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呼吸疾病呼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0411发布日期:2020-11-10 18:1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传染性呼吸疾病呼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呼吸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传染性呼吸疾病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因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今年年初发生的新型冠状肺炎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一种。

呼吸道传染病多在患病的前几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此时多数患者还无法察觉自己的症状,导致其成为移动的病毒传染源,为了防止传染性呼吸疾病的扩散,带口罩是成本最低也最容易是实现的措施。而影响口罩使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过滤能力、面部贴合度和呼吸阻力三点。

在先技术中的口罩多为单纯的二层滤网的口罩,单纯的依靠滤网的物理性能实现过滤,其过滤效果有限,而三层滤网或更多层滤网的口罩其呼吸阻力又较大,长时间佩戴易出现气闷的情况;而在先技术中出现的一些电动口罩则存在风力过大、重量较重的缺点,虽然降低了呼吸阻力的问题,其佩戴舒适度却大大降低,而其过滤的核心则依旧是滤网。

综上,在先技术中的口罩存在以下不足:

1、滤网层数较少的口罩过滤效果有限,而滤网层数增多则会应向透气性;

2、电动口罩满足了透气性,但过滤手段单一且佩戴不适。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传染性呼吸疾病呼吸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传染性呼吸疾病呼吸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在先技术中常规口罩过滤能力和透气性难以兼顾、过滤手段单一的问题。

本发明包括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罩内固定连接有处理仓,所述的处理仓内部两侧设置有中转仓,两个所述的中转仓一端均固定连通有一端延伸出面罩的进气仓,两个所述的进气仓内从进气端至出气端均依次间隔设置有两个导气板和两个外滤网,两个导气板上固定连接有沾有消毒液的外过滤海绵;

所述的处理仓内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互相连通的前端气仓和后端气仓,两个所述的中转仓和后端气仓相连通且连通处转动连接有连通板,所述的后端气仓和前端气仓连通处设置有滑动连接在前端气仓内的密封板,所述的密封板和前端气仓通过密封弹簧相连,所述的前端气仓和外界连通处设置有固定连接在前端气仓内的抽风扇,所述的抽风扇的转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风扇线轮,所述的风扇线轮上缠绕有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密封板上的绳索,所述的风扇线轮的转轴上设置有扭簧;

两个所述的中转仓侧壁均开设有补气孔并以此和前端气仓相连通,两个补气孔处均设置有呼吸开关。

优选的,所述的导气板端面两侧开设有通气窗,所述的导气板前后端面均可拆卸连接有设置在通气窗旁侧的所述外过滤海绵。

优选的,所述的导气板中央朝向进气仓进气端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进气导向柱,所述的进气导向柱使得空气向两侧的外过滤海绵运动;

两个所述的导气板上的进气导向柱互相垂直且通气窗相互交错。

优选的,所述的后端气仓和前端气仓之间的隔板为弧形栅格板,所述的弧形栅格板向前端气仓内部弯曲,所述的前端气仓内固定连接有两个前端导气板,两个前端导气板均为弧形板且向后端气仓方向弯曲,两个前端导气板之间为密封孔,所述的密封板滑动连接在密封孔一侧且可将密封孔密封。

优选的,所述的前端气仓内设置有两个分别和两个前端导气板相邻的内气仓,两个内气仓上均开设有内进气孔和内出气孔,所述的密封板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内进气孔内,密封板打开时空气通过后端气仓进入两个内气仓内。

优选的,两个所述的内进气孔旁侧均设置有可拆卸连接在相应内气仓内的内滤网,两个内出气孔旁侧均设置有可拆卸连接在相邻内气仓内的内过滤海绵。

优选的,两个所述的中转仓和前端气仓相邻的侧壁为弧形侧壁且向前端气仓内凹陷;

所述的呼吸开关为设置在补充孔一侧且滑动连接在内气仓内的补充板,所述的补充板和相应的内气仓之间通过补充弹簧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板朝向后端气仓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出气导向柱。

