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间电气设备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02408发布日期:2022-03-17 03:4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间电气设备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配电间电气设备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2.电气设备是在电力系统中对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断路器等设备的统称。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散发大量的热,而且在配电间中不方便散失热量,使得电气设备容易因温度升高引发火灾。因此配电间通常设置有电气设备报警系统,用于提醒工作人员火灾的发生,并配合自动灭火装置扑灭配电间的火灾。
3.而现有的配电间电气设备在着火时被泡沫或干粉覆扑灭后,泡沫或干粉会附着在配电间电气设备报警系统上,其上的泡沫或干粉常常采用电机驱动齿轮并配合齿杆清理,但泡沫或干粉容易进入电气设备报警系统的缝隙中,使得泡沫或干粉的清理效果不理性,造成电气设备报警系统功能被影响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间电气设备报警系统,它可以实现方便泡沫和干粉脱离玻璃罩,提高泡沫或干粉的清理效果,降低泡沫或干粉进入电气设备报警系统缝隙中造成报警系统功能被影响的情况发生。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配电间电气设备报警系统,包括火灾报警器本体以及用于火灾报警器本体收发信号的通信模块,所述火灾报警器本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灰尘收集机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液压缸的控制器,并且所述火灾报警器本体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控制器,所述火灾报警器本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玻璃罩,并且所述玻璃罩为空心半球体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灰尘收集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杆侧面的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一侧装配有进气管,并且所述进气管远离过滤箱的一端延伸进玻璃罩,所述过滤箱外侧固定安装有用于进气管吸气的风机。
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箱的另一侧装配有尾气管,所述尾气管远离过滤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多个出气嘴,并且所述出气嘴的出气端均朝向玻璃罩的外侧。
1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箱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废渣槽。
12.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箱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下端卡接有过滤层,并且所述过滤层的下端延伸到过滤箱内壁的下表面。
13.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箱的下端开设有贯穿于废渣槽的密封门。
14.3.有益效果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本方案,通过玻璃罩隔开火灾报警器本体、泡沫和干粉,方便减少泡沫和干粉堆积在火灾报警器本体上的情况发生,并且通过液压缸带动火灾报警器本体和支撑杆升降时的动停,使得玻璃罩上堆积的泡沫和干粉在自身动能的作用下飞出,方便泡沫和干粉脱离玻璃罩,提高泡沫或干粉的清理效果,降低泡沫或干粉进入电气设备报警系统缝隙中造成堵塞的情况发生。
17.(2)本方案,液压缸工作时,通过控制器控制风机间歇性工作,使得进气管间歇性吸入玻璃罩内的空气,方便间歇性收集玻璃罩内飞扬的泡沫和干粉,而且避免玻璃罩阻碍火灾报警器本体检测配电间的烟尘。
18.(3)本方案,灰尘收集机构吸入空气、泡沫和干粉时,过滤箱过滤并储存气体中的泡沫和干粉,尾气通过尾气管输送给出气嘴,使得出气嘴间歇性地喷出压缩气体,并吹落玻璃罩上的泡沫和干粉,节约手动清理玻璃罩上泡沫和干粉的操作步骤。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罩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灰尘收集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说明:
24.1、火灾报警器本体;2、通信模块;3、支撑杆;4、液压缸;5、控制器; 6、玻璃罩;7、过滤箱;8、进气管;9、风机;10、尾气管;11、出气嘴;12、废渣槽;13、通孔;14、过滤层;15、密封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
