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造纸机抄纸用织物的层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技术。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用于造纸机上压榨部件上的压榨织物。
背景技术:
在造纸过程中,通过在造纸机的成形部件中的运动着的成形织物上沉积一层纤维浆,即纤维素纤维的水性分散体,从而形成纤维素纤维网。大量的水被通过成形织物从纸浆中排出,从而纤维素纤维网被留在成形织物的表面上。
最新形成的纤维素纤维网从成形部件前进到压榨部件,所述压榨部件包含有一系列的压区。纤维素纤维网通过由压榨织物所支承的压区,或者如通常的情况中,压区位于两个压榨织物之间。在压区中,纤维素纤维网受到压力,其中的水被挤出,这种压力使得网上的纤维素纤维相互粘结从而形成纸张。水被压榨织物所吸收,理想情况下,水不会返回到纸张上。
纸张最终前进到干燥部件,所述干燥部件包括至少一系列的可转动的并由蒸汽在内部来加热的干燥滚筒或圆筒。新形成的纸张在干燥织物的引导下沿着蜿蜒路线顺序通过一系列干燥滚筒中的每一个滚筒,这使得纸张紧紧地贴在滚筒的表面。受热的滚筒通过蒸发把纸张中水的含量减低到所要求的水平。
应该理解,在造纸机上,成形、压榨和干燥织物都采用无端回线的形式并以传送带的方式起作用。还应该理解,造纸是一种以相当高的速度进行的连续过程。也就是说,在成形部件中纤维浆是连续地沉积在成形织物上的,而新形成的纸张在其离开干燥部件之后,是连续地卷绕在滚筒上的。
本发明特别涉及在压榨部件中所采用的压榨织物。在造纸过程中,压榨织物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上面所暗示的那样,其功能之一就是承载并携带所加工的纸张产品穿过压区。
压榨织物也参与纸张表面的整饰。也就是说,压榨织物被设计成具有光滑的表面以及均匀的弹性结构,以便在穿过压区的过程中在纸张上形成光滑无痕迹的表面。
或许最重要之处就在于,压榨织物要接受大量的从压区中的纸幅上挤出的水。为了满足这个功能,在压榨织物中必须充满空隙,通常被称为空隙容积,以利于水的通过,且在整个寿命期间,织物必须具有适当的透水性。最后,压榨织物必须能够防止从纸幅上吸收的水在纸离开压区的时候返回并重新浸透纸张。
当前的压榨织物被制成多种形式,以满足其所安装的造纸机生产各种等级的纸张的需要。通常,其包括一种预先针刺了一层细的、无纺纤维材料的毛层的纺织基底织物。该基底织物可以由单丝、多股单丝、复丝、多股复丝纱线纺织而成,可以是单层的、多层的或层压的。纱线通常从任何一种合成高分子树脂中挤出,例如,被造纸机抄纸用织物技术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用于此目的聚酰胺和聚酯树脂。
纺织基底织物本身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例如,可以织成环形的、或者平织然后通过织合线缝合成环形形式。换种方式,可以由一种通常被称为改进的环形纺织方法来生产,其特征在于在基底织物的宽度方向的边缘上具有利用纵向(MD)纱线形成的缝合圈(seaming loop)。在此种方法中,MD纱线在织物的宽度边缘之间连续地来回纺织,在每个边缘上返回并形成缝合圈。以这种方式生产的基底织物,当被安装在造纸机上时,要被安装成环形的形式,由于此原因,此基底织物被称为可在机器上锁边的(on-machine-seamable)织物。要想把这样的织物设置成环形形式,就要将两个宽度方向的边被联到一起,并且,两边的缝合圈彼此交叉,并把缝合针或针栓穿过由交叉的缝合圈所形成的通道。
另外,可以通过把一个基底织物放到由另一个基底织物所形成的无端回线之中,并通过穿过两个基底织物针刺人造纤维毛层把它们相互连接到一起,从而层压成纺织基底织物。两个纺织基底织物之一或两个都可以是可在机器上锁边的类型。
在任何情况下,纺织基底织物都采取无端回线的形式,或者可以被缝合成这种形式,其沿着纵向方向围绕测量具有特定的长度,沿横向方向测量具有特定的宽度。因为造纸机的构造变化很多,造纸机抄纸用织物的制造商需要按照适合客户的造纸机上特定位置所需的尺寸,生产压榨织物和其它的造纸机抄纸用织物。不用说,这样的需求使得难以实现加工过程的流水线化,因为每个压榨织物通常必须按照订单来制造。
为了应对更迅速地生产具有不同的长度和宽度类型的压榨织物的需要,近年来已经利用了一种螺旋技术来生产压榨织物,此技术被公开在公开授予Rexfelt等人的美国专利No.5,360,656中,在此通过引用包含了其内容。
美国专利No.5,360,656显示了一种包括基底织物的压榨织物,所述基底织物具有一层或多层的针刺到其中的人造纤维材料。该基底织物包括至少一层由纺织织物螺旋缠绕带构成的层,其宽度小于基底织物的宽度。基底织物沿着纵向方向,或者加工方向是环形(无端回线型)的。螺旋缠绕带沿长度方向的线与压榨织物的纵向方向之间成一定的角度。纺织织物带可以是在纺织机上平面纺织的,其宽度比起通常用于生产造纸机抄纸用织物的那些织物要窄。
