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的弹性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0188发布日期:2022-04-02 08:2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的弹性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的弹性阻尼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主要由带胶囊的泡沫液压力储罐与利用文丘里原理制成的phy型压力式比例混合器组成,当系统管网中的水流经比例混合器减压孔板时,在孔板的前后会形成压差。压高处的一部分水(3%或6%)通过泡沫罐的进水管进入罐内,挤压胶囊,将胶囊中的泡沫液通过泡沫罐的出液管挤压至比例混合器低压处与水混合形成泡沫混合液,形成的泡沫混合液输出到泡沫产生设备(中、低、高倍数泡沫产生器,泡沫枪,泡沫炮等)与空气混合产生泡沫灭火。现有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中,由于泡沫液的注入压力不高于比例混合器低压处的水压,导致在灭火的过程中,有时候泡沫液不能正常供给,从而影响灭火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的弹性阻尼器,以保证泡沫液的正常供给。
4.一种用于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的弹性阻尼器,所述弹性阻尼器安装于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的进水管中,包括安装于进水管中的定位支架,以及设于所述定位支架上且朝向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延伸的支撑导杆,所述支撑导杆和定位支架之间形成第二过水通道;
5.所述支撑导杆上设有二级弹性阻挡组件,所述二级弹性阻挡组件的活动端朝向所述定位支架延伸并封住所述第二过水通道;
6.所述二级弹性阻挡组件的活动端与所述支撑导杆之间形成第一过水通道,所述二级弹性阻挡组件的内部嵌设有第一弹性阻挡组件,所述第一弹性阻挡组件的活动端朝向所述定位支架延伸并封住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当进水管中的水压逐渐增大时,所述第一弹性阻挡组件、第二弹性阻挡组件依序被压缩,所述第一过水通道、第二过水通道依序开启。
7.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阻尼器,使得泡沫液的注入压力高于比例混合器低压处的水压,从而保证泡沫液的正常供给。
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支架包括安装于进水管中的圆板支架,以及匚型支架,所述匚型支架位于所述圆板支架远离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方向的侧壁上,所述圆板支架的中间处设有第二通孔;
9.所述支撑导杆设于所述匚型支架上,所述匚型支架的匚型内部、支撑导杆的外壁和第二通孔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过水通道。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阻挡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导杆上的第二调节板,套设于所述支撑导杆上的t型套筒,所述t型套筒上套设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
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调节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t型套筒的t型端;
11.所述t型套筒的t型端封住所述第二过水通道,所述第一弹性阻挡组件位于所述t型套筒内部。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板为匚型结构,且匚型开口朝向所述定位支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卡在该匚型开口中。
13.进一步地,所述t型套筒的t型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
14.进一步地,所述t型套筒包括圆环型结构的第二挡板,以及焊接于所述第二挡板上的圆筒。
15.进一步地,所述圆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第二挡板设置,所述第二挡板、支撑导杆的外壁和第一通孔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过水通道。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阻挡组件包括依序穿设于所述支撑导杆上的第一调节板、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一挡板,所述第一调节板固定在所述圆筒的底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调节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挡板上;
17.所述第一挡板越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封住所述支撑导杆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缝隙,即封住所述第一过水通道。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支撑导杆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环。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的外缘上设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与所述圆筒的内壁接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用于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的弹性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中弹性阻尼器的第一弹性阻挡组件开启时(即流量位10l/s以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2中弹性阻尼器的第一弹性阻挡组件和第二弹性阻挡组件均开启时(即流量为10l/s以上)的结构示意图。
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5.定位支架10圆板支架101匚型支架102支撑导杆11第二弹性阻挡组件12第二调节板121t型套筒122第二弹性元件123第一弹性阻挡组件13第一调节板131第一弹性元件132第一挡板133
2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
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0.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于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的弹性阻尼器,所述弹性阻尼器安装于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的进水管中,包括安装于进水管中的定位支架10,以及设于所述定位支架10上且朝向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延伸的支撑导杆11,所述支撑导杆11和定位支架10之间形成第二过水通道;
31.所述支撑导杆11上设有二级弹性阻挡组件12,所述二级弹性阻挡组件12的活动端朝向所述定位支架10延伸并封住所述第二过水通道;