27.请参阅图1-4,一种配电间电气设备报警系统,包括火灾报警器本体1以及用于火灾报警器本体1收发信号的通信模块2,火灾报警器本体1包括火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此方案为现有技术,图中未画出,通信模块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配电间的通讯柜,火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任意一个检测到配电间发生火灾时,通信模块2将报警信号传输到配电间的通讯柜,从而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备将报警信号传输至有人值守的电工值班室,方便电工组及时扑灭火灾,并且配电间中的自动灭火装置喷出泡沫或干粉。
28.参阅图1,火灾报警器本体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灰尘收集机构,支撑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4,液压缸4 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液压缸4的控制器5,并且火灾报警器本体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控制器5,火灾报警器本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玻璃罩6,玻璃罩6为透光钢化玻璃材质,方便火灾报警器本体1收发
光束,并且玻璃罩6 为空心半球体结构,方便烟尘进入玻璃罩6,泡沫或干粉飞向火灾报警器本体 1时,高于火灾报警器本体1的泡沫或干粉落在玻璃罩6上,方便玻璃罩6隔开火灾报警器本体1、泡沫和干粉。
29.参阅图1,同时控制器5控制液压缸4带动火灾报警器本体1和支撑杆3 升降,方便火灾报警器本体1监测配电间不同高度的区域,并且通过火灾报警器本体1和支撑杆3升降时的动停,使得玻璃罩6上堆积的泡沫和干粉在自身动能的作用下飞出,方便泡沫和干粉脱离玻璃罩6,提高泡沫或干粉的清理效果,降低泡沫或干粉进入电气设备报警系统缝隙中造成堵塞的情况发生。
30.参阅图1和图3,灰尘收集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杆3侧面的过滤箱7,过滤箱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此方案为现有技术,未在图中画出,过滤箱7的一侧装配有进气管8,并且进气管8远离过滤箱7的一端延伸进玻璃罩6,过滤箱7外侧固定安装有用于进气管8吸气的风机9,并且控制器5用于控制风机9,液压缸4工作时,通过控制器5控制风机9间歇性工作,使得进气管8间歇性吸入玻璃罩6内的空气,方便间歇性收集玻璃罩6内飞扬的泡沫和干粉,而且避免玻璃罩6阻碍火灾报警器本体1检测配电间的烟尘。
31.参阅图1和图3,过滤箱7的另一侧装配有尾气管10,尾气管10远离过滤箱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多个出气嘴11,并且出气嘴11的出气端均朝向玻璃罩6的外侧,灰尘收集机构吸入空气、泡沫和干粉时,过滤箱7过滤并储存气体中的泡沫和干粉,尾气通过尾气管10输送给出气嘴11,使得出气嘴11 间歇性地喷出压缩气体,并吹落玻璃罩6上的泡沫和干粉,节约手动清理玻璃罩6上泡沫和干粉的操作步骤。
32.参阅图1和图4,过滤箱7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废渣槽12,过滤箱7进气时,过滤网过滤气流,过滤网上的泡沫和干粉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废渣槽12,方便收集过滤后的滤渣。
33.参阅图1和图4,过滤箱7的上端开设有通孔13,通孔13包括密封盖,并且密封盖的下端卡接有过滤层14,并且过滤层14的下端延伸到过滤箱7内壁的下表面,过滤层14为活性炭或生石灰,过滤网工作时,过滤层14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和泡沫,避免水分聚集在配电间的电气设备上。
34.参阅图1和图4,需要更换过滤层14时,打开通孔13上的密封盖,然后取出并换上新的过滤层14,步骤简便易操作。
35.参阅图1,过滤箱7的下端开设有贯穿于废渣槽12的密封门15,需要清除过滤箱7中的滤渣时,打开密封门15并取出废渣槽12中的滤渣,清理完毕后关闭密封门15,步骤简便易操作。
36.工作原理:火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任意一个检测到配电间发生火灾时,通信模块2将报警信号传输到配电间的通讯柜,从而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备将报警信号传输至有人值守的电工值班室,方便电工组及时扑灭火灾,并且配电间中的自动灭火装置喷出泡沫或干粉。
37.泡沫或干粉飞向火灾报警器本体1时,高于火灾报警器本体1的泡沫或干粉落在玻璃罩6上,方便玻璃罩6隔开火灾报警器本体1、泡沫和干粉。
38.同时控制器5控制液压缸4带动火灾报警器本体1和支撑杆3升降,方便火灾报警器本体1监测配电间不同高度的区域,并且通过火灾报警器本体1 和支撑杆3升降时的动停,
使得玻璃罩6上堆积的泡沫和干粉在自身动能的作用下飞出,方便泡沫和干粉脱离玻璃罩6,降低泡沫或干粉进入电气设备报警系统缝隙中造成堵塞的情况发生。
39.液压缸4工作时,通过控制器5控制风机9间歇性工作,使得进气管8 间歇性吸入玻璃罩6内的空气,方便间歇性收集玻璃罩6内飞扬的泡沫和干粉,而且避免玻璃罩6阻碍火灾报警器本体1检测配电间的烟尘。
40.灰尘收集机构吸入空气、泡沫和干粉时,过滤箱7过滤并储存气体中的泡沫和干粉,尾气通过尾气管10输送给出气嘴11,使得出气嘴11间歇性地喷出压缩气体,并吹落玻璃罩6上的泡沫和干粉,节约手动清理玻璃罩6上泡沫和干粉的操作步骤。
41.过滤网过滤气流,过滤网上的泡沫和干粉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废渣槽12,并且过滤层14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和泡沫,避免水分聚集在配电间的电气设备上。
42.最后,需要清除过滤箱7中的滤渣时,打开密封门15并取出废渣槽12 中的滤渣,清理完毕后关闭密封门15,步骤简便易操作。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