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化机柜具有防盗加压功能的冷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3788发布日期:2020-01-24 11:1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化机柜具有防盗加压功能的冷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化机柜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化机柜具有防盗加压功能的冷气装置。



背景技术:

机柜一般是冷轧钢板或合金制作的用来存放计算机和相关控制设备的物件,可以提供对存放设备的保护,屏蔽电磁干扰,有序、整齐地排列设备,方便以后维护设备,机柜一般分为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控制台机柜等,在各大机房都能看到各种款式的机柜,随着计算机产业的不断突破,机柜所体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大,有的机柜为了减少在发生火灾时造成的损失,会给机柜连接一个冷气装置,存储灭火气体,在机柜起火时利用灭火气体进行灭火,现有的冷气装置不具有加压功能,气体输出压力不足,灭火效果差,而且现有的冷气装置缺少防盗措施,容易被盗。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化机柜具有防盗加压功能的冷气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冷气装置不具有加压功能、气体输出压力不足、灭火效果差以及缺少防盗措施、容易被盗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化机柜具有防盗加压功能的冷气装置,包括外壳、冷气池和空气增压泵,所述外壳一侧壁上内嵌有触控显示屏,所述外壳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报警器,所述外壳上端设置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上内嵌有门锁,所述上盖板下端一侧设置有振动传感器,所述外壳内底端设置有无线网卡,所述无线网卡上方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上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无线网卡一侧设置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一侧设置有所述冷气池,所述冷气池一侧壁下端设置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抽气管一端设置有所述空气增压泵,所述空气增压泵一侧壁上设置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压力表。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器与所述外壳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外壳通过合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传感器与所述上盖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无线网卡、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微处理器均与所述外壳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气池与所述外壳通过卡槽进行连接,所述抽气管与所述冷气池以及所述空气增压泵均为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抽气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输气管与所述空气增压泵插接,所述压力表与所述输气管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所述振动传感器、所述无线网卡以及所述触控显示屏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报警器以及所述空气增压泵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的型号为2w-320-32,所述振动传感器的型号为rs-3102,所述无线网卡的型号为bcm94360hmb,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型号为vvx17f162h00,所述微处理器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pt100,所述湿度传感器的型号为hih9000,所述报警器的型号为sw-02(cs),所述空气增压泵的型号为gpv02。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的冷气装置不具有加压功能,气体输出压力不足,灭火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抽气管、空气增压泵和输气管,使装置可对输出的灭火气体进行增压,使输出的灭火气体压力更大,从而使装置在输出气体时更加强劲有效,使灭火效果更好;

2、为解决现有的冷气装置缺少防盗措施,容易被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微处理器、振动传感器、无线网卡和报警器,使装置在上盖板被打开或遭受到一定的程度的振动时会自动发出报警信息,并通过报警器发出声音进行报警,使装置的安全防护能力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智能化机柜具有防盗加压功能的冷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智能化机柜具有防盗加压功能的冷气装置中外壳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智能化机柜具有防盗加压功能的冷气装置的电路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外壳;2、触控显示屏;3、报警器;4、上盖板;5、门锁;6、振动传感器;7、无线网卡;8、湿度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10、微处理器;11、冷气池;12、抽气管;13、电磁阀;14、空气增压泵;15、输气管;16、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基于智能化机柜具有防盗加压功能的冷气装置,包括外壳1、冷气池11和空气增压泵14,外壳1一侧壁上内嵌有触控显示屏2,外壳1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报警器3,外壳1上端设置有上盖板4,上盖板4上内嵌有门锁5,上盖板4下端一侧设置有振动传感器6,外壳1内底端设置有无线网卡7,无线网卡7上方设置有湿度传感器8,湿度传感器8上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无线网卡7一侧设置有微处理器10,微处理器10一侧设置有冷气池11,冷气池11一侧壁下端设置有抽气管12,抽气管12上设置有电磁阀13,抽气管12一端设置有空气增压泵14,空气增压泵14一侧壁上设置有输气管15,输气管15上设置有压力表16。

