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超压自动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6685发布日期:2020-06-30 20:1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爆超压自动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工程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防爆超压自动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超压自动排气活门主要用于防空地下室的排风口,现有的超压自动排气活门都配备有重锤,重锤的位置有一个可调节的区间,通过调节重锤的位置来调节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的启动压力,重锤调节区间的两个极限位置极为启动压力的两个最值位置,常用的超压排气活门的启动压力范围最小在30-50pa,也就是说当遭遇冲击波后活门封闭,想要再打开活门必须让防护工程内部的压力达到启动压力,一旦防护工程内部的压力调节出现问题,也就无法使超压自动排气活门打开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爆超压自动排气装置,防止工程外冲击波,工程内无需增压就能安全打开超压自动排气装置进行虑毒通风。

其解决方案是,一种防爆超压自动排气装置,包括筒状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端固定连接的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中间设有一端开放的间隙,间隙中设有固定在外壁上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上固定有定位块,定位块沿径向伸出内壁,间隙中设有l型的杠杆,杠杆一端与定位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间隙,杠杆的中部与第一连接耳转动连接,壳体内固定设有内衬,内衬中同心可拆卸连接有固定盘,固定盘上背离间隙的开放端的一侧固定设有压簧,压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台状的防爆块,防爆块的外圆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壳体与内衬上靠近防爆块的一面设有与防爆块的外圆斜度一致的斜面,内衬的斜面上还嵌设有多个密封圈,所述内衬远离防爆块的一面上固定设有导向盘,导向盘中间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按钮,按钮外部固定设有第二连接耳,所述杠杆伸出间隙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耳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爆块背离压簧的一面上开设有弧形凹陷,防爆块的小径端朝内、大径端朝外,所述定位槽靠近大径端。

优选地,所述导向盘上开设有多个缺口,杠杆从缺口中伸出与第二连接耳连接,所有导向槽的底部密封,导向槽中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按钮与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导向盘上还开设有供室内风流通的风孔。

优选地,所述内衬上开设有滑槽,固定盘的外周上设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滑块上开设有螺纹过孔,固定盘与滑槽的底部之间还设有若干带螺纹过孔的垫片,固定盘利用螺钉固定在滑槽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盘上均布开设有风孔。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斜面上嵌设有靠近壳体端部的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固定设有安装法兰,安装法兰上开设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对比现有技术有以机械力开启防爆块无需对工程内增压的创新点,当外界有冲击波时,防爆块在冲击波的推力下自动压缩压簧被定位块锁定位置,隔绝外界与工程内部,当外界压力小于压簧对防爆块的弹力时,按下按钮才会使防爆块复位,有效自动防爆的同时确保外界安全时才可以打开防爆块,且打开时无需增加工程内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4给出,一种防爆超压自动排气装置,包括筒状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一端固定连接的内壁101和外壁102,内壁101和外壁102中间设有一端开放的间隙103,间隙103中设有固定在外壁102上的第一连接耳2和第一弹簧3,第一弹簧3上固定有定位块4,定位块4沿径向伸出内壁101,间隙103中设有l型的杠杆5,杠杆5一端与定位块4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间隙103,杠杆5的中部与第一连接耳2转动连接,伸出间隙103的一端杠杆5发生摆动时,间隙103中的杠杆5会随之摆动,同时带动定位块4动作,壳体1内固定设有内衬6,内衬6中同心可拆卸连接有固定盘7,固定盘7上背离间隙103的开放端的一侧固定设有压簧8,压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台状的防爆块9,防爆块9的外圆上开设有定位槽91,所述壳体1与内衬6上靠近防爆块9的一面设有与防爆块9的外圆斜度一致的斜面,内衬6的斜面上还嵌设有多个密封圈,在外界冲击波冲击防爆块9时,防爆块9会向导向盘11方向移动,压缩压簧8和第一弹簧3,定位块4一旦遇到定位槽91立即在第一弹簧3的弹力下卡进定位槽91中,设置定位块4长度为在落入定位槽91后依旧有部分定位块4留在壳体1内,在壳体1和定位块4的共同限制下,防爆块9被锁定位置不能复位,防爆块9被限位的同时紧密挤压内衬6上的密封圈,与内衬6之间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内衬6远离防爆块9的一面上固定设有导向盘11,导向盘11中间设有导向槽111,导向槽111内滑动连接有按钮12,按钮12外部固定设有第二连接耳13,所述杠杆5伸出间隙10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耳13转动连接。当外界压力大于压簧8对防爆块9的弹力时,即便按下了按钮12将定位块4拔出,也不会使防爆块9复位,外界压力的作用依旧时防爆块9向压簧8方向压缩,当外界冲击波消失或外界压力小于压簧8对防爆块9的弹力时,按下按钮12定位块4移除定位槽91才会使防爆块9复位;弹出防爆块9的力始终与第一弹簧3的弹力相关,无关于室内压力,因此开起排风时不需要调节室内压力即可在安全的状态下打开防爆块9进行通风;通风时,防爆块9处于复位状态、与壳体1之间留有空间,空气通过防爆块9与壳体1之间的空间进行通风。