基底织物包括许多螺旋缠绕并相互连接到一起的相对较窄的纺织织物带圈。所述纺织织物带以纵向(经纱)和横向的(纬纱)纱线纺织而成。相邻的螺旋缠绕织物带圈可以相互邻接,这样产生的螺旋状连续的接缝,可以通过缝纫、压合、熔融或粘接而连接到一起。或者说,相邻螺旋圈的纵向边部分可以相互交叠排列,只要这些边缘具有减小的厚度,因而不至于引起交叠区域厚度的增加。另外,在带子的边缘上,可以增大长度方向上的纱线之间的间隙,从而,当相邻的螺旋线圈被交叠排列时,在交叠区域上的纵向线之间的间隙不变。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产生呈无端回线形式且具有内表面、纵向(加工方向)方向和横向(垂直于加工方向)方向的纺织基底织物。然后对纺织基底织物的侧边进行修整,并使之平行于其纵向方向(加工方向)。纺织基底织物的纵向和螺旋状连续接缝之间的角度可以相对较小,通常小于10°。出于同样的原因,纺织织物带的纵向(经)纱线相对于纺织基底织物的纵向(加工方向)方向呈同样相对较小的角度。类似地,垂直于纵向(经)纱线的纺织织物带的横向(纬线)纱线,相对于纺织基底织物的横向(垂直于加工方向)方向确定了同样相对小的角度。简而言之,无论是纺织织物带的长度方向(经线)还是横向方向(纬线)的纱线,都与纺织基底织物的纵向(加工方向)或横向(垂直于加工方向)的方向不一致。
在美国专利No.5360656中所显示的方法中,纺织织物带环绕着两个平行的滚筒缠绕以装配纺织基底织物。可以理解,可以通过绕着两个平行滚筒螺旋缠绕相对较窄的纺织织物带来制成各种宽度和长度的环形基底织物,特定的环形基底织物的长度是由纺织织物带的每个螺旋圈的长度来决定的,而宽度是由纺织织物螺旋圈的数量来决定的。从而避免了象从前那样必须根据订单上的特定的长度和宽度来纺织出完整的基底织物的情况。取而代之,一种20英寸(0.5米)窄的织布机可以被用于生产纺织织物带,出于实用的原因,优选采用具有从40至60英寸(1.0至1.5米)宽度的传统的纺织机。
美国专利No.5360656中公开了一种包括具有两层的基底织物的压榨织物,每层都由纺织织物的螺旋缠绕带构成。两层都呈无端回线的形式,其中的一层处于由另一层形成的无端回线的内侧。优选的是,一层中的纺织织物螺旋缠绕带的螺旋缠绕方向,与另一层的纺织织物带的螺旋缠绕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具体而言,在一层中的螺旋缠绕带确定为右手螺旋方向的同时,另一层中的螺旋缠绕带确定为左手螺旋方向。在这样的两层的层压基底织物之中,两层中的每一层的纺织织物带的长度方向的(经)纱线相对于纺织基底织物的纵向(机器)方向确定了相对较小的角度,在一层中的纺织织物带的长度方向的(经)纱线,与其它层的纺织织物带的长度方向(经)的纱线呈一定的角度。类似地,两层中的每一层的纺织织物带的横向方向(纬线)上的纱线相对于纺织基底织物的横向(垂直于加工方向)呈相对较小的角度,一层纺织织物带中的横向(纬线)方向上的纱线与另一层纺织织物带的横向(纬线)方向的纱线呈一定的角度。简而言之,任何一层中的纺织织物带,无论是其长度方向(经纱方向)还是横向(纬纱方向)方向的纱线,都与基底织物的纵向(加工方向)或者横向(垂直于机器的方向)方向不一致。另外,在任何一层纺织织物带中,无论是长度方向(经纱方向)还是横向方向(纬纱方向)的纱线都与其它层的相应的纱线的方向不一致。
因此,美国专利No.5360656所描述的基底织物上没有确定的沿加工方向或垂直于加工方向的纱线。取而代之的是,纱线系统相对于加工方向和加工方向的垂直方向呈一定角度倾斜。具有这样的基底织物的压榨织物,可以被称为多轴线压榨织物。而现有技术中的标准压榨织物具有三个轴线沿着加工方向(MD)的轴线,沿着加工方向的垂直方向(CD)的轴线和沿着垂直穿过织物厚度的Z方向的轴线,多轴线压榨织物不仅具有这三个轴线,而且还有由纱线系统在其螺旋缠绕层中所确定的另外至少两个轴线。另外,在多轴线压榨织物的Z轴线方向上,具有多个流动通道。因此,多轴线压榨织物至少具有五个轴线。因为其多轴线结构,与具有相互平行的纱线系统的基底织物层相比,对于在造纸过程期间响应于压区的压缩而引起的嵌套和/或崩溃,具有多于一层的多轴线压榨织物表现出超强的抗力。
一旦根据美国专利No.5360656制造出基底织物后,其它材料可以按附加层的形式被连接到其上。最常见的是,这些附加层包括通过针刺或水刺法连接到基底织物上的人造纤维材料的毛层。所述人造纤维材料形成了压榨织物的承载纸张的表面,并且,在基底织物被层压时,通过针刺或水刺穿过层压基底织物牵引的各个纤维就是把各层连接到一起的装置。
另外,象多孔的热塑性片状材料或无纺的网眼织物这样的附加材料层,在人造纤维材料毛层被连接之前经常被用于覆盖基底织物。包括这些附加材料是为了以下用途例如,作为防止再润湿层,或者提供空隙容积用于暂时储存从纸幅中挤出的水,或者作为更光滑更平整的表面。
