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贴料片的方法

文档序号:243228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敷贴料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按压和旋转层压辊将料片敷贴到衬底上的方法。
技术背景例如,液晶面板用衬底、印刷布线板用衬底和PDP面板用衬底包含具有感光树脂层并且被敷贴到衬底表面上的感光片材(细长料片)。感光片材 通常被构造成为层压在挠性塑料载体层上的感光材料层和保护膜的层压 组件。用于敷贴这种感光片材的敷贴装置通常工作,以将衬底如玻璃衬底、 树脂衬底等以给定的分隔间隔进料,同时从感光片材上剥离出保护膜,之 后,将感光树脂层敷贴到相应的衬底上。根据在日本公幵专利出版物2002-148794中公开的敷贴装置,将玻璃 衬底进料给具有热压縮辊对和垫辊的热压缩单元。热压縮辊对具有彼此垂 直间隔的第一热压缩辊和第二热压縮辊。第一和第二热压缩辊具有内嵌式 加热器。热压缩辊对握住并且进料玻璃衬底和层压膜,以将层压膜的感光 层靠着玻璃衬底进行热压缩。热压缩单元工作,使得热压縮辊对间歇反复地夹住层压膜和玻璃衬底 的同时,将层压膜和玻璃衬底在不停止它们的情况下进料。然而,根据这 种工作方法,被敷贴到玻璃衬底上的层压膜的前边和尾边趋向于变形为弓 形形状,因此容易具有不直的敷贴边界。结果,层压膜被敷贴到玻璃衬底 的位置具有低的精确性。如果层压膜由于朝更大尺寸玻璃衬底的趋势导致具有更大的宽度,则 弓形变形变得明显大至几个mm,导致敷贴位置精确性的很大降低。产生 大的弓形变形,原因是由于层压辊(热压缩辊对)在它们自重下的挠曲或冠 状,导致层压膜开始从其中心区被夹住。根据一个解决方案,将热压縮辊彼此分隔开。在层压膜和玻璃衬底放 置并且停止在热压缩辊之间之后,层压膜和玻璃衬底被热压縮辊夹住。然 后,使热压缩辊旋转,从而将层压膜的感光层敷贴到玻璃衬底上。然而,如附图的图ll所示,停止的玻璃衬底l和层压膜2被热压缩辊3a, 3b夹住时,在热压缩辊3a, 3b之间产生的夹住区域4之外的位置 5,6之间,趋向于产生气泡。气泡的大小约为横跨50 pm。当很多这种气 泡趋向于沿着热压缩辊3a, 3b的轴方向发展时,被敷贴玻璃衬底1的层 压膜2所具有的质量(下文中称作"粘附质量")被降低。在玻璃衬底l和层压膜2被热压缩辊3a, 3b夹住之后,如果使热压 缩辊3a, 3b旋转以快速实现预定层压速度,则在位置6的层压膜2上形 成条纹,从而不利地影响并且降低粘附质量。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敷贴料片(web)以有效率并且经济 地通过简单工艺制备高质量层压体的方法,同时可靠地防止气泡在所述料 片被层压辊夹住时产生,而不产生将不利地影响粘附质量的条纹。本发明涉及通过按压和旋转层压辊而将料片敷贴到衬底上的方法。根 据该方法,将料片的敷贴区进料给预定位置,所述预定位置被设置在敷贴 位置的上游且靠近敷贴位置,然后暂时停止在该预定位置上。然后,开始进料料片,之后通过层压辊将料片与衬底一起夹住的同时, 以第一速度进料所述料片。在以第二速度进料料片和衬底的同时,按压和 旋转层压辊,以将料片敷贴到衬底上。将衬底预先保持静置,并且在层压 辊以非常低速度旋转时被其夹住。第一速度应当优选低于第二速度。料片应当优选以等于或低于120 mm/s2的速率从第一速度加速到第二速度。优选地,应当将第一速度设置为等于或高于0.2 m/min.的速度。在开 始进料料片之后直到料片以第二速度进料位置为止,应当逐步或连续地改 变料片的速度。每个层压辊都应当优选包含橡胶硬度在40至90范围的橡胶辊。 根据本发明,在将料片放置并且停止在预定位置之后,以第一速度进料料片,并且通过层压辊将料片和衬底一起夹住。因此,当通过层压辊将 料片和衬底一起夹住时,防止在料片和衬底之间产生气泡。料片和衬底根据缓慢方式(pattem)从第一速度加速到第二速度,由此有效率地制备出高 质量层压体,该层压体没有条纹,所述的条纹不利地影响料片在衬底上的从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 变得更明显,其中通过示例性的实例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附图简述