所述防爆块9背离压簧8的一面上开设有弧形凹陷92,防爆块9的小径端朝内、大径端朝外,所述定位槽91靠近大径端。当外界发生爆炸时,冲击波冲击在防爆块9的弧形凹陷92上,形成缓冲区,将主要的冲击力集中在防爆块9的中心区域,由大径端快速推动防爆块9向前移动压缩压簧8,在防爆块9移动过程中定位块4落入定位槽91中固定防爆块9的位置,防止防爆块9复位后还有余波带来的灰尘灌入排气装置中。

所述导向盘11上开设有多个缺口,杠杆5从缺口中伸出与第二连接耳13连接,所有导向槽111的底部密封,导向槽111中固定设有第二弹簧14,所述按钮12与第二弹簧14固定连接,导向盘11上还开设有供室内风流通的风孔15。杠杆5连接定位块4和第二连接耳13,导向盘11上开设供杠杆5通过的缺口避免杠杆5动作时与导向盘11产生干涉;按钮12按下后利用第二弹簧14的的弹力进行复位;排风时,室内的空气仅通过导向盘11上的缺口流通会极大地限制流通量,因此增设风孔15,增加排风量。

所述内衬6上开设有滑槽61,固定盘7的外周上设有与滑槽61配合的滑块71,滑块71上开设有螺纹过孔,固定盘7与滑槽61的底部之间还设有若干带螺纹过孔的垫片16,固定盘7利用螺钉固定在滑槽61的底部。固定盘7与防爆块9之间的压簧8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推动锁止防爆块9的力的大小取决于压簧8的弹力,根据实际运用情况,调节固定盘7的安装位置,当需要防爆块9容易被锁止时,增加垫片16的数量,使固定盘7远离定位块4方向,即防爆块9上的定位槽91靠近定位块4方向,此时防爆块9会容易被锁止;当需要防爆块9不易被锁止时,减少垫片16数量或直接将固定盘7固定在滑槽61的底部,增大防爆块9上的定位槽91与定位块4之间的距离,这种情况下锁止防爆块9所需的冲击力就会大于前种情况所需的冲击力。

所述固定盘7上均布开设有风孔15。排风滤毒时,防空地下室内的空气经过导向盘11从固定盘7上的风孔15送出排气装置,风孔15以增大排风面积的方式增加排风量,以配合导向盘11上的风孔15。

所述壳体1的斜面上嵌设有靠近壳体1端部的密封圈。壳体1上的斜面与防爆块9的外圆面向对应,防爆块9在冲击波作用下向内衬6方向移动并被定位块4固定后,为了防止冲击波的能量或外界灰尘从定位块4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103中进入到防空地下室内,在壳体1的斜面上添加密封圈,防爆块9被锁定位置后与壳体1斜面和内衬6斜面上的密封圈同时压紧密封,有效防止内外界的能量与物质互通。

所述壳体1上固定设有安装法兰,安装法兰上开设有安装孔104。安装本装置时,将装置放入防空地下室的排风管中,安装法兰朝向工程内,通过安装孔104将装置固定在排风管内。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安装孔104将装置固定在防空地下室的排风管道内,当外界有冲击波时,防爆块9会在冲击波作用下向导向盘11方向移动并被定位块4锁紧、与内衬6和壳体1之间形成密封,室内气体无论是从导向盘11的缺口处还是从风孔5处都无法与外界连通,达到自动防爆的目的;滤毒排风时,按下按钮12,按钮12带动杠杆5向导向盘11方向摆动,杠杆5带动定位块4从定位槽91中脱出,释放防爆块9,使防爆块9复位,室内风经过导向盘11与固定盘7上的风孔15,从防爆块9与壳体1之间的空间输出,达到排风的目的;

与现有的超压自动排气活门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工程外压力与压簧8弹力对比,压簧8的弹力超过外界压力时按压按钮12才会让防爆块9自动打开形成空气通路,以此实现超压排气的过程,而现有的超压自动排气活门是利用工程内压力与重锤的压力对比,当工程内压力超过重锤施加在活门上的力时才能达到开启压力,相比现有的超压自动排气活门,利用工程外压力与压簧8弹力对比省去了为室内增压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对比现有技术有以机械力开启防爆块无需对工程内增压的创新点,当外界有冲击波时,防爆块在冲击波的推力下自动压缩压簧被定位块锁定位置,隔绝外界与工程内部,当外界压力小于压簧对防爆块的弹力时,按下按钮才会使防爆块复位,有效自动防爆的同时确保外界安全时才可以打开防爆块,且打开时无需增加工程内压力。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