很明显,这些附加层是以额外的加工步骤为代价来生产的,归根到底,用去了通过采用美国专利No.5360656的方法制造基底织物所节省出来的大部分时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压榨织物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可以更高的效率从预先层压的结构中制造出压榨织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既是一种用于制造压榨织物的方法,也是压榨织物本身,其中,预制造出带状形式的层压结构,然后利用螺旋缠绕技术,将其用于形成特定长度和宽度的压榨织物。
所述层压结构包括至少两层顶层和底层,相互之间以层叠形式连接。在最终要在造纸机的压榨部件中支承纸幅的顶层中,包括从以下一组材料中选出的一种材料人造纤维材料;由纤维或细丝织成的织物,所述纤维或细丝要细到不足以在湿的纸幅上留下痕迹;纺丝粘合法(spun-bond)、水刺法和熔吹法制造的无纺织物;和多孔的挤出聚合体薄膜。
所述底层包括从以下的一组材料中选出的材料人造纤维材料;由纤维或细丝织成的织物,所述纤维或细丝要细到不足以在湿纸幅上留下痕迹;纺丝粘合法(spun-bond)、水刺法和熔吹法制造的无纺织物;多孔的挤出聚合体薄膜;针织物;无纺编网材料或网眼织物;和纺织织物带。
所述层压结构还可以包括处于顶层和底层之间的中间层,中间层包括以上指出的作为顶层或底层材料的材料中的一种材料。
所述顶层,或者所述顶层和中间层,通过针刺、熔融(melting)、熔合(fusing)、粘结(gluing)或者类似的方法被连接到底层上,所形成的层压织物储备起来随后用于制造压榨织物。
以下将通过经常地参照下面指出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图1是示意性的俯视图,其示出了一种用于制造本发明的压榨织物的方法;图2是压榨织物的俯视图;和图3是用于制造本发明的织物的层压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照这些附图,图1是示意性的俯视图,其示出了用于制造本发明的压榨织物的方法。本方法可以利用装置10来实现,装置10包括相互平行且可以沿着箭头指示的方向转动的第一滚筒12和第二滚筒14。带状形式的层压结构16从贮料辊18被以连续的螺旋形式缠绕到第一滚筒12和第二滚筒14上。应该理解,当层压结构16被缠绕在滚筒12、14上时,贮料辊18必须以适当的速度沿着第二滚筒14(向着图1的右侧)移动。
第一滚筒12和第二滚筒14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D,距离D是根据所加工的压榨织物所需要的总长度C来确定的,所述总长度C是环绕着无端回线形式的压榨织物沿纵向(加工方向)来测量的。具有一定宽度w的层压结构16,从贮料辊18螺旋缠绕在第一和第二滚筒12、14上许多圈,在缠绕的过程中贮料辊18可以沿着第二滚筒18移动。层压结构16上的连续的圈之间相互邻接,并沿着螺旋状连续的结合缝20通过缝纫、压合、熔融(melting)、熔合(fusing)或粘接连接在一起,从而生产出图2中所示的压榨织物22。这种连接既可以在由压榨织物22形成的无端回线的内部也可以在其外部实施,优选在内部实施连接。当形成的层压结构16的圈数足以产生出所需宽度W的压榨织物22时,螺旋缠绕过程结束,其中的宽度W是沿着横跨压榨织物22的无端回线的方向(垂直于加工方向)来测量的。这样获得的压榨织物22具有内表面、外表面、加工方向和与加工方向垂直的方向。开始的时候,很明显,压榨织物22的侧边不是平行于其加工方向,而是必须沿着线24来整理以使压榨织物22具有所需的宽度W,并使两个侧边平行于无端回线形式的加工方向。
以下将对层压结构16的组成和制造方法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如先前所提到的,层压结构16呈宽度为w的带状形式。带子的宽度优选采用39.4英寸(1.0米),尽管更宽或更窄的带子被证明可以用于实施本发明。
因为层压结构16是通过螺旋缠绕而组成压榨织物22的,螺旋状连续的接缝20的方向与压榨织物的纵向或加工方向不一致,而是呈小的角度,所述角度的大小是由层压结构16相对于压榨织物22的加工方向螺旋缠绕的斜度来测量的,如图2的俯视图中所示。如以前所提到的那样,该角度通常小于10°。
层压结构16具有第一侧边30和第二侧边32,侧边30和32一起确定了层压结构的宽度W。由于层压结构16被螺旋缠绕在第一和第二滚筒12、14上,每圈的第一侧边30与紧前面一圈的第二侧边32相邻接,但不相互交叠,通过缝纫、压合、熔融、熔合或粘接连接在一起。
