接部位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图2中第二内筒体和第二外筒体连接部位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柔性布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8可知,本发明包括伸出平台1,伸出平台1上设有逃生口2,伸出平台1的上端面设有上部围护板,上部围护板包括围绕在逃生口2外侧的第一外筒体4,第一外筒体4的下端侧壁上开设有朝向室内的人形孔5,第一外筒体4内部设有可在第一外筒体4内部上下滑动的第一内筒体6,第一内筒体6的下部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卡销7,卡销7可沿第一内筒体6的径向内外伸缩,第一外筒体4的内侧壁上部设有多个与卡销7相对应的销孔8,第一内筒体6向上移动至最高位移处时,此时卡销7可卡进销孔8内实现对第一内筒体6位置的定位,伸出平台1的下端面设有下部围护板,下部围护板包括围绕在逃生口2外侧且与伸出平台1固定连接的第二内筒体9,第二内筒体9的外部套装有可沿第二内筒体9外侧壁上下滑动的第二外筒体10,所有的伸出平台1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第一内筒体6可向上伸出连接并锁扣至上方位置第二外筒体10,最下方的伸出平台1的下方设有应急室11,最下方的第二外筒体10伸出后可通入应急室11内,所有筒体连接成一体形成上下贯通的通道。

为了实现第一内筒体6在第一外筒体4内部的上下滑动,所述的伸出平台1的上端安装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轴14,转轴14上缠绕有钢拉绳13,钢拉绳13的另一端跨过第一外筒体4的上端并连接至第一内筒体6,电机12的转动可通过转轴14以及钢拉绳13拉动第一内筒体6在第一外筒体4内部向上滑动。

为了实现第二外筒体10在第二内筒体9外部的上下滑动,所述的伸出平台1的下端安装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14,转轴14上缠绕有钢拉绳13,钢拉绳13的另一端跨过滑轮后连接至第二外筒体10,电机12的转动可通过转轴14以及钢拉绳13拉动第二外筒体10向上滑动,电机12反转时,第二外筒体10可在自重的作用下向下滑动。

为了实现更好的适用性,使的该装置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也可以工作,所述的伸出平台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护栏,护栏上设有手摇箱15,手摇箱15的位置置于人形孔5的左侧,手摇箱15内设有转轮,转轮通过链条16连接至转轴14,转轮的转动可通过链条16带动转轴14的转动。

为了实现整个装置的紧凑性,所述的围护板为多层套接的可伸缩结构,每个围护板的伸出筒体为2-9节。

为了便于上下位置的围护板的连接以及下落时的通畅性,所述的第一内筒体6的内径大于第二外筒体10的外径,第一内筒体6的上端内孔设有上端小于下端的锥孔,第二外筒体10的下端外侧壁上设有下端小于上端的锥面,锥孔和锥面可以互相配合可以实现第二外筒体10与第一内筒体6的对接。

为了更好的方便人们进行逃生,所述的每个伸出平台的上端均设有围绕在逃生口周围的柔性布袋17,柔性布袋17置于围护板内部,柔性布袋17在不使用时通过真空压缩为一体,在使用时可通过拉链打开。

为了更好的保证逃生人员的安全,所述的柔性布袋17设计为内外两侧结构,外层为隔热层18,内层为高弹性层19。

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围护板为收缩的状态,此时第一内筒体6收缩在第一外筒体4内部,第二外筒体10也位于上部,同时伸出平台1置于建筑物室内,不伸出建筑物外部,伸出平台1也可直接设计在室外,当遇到紧急情况无法正常从高层建筑撤离时,此时可以启动电机12,电机12的启动可通过转轴14缠绕钢拉绳13拉动第一内筒体6在第一外筒体4内部向上滑动,同时第二外筒体10的上端也是通过钢丝绳拉动,电机12的转动会松开钢拉绳13,第二外筒体10可在自重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当第一内筒体6和第二外筒体10均伸出后,此时通过第一内筒体6的锥孔以及第二外筒体10的锥面配合,可以很好的实现第一内筒体6和第二外筒体10的对接,同时第一内筒体6的内径大于第二外筒体10的外径,第一内筒体6向上移动至最高位移处时,通过卡销7与销孔8的配合可以很好的实现对第一外筒体4与第一内筒体6的对接定位,在第一内筒体6锥孔与第二外筒体10外锥面的连接部位也设置卡销7与销孔8的连接结构,使的第一内筒体6和第二外筒体10连接更加牢靠,如附图2和8所示,此外由于在高层建筑物的底部地面上设有置于平台1正下方的应急室11,应急室11的顶壁上开设有开口,应急室的顶部也设有围绕在开口周围的围护板,并可与伸出平台的第二外筒体10进行对接,此时从高层到达地面的逃生通道搭建完毕,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滑道;滑道形成后,逃生人员可以通过在通道内打开柔性布袋17,柔性布袋17打开后可在滑道内自由落下形成一个通道,由于在每一层的第一外筒体4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人形孔5,供人们进入逃生通道进行逃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此时在应急室11内可以将自动铺设接人平台1,同时由于应急室11的上端只有一个开口,遇到火灾时,高空坠落物无法直接砸到通过逃生通道到达地面的逃生人员,避免了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

此外本装置在使用时,不一定是每次发生火灾等危险情况都需要将上下所有的围护板均进行打开,例如当三十层楼发生火灾时,而此时二十楼以下没有影响时,此时通过程序控制二十楼到三十楼以上的楼层之间的平台及围护板伸出对接即可,此时二十楼和二十一楼部位的柔性布袋17不用打开,压缩的柔性布袋17形成一个支撑,三十楼及三十楼以上的受困人员可以通过滑道滑落至二十楼或二十一楼或二十二楼即可通过人形孔快速撤离至安全楼层,不需要每一次事故均打开所有的围护板,具体的动作都通过程序进行控制。

本发明中设计的围护板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伸出对接,可通过液压伸缩杆以及倒链等方式进行伸出对接,同时第一外筒体4和第一内筒体6以及第二外筒体10、第二内筒体9的截面不局限为圆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需形成上下的密闭通道即可,筒体的材料设计为具有耐高温性质的合金材料,同时也可以设计为金属网等较为轻质的结构,隔热层17设计为隔热石棉布袋,高弹性层18为高弹性防静电布袋。

本发明还通过设计了手摇装置,在危急情况下电力无法使用时,此时驱动电机与转轴14之间通过电磁离合器连接,当没有电力时,此时驱动电机与转轴14脱离,操作人员可通过手摇箱15进行手动转动带动筒体的移动,可以起到很好的适用性,保证了该装置在有电没电的情况下都可以正常使用。

本发明通过设计了可以上下伸出对接的围护板,可以很好的构建高层到达地面的安全通道,由于围护板为刚性结构,在连接后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大风天气等,同时采用耐高温材料,避免在通道内逃生过程中受到损伤,同时在下方的应急室11也可以很好的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可以很好的实现高层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需求,提高了危机情况下的生存几率,同时不会受到大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