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递送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5363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递送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是与板材的传输机构有关,特别是一种可对板材选择性控制翻转的板材递送方法与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裁切后的纸盒板料体积轻薄,通常会先将多个纸盒板料集中堆叠,在加以捆绑成厚实的板材,以方便一同运送。

然而,上述的纸盒板料在完成裁切作业后,会因加工作业缘故,而使得轻薄且易受力变形的纸盒板料两面或四周产生翘曲不平的现象,尤其是在重复堆叠成厚实的板材后,翘曲情况更是明显。以至于包装人员必须在组装纸盒板料成为可容装物体的纸箱之前,必须另外费时以人工方式一一的反向卷曲纸盒板料,用以获得具有良好平整度的纸盒板料,可是如此一来,不仅增添体力负担,于反向的卷曲过程中,更存有因失误而造成纸盒板料仍然为翘曲状态之虞。

所以,为了改善上述情形,衍伸出其他整平纸盒板料的机械装置,使纸盒板料通过一预定输送行程的滚压加工机,透过输送行程上设置的多个滚轮滚压纸盒板料,由此滚平纸盒板料翘曲的部分。

然而,上述机械装置因其滚压输送的行程必须具有一定的距离,才能获得具有良好平整度效果的纸盒板料,导致机械装置体积庞大占据厂房的使用空间。此外,进行上述滚压作业时,所述纸盒板料必须依次序地通过滚轮,无法以捆绑后的板材的形式进行压平,导致时间耗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递送方法及设备,自动化控制多个板材依序的以一正一反的方式递送并且堆栈,由此获得具有良好平整度的板材。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板材递送方法,用以运送多个板材至一预定位置,每一板材具有相背对的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依序运送所述板材;在每一个板材的运送过程中,选择性地控制该板材翻面,以使运送至该预定位置的该板材的第一面或第二面朝上。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板材递送设备,包括一种板材递送设备,包含有一机架,该机架具有一入料端以及一出料端,一第一输送带结合于该机架且位于该入料端与该出料端之间,该第一输送带带动该板材移动,该板材具有相背对的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还包含有一翻转单元以及一导料单元,该翻转单元,包括有一翻转件与一第一驱动件;其中该翻转件枢接于该机架,该第一驱动件受控制带动该翻转件且可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往复枢摆;该导料单元结,包括有一引导件与一第二驱动件;其中该引导件枢接合于该机架,该第二驱动件受控制带动该引导件且可于一第三位置与一第四位置之间往复枢摆。

由此,该翻转件在该第一位置,该引导件位于该第四位置时承接自该入料端输送过来且其第一面朝上的板材,以使该板材的该第二画面对为该第一输送带,并被该第一输送带往该出料端方向递送;当该引导件自该第四位置退回该第三位置时,维持于该第一位置的该翻转件承接自该入料端输送过来且其第一面朝上的板材;该翻转件则自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以翻转该板材并使该板材的该第一面面对为该第一输送带,使该板材被该输送带往该出料端方向递送。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自动化控制所述板材,依序的以正反的方式递送并且堆叠,以获得具有良好平整度的板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板材递送设备的侧视图。

图2是一立体图,揭示引导件以及翻转件的位置。

图3是图2的侧视图,揭示引导件位于第四位置,翻转件位于第一位置。

图4是一侧视图,揭示板材往出料端的方向递送。

图5是一侧视图,揭示辅助单元摇臂托高板材,以辅助板材往输送带递送。

图6是一侧视图,揭示位翻转件承接板材。

图7是一侧视图,揭示翻转件枢摆至第二位置,由此翻转板材。

图8是一侧视图,揭示翻转后的板材平置于第一输送带。

图9是一立体图,揭示翻转件的第一延伸板,分别位于引导件一对应的第二缺口中。

图10是一侧视图,揭示板材位于预定位置,且一侧抵于闸门。

图11是一侧视图,揭示顶推单元朝向收整位置移动。

图12是一侧视图,揭示板材被带动至收整位置。

图13是一俯视图,揭示对齐板材的边缘。

图14是一立体图,揭示顶板向上顶推板材,以便于板材被夹取。

图15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板材递送设备的侧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递送设备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本发明]