包括按照前述方法由层压结构16制造的压榨织物22的层压压榨织物,本身可以这样制造首先把任何以上所描述过任何一种标准种类的基底织物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滚筒12、14上,然后把层压结构16的带子螺旋缠绕在其上,从而按照以上所描述的程序在基底织物的顶上形成压榨织物22形式的层。或者,另外,可以在预先根据上述程序螺旋缠绕而制成的层上,螺旋缠绕上一层层压结构16的带子,从而制成压榨织物22形式的附加层。这样一层的制作,优选按照与制作前一层的缠绕方向相反的方向来螺旋缠绕层压结构16的带子,结果在一层中层压结构16沿着一个方向盘旋从而产生右手螺旋,而在另一层中层压结构16沿着另一个方向盘旋从而产生左手螺旋。
另外,包括按照上述方法由层压结构16所制成的压榨织物22的层压压榨织物,还可以通过用以上描述的任何一种标准类型的且具有恰当匹配尺寸的基底织物作为压榨织物22的内衬(slipping)来制成。
在任何情况下,无论压榨织物是层压的,还是只包括由螺旋缠绕层压结构16而产生的一层,都可以通过针刺或水刺在其外表面、内表面、或者同时在外表面和内表面敷上一层或多层的人造纤维材料。所述一层或多层人造纤维材料可以以带状形式螺旋缠绕在压榨织物上,也可以敷在压榨织物的整个宽度上。当压榨织物为层压时,通过重叠层的各个人造纤维材料就是把各层相互连接到一起的基本装置。在任何情况下,这个附加毛层都会改善压榨织物的结构整体性,并减小纸张被划出痕迹的危险。
或者,在压榨织物被层压时,可以通过在各层之间放入熔点相对较低的材料并使压榨织物受热和选择受压,以便使得具有较低熔点的材料熔化而把各层粘结或融合在一起,从而把压榨织物的各层连接起来。可以采用粘结剂来取代低熔点材料。或者说,层压结构16中的一层可以是低熔点材料。
现在转到层压结构16,图3是层压结构的剖视图。层压结构16包括至少两层,因此,当然也可以包括三层,为方便起见,这三层将被标示为顶层34、中间层36和底层38。应该理解和明白,顶层34形成压榨织物的外表面,并接触在造纸机上生产的湿纸幅。
如以上所述,顶层34包括由以下一组材料选出的一种材料人造纤维材料;由纤维或细丝织成的织物,所述纤维或细丝要细到不足以在湿纸幅上形成痕迹;纺丝粘合法(spun-bond)、水刺法和熔吹法制造的无纺织物和多孔挤出聚合体薄膜。
例如,顶层34可以包括一层或多层的人造纤维材料毛层。或者,顶层34可以包括由细纱或细丝构成的纺织的或无纺的织物,所述细纱或细丝的纤细程度可与毛层的纤维相媲美,因而不会在其所接触的湿纸幅上留下严重的划痕。
同样,顶层34可以是在公开授权的美国专利No.5525410中公开的材料种类中的细纺织物,其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被包含。或者,也可以采用象由Kanebo所生产和出售的产品那样的细纺网眼产品。也可以采用从Cerex获得的纺丝粘合法无纺织物,和从Dupont获得的名称为Sontara的水刺法无纺织物。后一种材料是水刺法的非常细的聚酯纤维材料。所涉及的熔吹法制造的无纺织物通常包括聚丙烯或聚乙烯。
顶层34还可以包括多孔的挤出聚合体薄膜,例如多孔的聚亚安酯(TPU)片材。所述多孔TPU片材可以具有140至850g/m2的密度,厚度从0.13到1.3mm(5至50mil),和百分比从20%至60%的开放区。所述孔可以具有任意形状,例如矩形、正方形、圆形等等。
底层织物38包括从指明适用于顶层34的材料中选出的一种材料,以及针织物、无纺编网材料或者网眼材料、纺织织物带。当底层织物38在造纸机上要担负起承受负载的功能,并且同时要在加工方向和垂直于加工方向的方向上为造纸机的织物提供尺寸稳定性时,就要包括这后三种材料(针织物、无纺编网材料或网眼材料、和纺织织物带)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这样,底层38可以包括纺织织物带,所述纺织织物带可以按照与造纸工业上所用到的其它织物相同的纺织方法,从由聚合体合成树脂构成的单丝、多股单丝或者复丝纱线纺织而成,所述聚合体合成树脂包括例如聚酰胺或者聚酯。在纺织之后,在临时存储到贮料辊上之前,可以用传统的方法对纺织织物带进行热定形。这样的纺织织物带包括长度方向的纱线和横向方向的纱线,其中,例如,长度方向的纱线可以是多股单丝纱而横向方向纱线可以是单丝纱,这种织物可以是单层织物也可以是多层织物。如以上所述,纺织织物带可以是在公开授权的美国专利No.5525410中公开的细纺织物,或者是由Kanebo所出售的细纺网眼织物。
