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83596发布日期:2021-06-01 17:3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火灾用逃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的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高规》(jgj3-2010)1.0.2条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米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为高层建筑。

目前多层和高层民用建筑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速度快、疏散困难和扑救难度大,再加上高楼结构比较复杂、人员密集,往往难以控制,一旦发生火灾后果非常严重,在楼层上下阻断的情况下会需要用到灭火逃生用的设备,现有的逃生器使用时,将逃生器的主体固定在窗边的墙体上,而将逃生器上的逃生绳固定在逃生者身上,实现逃生,这种逃生器的安全性较差,且对于逃生人员的体力要求要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包括u型板,u型板上固定安装有两组对称分布的限位滑轨,且两个限位滑轨之间架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板,还包括固定组件和放线组件,固定组件安装在u型板内,且固定组件包括滑动杆、压制板、压簧和驱动件,两根规格相同的滑动杆固定安装在u型板内顶壁开设的安装腔内,且两根滑动杆之间架设有滑动连接的压制板,每一根滑动杆上均串接有压簧,驱动件安装在u型板后侧板的内壁上,且驱动件与压制板的外板壁连接;用于高层人员逃生用的放线组件安装在u型板前侧的板壁上。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便于使用逃生,使用便利。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包括呈倒u型设置的u型板,在u型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限位滑轨,在两个限位滑轨之间嵌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板,还包括安装在u型板内的固定组件和安装在u型板前侧板外壁的放线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动杆、压制板和驱动件,在u型板内顶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安装腔,在两个安装腔内均安装有滑动杆,压制板的上端套设在两个滑动杆上并与滑动杆滑动连接,在每根滑动杆上均套设有压簧,压簧的一端与压制板的后板壁抵接,压簧的另一端与安装腔的后端壁固定抵接;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安装在u型板后侧板的内壁上,驱动件的外端与压制板的后板壁连接;

所述放线组件包括固定板、转动电机和滚筒,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u型板前侧板的外壁上,在固定板上安装有转动连接的滚筒,在滚筒上设有左右两个卷线筒,在每个卷线筒上均缠绕有钢丝绳,滚筒的一端与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转动电机通过机架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侧壁上;

在u型板上安装有用于锁定滑动板的锁定机构,在滑动板上安装有两组用于调整钢丝绳与墙壁间距的导向组件,导向组件位于卷线筒的上方并与卷线筒的位置相对应,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卷线筒上,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导向组件并竖直朝下且用于搭载逃生人员。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安装架、丝杆、螺纹连接块、限位滑杆、叉型转动杆和转钮,在u型板后侧板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架,在两个安装架上安装转动连接的丝杆,在丝杆上设置有两段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段,旋向相反的两个螺纹段分别设置在丝杆的左段和右段,在两段螺纹段上分别套设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块,两块螺纹连接块分别与叉型转动杆后侧的两个连接端连接,且叉型转动杆前侧的两个连接端均与压制板的后板壁连接,在两个安装架上还连接有与丝杆平行分布的限位滑杆,且限位滑杆贯穿两块螺纹连接块开设的通孔并与螺纹连接块滑动连接,丝杆的一端穿出安装架的板壁并固定安装有转钮。

进一步的,上述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u型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伸缩固定装置和辅助出窗机构;

固定组件用于将u型板卡接在房屋窗沿下的墙壁上或阳台外侧的墙壁上;

滑动杆的两端分别嵌合固定在安装腔的前后两端壁;

固定板呈u型,包括两个侧板和一个底板,滚筒转动连接在固定板的侧板上。

上述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在放线组件的两根钢丝绳的用于搭载逃生人员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救生衣,在救生衣靠近放线组件的后端面安装有两个防撞器,所述救生衣包括控制面板、转动轴、转动块和锁扣,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救生衣靠近防撞器的一端,所述转动块通过转动轴铰接在救生衣的上半部分,所述转动块的下部还设置有两个锁扣。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器包括安装筒、支撑杆、弹簧、导向滚轮和握把,所述安装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救生衣上,且安装筒内插设有滑动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插设端通过弹簧与安装筒的内底壁弹性连接,且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转动连接的导向滚轮,所述握把的连接端穿过安装筒侧壁开设的滑动腔并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筒上还设置有若干等间距的握把档位,所述导向滚轮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固定挂钩。

更进一步的,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架和导向辊,所述导向架固定安装在滑动板的前侧,且导向架上安装有转动连接的导向辊。

