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式气帘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99496发布日期:2022-07-09 19:0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帽式气帘口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口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帽式气帘口罩。


背景技术:

2.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材料做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
3.现有的口罩佩戴方式多为耳戴式、头戴式和颈戴式,而口罩的轮廓结构主要有平板式、折叠式和杯式等,口罩的通气结构由最初的缝隙透气,发展为呼吸阀通气、利用微型风扇供风等,但这些传统口罩由于均贴近口鼻设置,均存在导致穿戴者呼吸不畅的问题,因此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应运而生,现有的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多以绳挂式、口罩式和头戴式为主,且现有的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佩戴时略显突兀,同时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售价高昂,用户体验不佳,此外现有的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大多气流不够聚集,容易受外界气流的影响,产生的洁净空气极易被外界所干扰,导致实际被利用的洁净空气量较小,无法真正起到取代口罩的作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帽式气帘口罩。
6.本发明提供的帽式气帘口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帽式气帘口罩,包括两个气泵,两个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均连通有拉瓦尔管,且两个拉瓦尔管之间连通有风刀,所述风刀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出风的导向气嘴,且风刀的内部设置有整流结构,所述风刀的外侧设置有与其卡接的弹性夹,且弹性夹用于和帽子的帽檐进行夹持,所述气泵输入的气流通过拉瓦尔管和风刀的加速,通过导向气嘴形成气帘,所述气帘和人面部间隙配合,所述拉瓦尔管的入口半径为3mm,喉部半径为1.2mm,出口半径2.45mm,收缩段长度13.2mm,扩张段长度92.4mm,管壁厚0.5mm,所述气泵的输入端设置有可拆卸的石墨烯过滤膜,所述弹性夹的内侧设置有供电模块。
8.优选的,所述风刀内部的整流结构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外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外腔室由内向外依次设置,且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外腔室中相邻两个之间均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外腔室相邻两个腔室之间均设置有纵截面呈c形结构的隔板,且两个隔板的开口相反向设置,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隔板开口朝向导向气嘴设置。
9.优选的,所述拉瓦尔管的收缩段计算公式为:扩张
段计算公式为:
[0010][0011][0012][0013][0014]
所述气泵的输出压为0.06mpa。
[0015]
优选的,所述弹性夹俯视面呈c性结构,且c形结构中线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上、下侧均嵌设有橡胶磁铁,所述弹性夹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卡槽,且卡槽和风刀之间卡接。
[0016]
优选的,所述供电模块包括薄膜太阳能组件和锂电池,所述薄膜太阳能组件和锂电池之间电性连接,且锂电池和气泵之间电性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力调节模块,风力调节模块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且空气质量传感器和气泵之间通讯连接,空气质量传感器和锂电池之间电性连接。
[0017]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8]
通过拉瓦尔管和超级风刀对气泵输出的洁净气流进行加速,使其在导向气嘴的下方形成气帘,对外部的有害气体、粉尘等均进行隔绝,在保障使用者安全的同时,保证其呼吸顺畅,减小了佩戴的不适感;同时通过薄膜太阳能组件和锂电池相配合实现对装置的便捷供能,便于携带,保证其持久性;通过空气质量传感器和气泵的电性连接,利用空气质量传感器对空气质量的感知,从而对气泵的流量进行便捷控制,实现实时的便捷调整。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发明实施例的等轴测示意图。
[0020]
图2是发明实施例的仰视等轴测示意图。
[0021]