图1是制备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所述制备装置实施根据本发明第一 实施方案的敷贴层压体的方法;图2是在图1所示的制备装置中使用的细长感光料片的放大局部横截 面图;图3是其上粘合有粘性标签的细长感光料片的放大局部平面图;图4是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敷贴层压体的方法的时间图;图5是制备装置一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显示其将玻璃衬底放置在橡胶辊之间时的工作;图6是制备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其显示将玻璃衬底的拖尾端离开橡胶辊时的工作;图7是显示第一速度和气泡产生之间关系的表;图8是显示加速和不利地影响粘附性质的条纹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敷贴层压体的方法的时间图;图10是另一种制备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所述制备装置实施根据本发 明的敷贴层压体的方法;以及图11是在日本公开专利出版物2002-148794中公开的敷贴装置的热压缩辊的放大局部侧视图。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如图1所示,在制备用于液晶面板或有机EL面板的滤色器的工艺中, 制备装置20工作,以将细长感光料片(细长料片)22的感光树脂层29(下面描述)热转移到玻璃衬底24。图2显示感光料片22的横截面。感光料片22包括挠性基底膜(载体 层)26、缓冲层(热塑性树脂层)27、中间层(氧阻隔膜)28、感光树脂层29 和保护膜30的层压组件。感光料片22可以备选地包括基底膜26、感光 树脂层29和保护膜30。基底膜26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缓冲层27由乙烯和 氧化乙烯(vinyloxide)的共聚物制成。中间层28由聚乙烯醇制成。感光树 脂层29由着色的感光树脂组合物制成,所述感光树脂组合物包含碱溶性 粘合剂、单体、光聚合引发剂和着色剂。保护膜30由聚乙烯、聚丙烯等 制成。如图1所示,制备装置20具有料片放出机构32,用于容纳巻装感 光料片22形式的感光料片巻22a并且将感光料片22从感光料片巻22a 上放出;部分切割机构36,用于在已经放出的感光料片22的保护膜30 中形成横向可分离的部分切割区34;以及,标签粘合机构40,用于将粘 性标签38粘合到保护膜30上(见图3),所述每一个粘性标签38都具有非 粘合区38a。制备装置20可以在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具有两个彼此分隔 一定距离的部分切割机构36,以同时在相应的两个位置上形成部分切割区 34。标签粘合机构40的下游设置有储存机构(reservoir mechanism)42, 用于将感光料片22的进料模式从间歇式进料模式(tact feed mode)即间歇进 料模式改变为连续进料模式;剥离机构44,用于将确定长度的保护膜30 从感光料片22上剥离;加热机构45,用于将玻璃衬底24加热到预定温 度并且将加热的玻璃衬底24进料到敷贴位置;以及,敷贴机构46,以将 已经通过剥离保护膜30而暴露的感光树脂层29敷贴到玻璃衬底24。将 由玻璃衬底24和通过敷贴机构46敷贴其上的感光料片22构成的层压体 在下文中被称作"敷贴衬底24a"。