优选的,所述的外滤网和内滤网材质均为熔喷布,所述的进气仓出气端固定连接有干过滤海绵。

优选的,所述的进气仓进气端可拆卸连接有大栅格板,所述的后端气仓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出气通孔。

本发明针对在先技术中常规口罩过滤能力和透气性难以兼顾、过滤手段单一的问题做出改进,在采用进气和出气分别处理,对进气处理能有效的防止用户感染疾病或防止患者交叉感染增加后期治疗难度,对出气处理能有效的防止用户为患者或携带者时对外界其他人的传染;在进气端设置双层外滤网并通过导气板和沾有消毒液的外过滤海绵实现对进入空气的多级过滤处理,在出气端同样设置内滤网和沾有消毒液的内过滤海绵进行过滤;同时通过密封板和密封弹簧、扭簧实现对扇叶的控制,从而辅助用户呼吸,防止进气端的多级过滤影响对用户带来过大的呼吸阻力;扇叶选用被动扇叶,且驱动仅依靠绳索和扭簧、密封弹簧,有效的降低了装置整体的重量,本发明结构简洁,从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防止了用户自身的感染和对外界的影响,同时仅依靠结构实现过滤效果的提高,降低了整体重量,提高了佩戴舒适感,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后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处理仓及其相关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进气仓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进气仓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导气板及其相关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外滤网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8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本发明为传染性呼吸疾病呼吸装置,包括面罩1,所述的面罩1为常见的面罩1,其一端的固定带在图中未示出,参考图1,面罩1前端开设有出气栅格,用于用户呼吸出气,同时面罩1为后续结构提供固定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罩1内固定连接有处理仓2,处理仓2为中空的仓室,其用于为后续结构提供固定基础,所述的处理仓2内部两侧设置有中转仓3,参考图4,两个中转仓3设置在处理仓2内部两侧,两个中转仓3通过处理仓2内的隔板隔离出,两个所述的中转仓3一端均固定连通有一端延伸出面罩1的进气仓4,参考图1,连个进气仓4从面罩1两端延伸出面罩1外部,进气仓4为圆筒形中空仓室,且一端和中转仓3连通,另一端和外界连通,从而使得外界空气能够更好的进入处理仓2并最终被用户吸入,两个所述的进气仓4内从进气端至出气端均依次间隔设置有两个导气板5和两个外滤网6,两个导气板5上固定连接有沾有消毒液的外过滤海绵7,参考图5、图6,导气板5的设置使得外界空气在进入进气仓4后能沿着指定的路径流动,其具体路径为外过滤海绵7—外滤网6—外过滤海绵7—外滤网6—中转仓3;