图3是发明实施例的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是发明实施例的风刀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是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质量传感器、气泵连接电路图。
[0024]
图6是发明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组件充电电路图。
[0025]
附图标记说明:1、气泵;2、连接管;3、拉瓦尔管;4、弹性夹;5、橡胶磁铁;6、卡槽;7、风刀;701、第一腔室;702、第二腔室;703、外腔室;704、导向气嘴;8、薄膜太阳能组件;9、锂电池;10、空气质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
本发明涉及的气泵1、空气质量传感器10分别为:(edzp02-03型循环隔膜式正压气泵,zp07-mp503空气质量传感器);
[0028]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帽式气帘口罩。参照图1-6,帽式气帘口罩,包括两个气泵1,两个气泵1的输出端均连通有拉瓦尔管3,两个气泵1均通过软质连接管2实现气泵1和拉瓦尔管3之间的连通设置,气泵1优选的安装于帽檐上,且两个拉瓦尔管3之间连通有风刀7,优选的风刀7采用改进型高速风刀7,为贴合人头型,将风刀7设置呈弧形结构,且调整气体出口方向,调整后的弯管型告诉风刀7的尺寸为外径10mm,内径9.8mm,弯曲角度220
°
,整体最大直径195.5mm,风刀7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出风的导向气嘴704,且风刀7的内部设置有整流结构,风刀7内部的整流结构包括第一腔室701、第二腔室702和外腔室703,第一腔室701、第二腔室702和外腔室703由内向外依次设置,且第一腔室701、第二腔室702和外腔室703中相邻两个之间均连通设置,第一腔室701、第二腔室702和外腔室703相邻两个腔室之间均设置有纵截面呈c形结构的隔板,且两个隔板的开口相反向设置,第一腔室701和第二腔室702之间隔板开口朝向导向气嘴704设置,风刀7的外侧设置有与其卡接的弹性夹4,且弹性夹4用于和帽子的帽檐进行夹持,弹性夹4俯视面呈c性结构,且c形结构中线位置开设有通槽,通槽的上、下侧均嵌设有橡胶磁铁5,将装置通过弹性夹插接在帽檐上时,弹性夹4具有向内侧的夹持力,橡胶磁铁5相对一侧异性设置,提升对帽檐的夹持松紧度,从而提升夹持稳定性,同时该中夹持方式便于调节和面部之间的间距,保证气帘对于面部的作用效果,弹性夹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卡槽6,且卡槽6和风刀7之间卡接,优选的卡槽6纵截面呈c形结构,且c形结构的开口朝向下方设置,卡槽6和风刀7之间过盈配合,气泵1输入的气流通过拉瓦尔管3和风刀7的加速,通过导向气嘴704形成气帘,气帘和人面部间隙配合,拉瓦尔管3的收缩段计算公式为:扩张段计算公式为:扩张段计算公式为:扩张段计算公式为:气泵1的输出压为0.06mpa,拉瓦尔管3的入口半径为3mm,喉部半径为1.2mm,出口半径2.45mm,收缩段长度13.2mm,扩张段长度92.4mm,管壁厚0.5mm,气泵1的输入端设置有可拆卸的石墨烯过滤膜,利用石墨烯过滤膜对经过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隔绝绝大多数病毒和pm2.5等通过气泵1由气帘输出,从而保证气帘气流的洁净度,实现口罩的效果,弹性夹4的内侧设置有供电模块,供电模块包括薄膜太阳能组件8和锂电池9,薄膜太阳能组件8和锂电池9之间电性连接,且锂电池9和气泵1之间电性连接,供电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力调节模块,风力调节模块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10,且空气质量传感器10和气泵1之间通讯连接,空气质量传感器10和锂电池9之间电性连接,空气质量传感器10的工作原理为,当外部空气质量降低,电路的电流变大,在达到一定值后,开关处弹簧弹
力无法抵消电磁铁的磁力来维持开关保持断开状态,开关闭合,气泵1工作,当空气质量提升,传感器导电率升高,弹簧弹力大于电磁铁磁力,开关重新断开,电路中添加电容,确保气泵1可运行至空气中有害气体小于临界值;利用高灵敏度的空气质量传感器10对环境污染指数进行监测,从而达到调节气泵1的供风量的需求。
[0029]
本发明实施例帽式气帘口罩的实施原理为:将风刀7卡接至卡槽6的内侧,调整风刀7下方的导向气嘴704朝向,使其朝向人面部设置,导向气嘴704形成的气帘和人体面部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由于气流边缘位置不规则的扩散,不会有外部气流流入,从而保证气帘和人面部之间空气始终洁净,随后将弹性夹4套设在帽檐上,弹性夹4弹性结构对帽檐进行夹持,同时其内侧的两个橡胶磁铁5相互吸引,保证弹性夹4对帽檐稳定的夹持,保持风刀7的位置、朝向稳定,当空气质量传感器10检测到的空气质量不佳时,触发器内部电路,从而将信号传递至气泵1,两个气泵1开始动作,气泵1将经过石墨烯过滤膜过滤的洁净空气通过拉瓦尔管3进行加速后,传导至风刀7的内部,通过其内部的第一腔室701、第二腔室702和外腔室703进行整流处理后,经由导向气嘴704向下输出形成气帘,从而对使用者口鼻前方的空气进行处理,减小外部的污浊空气到达使用者口鼻位置处,部分向人面部弥散的洁净空气供使用者呼吸使用,实现取代口罩的效果,根据空气质量传感器10传导的电流的大小,实现对气泵1流量的便捷控制,从而实现自动调整。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