或者,底层38可以包括一种在授予Johnson的公开授权的美国专利No.4427734中公开的那种无纺网眼织物带,其内容在此被引用。在这个美国专利中公开的无纺网眼织物具有形成网眼的网状结构的筋或纱线。形成无纺网眼织物的单丝型的元素沿着长度方向和横向方向排列,但是,它们也可以相对于那些方向的对角线方向排列。无纺网眼织物是通过挤出或者类似的技术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热塑性树脂包括例如聚酰胺、聚丙烯、聚乙烯等。例如,可以从Naltex获得的无纺编网材料,具有直径从0.33mm(0.013英寸或者13毫英寸)至2.03mm(0.080英寸或者80毫英寸)的纤维束,每厘米中纤维束的支数为3至16根(每英寸7至40根纤维束),这样的无纺编网材料可以用于此目的。这些材料是由聚酰胺、聚酯、聚丙烯和聚乙烯制成的。
层压结构16也可以包括中间层36,所述中间层36包括至少一种上面指明用于顶层或底层38的材料。当在造纸机中要担负承受载荷的功能,并且要同时在加工方向及其垂直方向上为造纸机的织物提供尺寸稳定性时,就要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a)针织物;b)无纺编网材料或网眼材料;和c)纺织织物带。
顶层34和底层38或者顶层34、中间层36和底层38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用于制造压榨织物22的层压结构16。关于这一点,可以制成相当长度的层压结构16,并留待随后用于按照客户所需要的尺寸规格来制造压榨织物22。通过针织、熔合、熔融、粘结或者其它已经为那些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用于把织物层连接到一起的方法,所述两层34、38(顶层、底层)或者三层(顶层、中间层、底层)被相互连接到一起。一旦这样连接时,有必要修整所形成的层压结构16的侧边,以便使所述侧边之间相互均匀地平行,并使层压结构16具有均匀的宽度w。
如同其它类型的压榨织物的情况一样,可以执行在现有技术上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的后续加工步骤,例如洗涤、干燥、整平、预压缩(precompacting)等等,以便完成本发明的压榨织物22的制造。
对于本发明,不需要把整个宽度的结构相互粘结在一起而产生层压结构。取而代之,层压结构可以首先以一种相对窄的宽度来制造,然后用它通过螺旋缠绕技术来组装成整个宽度的结构。所述层压结构为带状形式,可以被迅速地加工出来,然后用于形成整个宽度的层压结构。
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对上述内容进行的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但对本发明的这种修改不会超出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制造用在造纸机的压榨部件上的压榨织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层压结构的带子,所述带子具有至少两个层压在一起的独立的层、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和沿着横切方向测量的带子宽度,所述带子宽度小于所述压榨织物的宽度;将所述层压结构的所述带子不交叠地螺旋缠绕成多圈;使所述层压结构的所述带子的每一圈与先缠绕的前一圈相邻接;和将所述层压结构的所述带子的每一圈与先缠绕的前一圈相连接,从而形成所述压榨织物,所述压榨织物呈现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的无端回线的形式。
2.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层压结构带子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底层,所述底层是所述层压结构的基底;提供顶层,所述顶层适合在造纸机的压榨部件中承载纸幅;将所述顶层放在所述底层的上面;和将所述顶层和所述底层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述层压结构。
3.一种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中间层;和在将所述顶层和所述底层连接到一起之前,将所述中间层放在所述顶层和所述底层之间。
4.一种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是通过针刺来进行的。
5.一种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是通过粘结来进行的。
6.一种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是通过熔合来进行的。
7.一种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是通过熔融来进行的。
