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消防机器人用回转接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2181发布日期:2020-04-21 18:0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特种消防机器人用回转接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特种消防机器人用回转接头机构。



背景技术:

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隧道、地铁等不断增多,油品燃气、毒气泄漏爆炸、隧道、地铁坍塌等灾害隐患不断增加。消防机器人能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反馈。

如图1所示,目前存在的水雾炮特种消防机器人包括雾炮1、水炮11、支架2、固定轴21、进水管3、出水软管4和驱动雾炮1转动的油缸5。所述固定轴21固接于支架2上,所述固定轴21与雾炮1转动连接,所述油缸5的油缸5端固接于支架2上,所述油缸5的伸缩杆固接于雾炮1的外壳上。水平固接于所述支架2间的进水管3位于雾炮1的前方,所述进水管3和出水软管4连通,设置在雾炮1一侧的所述出水软管4和水炮11连通,固接于所述雾炮1的外壳上的水炮11位于出水软管4的上方。当需要对水炮11的位置进行改变的时候,通过控制油缸5的伸缩杆伸长或收缩,实现雾炮1在竖直平面上的转动,进而带动固接于雾炮1上的水炮11的位置变化,从而满足对不同目标位置的消防需求。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水炮11的位置有所移动的时候,进水管3为刚性管,在出水软管4与进水管3的连接处为一个普通的二通31,因此在此处,出水软管4的位置变化很小,而水炮11的位置变化却较大,所以导致出水软管4也会随水炮11的位置变化有较大的形状变化,因此对出水软管4的与进水管3的连接处的损伤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特种消防机器人用回转接头机构,实现出水软管在进水管与出水软管的连接处的连接方向的回转,具有减弱出水软管在发生位移时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特种消防机器人用回转接头机构,所述回转接头机构设置在进水管与出水软管之间,包括接头内管、转动组件和接头外管,所述接头外管包括套设在接头内管外的套接管和连接在所述套接管周面上的支管,一端封闭的所述接头内管的另一端与进水管可拆卸连通;所述支管和出水软管连通;所述接头内管的周面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套接管与接头内管通过设置在接头内管两端的转动组件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转接头机构的设置,通过接头外管和接头内管的转动连接,实现了出水软管在进水管处的转动连接,当水炮随着雾炮在油缸的驱动下转动的时候,出水软管也随之发生形变,在回转接头机构处出水软管带动着套接管以接头内管的轴线为转动中心转动,使得出水软管在回转接头机构处会有一定的角度变化范围,从而通过一个回转接头机构高效地实现了出水软管的保护,减弱了出水软管在水炮转动过程中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组件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接头内管的两侧,每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滚珠、滚槽,所述套接管的内壁和接头内管的外壁间沿着径向开设有滚槽,所述滚珠与所述滚槽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接头内管和接头外管之间设置滚珠和滚槽,和通过其他的方式,如卡槽结构实现接头内管和接头外管的转动连接,滚珠和滚槽的设置更加高效地实现了二者之间的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转接头机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转动组件的内侧,所述套接管的内壁和接头内管的外壁间沿着径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密封件通过与所述凹槽的配合将套接管和接头内管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对接头外管与接头内管之间的密封,从而进一步实现了整个装置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头外管的内壁和接头内管的外壁间有一定的空间,形成一个只和进水管、出水软管连通的密封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大了通过接头内管、接头外管最终进入水炮的水流量,从而增大了整体设备的消防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进珠口和封口件,开设在套接管周面上的所述进珠口贯穿套接管壁,与所述滚槽连通,设置在进珠口处的所述封口件与套接管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这样的设置,当滚珠有所损坏的时候,随时可以通过打开封口件,将坏损的滚珠从滚槽中取出之后更换新的滚珠,实现了对转动组件的高效维修和检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珠口为开设有内螺纹的螺纹口,所述封口件为螺栓,所述螺栓与套接管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封口件和进珠口之间的螺纹连接,高效便捷地实现了对进珠口的打开和封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沿着接头内管的周面开设有多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设置的通孔增大了通过接头外管的水流量,从而增大了水炮的水流量,最终提高了水炮的消防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头内管通过法兰与所述进水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效便捷的实现了接头内管与进水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了在接头内管与进水管之间的连接、拆卸和检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回转接头机构的设置,高效地实现了对出水软管的保护,减弱了出水软管在水炮转动过程中的损伤;

2.通过在接头外管的内壁和接头内管的外壁间设置有一定的空间,进一步增大了通过接头内管、接头外管最终进入水炮的水流量,从而增大了整体设备的消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消防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回转接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接头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回转接头机构的剖视图。