在敷贴机构46中的敷贴位置上游和附近,设置有检测机构47,用于 直接检测位于感光料片22的边界上的部分切割区34。在敷贴机构46的 下游,设置有衬底间料片切割机构48,用于切割在两个相邻玻璃衬底24 之间的感光料片22。在衬底间料片切割机构48的上游,设置有料片切割机构48a,当制备装置20开始和结束其操作时,使所述料片切割机构48a工作。在料片放出机构32的下游和附近,设置有接合基底49,用于将基本 上被用完的感光料片22的尾端和新使用的感光料片22的前端接合。接 合基底49的下游跟随有膜末端位置检测器51,用于控制由于感光料片巻 22a的巻绕不规则性导致的感光料片22的横向移动。部分切割机构36被设置在一对辊50的下游,用于计算巻绕在料片放 出机构32中的感光料片巻22a的直径。部分切割机构36具有可以在垂直 于进料感光料片22的方向(箭头A所示方向)的方向上来回移动的滑动基 底52。旋转圆形刀片(切割器)54被固定安装在滑动基底52上,并且切割 器承载基底56被设置在旋转圆形刀片54的下面,并且在感光料片22安 插在它们之间的情况下与旋转圆形刀片54成面对的关系。如图2所示,部分切割区34需要被形成为至少横跨保护膜30。实际 上,为了可靠地切割保护膜30,将旋转圆形刀片54设计成切割入感光树 脂层29和中间层28。通过使用固定圆形刀片或超声能量的切割工艺,或 使用刮刀片、下面描述的条形挤压刀片(Th纖pson刀片傳而不是使用旋转 圆形刀片54的切割工艺,可以形成部分切割区34。挤压刀片可以被垂直 或倾斜地挤压进入到保护膜30内。部分切割区34用来在两个相邻玻璃衬底24之间设置分隔间隔。例如, 这些部分切割区34在保护膜30中、与玻璃衬底24的各个边缘向内分隔 10 mm的位置上形成。当感光树脂层29在下面描述的敷贴机构46中作为 框架敷贴到玻璃衬底24上时,安插在部分切割区34之间的保护膜30的 部分起着掩模的作用。为了留下介于玻璃衬底24之间的保护膜30的残留部分30b,标签粘 合机构40供应粘性标签38,用于将前剥离部分30aa和后剥离部分30ab 相互连接。如图2所示,最初被剥离的前剥离部分30aa和后来被剥离的 后剥离部分30ab位于残留部分30b的相应两侧上。如图3所示,每一个粘性标签38都是矩形条状,并且由与保护膜30 同样的树脂材料制成。每一个粘性标签38都具有位于中心的没有粘合剂 的非-粘合(或微粘性)区38a,和分别布置在非-粘合区38a的纵向相对末端上,即在粘性标签38的纵向相对端部上的第一粘合区38b和第二粘合区 38c,所述第一粘合区38b和第二粘合区38c分别粘合到前剥离部分30aa 和后剥离部分30ab上。如图1所示,标签粘合机构40具有吸垫58a到58e,用于将例如最 多5个粘性标签38(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最多5个粘性标签38)敷贴在最大 250 mm为分隔间隔上。在通过吸垫5Sa到5Se将粘性标签38敷贴到感光 料片22的位置上,设置有可垂直移动的支撑基底59,用于从下面保持感 光料片22。储存机构42用于吸收间歇式进料模式和连续进料模式之间的速度差, 在间歇式进料模式中,感光料片22在储存机构42的上游进料,而在连续 进料模式中,感光料片22在储存机构42的下游进料。储存机构42还具 有包含两个可摆动辊60的浮动辊(dancer)61,用于防止感光料片22遭受 张力变化。浮动辊61可以取决于被保留的感光料片22的长度而具有1 或3个以上的辊60。剥离机构44设置在储存机构42的下游。剥离机构44包含吸鼓62 和靠着吸鼓62的剥离辊64,其中感光料片22夹在它们之间。通过剥离 辊64以锐剥离角从感光料片22上剥离的保护膜30除残留部分30b外都 被保护膜收紧轴66巻起。保护膜收紧轴66连接到扭矩马达68上,用于 向保护膜30施加预定张力。在剥离机构44的下游,设置张力控制机构76,用于赋予感光料片22 张力。张力控制机构76具有圆筒78,圆筒78能够受激励而成角度放置张 力接受辊80,以调节感光料片22的张力,张力接受辊80被保持与感光 料片22滚动接触。必要时,可以只使用张力控制机构76,并且可以不使 用它。