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包式缓降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6045发布日期:2020-07-29 02:46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包式缓降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种消防安全器材,尤其涉及一种背包式缓降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震、火灾等灾难发生时,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结构特征,加上人员众多,致使高楼火灾逃生成为世界难题,也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当高楼中出现烟火、毒气弥漫或其他灾难时,特别是在不能迅速控制灾害时,在楼中生活、学习、工作的广大人群应及时利用疏散设备紧急逃生。而消防条例中出于防备烟雾、停电、机械故障等安全性和可靠性考虑,要求一般客用电梯必须停用;步行楼梯成为高层建筑内人群疏散的主要设施。但步行楼梯进行疏散的路线长、耗时大,效率低;且通道和楼梯间内消防设备常常缺失、坏损和不在应该的位置或状态,火灾爆发时烟火或障碍物常常侵害与封堵逃生者,高楼人群想要安全疏散则更加困难。

采用从阳台、窗口等出口逃生的方法,往往可以很快脱离楼内烈火和烟雾的侵袭。其中采用有关辅助设备使人体缓慢下落的滑降方法,既可以保证安全逃生,又注重了速度,这种逃生方式可以称之为缓降逃生。目前缓降逃生产品主要有缓降绳索、滑降管道、升降机、滑翔飞行器等几大类。而其中的缓降绳索相比于其他几类逃生产品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成本低等优势。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缓降器由调速器、安全带、安全钩、钢丝绳等组成。使用者先将挂钩挂在室内窗户、管道等可以承重的物体上,然后将绑带系在人体腰部,从窗户上缓缓下降到地面,其下降速度约为每秒0.5~1.5米。这种缓降器结构过于简单,仅靠腰部的绑带固定身体,对于使用者的体能要求较高,绑带勒紧的部位,易出现软组织挫伤,安全性差。

公开号cn20797035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火灾用高层逃生背包,包括背包本体和高层逃生缓降器,所述背包本体包括背包主体和背包安全带,所述背包安全带连接于所述背包主体,所述背包主体具有缓降器放置区和用于设置防火装置的第一放置区,所述高层逃生缓降器设置于所述缓降器放置区内。这种背包式缓降器相对于绑带式缓降器提升了一定的安全性,但是由于缓降器悬挂点位于建造内部或墙面上,人体在下降过程中极易在绳子拉力、自然风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与墙面发生碰撞或摩擦,这种背包式缓降器因为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受伤,因此在重要部位进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系列结构,能够很好的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在于能否设计一种技术方案:

1、使用者在使用缓降逃生装置时能够快速完成穿戴且能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障使用者安全快速的逃离高层灾难现场。

2、能够使缓降逃生装置各部件在空间排布上以及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规整性,从而增加缓降逃生装置各部件之间的安装契合程度。

3、能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即能同时适合各类人群的使用又将操作难度降到最低。

4、能够在使用者缓降过程中提供最大限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不影响使用者在缓降过程中必要动作的流畅性。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包式缓降逃生装置,包括背包本体和设备箱,所述背包本体包括包体和背带,所述设备箱和背带固定连接在所述包体上,所述设备箱内设置有缓降装置和充气装置,所述包体顶部和所述背带表面设置有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和所述充气装置之间密封连接有气体流通通道。本发明的背包式缓降逃生装置在使用时通常为前背式,也就是包体位于绑缚于人体前侧。通过设备箱内的缓降装置使人体匀速缓慢的下降,通过充气装置快速给缓冲气囊完成充气,缓冲气囊在满气状态时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防止人体在下降过程中与建筑墙体发生摩擦或碰撞,使降落过程更加安全。

操作者只需要按照反向穿戴背包的方式将缓降逃生装置穿戴在身上,然后使用充气装置对缓冲气囊进行快速的充气,最后完成空中匀速降落过程即可逃离灾难现场,完成自救。整个缓降逃生装置的穿戴和充气时间只需要1-2分钟,而且操作难度极低,8~75岁之间的人群均可快速独立完成该操作。

缓冲气囊折叠设置在各背带表面,折叠状态时与背带表面贴合一体,部占用存放空间,而且在时间特别紧急,来不及给气囊充气时也可以作为简易版的缓降器使用,缓降功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折叠气囊在满气时覆盖在人体易受伤部位,能够对人体受到的撞击力和摩擦力进行有效的缓冲和阻挡。同时,人体缓降过程中主要的动作只需要手部和脚步来完成,而气囊主要保护的是躯干部位,因此,缓冲气囊的设置不会影响到人体缓降过程中的必要动作。

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设置为手动隔膜气泵或电动隔膜气泵。隔膜气泵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充气快速等特点,作为缓降器的缓冲气囊充气装置时尤为适用。

优选的,所述缓降装置包括挂扣、绳索、收纳绳索的饶绳盘和控制绳索放出速度的变速机构,所述设备箱顶部开始有出线孔,所述绳索一端穿出所述出线孔与挂扣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变速机构与饶绳盘连接。通过挂扣、绳索、饶绳盘和变速机构的配合,实现缓降器匀速下降。

优选的,所述背带包括肩部绑带、腰部绑带和裆部绑带,所述肩部绑带、腰部绑带和裆部绑带外侧表面缓冲气囊对应的设置为肩部缓冲气囊、腰部缓冲气囊和臀部缓冲气囊。通过在人体部位的多个位置设置绑带,增大绑带与人体的接触面,减少缓降过程中单个绑带承受的拉力,使缓降过程更安全、更舒适。

