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自动扑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60267发布日期:2021-06-01 23:42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交车自动扑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交车消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交车自动扑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公共汽车、城市客车即巴士或大巴,是容车类中大、中型客车的典型车型,是为专门解诀尘世和城郊运输而设计及装备的商用车,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线,有或者无固定班次时刻,承载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一般外形为方型,有窗,设置座位。

公交车作为当今社会人们出行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具有流动性大、人口密集的特点近年来,公交车自燃或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往往直接威胁到乘客的生命安全,虽然现有的公交车配置有便携式灭火器,但是一旦车厢内发生火灾,特别是在拥挤的车厢内,车内乘客往往惊慌失措,在车内混乱的情况下无法发挥便携式灭火器的作用,导致车内火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容易造成重大事故,且在公交车内发生火灾后,由于车厢内外的空气流通,将导致火势加速蔓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公交车自动扑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车自动扑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交车自动扑救装置,包括公交车顶板、公交车底板、灭火组件及喷淋组件,所述公交车顶板与公交车底板之间竖直连接有扶手,所述扶手并排设置有多组,所述公交车顶板的底端面上安装有烟雾报警器,所述烟雾报警器竖向设置有多组,且所述公交车顶板的底端面上还设置有灭火组件及喷淋组件;

所述灭火组件包括灭火剂喷头与灭火剂储存罐,所述灭火剂喷头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灭火剂喷头均位于公交车顶板底端面的中部且呈矩形排列,所述灭火剂储存罐位于公交车顶板的顶端面上,且所述灭火剂储存罐与多组所述灭火剂喷头接通;

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水箱及给水喷头,所述给水喷头设置多组,多组所述给水喷头均匀排布在公交车顶板底端面的边侧,所述水箱安装在公交车底板的底端面上,且所述水箱与多组所述给水喷头之间通过给水管接通。

优选的,所述公交车底板上端面的边侧开设有落水槽,所述落水槽与水箱接通。

优选的,所述给水管位于水箱内的一端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安装在水箱底端的内壁上,且所述水箱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注水口及排水口。

优选的,所述灭火剂储存罐外套置有箱体,所述箱体固定在公交车顶板的顶端面上,且所述箱体顶端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通过卡扣锁与箱体卡接。

优选的,所述给水喷头及灭火剂喷头上均套置有套环,所述套环上通过绳索绑接有帽盖,所述帽盖扣接在给水喷头及灭火剂喷头的喷嘴上。

优选的,所述给水管穿置在扶手内部,且所述给水管与扶手之间设置有防火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公交车自动扑救装置,在水箱、水泵、给水管及给水喷头的配合下,能够在车厢边侧形成一个密闭水帘,从而有效减缓了因公交车内外空气流通导致火势的蔓延,随后在灭火剂储存罐及灭火剂喷头的配合下,能够快速且有效的将车厢内的明火扑灭,且通过落水槽的设置,能够使水箱内的水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同时减轻了公交车的负载。该公交车自动扑救装置,结构合理,具有减缓火势蔓延及灭火快速且有效的优点,十分实用,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扶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公交车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帽盖主视图。

图中:1公交车顶板、2公交车底板、3扶手、4烟雾报警器、5给水喷头、6灭火剂喷头、7水箱、8注水口、9排水口、10防火套、11给水管、12箱体、13箱盖、14灭火剂储存罐、15卡扣锁、16落水槽、17水泵、18套环、19帽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公交车自动扑救装置,包括公交车顶板1、公交车底板2、灭火组件及喷淋组件,所述公交车顶板1与公交车底板2之间竖直连接有扶手3,所述扶手3并排设置有多组,所述公交车顶板1的底端面上安装有烟雾报警器4,所述烟雾报警器4竖向设置有多组,且所述公交车顶板1的底端面上还设置有灭火组件及喷淋组件;

所述灭火组件包括灭火剂喷头6与灭火剂储存罐14,所述灭火剂喷头6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灭火剂喷头6均位于公交车顶板1底端面的中部且呈矩形排列,所述灭火剂储存罐14位于公交车顶板1的顶端面上,且所述灭火剂储存罐14与多组所述灭火剂喷头6接通;

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水箱7及给水喷头5,所述给水喷头5设置多组,多组所述给水喷头5均匀排布在公交车顶板1底端面的边侧,所述水箱7安装在公交车底板2的底端面上,且所述水箱7与多组所述给水喷头5之间通过给水管11接通。

具体的,所述公交车底板2上端面的边侧开设有落水槽16,所述落水槽16与水箱7接通,由给水喷头5喷出的水在落水槽16的配合下能够流入水箱7内,以达到水循环利用的目的,节约资源的同时降低了公交车的负载。

具体的,所述给水管11位于水箱7内的一端连接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安装在水箱7底端的内壁上,且所述水箱7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注水口8及排水口9,起到更换水箱7内消防用水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灭火剂储存罐14外套置有箱体12,所述箱体12固定在公交车顶板1的顶端面上,且所述箱体12顶端设置有箱盖13,所述箱盖13通过卡扣锁15与箱体12卡接,起到保护灭火剂储存罐14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给水喷头5及灭火剂喷头6上均套置有套环18,所述套环18上通过绳索绑接有帽盖19,所述帽盖19扣接在给水喷头5及灭火剂喷头6的喷嘴上,起到防止给水喷头5及灭火剂喷头6的喷嘴堵塞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给水管11穿置在扶手3内部,且所述给水管11与扶手3之间设置有防火套10,起到防止在发生火灾时将给水管11烧损的作用。

工作原理:该公交车自动扑救装置,当公交车上发生自燃或人为火灾等突发情况时,烟雾报警器4探测到烟雾开始报警,同时水泵17启动,此时水箱7内的水在水泵17的驱动下由给水管11输送至多组给水喷头5内,随后在水压的作用下冲开给水喷头5底端的帽盖19对公交车厢内进行喷淋,由于多组给水喷头5均匀排列在公交车顶板1底端面的边侧,进而围绕公交车厢形成一个密闭的水帘,通过此方式可有效减缓因公交车厢内外空气流通导致火势加速蔓延;进一步的,在给水喷头5喷水的同时灭火剂储存罐14的阀门开启,在压力的作用下灭火剂冲开多组灭火剂喷头6底端的帽盖19对公交车厢内的明火进行灭火,由于多组灭火剂喷头6呈矩形排布在公交车顶板1底端面的中部,且在多组给水喷头5的配合下减缓了火势的蔓延,进而可快速且有效的将公交车厢内的明火扑灭,以保证公交车内的人身财产安全,避免了传统采取手提式灭火罐存在因车厢内乘客拥挤难以发挥作用的现象;最后,由给水喷头5喷出的水在落水槽16的配合下流入水箱7内,从而达到水循环利用的目的,节约资源的同时降低了公交车的负载,且为防止给水管11及水泵17堵塞,落水槽16内应铺设有过滤网,以避免杂物落入水箱7内。该公交车自动扑救装置,结构合理,具有减缓火势蔓延及灭火快速且有效的优点,十分实用,值得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