检测机构47具有光电传感器82,如激光传感器、光传感器等,用于 直接检测由于在部分切割区34的楔形凹槽所引起的感光料片22的变化; 由于保护膜30的厚度引起的台阶(step)或这两者的组合。来自光电传感器 82的检测信号用作代表保护膜30中边界位置的边界位置信号。光电传感 器82以面对垫辊83的关系放置。备选地,可以使用非-接触位移计或图 像检查装置,如CCD相机等代替光电传感器82。可以将由检测机构47检测到的部分切割区34的位置数据进行统计处 理,并且转变成实时图形数据。当由检测机构47检测到的位置数据显示 不合适变化或偏移时,制备装置20可以产生警报。制备装置20可以使用产生边界位置信号的不同系统。根据这种不同的 系统,不直接检测部分切割区34,而是将标记应用于感光料片22上。例 如,可以在相应于在部分切割机构36附近的部分切割区34的位置处的感 光料片22中形成孔或凹部,或者可以通过激光束或水喷射(aqua jet)将感 光料片22钻孔或切口,或者可以通过喷墨或印刷机进行标记。检测在感 光料片22的标记,并且将检测的信号用作边界位置信号。加热机构45具有进料机构84,用于在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进料作为 工件的玻璃衬底24。进料机构84具有多个排列在箭头C所示方向上的树 脂的盘状进料辊86。加热机构45还具有用于接收玻璃衬底24被设置在箭 头C所示方向上的进料机构84的上游的接收器88,用于接收玻璃衬底24。 加热机构45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接收器88的下游的加热炉90。加热机构45全程监测玻璃衬底24的温度。如果加热机构45监测到异 常温度,则加热机构45使进料辊86停止,或发出警报,并且传递故障信 息,该故障信息可以被用来在随后的步骤中将异常的玻璃衬底24弹出, 因此可以用于控制质量或管理生产。进料机构84可以具有未显示的气动 提升板,用于将玻璃衬底24在箭头C所示方向上进料的同时将它们提升。在加热机构45的下游设置衬底存储框架100,用于存储多个玻璃衬底 24。衬底存储框架100具有被设置在除其加料狭缝和排料狭缝侧之外的相 应三个侧面上的除尘风扇单元(或导管单元)102。风扇单元102将电中性的 清洁空气喷射进入衬底存储框架100内。存储在衬底存储框架100内的玻 璃衬底24被在机器人104的手104a上的吸垫106逐一吸引,离开衬底存 储框架100并且插入到接收器88内。敷贴机构46具有一对被加热到预定温度的垂直间隔的层压橡胶辊 110a, 110b。垫辊112a, 112b被保持与相应的层压橡胶辊110a, 110b滚动接 触。使垫辊112b通过辊夹持单元114按压层压橡胶辊110b。接触防止辊116被可移动设置在橡胶辊110a的附近,用于防止感光 料片22接触橡胶辊110a。接触防止辊116通过未显示的传动装置可移动。膜进料辊118a和衬底进料辊118b被设置在敷贴机构46和衬底间料片 切割机构48之间。橡胶辊110a,函和衬底进料辊118b之间的距离等于 或小于1个玻璃衬底24的长度。冷却机构120设置在衬底间料片切割机构48的下游,而基底剥离机构 122设置在冷却机构120的下游。在通过衬底间料片切割机构48将感光料 片22在衬底24a和下一个敷贴的衬底24a之间切断之后,冷却机构120 向衬底24a供应冷空气。具体地,冷却机构120以在1.0至2.0m/min.范围 的速率供应温度为10。C的冷空气。然而,冷却机构120可以省却,敷贴 衬底24a可以在随后描述的感光层压体存储框架136中被自然冷却。设置在冷却机构120下游的基底剥离机构122具有多个吸垫124,用 于吸引敷贴衬底24a的下表面。在敷贴衬底24a在吸垫124的吸力下被 吸引的同时,通过机器人的手126将基底膜26和残留部分30b从敷贴衬 底24a上剥离。在吸垫124的上游、下游和侧向设置有电中性空气吹送机 (未显示),用于将电中性清洁空气喷射到敷贴衬底24a的层压区的四个边 上。