作为优选方案,锁定机构包括支架、轨道、滑槽、限位槽、连接柱和锁定杆,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u型板的上表面,且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轨道,所述轨道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槽,且滑槽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槽,所述连接柱套设在轨道开设的滑槽中并与滑槽滑动连接,且连接柱上安装有螺纹连接的锁定杆。

更优选的,所述伸缩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插槽、伸缩杆、固定吸盘、液压杆和连接杆,所述固定底座下部的两端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凸型插槽,所述凸型插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且凸型插槽能滑配插入第一凹槽内;所述固定底座上部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采用从底部到顶部逐节递减的伸缩式的圆柱体,其顶部还固定连接有固定吸盘,所述固定底座的中部还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与伸缩杆顶部最末节的伸缩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出窗机构包括横向板、竖向板、第二插槽、把手、平台和横梯,横向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两块竖向板,横向板和竖向板均为方形金属板,两块竖向板的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与第二凹槽相匹配,且第二插槽能滑配插入第二凹槽内;所述横向板的中部还设置有若干等间距的横梯和一块在最底端的平台,所述横梯与所述竖向板之间还固定设置有把手。

更进一步的,在滑动板上对应钢丝绳的位置开设有贯穿滑动板的通腔,钢丝绳穿过滑动板上开设的通腔并绕过导向辊与救生衣顶部连接端固定连接;

在通腔内安装有转动连接的转动辊。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将u型板钩挂在阳台的墙面上或靠近外墙的窗台上,旋转转钮使得丝杆转动,由于丝杆上设置有两段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段,因此丝杆上螺纹连接的两块螺纹连接块相向滑动,从而叉型转动杆推动压制板压向阳台的墙面上或靠近外墙的窗台直到压制板配合u型板前端面侧板将其牢牢压合;

2、本发明所述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外推滑动板使得滑动板延伸出来待到合适长度后,旋转锁定杆使滑动板固定,从而使得导向组件带动钢丝绳外推,因此钢丝绳可以与外墙壁保持一定的间距,避免下滑时逃生人员与墙壁过于接触紧密;

3、本发明所述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固定好u型板后,逃生人员通过穿上救生衣后爬出楼外,开启转动电机使得滚筒开始匀速放线,使得逃生人员可以快速进行逃生,因此当火灾发生时,只需快速固定u型板,并把配套的救生衣穿好后,即可从窗户、阳台等处下降疏散逃生;

4、本发明所述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逃生人员在下落时双手握住握把,在绳索内摆时通过支撑杆上导向滚轮贴合墙壁,从而支撑杆撞击到墙壁上后压缩弹簧,一方面避免逃生人员撞击到墙壁上,另一方面支撑杆上的导向滚轮可以提高墙壁下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1所示放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防撞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伸缩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辅助出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u型板,2、固定组件,21、滑动杆,22、压制板,23、压簧,24、驱动件,241、安装架,242、丝杆,243、螺纹连接块,244、限位滑杆,245、叉型转动杆,246、转钮,3、放线组件,31、固定板,32、转动电机,33、滚筒,34、钢丝绳,4、限位滑轨滑,5、滑动板,6、锁定机构,61、支架,62、轨道,63、滑槽,64、限位槽,65、连接柱,66、锁定杆,7、导向组件,71、导向架,72、导向辊,8、救生衣,81、控制面板,82、转动轴,83、转动块,84、锁扣,9、防撞器,91、安装筒,92、支撑杆,93、弹簧,94、导向滚轮,941、固定挂钩,95、握把,951、握把档位,9a、安装腔,9b、通腔,9c、转动辊,10、伸缩固定机构,11、固定底座,12、第一插槽,13、伸缩杆,14、固定吸盘,15、液压杆,16、连接杆,120、第一凹槽,100、辅助出窗机构,101、横向板,102、竖向板,103、第二插槽,104、把手,105、平台,106、横梯,1030、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提出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包括u型板1,u型板1上固定安装有两组对称分布的限位滑轨4,且两个限位滑轨4之间架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板5,还包括固定组件2和放线组件3,用于u型板1卡接在墙壁、窗沿的固定组件2安装在u型板1内,且固定组件2包括滑动杆21、压制板22、压簧23和驱动件24,两根规格相同的滑动杆21固定安装在u型板1内顶壁开设的安装腔9a内,且两根滑动杆21之间架设有滑动连接的压制板22,每一根滑动杆21上均串接有压簧23,压簧23的一端与压制板22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压簧23的另一端与安装腔9a后端壁固定连接,驱动件24安装在u型板1后侧板的内壁上,且驱动件24与压制板22的外板壁连接,而驱动件24包括安装架241、丝杆242、螺纹连接块243、限位滑杆244、叉型转动杆245和转钮246,安装架241固定安装在u型板1后侧板的内壁上,且安装架241上安装有转动连接的丝杆242,丝杆242上设置有两段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段,每一段螺纹段上均套设有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块243,两块螺纹连接块243分别与叉型转动杆245的两个连接端转动连接,且叉型转动杆245另一侧的两个连接端均与压制板22的外板壁转动连接,安装架241上安装有与丝杆242平行分布的限位滑杆244,且限位滑杆244贯穿两块螺纹连接块243开设的通孔并与通孔滑动连接,丝杆24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钮246。