8.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修整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以便使所述侧边之间相互平行并使所述带子的宽度均匀的步骤。
9.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至少一层人造纤维材料的附加层连接到所述压榨织物上的步骤。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是在所述压榨织物的所述内表面上进行的。
11.一种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是在所述压榨织物的所述外表面上进行的。
12.一种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是在所述压榨织物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上进行的。
13.一种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人造纤维材料附加层,以带状形式螺旋缠绕在所述压榨织物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之一上。
14.一种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人造纤维材料附加层,被敷在所述压榨织物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之一的整个宽度上。
15.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为所述压榨织物提供基底织物的步骤,所述基底织物呈无端回线的形式,所述无端回线具有内表面、外表面、第一和第二侧边以及在所述侧边之间沿着横向测量的宽度;其中,所述层压结构的所述带子,在所述基底织物的所述外表面上非交叠地螺旋缠绕多圈。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为所述压榨织物提供基底织物,所述基底织物呈无端回线的形式,所述无端回线具有内表面、外表面、第一和第二侧边以及在所述侧边之间沿着横向测量的织物宽度;和用所述基底织物作为所述压榨织物内侧的衬。
17.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二层压结构的带子,所述第二层压结构的带子具有至少两个层压在一起的独立的层、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沿着横切方向测量的带子的宽度,所述带子的宽度小于所述压榨织物的宽度;将所述层压结构的所述第二带子在所述压榨织物上非交叠地螺旋缠绕多圈;使所述层压结构的所述第二带子的每一圈与先缠绕的前一圈相邻接;和将所述层压结构的所述第二带子的每一圈连接到先缠绕的前一圈上,从而在所述压榨织物上形成层。
1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第二层压结构的带子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底层,所述底层是所述层压结构的基底;提供顶层,所述顶层适合在造纸机的压榨部件中承载纸幅;将所述顶层放在所述底层上面;和将所述顶层和所述底层连接到一起以形成所述层压结构。
1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中间层;和在将所述顶层和底层连接到一起之前,将所述中间层放入所述顶层和所述底层之间。
20.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是通过针刺来进行的。
21.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是通过粘结来进行的。
22.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是通过熔合来进行的。
23.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步骤是通过熔融来进行的。
24.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结构的所述第二带子,是沿着与所述压榨织物的所述带子的缠绕方向相反的方向来进行螺旋缠绕的。