在用于支撑在其上的敷贴衬底24a的工作台为除尘而垂直取向、倾斜 取向或颠倒的同时,可以将基底膜26和残留部分30b从衬底24a上剥离。基底剥离机构122的下游跟随有感光层压体存储框架136,用于储存 多个感光层压体130。基底膜26和残留部分30b通过基底剥离机构122 从敷贴衬底24a上剥离时产生的感光层压体130通过在机器人132的手 132a上的吸垫134吸引,从基底剥离机构122取出,并且放入到感光层 压体存储框架136内。感光层压体存储框架136具有被设置在其除了进料狭缝和排料狭缝侧 之外的相应三个侧面上的除尘风扇单元(或导管单元)102。该风扇单元102 将电中性清洁空气喷射到感光层压体存储框架136内。在制备装置20中,将料片放出机构32、部分切割机构36、标签粘合 机构40、储存机构42、剥离装置44、张力控制机构76和检测机构47布 置在敷贴机构46之上。相反地,可以将料片放出机构32、部分切割装置 36、标签粘合机构40、储存机构42、剥离装置44、张力控制机构76和 检测机构47设置在敷贴机构46之下,以将颠倒的感光树脂层29敷贴到 玻璃衬底24的下表面。备选地,制备装置20的部件可以被整体排列成直线方式。制备装置20在其整体上由层压处理控制器140控制。制备装置20还 具有层压控制器142、衬底加热控制器144和基底剥离控制器146等,用 于控制制备装置20的不同功能的部件。这些控制器通过内部过程网络互 相连接。层压处理控制器140连接到结合有制备装置20的工厂网络上,并且 基于来自工厂CPU(未显示)的指示信息(条件设定值和生产信息),进行用 于生产例如生产管理和机构操作处理的信息处理。层压控制器142起着用于控制制备装置20的功能部件的工艺控制者 (process master)的作用。例如,基于感光料片22的部分切割区34被检测 机构47检测到的位置信息,层压控制器142作为控制加热机构45的控 制机构工作。基底剥离控制器146控制操作以将基底膜26从由敷贴机构46进料的 敷贴衬底24a上剥离,并且还将感光层压体130排放到下游工艺中。基 底剥离控制器146还处理关于敷贴衬底24a和感光层压体130的信息。制备装置20的安装空间通过分隔墙150被分成第一清洁室152a和第 二清洁室152b。第一清洁室152a在其中容纳从料片放出机构32到张力 控制机构76范围的各种部件。第二清洁室152b在其中容纳检测机构47 和在检测机构47之后的其它部件。第一清洁室152a和第二清洁室152b 通过穿过区154彼此连接。下面将描述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敷贴方法的制备装置 20的操作。如图l所示,感光料片22从在料片放出机构32中的感光料片巻22a 放出,并且进料到部分切割机构36。在部分切割机构36中,滑动基底52横向移动穿过与进料感光料片22 的方向(由箭头A表示)垂直的感光料片22。旋转圆形刀片54切割进入到 在感光料片22的部分切割区34中的所需深度,并且在横向移动穿过感 光料片22的同时旋转。因此,在感光料片22的部分切割区34中形成被 切割到离保护膜30所需深度的狭缝(参见图2)。如图1所示,将由此已经被部分切割的感光料片22在由箭头指示的方向上进料相应于保护膜30的残留部分30b尺寸的距离,然后停止,于 是通过旋转圆形刀片54在其中形成下一个部分切割区34。如图2所示, 现在,在感光料片22中产生前剥离部分30aa和后剥离部分30ab,其中残 留部分30b安插在它们之间。然后,将感光料片22进料给标签粘合机构40,并且将保护膜30的 粘合区放置在支撑基底59上。在标签粘合机构40中,预定数量的粘性标 签38被吸垫58a到58e在吸力下被吸引并且固定,并且牢固地粘合到保 护膜30的横跨其残留部分30b的前剥离部分30aa和后剥离部分30ab(参 见图3)。如图1所示,例如,由于储存机构42,粘附有5个粘性标签38的感 光料片22没有受到进料感光料片22所遭受的张力变化的影响,然后连 续进料给剥离装置44。在剥离装置44中,感光料片22被夹在吸鼓62和剥离辊64之间, 并且感光料片22的基底膜26被吸引到吸鼓62上。