所述的处理仓2内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互相连通的前端气仓8和后端气仓9,前端气仓8和出气格栅连通并以此和外界空气连通,所述的后端气仓9和面罩1内部空间连通,前端气仓8和后端气仓9均是通过处理仓2内的隔板隔离而出,两个所述的中转仓3和后端气仓9相连通且连通处转动连接有连通板10,参考图4,连通板10转动可将中转仓3和后端气仓9连通处密封或连通,连通时,后端气仓9通过中转仓3、进气仓4和外界连通,密封时,则后端气仓9不再和外界连通,连通板10的转动状态依靠用户的呼吸控制,参考图4,当用户呼气时,在气流的作用下连通板10外端和处理仓2拐角处接触从而阻止其进一步转动,此时连通板10将后端气仓9和中转仓3隔开,当用户吸气时,在气流的作用下连通板10转动,连通板10内端和后端气仓9的侧壁接触,此时连通板10打开使得后端气仓9和中转仓3连通,且倾斜的连通板10还具备气流导向作用,可使得经过进气仓4、中转仓3进入的气流在连通板10的导向作用下流入后端气仓9中部,所述的后端气仓9和前端气仓8连通处设置有滑动连接在前端气仓8内的密封板11,密封板11打开时,后端气仓9和前端气仓8连通并以此和外界连通,密封板11关闭时,后端气仓9不和前端气仓8连通,所述的密封板11和前端气仓8通过密封弹簧12相连,具体的,参考图4,前端气仓8内开设有滑槽并使得密封板11滑动连接在该滑槽内从而限制密封板11的滑动,前端气仓8内还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并以此为密封弹簧12提供固定基础,该设置可使得在初始状态时密封板11将前端气仓8和后端气仓9隔离,当用户呼气时,气流推动密封板11使得后端气仓9和前端气仓8连通,当用户吸气时,在密封弹簧12的作用下,密封板11复位从而将后端气仓9和前端气仓8隔开,所述的前端气仓8和外界连通处设置有固定连接在前端气仓8内的抽风扇13,抽风扇13设置在出气格栅旁侧,其仅包括固定连接在前端气仓8内的风扇外壳和转动连接在风扇外壳内的扇叶,抽风扇13为无电机的被动扇叶,所述的抽风扇13的转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风扇线轮14,所述的风扇线轮14上缠绕有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密封板11上的绳索,所述的风扇线轮14的转轴上设置有扭簧,密封板11被气流吹开时,在扭簧的作用下,抽风转动,将前端气仓8内的空气排出,当呼气结束时,在密封弹簧12的作用下密封板11复位,拉动绳索从而带动风扇线轮14转动,以此带动抽风扇13转动,将前端气仓8内的空气抽出,需注意的是,密封弹簧12的劲度系数大于扭簧的劲度系数,即密封弹簧12复位的力大于扭簧复位的力,在密封板11被密封弹簧12压紧并将前端气仓8和后端气仓9隔离时,扭簧处于拉伸状态,抽风扇13的扇叶为固定形状,其旋转的方向不影响抽气的方向;

两个所述的中转仓3侧壁均开设有补气孔15并以此和前端气仓8相连通,两个补气孔15处均设置有呼吸开关,参考图4,该设置主要用于在密封板11将前端气仓8和后端气仓9隔断时能在前端气仓8内补气,从而保证抽风扇13能将前端气仓8内的废气抽出,同时,两个中转仓3和前端气仓8连通,并在抽风扇13的作用下在两个中转仓3内形成低气压,从而便于外界空气更多的进入处理仓2,起到辅助吸气作用;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用户将面罩1带上,当用户呼气时,在气流的作用下连通板10外端和处理仓2拐角处接触从而阻止其进一步转动,此时连通板10将后端气仓9和两个中转仓3隔开,同时,吹出的气流推动密封板11使得后端气仓9和前端气仓8连通,呼出的空气进入前端气仓8,同时抽风扇13转动便于空气进入前端气仓8;

当用户吸气时,在气流的作用下连通板10转动,连通板10内端和后端气仓9的侧壁接触,此时连通板10打开使得后端气仓9和中转仓3连通,外界空气经导流板、外滤网6和外过滤海绵7的作用下进入后端气仓9并被吸入,同时,在密封弹簧12的作用下密封板11复位,将前端气仓8和后端气仓9隔离,同时,密封板11移动拉动绳索从而带动风扇线轮14转动,以此带动抽风扇13转动,将前端气仓8内的空气抽出,并以此在中转仓3内形成低压,便于外界空气进入处理仓2,起到一定的辅助吸气作用。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导气板5端面两侧开设有通气窗16,参考图5、图6、图7,通气窗16的设置可使得进入进气仓4后通过两侧的通气窗16流向导气板5后方,所述的导气板5中央朝向进气仓4进气端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进气导向柱17,进气导向柱17可使得空气在进入进气仓4内时在进气导向柱17的作用下更好的向两侧的通气窗16流动;

所述的导气板5前后端面均可拆卸连接有设置在通气窗16旁侧的所述外过滤海绵7,各个外过滤海绵7和相邻的外滤网6接触,外过滤海绵7上沾有消毒液,该设置可使得流通过的空气经过外过滤海绵7和消毒液的双重过滤,灭杀细菌的同时过滤大颗粒物质,参考图5,所述的进气仓4上开设有滴液孔,消毒液可从此处滴入,各个滴液孔分别和各个外过滤海绵7对正,便于用户定期向外过滤海绵7内添加消毒液;