图中,1、雾炮;11、水炮;2、支架;21、固定轴;3、进水管;4、出水软管;5、油缸;6、回转接头机构;61、接头内管;611、通孔;62、转动组件;621、滚珠;622、滚槽;623、进珠口;624、封口件;6241、螺栓;63、接头外管;631、套接管;632、支管;64、密封件;641、凹槽;642、密封条;7、密封空腔;8、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特种消防机器人用回转接头机构,如图2所示,回转接头机构6设置在进水管3与出水软管4之间。如图3和图4所示,回转接头机构6包括接头内管61、转动组件62和接头外管63,接头外管63包括套设在接头内管61外的套接管631和连接在套接管631周面上的支管632,支管632和出水软管4连通;一端封闭的接头内管61的另一端与进水管3可拆卸连通;接头内管61的周面上开设有通孔611;接头外管63与接头内管61通过设置在接头内管61两端的转动组件62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回转接头机构6包括接头内管61、转动组件62和接头外管63,接头外管63包括套设在接头内管61外的套接管631和焊接在套接管631周面上的支管632,支管632分别和套接管631、出水软管4连通,支管632和套接管631的轴线互相垂直;一端封闭的接头内管61的另一端与进水管3通过法兰8可拆卸连通;接头内管61的周面上开设有通孔611;接头外管63与接头内管61通过设置在接头内管61两端的转动组件62转动连接,套接管631以其轴线为转动轴在接头内管61上转动,支管632沿着套接管631的径向做周面运动。

当水炮11随着雾炮1在油缸5的驱动下转动的时候,出水软管4也随之发生形变,在回转接头机构6处出水软管4带动着套接管631以接头内管61的轴线为转动中心转动,使得出水软管4在回转接头机构6处会有一定的角度变化和位置变化的范围,从而通过一个回转接头机构6高效地实现了出水软管4的保护,减弱了出水软管4在水炮11转动过程中的损伤。

进一步地,转动组件62有两组,分别设置于接头内管61的两侧,每组转动组件62包括滚珠621、滚槽622,套接管631的内壁和接头内管61的外壁间沿着径向开设有滚槽622,滚珠621与滚槽622匹配。

和通过其他的方式,如卡槽结构实现接头内管61和接头外管63的转动连接,滚珠621和滚槽622的设计更加高效地实现了二者之间的转动连接。但是由于该回转接头机构6是用于水管的连接,因此滚珠621的设计还存在一定的密封问题。

因此进一步地,回转接头机构6还包括密封件64,密封件64设置于转动组件62的内侧;具体地,套接管631的内壁和接头内管61的外壁间沿着径向开设有凹槽641,密封件64通过与所述凹槽641的配合将套接管631和接头内管61密封;优选地,密封件64为密封条642。上述设置实现了对接头外管63与接头内管61之间的密封,从而进一步实现了整个装置的密封。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转动组件62还包括进珠口623(参考图3)和封口件624,开设在套接管631周面上的所述进珠口623贯穿套接管631壁,与滚槽622连通,其作用为从进珠口623处往滚槽622装入滚珠621,而设置在进珠口623处的封口件624通过进珠口623与套接管631可拆卸连接,通过封口件624将进珠口623封闭,防止滚珠621滚出。

当滚槽622内的滚珠621有所损坏的时候,随时可以打开封口件624,将坏损的滚珠621从滚槽622中取出之后更换新的滚珠621,实现了对转动组件62的高效维修和检查。

优选地,如图5所示,进珠口623为开设有内螺纹的螺纹口,封口件624为螺栓6241,螺栓6241与套接管631螺纹连接。通过封口件624和进珠口623之间的螺纹连接,高效便捷地实现了对进珠口623的打开和封闭。

由于回转接头机构6是用于对水管的连接,所以是要有水依次通过进水管3、接头内管61、套接管631、支管632和出水软管4后最终进入水炮11,通过水炮11喷射到相应的待灭火的目标位置处,因此需要更高的出水量。因此,进一步地,开设在接头内管61上的通孔611有多组,优选地,接头内管61上开设的通孔611有四个,四个通孔611沿着接头内管61的径向开设。这样的设置增大了从接头内管61到套接管631间的水流量,从而提高了整体设备的消防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套接管631的内壁和接头内管61的外壁间有一定的空间,形成一个只和进水管3、出水软管4连通的密封空腔7(参考图5)。当水从进水管3进入接头内管61,通过接头内管61上开设的通孔611进入到套接管631的内壁和接头内管61的外壁间形成的空腔内,再依次进入支管632、出水软管4最终进入水炮11。空腔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了通过接头内管61、套接管631最终进入水炮11的水流量,从而增大了整体设备的消防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接头内管61(参考图4)通过法兰8与进水管3连接,高效便捷的实现了接头内管61与进水管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了在接头内管61与进水管3之间的连接、拆卸和检修。

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为:连接好设备的各个管路后,打开进水阀,水从进水管3依次进入到回转接头机构6、出水软管4和水炮11;启动油缸5,雾炮1随着油缸5伸缩杆的伸缩而开始有位置移动,雾炮1以雾炮1与支架2间的连接轴为转动轴做往复的弧面运动。因此固接于雾炮1上的水炮11也随着雾炮1的弧面运动做同样的运动;水炮11带动着出水软管4,使得出水软管4有一定的形变,出水软管4带动回转接头机构6转动,此时回转接头机构6以接头内管61的轴线为转动轴做往复的弧面运动,必要的时候,需要人工转动回转接头机构6,将回转接头机构6转到一合适的角度,使得出水软管4的弯曲更加的顺畅,减弱形变对出水软管4带来的损伤。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