吸鼓62旋转,并且 通过扭矩马达75向保护膜30施加预定张力。保护膜30从感光料片22上剥离,留下残留部分30b。保护膜30经 由剥离辊64通过保护膜收紧轴66巻绕。优选将电中性空气流应用到保护 膜30被剥离的区域。在保护膜30通过剥离装置44从基底膜26上剥离,留下残留部分30b 之后,感光料片22通过张力控制机构76调节张力,然后感光料片22的 部分切割区34通过检测机构47的光电传感器82检测。根据第一实施方案,层压处理,即,敷贴层压体的方法根据图4所示 的时间图进行。当制备装置20开始工作时,基于部分切割区34检测到的信息,使膜 进料辊118a旋转,将预定长度的感光料片22进料给敷贴机构46。之后, 使握住敷贴衬底24a的衬底进料辊118b旋转,将预定长度的感光料片22 进料给敷贴机构46。感光料片22的部分切割区34被放置并且停止在敷 贴位置的上游且靠近敷贴位置的给定位置上。此时,接触防止辊116在感 光料片22的上方等待,并且橡胶辊110b被设置在感光料片22的下方。在加热机构45中,在加热炉90中的加热温度被设置成取决于在敷贴机构46中的层压温度的值。机器人104握住存储在衬底存储框架100中 的玻璃衬底24,并且将握住的玻璃衬底24引入到接收器88内。在间歇 式进料模式中,通过进料机构S4的进料辊86将玻璃衬底24相继从接收 器88进料给加热炉卯。加热机构45在箭头C所示方向上的下游末端的 加热炉90中,玻璃衬底24停止在敷贴位置上游或附近的给定位置上,之 后,进料到在橡胶辊110a, 110b之间的位置并停止(见图5)。然后,使橡胶辊110a旋转,以在图4的时间Tl开始进料感光料片22。 当感光料片22的进料速度在时间T2达到第一速度Vl时,使辊夹住单元 114工作,以开始垫辊112b和橡胶辊110b提升。在时间T3,在橡胶辊 110a, 110b之间的预定压力下,进料的感光料片22和停止的玻璃衬底24 被夹在它们之间。从时间T4到时间T5,使橡胶辊110a旋转,将感光料片22从速度 VI加速到速度V2,并且将玻璃衬底24与感光料片22 —致地进料。当 玻璃衬底24以速度V2这样进料时,在加热时熔融的感光树脂层29被转 移到即被层压到玻璃衬底24上。感光树脂层29在以下条件下层压到玻璃衬底24上第二速度V2 在1.0m/min.至10.0 m/min.的范围,橡胶辊110a, 110b具有在80°C至140°C 范围的温度以及在40至90范围的硬度,并且施加在50 N/cm至400 N/cm的压力(线性压力)。如图6所示,在通过橡胶辊110a, 110b在1个玻璃衬底24衬底24a 上进行的感光料片22的层压处理完成之后,使橡胶辊110a停止旋转。 敷贴衬底24a,即具有层压感光料片22的玻璃衬底24被衬底进料辊 118b夹住。橡胶辊110b收回离开橡胶辊110a,将敷贴衬底24a松开。衬底进料辊U8b在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使敷贴衬底24a进料与两个 相邻玻璃衬底24之间距离相应的距离。此时,新的玻璃衬底24被进料到 与橡胶辊110a, 110b的中心对齐的位置。使橡胶辊110a旋转,以在第一 速度VI开始进料感光料片22。在感光料片22被夹到玻璃衬底24的上 之后,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将感光料片22层压到玻璃衬底24上。根据第一实施方案,感光料片22的部分切割区34临时停止在敷贴位 置上游和附近的给定位置上。在玻璃衬底24被进料到在橡胶辊110a, 110b之间的位置之后,开始进料感光料片22。在感光料片22以第一速度VI 移动时,将橡胶辊110b提升,将感光料片22和玻璃衬底24夹在橡胶辊 110a, 110b之间。由于橡胶辊110a, 110b将感光料片22和玻璃衬底24夹在它们之间时 移动感光料片22,因此可靠地防止当感光料片22和玻璃衬底24被夹住 时在它们之间产生气泡。因此,可以有效率地制备出高质量的敷贴衬底 24a。