两个所述的导气板5上的进气导向柱17互相垂直且通气窗16相互交错,参考图6,该设置可使得空气在进气仓4内曲折流动,从而更充分的流通过各个外过滤海绵7,参考图8,外滤网6仅有中部设置有正方形的滤网,而四周均为实心板,从而保证气流在经过外过滤海绵7后才能通过外滤网6;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用户吸气,外界空气进入进气仓4内并在一级导气板5和相应的进气导向柱17的作用下向左右两侧的通气窗16流动,在该过程中经过外过滤海绵7从而被其过滤杀菌,之后气流流过一级导气板5另一侧的外过滤海绵7后流经一级外滤网6,在经一级外滤网6过滤后,气流在二级导气板5和相应的进气导向柱17的作用下向上下两侧的通气窗16流动,在该过程中经过外过滤海绵7从而被其过滤杀菌,之后气流流过二级导气板5另一侧的外过滤海绵7后流经二级外滤网6,经二级外滤网6过滤后进入相连通的中转仓3;

其中一级导气板5、二级导气板5为结构相同的导气板5且仅安装位置不同,一级导向板更靠近进气仓4进气端,一级外滤网6和二级外滤网6为结构相同的滤网且仅安装位置不同,一级外滤网6更靠近进气仓4进气端。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4,所述的后端气仓9和前端气仓8之间的隔板为弧形栅格板18,所述的弧形栅格板18向前端气仓8内部弯曲,该设置可使得用户在呼气时,呼出的气流流经后端气仓9并向前端气仓8流通时,能将用户呼出的气体向中部聚拢并进入前端气仓8,通过栅格板也能过滤部分呼出气体中的飞沫,所述的前端气仓8内固定连接有两个前端导气板19,两个前端导气板19均为弧形板且向后端气仓9方向弯曲,两个前端导气板19之间为密封孔20,该设置可使得流通的空气进一步向中部运动,并便于空气快速的密封孔20流动,弧形栅格板18和前端导气板19均设置为顺气流方向,从而能减小用户呼气可能出现的阻力,便于空气更好的向密封孔20流通,所述的密封板11滑动连接在密封孔20一侧且可将密封孔20密封。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所述的前端气仓8内设置有两个分别和两个前端导气板19相邻的内气仓21,两个内气仓21上均开设有内进气孔22和内出气孔23,参考图4,内气仓21为通过固定连接在前端气仓8内的隔板隔离而出,两个内气仓21的一侧壁分别为两个所述的前端导气板19,所述的密封板11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内进气孔22内,具体的,所述的密封板11朝向前端气仓8一端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两个竖板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内气仓21侧壁的内部,从而保证在密封板11将密封孔20密封时,两个内进气孔22也同样处于关闭状态,密封板11打开时空气通过后端气仓9进入两个内气仓21内,该设置使得用户呼出的空气在流经密封板11后仅能进入两侧的两个内气仓21内;

两个所述的内进气孔22旁侧均设置有可拆卸连接在相应内气仓21内的内滤网24,两个内出气孔23旁侧均设置有可拆卸连接在相邻内气仓21内的内过滤海绵25,内滤网24用于过滤呼出的空气,内过滤海绵25内沾有消毒液,用于进一步过滤呼出的空气并杀灭空气中的细菌。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两个所述的中转仓3和前端气仓8相邻的侧壁为弧形侧壁且向前端气仓8内凹陷,参考图4,该侧壁靠近后端气仓9一侧逐渐平缓而远离一侧保持了弧度,从而使得从进气仓4进入中转仓3的气流能在该弧形侧壁的导流作用下更容易进入后端气仓9,从而减小用户吸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力;

所述的呼吸开关为设置在补充孔一侧且滑动连接在内气仓21内的补充板26,所述的补充板26和相应的内气仓21之间通过补充弹簧27相连,当两个中转仓3和后端气仓9连通处被隔离后,抽风扇13转动使得前端气仓8内气压降低时将会带动补充板26滑动,而在中转仓3和后端气仓9连通时,在弧度侧壁的作用下,气流会向后端气仓9流通,并在补充弹簧27的限制作用下,补充板26并不会滑动,参考图4,内气仓21内开设有滑槽,补充板26在该滑槽中滑动,同时内气仓21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为补充弹簧27提供固定基础;

