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灭火提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14632发布日期:2019-11-26 01:3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灭火提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灭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灭火提示系统。



背景技术: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灾害性燃烧现象。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而日常生活中,扑灭火灾最常用的便是灭火器。

灭火器的种类主要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同种类的灭火器用于扑灭不同类型的燃烧物,但无论是家里、公司还是商场等场所,基本都会同时存在多种类型的可燃物,例如电器、家具、油脂、橡胶、油墨等,因此,常常需要放置多个不同种类的灭火器,来应对相应类型的火灾。但是,在火灾发生时,如果灭火人员的常识不足或较慌乱而使用了错误种类的灭火器,不仅无法或不能及时扑灭火灾,且可能导致财产损失或加重灾情等。

而目前,灭火器通常只是简单的摆放或放置在灭火器箱中,不具有提醒灭火人员选择合适种类灭火器的功能,当火灾发生时,很可能发生灭火器错用的情况,存在使灭火人员发生生命危险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灭火提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火灾发生时,灭火人员为使用正确的灭火器扑灭而导致的火灾无法扑灭或不能及时扑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布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灭火提示系统,包括火灾智能分析装置、火灾预警播报装置以及灭火器提示装置,所述火灾预警播报装置和灭火器提示装置均与所述火灾智能分析装置之间建立有通信连接;

所述火灾智能分析装置在判断出火灾发生时,向所述火灾预警播报装置发送启动指令,并进行火灾类型以及现场环境的识别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向所述灭火器提示装置发送相应的推荐指令;

所述火灾预警装置进行火灾预警和火灾逃生注意事项的循环播报;

所述灭火器提示装置根据所述推荐指令,将相应种类的灭火器移动至拿取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火灾智能分析装置包括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场景图像采样单元、场景图像识别单元和自定义综合分析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对空气进行吸取和分析,并在判断出火灾发生或将要发生时,向所述火灾预警播报装置和场景图像采样单元发送启动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场景图像采样单元包括红外热源追踪模块以及多方位图像采集模块,所述红外热源追踪模块用于进行热源点查找定位,所述多方位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拍摄包括热源点在内的现场多方位环境图像,并将所述现场多方位环境图像发送至所述场景图像识别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场景图像识别单元对所述现场多方位环境图像进行大数据分析,以进行现场环境以及火灾类型的识别,并将现场环境数据和火灾类型数据发送至自定义综合分析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场景图像识别单元基于与互联网相连接的ai图像识别技术。

进一步地,所述自定义综合分析模块可根据现场物品的重要程度,手动输入灭火器种类选择的优先级待选指令,并在综合分析现场环境数据、火灾类型数据和优先级待选指令后,向所述灭火器提示装置发送相应的推荐指令。

进一步地,包括灭火器箱,所述灭火器箱的箱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门洞,所述灭火器箱内的一端放置有与所述门洞相对应的若干个灭火器承托底座,且所述灭火器承托底座的一侧连接有与所述门洞活动配合的门板,所述灭火器承托底座的两侧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门洞的两侧壁上;所述门板上安装有位于所述灭火器承托底座同侧的灭火器固定抱爪,所述门板的另一侧安装有应急拉环,所述灭火器箱内安装有与所述灭火器承托底座相适应的若干组智能翻转机构,所述智能翻转机构驱动所述灭火器承托底座和所述门板绕所述转轴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翻转机构包括折叠气囊、小型压缩气瓶,以及连接所述折叠气囊和所述小型压缩气瓶的电磁单向阀,与所述灭火器承托底座相对的一端箱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折叠气囊的沉槽。

进一步地,所述灭火器箱的箱壁上设有一侧开口的,用于所述小型压缩气瓶的拆装孔,且所述拆装孔的开口端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小型压缩气瓶的螺纹堵头,所述拆装孔的另一端安装有密封接头,所述小型压缩气瓶与所述电磁单向阀的接口通过密封接头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监测火灾是否发生,在监测到火灾发生后,然后通过场景图像采样单元采集现场图像,并发送至场景图像识别单元,通过场景图像识别单元对现场图像进行分析,以识别现场环境和火灾类型,并将识别结果发送至自定义综合分析模块,自定义综合分析模块综合分析现场环境数据和火灾类型数据后,向所述灭火器提示装置发送相应的推荐指令,使灭火器提示装置将相应的灭火器移动至拿取位上,而其余灭火器则处于不可被拿取的状态,从而避免因操作人员错拿灭火器的弊端,确保了火灾发生时,灭火人员能够使用正确的灭火器进行火灾扑灭,有利于火灾的及时扑灭,减少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系统整体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灭火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图2的门板打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图2右视图。