具体地,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玻璃衬底24具有960mm的宽度、1100 mm的长度和0.7 mm的厚度,并且将橡胶辊110a, 110b设定为110° C的 温度,将玻璃衬底24设定为120°C的温度。橡胶辊110a, 110b施力卩150 N/cm的压力,具有2mm的橡胶层厚度,70的橡胶硬度,1200 mm的长 度和110 mm的直径,并且垫辊112a, 112b具有220 mm的直径。将在120 N/m下的张力施加给厚度为105jim的感光料片22。代表层 压速度的第二速度V2为2.2 m/min.。在玻璃衬底24和感光料片22被橡胶辊110a, 110b夹住时,进行试验, 以确定当感光料片22的第一速度Vl从0改变到2.2m/min.时是否产生气 泡。试验结果示于图7中。从图7可以看出,如果感光料片22的第一速 度Vl低于0.2m/min.,则当玻璃衬底24和感光料片22被夹住时产生气 泡,导致质量退化,如果感光料片22的第一速度VI等于或高于0.2 m/min.,则在玻璃衬底24和感光料片22被夹住时可靠地防止产生气泡。进行另一个试验,以确定在第一速度VI到第二速度V2的不同加速 度下,在感光料片22上是否产生不利地影响粘附质量的条纹。试验结果 示于图8中。观察图7显示,如果加速度高于120mm/s2,则在感光料片22 上产生不利地影响粘附质量的条纹,导致质量劣化。因此,第一速度VI 到第二速度V2的加速度应当优选为等于或低于120mm/^的值。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案,已经通过橡胶辊110a, 110b层压的敷贴衬 底24a没有气泡以及不利地影响粘附质量的条纹,因此可以有效率并且经 济低制备高质量的敷贴衬底24a。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敷贴层压体的方法的时间图。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案,在开始进料感光料片22之后,将其在第一速度VI进料预定时间周期,然后加速到第二速度V2。因此,进料感光料片22的速度被逐步改变。根据第二实施方案,在开始进料之后直到它 达到第二速度V2为止,进料感光料片22的速度连续变化。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案,将进料感光料片22的速度(该速度也将称 作"料片速度")连续改变。当料片速度达到第一速度VI时,感光料片22 和玻璃衬底24被夹在橡胶辊110a, 110b之间。因此,如同使用第一实施 方案的情况一样,有效率地制备高质量的敷贴衬底24a,该敷贴衬底24a 没有缺陷如气泡和不利地影响粘附质量的条纹。在所示的第二实施方案中,料片速度从0线性改变为第二速度V2, 即,以同样的加速从O改变至第二速度V2。然而,在料片速度达到第一 速度VI之后,可以改变从第一速度VI到第二速度V2的加速度(参见, 在图9中的两点划线曲线)。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中,使用具有一对衬底进料辊118b的制备装 置20。然而,可以使用具有两对衬底进料辊118b的改进制备装置,所述 两对衬底进料辊118b彼此由预定距离间隔开。图IO显示另一种制备装置160的示意性侧视图,所述另一种制备装 置160进行根据本发明的敷贴层压体的方法。制备装置160中与制备装 置20的部件相同的那些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下面将不再 详细描述。制备装置160没有衬底间料片切割机构48,但是具有冷却机构120 和自动基底剥离机构162,所述冷却机构120和自动基底剥离机构162 位于料片切割机构48a的下游。自动基底剥离机构162起着从玻璃衬底 24上剥离细长的基底膜26的作用,所述玻璃衬底24上己经进行了分隔间 隔的敷贴。自动基底剥离机构162包括直径较小的剥离辊166、收紧轴 168和自动敷贴机170。