32.所述二级弹性阻挡组件12的活动端与所述支撑导杆11之间形成第一过水通道,所述二级弹性阻挡组件12的内部嵌设有第一弹性阻挡组件13,所述第一弹性阻挡组件13的活动端朝向所述定位支架10延伸并封住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当进水管中的水压逐渐增大时,所述第一弹性阻挡组件13、第二弹性阻挡组件12依序被压缩,所述第一过水通道、第二过水通道依序开启。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阻尼器来减缓进水速度,即减小进水水压,使得泡沫液的注入压力高于比例混合器低压处的水压,从而保证泡沫液的正常供给。且在初始状态,即没有水通过时,所述第一弹性阻挡组件、第二弹性阻挡组件均存在一定的压缩量,以达到密封效果。
34.具体的,当流量为10l/s以下时,水压将所述第一弹性阻挡组件13进一步压缩,以开启所述第一过水通道,水通过所述第一过水通道进入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中;当流量为10l/s以上时,水压再将所述第二弹性阻挡组件12进一步压缩,此时开启所述第二过水通道,即所述第一过水通道、第二过水通道均开启,水通过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进入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中。
35.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定位支架10包括安装于进水管中的圆板支架101,以及匚型支架102,所述匚型支架102位于所述圆板支架101远离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方向的侧壁上,所述圆板支架101的中间处设有第二通孔;
36.所述支撑导杆11设于所述匚型支架102上,所述匚型支架102的匚型内部、支撑导杆11的外壁和第二通孔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过水通道。
3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所述匚型支架102,一方面可以增强与所述圆板支架101和支撑导杆11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便于水通过。具体的,所述匚型支架102与所述圆板支架101和支撑导杆11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38.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第二弹性阻挡组件12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导杆11上的第二调节板121,套设于所述支撑导杆11上的t型套筒122,所述t型套筒122上套设有第二弹性元
件123,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2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调节板12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t型套筒122的t型端,避免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23发生位置偏移;
39.所述t型套筒122的t型端封住所述第二过水通道,所述第一弹性阻挡组件13位于所述t型套筒122内部。
40.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节板121为匚型结构,且匚型开口朝向所述定位支架10,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23卡在该匚型开口中,避免发生位置便宜。
41.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t型套筒122的t型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以封堵所述第二通孔。
42.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t型套筒122包括圆环型结构的第二挡板,以及焊接于所述第二挡板上的圆筒。
43.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圆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第二挡板设置,所述第二挡板、支撑导杆11的外壁和第一通孔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过水通道。
44.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第一弹性阻挡组件13包括依序穿设于所述支撑导杆11上的第一调节板131、第一弹性元件132和第一挡板133,所述第一调节板131固定在所述圆筒的底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3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调节板13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挡板133上,避免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32发生位置偏移;
45.所述第一挡板133越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封住所述支撑导杆11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缝隙,即封住所述第一过水通道。
4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32、第二弹性元件122均为弹簧或弹片。且所述第一挡板133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内径,以达到密封效果。
47.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133与所述支撑导杆1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环以增强密封效果。
48.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133的外缘上设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与所述圆筒的内壁接触,通过所述第二密封环以增强密封效果。
49.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用注液泵或手工方式填充泡沫液,在填充前,应先打开放液阀、胶囊、罐壳排气阀,将胶囊内残液及罐壳内的水放尽。
50.当进行手动填充时:
51.依序打开加液阀、放水阀,往储罐和胶囊的夹层内充水,充水量为该装置的1/4,冲水时应缓慢开启阀门,充水结束后关闭放水阀;
52.从加液口缓慢地把泡沫液填入罐内,泡沫液达到3/4时,打开排水阀将储罐和胶囊夹层内的水放尽,当泡沫液从胶囊排气口溢出时,关闭胶囊排气阀、罐壳排气阀、加液阀和排水阀。
53.当采用注液泵填充时:
54.先把注液泵的出液管和泵注液接口连接,把注液泵吸液管末端插入泡沫筒底部;
55.打开放水阀,往储罐和胶囊的夹层内充水,充水量为该装置的1/4,冲水时应缓慢开启阀门,充水结束后关闭放水阀;
56.打开泵注液阀,开启注液泵,向罐内填充泡沫液,注意观察液位计,当泡沫液达到3/4时,打开排水阀将储罐和胶囊夹层内的水放尽,当泡沫液从胶囊排气口溢出时,先关闭注液泵,再关闭其它所有阀门。
57.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阻尼器,使得泡沫液的注入压力高于比例混合器低压处的水压,从而保证泡沫液的正常供给。
58.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且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