需要说明的是:在高层发生火灾时,将u型板1钩挂在阳台的墙面上或靠近外墙的窗台上,旋转转钮246使得丝杆242转动,由于丝杆242上设置有两段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段,因此丝杆242上螺纹连接的两块螺纹连接块243相向滑动,从而叉型转动杆245推动压制板22压向阳台的墙面上或靠近外墙的窗台直到压制板22配合u型板1前端面侧板将其牢牢压合,而螺纹连接块243在滑动杆21上压簧23的作用力下有效的降低了螺纹连接块243沿着丝杆2发生反转的几率。

参考图9和图10所示,u型板1上还设置有第一凹槽120和第二凹槽1030,分别可以选择性的将伸缩固定装置10和辅助出窗机构100安装在u型板1上;伸缩固定装置10包括固定底座11、插槽12、伸缩杆13、固定吸盘14、液压杆15和连接杆16,固定底座11下部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凸型插槽12,凸型插槽12与第一凹槽120相匹配,可以将伸缩固定装置10固定在u型板1上,固定底座11两端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13,伸缩杆13采用从底部到顶部逐节递减的伸缩式圆柱体,其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吸盘14,固定底座11的中部还固定连接有液压杆15,液压杆15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6,通过连接杆16分别与伸缩杆13顶部最末节的伸缩杆固定连接,通过控制液压杆15的升降,可以带动两边伸缩杆13的升降,使用时,快速调节伸缩杆13的高度,使其固定吸盘14顶在窗户内侧的屋顶或上层住户阳台的底面,可以对u型板1进行再次加固,可防止靠近转钮246的u型板1上表面因为重力而上翘,从而使整个装置翻出窗外。

辅助出窗机构100包括横向板101、竖向板102、第二插槽103、把手104、平台105和横梯106,横向板10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两块竖向板102,横向板101和竖向板102均为方形不锈钢面板,两块竖向板102的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插槽103,第二插槽103与u型板1上的第二凹槽1030相匹配,横向板101的中部还设置有若干等间距的横梯106和一块设置在最底端的平台105,横梯106与竖向板102之间还固定设置有把手104,使用时,当窗户外部有平台可供逃生人员站立时,可不安装辅助出窗机构100,在窗户外部的平台穿上救生衣8后逃生,而当窗户外部没有平台提供时,可以先将u型板1固定后再将辅助出窗机构100安装在u型板1上,然后逃生人员通过双手抓住把手104,利用横梯106慢慢向下移动,最后移动到平台105,在平台105上将救生衣8穿戴好后,从辅助出窗机构100预留的空间向下逃生。

参考图1、图6和图7所示,滑动板5上安装有两组对称分布并用于调整钢丝绳34与墙壁间距的导向组件7,且导向组件7包括导向架71和导向辊72,导向架71固定安装在滑动板5的前侧,且导向架71上安装有转动连接的导向辊72,而u型板1上安装有用于锁定滑动板5的锁定机构6安装在u型板1上,且锁定机构6包括支架61、轨道62、滑槽63、限位槽64、连接柱65和锁定杆66,支架61固定安装在u型板1的上表面,且支架61上固定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轨道62,轨道62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槽63,且滑槽63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槽64,连接柱65套设在轨道62开设的滑槽63中并与滑槽63滑动连接,且连接柱65上安装有螺纹连接的锁定杆66。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阳台墙面上或外墙窗台与外墙的间距,外推滑动板5使得滑动板5延伸出来待到合适长度后,旋转锁定杆66使滑动板5固定,从而使得导向组件7带动钢丝绳34外推,因此钢丝绳34可以与外墙壁保持一定的间距,避免下滑时逃生人员与墙壁过于接触紧密。