100、300、400板材递送设备

10机架

10A入料端 10B出料端

20第一输送带

30翻转单元

32翻转件 321第一延伸板 322抵靠板

323第三延伸板 324第一缺口

34第一驱动件 341第一缸体 342第一伸缩杆

40导料单元

42引导件 421板体 422第二延伸板

423第二缺口

44第二驱动件 441第二缸体 442第二伸缩杆

50辅助单元

52第三驱动件 521第三缸体 522第三伸缩杆

54摇臂 56滚轮

60第二输送带

70挡止单元

72闸门 74第四驱动件

80顶推单元

82轨道 84滑动块 86第五驱动件

88第六驱动件

91第一作动件 911缸体 912活塞杆

92抵接板 93滑轨 94活动座

95第二作动件 951本体 952导杆组

953前端板 96夹板 97第三作动件

98顶板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P4第四位置 P5第五位置 P6第六位置

200板材

200A第一面 200B第二面

S1预定位置

S2收整位置

A机械手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1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板材递送设备100,其可对板材200进行选择性地控制翻转,并使板材200堆叠。

该板材递送设备100主要包含有一机架10以及位于该机架10的一入料端10A以及一出料端10B之间的一第一输送带20、一翻转单元30、一导料单元40、一辅助单元50、一第二输送带60、以一挡止单元70为例的一导正手段、一顶推单元80、以一整编手段,以及用于夹取板材200的一夹取手段。本实施例中,该夹取手段为一机械手臂A。

请参图1所示,该第一输送带20以及第二输送带60用以带动板材 200往该出料端10B移动,其中,该第一输送带20还位于该翻转单元30以及该第二输送带6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板材200是依序地自该入料端10A被往前推送,且每一板材200具有相背对的一第一面200A以及一第二面200B。

请参图3以及图9所示,该翻转单元30包含有一翻转件32与一第一驱动件34,该翻转件32包括有多个第一延伸板321、一抵靠板322与一第三延伸板323,所述第一延伸板321以与该抵靠板322夹设一角度的方式连接于该抵靠板322的一侧,两两相邻第一延伸板321之间形成一第一缺口324,该翻转件32以该抵靠板322与所述第一延伸板321连接部位与该机架10枢接,该第三延伸板323以与该抵靠板322夹设一角度的方式连接于该抵靠板322的另一侧。

该第一驱动件34包括有一第一缸体341与一第一伸缩杆342(图7参照),该第一缸体341一端枢接于该机架10,该第一伸缩杆342可活动地插入该第一缸体341中,且该第一伸缩杆342一端枢接于该翻转件32的其中一该第一延伸板321上。

由此,当该第一驱动件34受控制而驱使该第一伸缩杆342伸缩时,将带动该翻转件32于一第一位置P1(图3参照)与一第二位置P2(图7参照)之间往复枢摆,其中,当该第一伸缩杆342收缩时,该翻转件32位在该第一位置P1,且可承接自该入料端10A输送的该板材200;当该第一伸缩杆342伸出时,该翻转件32则自该第一位置P1枢摆至该第二位置P2。

请配合图5以及图9,该导料单元40包括有一引导件42与一第二驱动件44,该引导件42包括一板体421与多个第二延伸板422连接该板体421,两两相邻第二延伸板422之间形成一第二缺口423,该引导件42以该板体421与该机架10枢接。

请配合图3以及图4所示,该第二驱动件44包括一第二缸体441与一第二伸缩杆442,该第二缸体441一端枢接于该机架10,该第二伸缩杆442可活动地插入该第二缸体441中,且该第二伸缩杆442一端枢接于该引导件42的该板体421上,由此,当该第二驱动件44受控制而驱使该第二伸缩杆442伸缩时,将带动该引导件42于一第三位置P3(图 7参照)与一第四位置P4(图3参照)之间往复枢摆。当该第二伸缩杆442收缩时,该引导件42位在该第三位置P3;当该第二伸缩杆442伸出时,该引导件42则自该第三位置P3枢摆至该第四位置P4。

此外,请复参图9,该翻转件32的各该第一延伸板321与该引导件42的第二延伸板422分别为间隔设置,使得无论是该第一驱动件34带动该翻转件32于该第一位置P1与该第二位置P2之间往复枢摆,或是,该第二驱动件44带动该引导件42于该第三位置P3与该第四位置P4之间往复枢摆时,所述第一延伸板321将通过对应的第二缺口423,所述第二延伸板422则通过对应的第一缺口324,而使该翻转件32与该引导件42彼此不发生干涉。