当收紧轴168被开动时,控制其扭矩,以赋予基底膜26张力。优选 基于来自结合有剥离辊166的张力检测器(未显示)的反馈信号,控制基底 膜26的张力。在自动基底剥离机构162的下游,设置测量单元172,用于测量实际 敷贴到玻璃衬底24上的感光树脂层29的区域的位置。测量装置172具有4个以CCD相机等形式的相机174,用于捕捉敷贴衬底2化的相应4 个拐角的图像。与使用制备装置20的情况一样,制备装置160能够有效地进行根据 本发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的敷贴方法。尽管本发明的确定的优选实施方案已经详细显示并描述,但是应当理 解,在不背离后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通过按压和旋转层压辊(110a,110b)将料片(22)敷贴到衬底(24)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料片(22)的敷贴区进料到预定位置,所述预定位置位于敷贴位置的上游且靠近敷贴位置,并且将所述料片(22)的敷贴区暂时停止在所述预定位置;开始进料所述料片(22),并且在以第一速度进料所述料片(22)的同时,使用所述层压辊(110a,110b)将所述料片(22)与所述衬底(24)夹持在一起;以及在将所述料片(22)和所述衬底(24)以第二速度进料的同时,按压和旋转所述层压辊(110a,110b),以将所述料片(22)敷贴到所述衬底(24)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速度低于所述第二速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料片(22)以等于或低于120mm/s2 的速率从所述第一速度加速到所述第二速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速度被设定为 等于或高于0.2 m/min的速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料片(22)开始进料之后直到所 述料片(22)以所述第二速度进料为止,将所述料片(22)的速度逐步改变。
6. 根据权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料片(22)开始进料之后直到所 述料片(22)以所述第二速度进料为止,将所述料片(22)的速度连续改变。
7.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层压辊(110a, 110b)中的每个都 包含橡胶硬度在40至90的范围的橡胶辊。
8. 根据权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所述料片(22)具有限定在其内的部分 切割区(34),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部分切割区(34)被检测机构(47)检测之后,将所述部分切割区 (34)停止在所述预定位置。
全文摘要
将感光料片(22)的敷贴区进料并且停止在预定位置上,所述预定位置位于敷贴机构(46)的上游和附近,并且将玻璃衬底(24)进料并且停止在所述的预定位置上。之后,橡胶辊(110a)旋转,以开始进料感光料片(22)。在感光料片(22)以第一速度进料的同时,橡胶辊(110a,110b)将感光料片(22)与玻璃衬底(24)夹持在一起。将感光料片(22)层压到玻璃衬底(24)上的同时,将它们以第二速度移动。
文档编号B32B37/22GK101272912SQ2006800353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6日
发明者伊本贤一, 末原和芳, 亮 森, 秋好宽和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