需注意的是,通过补充孔进入内气仓21的空气不再经过内滤网24的过滤,仅经过内过滤海绵25的过滤。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密封板11朝向后端气仓9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出气导向柱28,参考图4,出气导向柱28设置在密封板11朝向后端气仓9的端面的中央且竖向设置,出气导向柱28使得吹向密封板11的气流可在出气导向柱28的作用下向两侧流动斌进入两侧的内气仓21内,通过设置导流结构减小呼气的阻力。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外滤网6和内滤网24材质均为熔喷布;

所述的进气仓4出气端固定连接有干过滤海绵29,参考图6,干过滤海绵29的设置用于吸收通过进气仓4后的气流中可能出现的水汽。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进气仓4进气端可拆卸连接有大栅格板30,大栅格板30的设置用于保护进气仓4内的外滤网6和导气板5,防止大块杂物如纸屑、蚊虫进入进气仓4,所述的后端气仓9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出气通孔31,出气通孔31设置在处理仓2朝向用户面部一侧,同时在处理仓2上下侧壁也开设置有出气通孔31,保证用户呼出的气流能更好的进入后端气仓9。

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用户将面罩1带上,当用户呼气时,在气流的作用下连通板10外端和处理仓2拐角处接触从而阻止其进一步转动,此时连通板10将后端气仓9和两个中转仓3隔开,同时,吹出的气流推动密封板11使得后端气仓9和前端气仓8连通,呼出的空气进入前端气仓8,同时抽风扇13转动便于空气进入前端气仓8;

当用户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进气仓4内并在一级导气板5和相应的进气导向柱17的作用下向左右两侧的通气窗16流动,在该过程中经过外过滤海绵7从而被其过滤杀菌,之后气流流过一级导气板5另一侧的外过滤海绵7后流经一级外滤网6,在经一级外滤网6过滤后,气流在二级导气板5和相应的进气导向柱17的作用下向上下两侧的通气窗16流动,在该过程中经过外过滤海绵7从而被其过滤杀菌,之后气流流过二级导气板5另一侧的外过滤海绵7后流经二级外滤网6,经二级外滤网6过滤后进入相连通的中转仓3;

在中转仓3内气流的作用下连通板10转动,连通板10内端和后端气仓9的侧壁接触,此时连通板10打开使得后端气仓9和中转仓3连通,外界空气经导流板、外滤网6和外过滤海绵7的作用下进入后端气仓9并被吸入,同时,在密封弹簧12的作用下密封板11复位,将前端气仓8和后端气仓9隔离,同时,密封板11移动拉动绳索从而带动风扇线轮14转动,以此带动抽风扇13转动,将前端气仓8内的空气抽出,并以此在中转仓3内形成低压,便于外界空气进入处理仓2,起到一定的辅助吸气作用。

本发明针对在先技术中常规口罩过滤能力和透气性难以兼顾、过滤手段单一的问题做出改进,在采用进气和出气分别处理,对进气处理能有效的防止用户感染疾病或防止患者交叉感染增加后期治疗难度,对出气处理能有效的防止用户为患者或携带者时对外界其他人的传染;在进气端设置双层外滤网并通过导气板和沾有消毒液的外过滤海绵实现对进入空气的多级过滤处理,在出气端同样设置内滤网和沾有消毒液的内过滤海绵进行过滤;同时通过密封板和密封弹簧、扭簧实现对扇叶的控制,从而辅助用户呼吸,防止进气端的多级过滤影响对用户带来过大的呼吸阻力;扇叶选用被动扇叶,且驱动仅依靠绳索和扭簧、密封弹簧,有效的降低了装置整体的重量,本发明结构简洁,从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防止了用户自身的感染和对外界的影响,同时仅依靠结构实现过滤效果的提高,降低了整体重量,提高了佩戴舒适感,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