该辅助单元50包括有二第三驱动件52、多个摇臂54与多个滚轮56。其中,每一第三驱动件52包括有一第三缸体521与一第三伸缩杆522,该第三缸体521一端枢接于该机架10,该第三伸缩杆522一端插入该第三缸体521中,另一端枢接对应的摇臂54,每一该摇臂54顶端连接有一该滚轮56(图4、图5参照)。

由此,当该二第三驱动件52受控制而驱使该第三伸缩杆522伸缩时,将带动所述摇臂54于一第五位置P5与一第六位置P6之间往复枢摆,其中,当该第三伸缩杆522伸出时,所述摇臂54位在该第五位置P5(图3及图4参照);该第三伸缩杆522收缩时,将控制所述摇臂54自该第五位置P5枢摆至该第六位置P6(图5参照)。

请配合图1及图10,该挡止单元70结合于该机架10,且位于该第二输送带60的上方,包含有一闸门72以及一第四驱动件74,该第四驱动件74受控制的带动该闸门72沿着垂直向上、下位移,由此远离或接近该第二输送带60,当所述板材200被带往位于该第二输送带60上的一预定位置S1时,且该第四驱动件74受控制的带动该闸门72至贴近该第二输送带60的位置时,所述板材200的一侧面将贴靠于该闸门72上,以使所述板材200的边缘实质上为对齐。

该顶推单元80结合于该机架10,该顶推单元80包含有一轨道82、一对滑动块84、一第五驱动件86以及一第六驱动件88,该轨道82位于该第二输送带60下方,且与该第二输送带60平行设置,该对滑动块 84受该第五驱动件86操控而沿着该轨道82往复移动,该第六驱动件88结合于该对滑动块84且与该对滑动块84一起移动。该第六驱动件88受控制地沿着垂直向上、下移动时,将一同带动该二滑动块84上下位移。

请配合图12、图13及图14,该整编手段包含有一第一作动件91、一抵接板92、一滑轨93、一对活动座94、一对第二作动件95、一对夹板96、一第三作动件97以及一顶板98。该第一作动件91包括一缸体911以及一活塞杆912,该缸体911设置于该出料端10B处,该活塞杆912可活动地插入该缸体911中,且该活塞杆912一端结合于该抵接板92上。

该滑轨93与该第二输送带60概呈垂直(图13参照),该二活动座94以可沿着该滑轨93滑动的方式结合于该滑轨93上,且位于该第二输送带60的两侧。

每一第二作动件95包括有一本体951、一导杆组952以及一前端板953,一该本体951结合于一该活动座94且与该对活动座94一起移动,一该导杆组952可活动地插入一该本体951中,且一端连结于一该前端板953的一侧面,该前端板953另一侧面则与该夹板96连结。该第三作动件97与该顶板98是介于该抵接板92与该二夹板96之间,且该第三作动件97一端与该顶板98相连,当该第三作动件97受控制而作动时,将带动该顶板98向上或向下移动。

以上即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板材递送装置100的各部构件及各构件间连结关系说明。以下再说明一正一反堆叠板材200的使用情形。

请参图2及图3所示,是以第一面200A朝上的板材200设置于该机架10的入料端10A的情形,此时,该引导件42受该第二驱动件44带动而停滞于该第四位置P4,该翻转件32受该第一驱动件34带动而停滞于该第一位置P1,所述摇臂54则受该第三驱动件52带动而停滞于该第五位置P5。如此一来,该引导件42的第二延伸板422面朝上的表面便与邻近的第三延伸板323面朝上的表面便趋近为平齐,该板材200便顺利的自该机架10的入料端10A滑经该引导件42后,如图4所示继续往该机架10的出料端10B的方向移动。

当该板材200前端抵接于该第一输送带20时,请参图5所示,该第三驱动件52便带动所述摇臂54枢摆至该第六位置P6,由此顶抵该板材200的第二面200B,且托高该板材200的高度,以使该板材200顺利地以该第二面200B面对为该第一输送带20的方式移动至该第一输送带20上,并被该第一输送带20往该出料端10B方向递送。