图中:

100-火灾智能分析装置;200-火灾预警播报装置;300-灭火器提示装置;

101-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102-场景图像采样单元;103-场景图像识别单元;104-自定义综合分析模块;

102a红外热源追踪模块;102b-多方位图像采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灭火器的种类主要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同种类的灭火器用于扑灭不同类型的燃烧物,但无论是家里、公司还是商场等场所,基本都会同时存在多种类型的可燃物,例如电器、家具、油脂、橡胶、油墨等,因此,常常需要放置多个不同种类的灭火器,而在火灾发生时,由于灭火人员的常识不足或较慌忙,往往会拿错灭火器,而用错了灭火器,不仅无法快速扑灭火灾,且可能加重灾情。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智能灭火提示系统,包括火灾智能分析装置100、火灾预警播报装置200以及灭火器提示装置300,所述火灾预警播报装置200和灭火器提示装置300均与所述火灾智能分析装置100通信连接。其中,火灾智能分析装置100、火灾预警播报装置200以及灭火器提示装置300可是一体式设计,通过内部的导线等进行信号指令的传导,也可以是分体式连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连接,其无线通信网络包括waln网络、3g网络和4g网络。

所述火灾智能分析装置100在判断火灾发生时,向所述火灾预警播报装置200发送启动指令,并进行火灾类型以及现场环境的识别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向所述灭火器提示装置300发送相应的推荐指令。

其中,所述火灾智能分析装置100包括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101、场景图像采样单元102、场景图像识别单元103和自定义综合分析模块104。通过空气采样火灾探测器101间歇地吸取周围空气,并对吸取的空气进行分析,以在火灾发生早期监测到火灾的发生。通过场景图像采样单元102采集现场图像,并发送至场景图像识别单元103。通过场景图像识别单元103对现场图像进行分析,以识别现场环境和火灾类型,并将识别结果发送至自定义综合分析模块104。

自定义综合分析模块104可通过手动调整灭火器选择的优先级,目的是为了根据现场物品的重要程度,手动输入灭火器种类选择的优先级待选指令,并在综合分析现场环境数据、火灾类型数据和优先级待选指令后,向所述灭火器提示装置300发送相应的推荐指令,使灭火器提示装置300将相应的灭火器移动至拿取位上,而其余灭火器则处于不可被拿取的状态,从而避免因操作人员错拿灭火器的弊端。

具体的,所述场景图像采样单元102包括红外热源追踪模块102a以及多方位图像采集模块102b,所述红外热源追踪模块102a基于红外热源探测器原理,用于进行热源点查找定位,所述多方位图像采集模块102b为可调整拍摄角度的摄像单元,例如半球摄像头等,其用于拍摄包括热源点在内的现场多方位环境图像,并将所述现场多方位环境图像发送至所述场景图像识别单元103,在检测到火灾发生时,通过对包括热源点的现场环境的拍摄,一方面有利于后期火灾原因的分析,以避免火灾的再次发生,另一方面,现场环境的拍摄,有助于场景图像识别单元103对现场环境进行分析,识别出燃烧物和可燃物种类,从而判断出火灾类型。

自定义综合分析模块104以扑灭着火点为优先,保护周围物品为次,进行推荐指令的下达,且在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燃烧物时,再结合优先级待选指令分析,向灭火器提示装置300下达一个或多个推荐指令,以将一个或多个灭火器移动至拿取位上,供火灾扑灭使用。通过现场图像采集和识别的方式,不仅分析速度快,分析准确,且图像采集以及图像分析的结构简单。

另外,所述场景图像识别单元103可采用基于与互联网相连接的ai图像识别技术,避免了因建立以及维护数据库增加的使用成本,以及避免数据库容量的局限而影响识别的准确性。

其中,所述火灾预警装置200接收到启动指令后,发出声光警报,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手机或/和pc端发送警报消息,,以提醒火灾的发生,同时,进行火灾逃生注意事项的循环播报,有助于受困人员的逃生。

在本实施例中,灭火器的种类主要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同种类的灭火器用于扑灭不同类型的燃烧物;因此,常常需要放置多个不同种类的灭火器,来应对相应类型的火灾;但是,在火灾发生时,如果灭火人员的常识不足或较慌乱而使用了错误种类的灭火器,不仅无法或不能及时扑灭火灾,且可能导致进一步加重灾情和损失。

而目前,灭火器通常只是简单的摆放或放置在灭火器箱中,不具有提醒灭火人员选择合适种类灭火器的功能,当火灾发生时,很可能发生灭火器错用的情况,存在使灭火人员发生生命危险的隐患。