优选的,所述包体顶部缓冲气囊设为头部缓冲气囊,所述包体底面上设置有胯部缓冲气囊。头部缓冲气囊和胯部缓冲气囊的设置使缓冲气囊的保护更全面,进一步增加了缓降过程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肩部缓冲气囊满气状态时自肩部绑带与包体连接处向下延伸并包覆于人体肩背部,所述腰部缓冲气囊满气状态时包覆于人体腰部两侧,所述臀部缓冲气囊满气状态时包覆于人体臀部并向人体两侧弯折。

优选的,所述头部缓冲气囊满气状态时自包体顶部向上展开并包覆于人体颈部和头部前侧,所述胯部缓冲气囊满气状态时包覆于人体前侧并向人体两侧弯折。臀部缓冲气囊和胯部缓冲气囊的配合形成了覆盖人体胯部的环形缓冲气囊。

优选的,所述肩部绑带、腰部绑带和裆部绑带上均设置有用于调节带体长度的调节扣。调节扣用于调节各绑带长度,使绑带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

优选的,所述肩部绑带、腰部绑带与设备箱之间均设置有连接带。连接带的设置加强了各绑带与设备箱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包体内包括头戴式工矿灯,消防手套和防毒面罩。包体能放置工矿灯、消防手套和防毒面具等可能会用到的消防用具,拿取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背包的多个位置设置缓冲气囊,避免人体在缓降过程中与墙体或其他建筑物体的直接磕碰,使缓降过程更加安全;通过手动隔膜气泵实现对缓冲气囊的快速充气,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通过在人体部位的多个位置设置绑带,增大绑带与人体的接触面,减少缓降过程中单个绑带承受的拉力,使缓降过程更安全、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气囊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背包本体;2、设备箱;11、包体;12、背带;21、缓降装置;22、充气装置;24、气体流通通道;25、连接带;111、头部缓冲气囊;112、肩部缓冲气囊;113、腰部缓冲气囊;114、臀部缓冲气囊;115、胯部缓冲气囊;201/出线孔;210、挂扣;211、绳索;212、饶绳盘;213、变速机构;220、泵腔;221、隔膜;222、推拉杆;223、挂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阅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之设计宗旨,特提供下述具体实施例,以使得阅读者能够形象的理解本发明所涉及到结构、结构组成、作用原理和技术效果。但应当注意,下述各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各实施例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同时,可结合现有知识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做一系列变形与等效替换,该变形与等效替换而得的新的技术方案亦被本发明囊括在内。

由于本发明无法对实施例进行穷举,因此一些优选的技术特征和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合理的相互替换或组合,由此而得的新的技术方案亦被囊括在本发明之中。

阅读者应该明白,在阅读者通过阅读实施例内容和理解本发明宗旨之后,根据提供的实施方案所做出的一系列变形、等效替换、特征元素之糅合等,均应理解为被囊括在本发明的精神之内。

为了使阅读者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宗旨,特例举最具代表性的实例进行说明。阅读者在阅读时应当具备本领域内的一般技术知识,以方便准确的理解中所包括的逻辑关系。

阅读者应当特别注意的,具体实施方案所对应的附图以为辅助理解的形式存在,能够方便阅读者通过理解具体形象化的下位概念以充分理解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理念之抽象化的上位概念。在对本发明的整体理解和与其他除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之外的技术方案进行比对时,不应当以附图之表象作为唯一参考依据,还应在理解了本发明理念之后,依照附图或不依照附图做出的一系列变形、等效替换、特征元素之糅合、非必要技术特征元素之删减重组、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非必要技术特征元素之合理增加重组等,均应理解为被囊括在本发明的精神之内。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背包式缓降逃生装置,包括背包本体1和设备箱2,所述背包本体包括包体11和背带12,背带12包括肩部绑带121、腰部绑带122和裆部绑带123。所述设备箱2固定连接所述包体11前侧,所述设备箱2内设置有缓降装置21和充气装置22,所述包体11顶部设有头部缓冲气囊111,所述肩部背带121表面设置有肩部缓冲气囊112,所示腰部绑带122表面设置有腰部缓冲气囊113,所示裆部绑带123表面设有臀部缓冲气囊114,包体11底部设有胯部缓冲气囊115。肩部绑带121、腰部绑带122与设备箱2之间均设置有连接带25。所有缓冲气囊和所述充气装置22之间密封连接有气体流通通道24。所述充气装置22设置为手动隔膜气泵。使用时,将该背包式缓降逃生装置正确穿戴好后(包体位于人体身前),使用充气装置给缓冲气囊充气,缓冲气囊能够避免人体在缓降过程中与墙体或其他建筑物体的直接磕碰,使缓降过程更加安全。

如图3所示,肩部缓冲气囊112满气状态时自肩部绑带与包体连接处向下延伸并包覆人体肩背部,所述腰部缓冲气囊113满气状态时包覆于人体腰部两侧,所述臀部缓冲气囊114满气状态时包覆于人体臀部并向人体两侧弯折,所述头部缓冲气囊111满气状态时自包体顶部向上展开并包覆于人体颈部和头部前侧,所述胯部缓冲气囊115满气状态时包覆于人体前侧并向人体两侧弯折。臀部缓冲气囊114和胯部缓冲气囊115的配合形成了覆盖人体胯部的环形缓冲气囊。所述肩部绑带121、腰部绑带122和裆部绑带123上均设置有用于调节带体长度的调节扣。

如图4所示,所述缓降装置21包括挂扣210、绳索211、收纳绳索211的饶绳盘212和控制绳索211放出速度的变速机构213,所述设备箱2顶部开始有出线孔201,所述绳索211一端穿出所述出线孔201与挂扣2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饶绳盘212连接。此外,包体11内设置有包括但不仅限于头戴式工矿灯,消防手套和防毒面罩等安全防护工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