请参图6所示,当第一面200A朝上的该板材200被该第一输送带20带往至该第二输送带60上的该预定位置S1时,该板材200将被该闸门72阻挡而停滞于该预定位置S1上,与此同时,下一块该第一面200A朝上的板材200移动至该机架10的入料端10A,该第二驱动件44带动该引导件42移动至该第三位置P3(图7所示),该翻转件32(图3所示)则维持于该第一位置P1,以使各该第一延伸板321面朝上的表面与邻近的该引导件42的第二延伸板422面朝上的表面平齐。与此状态时,该翻转件32便如同图6所示,承接另一块其第一面200A朝上的板材200。

接着,如图7所示,受控制的该第一驱动件34带动该翻转件32自该第一位置P1往该第二位臂P2枢摆,以使该板材200如同图8所示,以该第一面200A面对为该第一输送带20翻转,直到该板材200运送至该预定位置S1,且堆叠于上方的板材200以其第一面200A面对堆叠在下方的板材200的第一面200A(如同图10所示)。

如此一来,所述板材200便能够一正一反的方式堆叠,即一该板材200以第一面200A朝上运送至该预定位置S1,翻转后的另一该板材200以第二面200B朝上的方式依序的运送至该预定位置S1并且堆叠至以第一面200A朝上的板材200的上方,通过自身的重力压平翘曲的四周缘,以获得具有良好平整度的板材200。

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板材亦可一反一正的方式堆叠,即运输且翻转一该板材,使其以第二面朝上运送至该预定位置,随后,另一该板材则不进行翻转,以第一面朝上运送至该预定位置并且堆叠至以第二面朝上的板材的上方,依据程控而搭配不定数的正反堆叠。或是以该第二面朝上的方式,自该机架的入料端进入,并被递送至该预定位置,以使所述板材相互堆叠于该预定位置,且堆叠于上方的板材以其第二面面对堆 叠在下方的板材的第二面,通过不定数的两面堆叠或单面堆叠,进而获得相同于上述最佳平整与堆叠效果。

请参图11及图12所示,当该闸门72受该第四驱动件74带动而向上移动,远离该第二输送带60时,该第二输送带60将带动堆叠的该二板材200往该出料端10B运送,直到该二板材200抵达一收整位置S2;与此同时,该第六驱动件88受控制将带动该二滑动块84上升至该二板材200的后方,再由受控制的该第五驱动件86带动该二滑动块84沿着该轨道82朝向该出料端10B滑移,进而顶推该二板材200移动至该收整位置S2。

请参图13所示,当该二板材200被递送至该收整位置S2时,该二板材200以面向该抵接板92的一侧面与该抵接板92相接,并同时受到后方该二滑动块84顶推,进而使该二板材200的前后边缘对齐。

而后,请再参图1以及图14所示,受控制的该第三作动件97将带动该顶板98向上升起,以使堆叠的该二板材200被往上顶起至一定高度后,便于位在该板材递送设备100一旁的该机械手臂A夹取,并将该二板材200放置至一集料位置。

于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于该二板材被递送至该预定位置时,透过位在该板材递送设备一旁的该机械手臂夹取,而放置于该集料位置。

以下再提供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板材递送设备300,请参照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该板材递送设备300具有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板材递送设备100的该机架10以及位于该机架10的该入料端10A以及该出料端10B之间的该第一输送带20、该翻转单元30、该导料单元40、该辅助单元50以及该第二输送带60。上述机构以及元件之间的关系已在第一实施例详细记载,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输送带20与该第二输送带60相连,如此一来,当该板材200自该第一输送带20递送至该第二输送带60时,将会依序的排列于该第二输送带60上,等待被该机械手臂夹取至一旁的该集料位置后才进行堆叠。

又,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板材递送设备400,是以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为基础,为了使该板材200至该预定位置S1运送的过程中能够 顺利的抵达并被夹取,更可透过一导正手段来引导板材200的递送路径,请参图16所示,该导正手段是以设置于该第一输送带20两侧的一对导正板B为例,该对导正板B具有一收缩段,其中,位在该收缩段的该对导正板B之间距离往该预定位置S1逐渐缩小。

如此一来,被递送至该第一输送带20的板材,除了受该第一输送带20带动而往该预定位置S1方向移动外,还同时被该对导正板B限制了左右两侧的容许通过距离,进而达到导正的目的,以确保该板材200抵达该预定位置S1后被机械手臂夹取,上述该导正手段亦可应用于任一实施例当中,以使板材200顺利地被递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