参考图1-3所示,用于高层人员逃生用的放线组件3安装在u型板1前侧的板壁上,放线组件3包括固定板31、转动电机32、滚筒33和钢丝绳34,固定板31固定嵌合在u型板1前侧的板壁上,且固定板31上安装有转动连接的滚筒33,滚筒33上设有两个规格相同的卷线筒,每一个卷线筒上均缠绕有足量的钢丝绳34,滚筒33的一端与转动电机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转动电机32通过机架固定安装在固定板31上,放线组件3中的两根钢丝绳34固定安装有救生衣8,救生衣8包括控制面板81、转动轴82、转动块83和锁扣84,其中控制面板81设置在救生衣8上靠近防撞器9的方向,控制面板81上集成了包括蓝牙、wifi等无线连接控制装置,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控制转动电机32,从而方便逃生人员控制转动电机32的正反转以及转动速度,进而控制救生衣8的下落速度,且救生衣8通过铰接转动轴82可以使转动块83绕着转动轴82向上转动开合,方便救生人员穿戴救生衣8,同时转动块83的下部还设置有两个对称的锁扣84,可以利用锁扣84将救生人员锁紧在救生衣8内,避免逃生人员从救生衣8中掉落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好u型板1后,逃生人员通过穿上救生衣8后爬出楼外,开启转动电机32使得滚筒33开始匀速放线,使得逃生人员可以快速进行逃生,因此当火灾发生时,只需快速固定u型板1,并把配套的救生衣8穿好后,即可从窗户、阳台等处下降疏散逃生。

参考图2和图8所示,救生衣8靠近放线组件3的端面安装有两对称分布的防撞器9,而防撞器9包括安装筒91、支撑杆92、弹簧93、导向滚轮94和握把95,安装筒91的一端固定嵌合在救生衣8上,且安装筒91内插设有滑动连接的支撑杆92,支撑杆92的插设端通过弹簧93与安装筒91的内底壁弹性连接,且支撑杆92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转动连接的导向滚轮94,握把95的连接端穿过安装筒91侧壁开设的滑动腔并与支撑杆92固定连接,钢丝绳34穿过滑动板5开设的通腔9b并绕过导向辊72与救生衣8顶部连接端固定连接,通腔9b内安装有转动连接的转动辊9c,安装筒91上还设置有若干等间距的握把档位951,导向滚轮94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固定挂钩941。

需要说明的是:逃生人员在下落时双手握住握把95,在绳索内摆时通过支撑杆92上导向滚轮94贴合墙壁,从而支撑杆92撞击到墙壁上后压缩弹簧93,一方面避免逃生人员撞击到墙壁上,另一方面支撑杆92上的导向滚轮94可以提高墙壁下滑的稳定性,同时逃生人员可以将握把95旋转至握把档位951中,带动支撑杆92旋转至固定挂钩941垂直向上,可以方便逃生人员下落时暂时远离火灾现场,在安全的高空利用固定挂钩941将逃生人员牢牢的固定住,等待进一步的救援,而不必非要下落到地面,可以照顾胆小的人群,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挂钩941的长度小于导向滚轮94,即固定挂钩941不会影响导向滚轮94贴合墙壁进行滚动。

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逃生装置的原理如下:

在高层发生火灾时,将u型板1钩挂在阳台的墙面上或靠近外墙的窗台上,旋转转钮246使得丝杆242转动,由于丝杆242上设置有两段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段,因此丝杆242上螺纹连接的两块螺纹连接块243相向滑动,从而叉型转动杆245推动压制板22压向阳台的墙面上或靠近外墙的窗台直到压制板22配合u型板1前端面侧板将其牢牢压合,而螺纹连接块243在滑动杆21上压簧23的作用力下有效的降低了螺纹连接块243沿着丝杆2发生反转的几率,根据阳台墙面上或外墙窗台与外墙的间距,外推滑动板5使得滑动板5延伸出来待到合适长度后,旋转锁定杆66使滑动板5固定,从而使得导向组件7带动钢丝绳34外推,因此钢丝绳34可以与外墙壁保持一定的间距,避免下滑时逃生人员与墙壁过于接触紧密,而固定好u型板1后,逃生人员通过穿上救生衣8后爬出楼外,开启转动电机32使得滚筒33开始匀速放线,使得逃生人员可以快速进行逃生,因此当火灾发生时,只需快速固定u型板1,并把配套的救生衣8穿好后,即可从窗户、阳台等处下降疏散逃生,而逃生人员在下落时双手握住握把95,在绳索内摆时通过支撑杆92上导向滚轮94贴合墙壁,从而支撑杆92撞击到墙壁上后压缩弹簧93,一方面避免逃生人员撞击到墙壁上,另一方面支撑杆92上的导向滚轮94可以提高墙壁下滑的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