如图1所示,报警器3与外壳1通过螺钉连接,上盖板4与外壳1通过合页连接,通过钥匙将门锁5打开后,可将上盖板4拉开,报警器3在报警时可发出声音进行报警。

如图2所示,振动传感器6与上盖板4通过螺钉连接,无线网卡7、湿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9以及微处理器10均与外壳1通过螺钉连接,通过无线网卡7可使微处理器10接入到无线网络中,使装置与其他终端进行交互,在上盖板4被打开时,或外壳1被撬动破坏时,振动传感器6会感受到振动,然后向微处理器10反馈信息,微处理器10中设定有振动幅度报警值,当微处理器10从振动传感器6反馈的信息中发现振动幅度超过设定的振动幅度报警值时就会发出驱动指令,使报警器3发出声音进行报警,同时微处理器10还会通过无线网卡7利用网络向其他终端发送报警信息,为工作人员提供报警信息。

如图1-图2所示,冷气池11与外壳1通过卡槽进行连接,抽气管12与冷气池11以及空气增压泵14均为插接,冷气池11内存储有压缩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惰性气体的混合灭火气体,空气增压泵14是利用大面积活塞端的低压气体驱动而产生小面积活塞端的高压流体,在电磁阀13打开后,可通过抽气管12将冷气池11内的灭火气体抽取后进行加压,然后通过输气管15输出,压力表16可显示输气管15内的气压。

如图1-图2所示,电磁阀13与抽气管12通过螺纹连接,输气管15与空气增压泵14插接,压力表16与输气管15通过螺纹连接,电磁阀13和空气增压泵14可被微处理器10发出的驱动指令控制,电磁阀13在接受到驱动指令后会驱动内部的活塞使通孔开启或闭合。

如图1-图3所示,电磁阀13、振动传感器6、无线网卡7以及触控显示屏2均与微处理器10电连接,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8、报警器3以及空气增压泵14均与微处理器10电连接,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8可实时感知外壳1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感知信息反馈至微处理器10,微处理器10会将接受到的温度信息与湿度信息通过触控显示屏2显示出来,当微处理器10发现外壳1内的温度或湿度不正常时,就会通过网络向其他终端发送温湿度信息,以使工作人员能够对装置的温湿度不正常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如图1-图3所示,电磁阀13的型号为2w-320-32,振动传感器6的型号为rs-3102,无线网卡7的型号为bcm94360hmb,触控显示屏2的型号为vvx17f162h00,微处理器10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温度传感器9的型号为pt100,湿度传感器8的型号为hih9000,报警器3的型号为sw-02(cs),空气增压泵14的型号为gpv02。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基于智能化机柜具有防盗加压功能的冷气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钥匙将门锁5打开后,可将上盖板4拉开,装置使用外接电源,通过触控显示屏2和微处理器10可发出驱动指令对装置进行操控,通过无线网卡7可使微处理器10接入到无线网络中,使装置与其他终端进行交互,在上盖板4被打开时,或外壳1被撬动破坏时,振动传感器6会感受到振动,然后向微处理器10反馈信息,微处理器10中设定有振动幅度报警值,当微处理器10从振动传感器6反馈的信息中发现振动幅度超过设定的振动幅度报警值时就会发出驱动指令,使报警器3发出声音进行报警,同时微处理器10还会通过无线网卡7利用网络向其他终端发送报警信息,为工作人员提供报警信息,电磁阀13和空气增压泵14可被微处理器10发出的驱动指令控制,电磁阀13在接受到驱动指令后会驱动内部的活塞使通孔开启或闭合,冷气池11内存储有压缩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惰性气体的混合灭火气体,空气增压泵14是利用大面积活塞端的低压气体驱动而产生小面积活塞端的高压流体,在电磁阀13打开后,可通过抽气管12将冷气池11内的灭火气体抽取后进行加压,然后通过输气管15输出,压力表16可显示输气管15内的气压,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8可实时感知外壳1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感知信息反馈至微处理器10,微处理器10会将接受到的温度信息与湿度信息通过触控显示屏2显示出来,当微处理器10发现外壳1内的温度或湿度不正常时,就会通过网络向其他终端发送温湿度信息,以使工作人员能够对装置的温湿度不正常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