对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止错用的灭火器,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智能灭火提示装置,包括灭火器箱1,所述灭火器箱1的箱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门洞101,所述灭火器箱1内的一端放置有与所述门洞101相对应的若干个灭火器承托底座2,且所述灭火器承托底座2的一侧连接有与所述门洞活动配合的门板3,所述灭火器承托底座2和所述门板3连接呈l型,灭火器放置在所述灭火器承托底座2上,且贴靠在门板3上,所述灭火器箱1上安装有与所述灭火器承托底座2相适应的若干组智能翻转机构9,所述智能翻转机构9驱动所述灭火器承托底座2和所述门板3绕所述转轴4转动。

具体的,当相关监测设备监测到火灾以及火灾类型时,发送相应的指令给相应的智能翻转机构9,从而使相应的灭火器承托底座2和门板3向外侧转动,使相应的灭火器从灭火器箱1中露出,以供灭火人员拿取使用,而其它种类的灭火器则仍位于灭火器箱1中,从而防止灭火人员因常识不足或紧张而使用错误种类的灭火器。

其中,所述智能翻转机构9包括折叠气囊901、小型压缩气瓶902,以及连接所述折叠气囊901和所述小型压缩气瓶902的电磁单向阀903,所述灭火器箱1底部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折叠气囊901的沉槽,当相应电磁单向阀903收到电流信号时,电磁单向阀903将小型压缩气瓶902和折叠气囊901导通,使小型压缩气瓶902内的压缩气体迅速进入折叠气囊901中,使折叠气囊901鼓起,在折叠气囊901鼓起的同时,折叠气囊901不断将灭火器承托底座2顶起,使灭火器承托底座2以及门板3绕转轴进行转动,使灭火器露出。

另外,所述灭火器箱1底部的箱壁上设有一侧开口的,用于所述小型压缩气瓶902的拆装孔,且所述拆装孔的开口端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小型压缩气瓶902的螺纹堵头10,所述拆装孔的另一端安装有密封接头6,所述小型压缩气瓶902与所述电磁单向阀903的接口通过密封接头6密封连接。小型压缩气瓶902活动插接在拆装孔中,且其端部的接头密封插接在密封接头6的一端端口内,并通过螺纹堵头10将小型压缩气瓶902固定,以便于小型压缩气瓶902的更换。

另外,所述灭火器承托底座2的两侧通过转轴4转动安装在所述门洞101的两侧壁上,所述灭火器承托底座1上且位于所述门板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灭火器底部进行定位的定位沉孔201,且所述门板3上安装有位于所述灭火器承托底座2同侧的灭火器固定抱爪5,灭火器固定抱爪5的内侧呈与灭火器外轮廓相贴合的弧形,且灭火器固定抱爪5由弹性材料橡胶材料制成,方便灭火器的安装和拿取,且具有减振作用。

并且,所述门板3的另一侧安装有应急拉环7,可通过应急拉环7立即打开门板3,将灭火器取出,相应的,门板3外侧板面上可设置灭火器种类标贴,以及适用扑灭的着火类型等,应急拉环7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当现场人员在相关监测装置监测到火灾之间发现着火时,可立即对火源进行扑灭,另一方面,避免因高温等原因造成相关监测装置失灵时,可手动打开门板3。

并且,所述门板3通过折叠限位器8与所述门洞101的侧壁连接,避免门板3过度打开而导致与地面发生撞击等。

在此,仅为了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使用专业词汇,并且不是意指为限制的目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作出相反的表示,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a)”、“一个(an)”和“该(the)”可以意指为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包括(including)”和“具有(having)”是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额外地具有一个或以上的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除非明确地指示了执行的次序,在此描述的该方法步骤、处理和操作不解释为一定需要按照所论述和示出的特定的次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者可选择的步骤。

当元件或者层称为是“在……上”、“与……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层上、与另一个元件或层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也可以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与此相反,当元件或层称为是“直接在……上”、“与……直接接合”、“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则可能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关系的词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和“直接在……之间”、“相邻”和“直接相邻”等)。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该相关联的所罗列的项目的一个或以上的任一和所有的组合。虽然此处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以描述各种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只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在此使用诸如术语“第一”、“第二”及其他数值的术语不意味序列或者次序。因此,在下方论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可以采用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的术语而不脱离该示例实施例的教导。

空间的相对术语,诸如“内”、“外”、“在下面”、“在……的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此可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使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空间的相对术语可以意指包含除该图描绘的取向之外该装置的不同的取向。例如如果翻转该图中的装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下方”或者“在元件或者特征的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的下方”可以包含朝上和朝下的两种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者其他取向)并且以此处的空间的相对描述解释。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