25.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压榨部件的压榨织物,所述压榨织物包括层压结构的带子,所述带子具有至少两个层压在一起的独立的层,所述层为顶层和底层,所述带子还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以及沿着横切方向测量的带子的宽度,所述带子的宽度小于所述压榨织物的宽度,所述带子螺旋缠绕成多个连续的圈,其中所述带子的一圈中的所述第一侧边与相邻圈的所述第二侧边相邻接,从而形成分隔所述带子的相邻圈的螺旋状连续的接缝,通过将所述带子的相邻接的第一和第二侧边相互连接在一起来闭合所述螺旋状连续的接缝。
26.一种如权利要求25中所述的压榨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结构还包括夹在所述顶层和所述底层之间的中间层。
27.一种如权利要求25中所述的压榨织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到所述压榨织物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一上的至少一层人造纤维材料的附加层。
28.一种如权利要求25中所述的压榨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榨织物的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中的每一个表面上,至少连接有一层人造纤维材料的附加层。
29.一种如权利要求27中所述的压榨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人造纤维材料的附加层,以带状形式螺旋缠绕在所述压榨织物的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之一上。
30.一种如权利要求27中所述的压榨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人造纤维材料的附加层,敷在所述压榨织物的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之一的整个宽度上。
31.一种如权利要求25中所述的压榨织物,还包括呈无端回线形式的基底织物,所述无端回线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其中所述层压结构的所述带子螺旋缠绕在所述基底织物的所述外表面上。
32.一种如权利要求25中所述的压榨织物,还包括呈无端回线形式的基底织物,所述无端回线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其中所述基底织物位于所述压榨织物的内侧。
33.一种如权利要求25中所述的压榨织物,还包括所述层压结构的第二带子,所述第二带子在所述螺旋缠绕的带子上螺旋缠绕成多个连续的圈,其中在所述第二带子的一圈中的所述第一侧边同相邻圈的所述第二侧边相邻接,从而形成分隔所述第二带子的相邻圈的螺旋状连续的接缝,通过将所述第二带子的相邻接的第一和第二侧边相互连接起来以闭合所述螺旋状连续的接缝。
34.一种如权利要求25中所述的压榨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结构的所述顶层包括从以下一组材料中选出的一种材料人造纤维材料;由纤维或细丝纺织成的织物;纺丝粘合法、水刺法或熔吹法制造的无纺织物和多孔的挤出聚合体薄膜。
35.一种如权利要求25中所述的压榨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结构的所述底层包括从以下一组材料中选出的一种材料人造纤维材料;由纤维或细丝纺织成的织物;纺丝粘合法、水刺法或熔吹法制造的无纺织物;多孔的挤出聚合体薄膜;针织物;无纺编网材料或网眼织物和纺织织物带。
36.一种如权利要求26中所述的压榨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结构的所述中间层包括从以下一组材料中选出的一种材料人造纤维材料;由纤维或细丝纺织成的织物;纺丝粘合法、水刺法或熔吹法制造的无纺织物;多孔的挤出聚合体薄膜;针织物;无纺编网材料或网眼织物和纺织织物带。
全文摘要
一种压榨织物,是通过把带子(16)螺旋缠绕成非交叠地相邻接的许多圈,并把带子的每一圈与其前一圈连接起来而制成的。带子(16)本身是具有至少两个相互连接的层(36,38)的层压结构。带子(16)被制成相当长的长度,以便随后用于制造任意长度和宽度尺寸的压榨织物。
文档编号D21F3/00GK1491305SQ02804513
公开日2004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3日
发明者罗伯特·A·汉森, 罗伯特 A 汉森, R 帕坎, 莫里斯·R·帕坎 申请人:奥尔巴尼国际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