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韧线及其芯线、编织物及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112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强韧线及其芯线、编织物及手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者在使用刀具的作业场所、钢材厂、板玻璃厂等处佩戴的手套、衣服及其它布制品所使用的编织物、以及该编织物所使用的线,并且涉及含有金属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多芳基化合物纤维等强韧但柔软性差的纤维(下面,称为“硬质纤维”)的芯线、使用了该芯线的强韧线、具备耐切割性的编织物及手套。



背景技术:

在使用刀具的作业场所、钢材厂、板玻璃厂等处使用的布制品、特别是供作业者佩戴的手套、绑腿、围裙等要求即使刀具的切削刃触碰到也不被切断的所谓耐切割性。作为具备耐切割性的手套、衣服所用的线,广泛使用以ダイニーマ(注册商标)的名称被广为人知的超高密度聚乙烯纤维及芳纶纤维等强力丝。特别是超高密度聚乙烯纤维适合作为用于编织在使用刀具的作业场所使用的手套的线。

此外,作为以同样目的使用的线,还使用以聚乙烯及尼龙包覆金属细线及玻璃纤维而形成的线。这种线无伸缩性,在弯曲时金属细线及玻璃纤维弯曲成锐角或容易折断。此外,在使用这种线来编织手套等时,与聚氨酯纤维、生橡胶等具备伸缩性的编织线交织以赋予柔软性及合身性。

在专利文献1和3中提出了以包裹的方式包覆由金属细线和添纱构成的芯线而形成的包线和使用该线编织成的手套。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缝线,其以金属线和熔融线作为芯线,通过用绕线包覆该芯线后进行加热,从而借助于熔融线而将金属线和绕线熔接。

此外,专利文献4提出了主要采用以玻璃纤维等硬质纤维作为芯线、以热塑性合成纤维作为绕线的硬质复合线和以高强度合成纤维作为芯线、以热塑性合成纤维作为绕线的高强度复合线交织而成的防切割手套。作为硬质纤维,示出了以下示例:以50但尼尔~300但尼尔的玻璃丝束作为芯线,在其周围包覆聚酯多丝的预捻加工线作为绕线以形成硬质复合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15333号手册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5333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125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164411号公报

如在专利文献1等中指出的,存在如下问题:以金属纤维及玻璃纤维等无机纤维作为芯线而使用以聚乙烯纤维或尼龙纤维包覆而成的线编织成的手套,在弯曲时弯曲成锐角或折断的硬质纤维的折断端刺穿绕线而露出,在直接穿戴在肌肤上的手套等的情况下,无机纤维的折断端接触到肌肤而带来不适感。特别是,在为了提高柔软性和合身感而将伸缩性优异的聚氨酯纤维及生橡胶等弹性线与金属纤维复合的情况下,硬质纤维的折断端容易露出而给穿戴者带来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柔软性及经济性优异、并且不会发生硬质纤维的折断端露出而给穿戴者带来不适感的、具备优异的穿戴感的耐切割性手套、耐切割性围裙及其它耐切割性编织物和这些所使用的强韧线。

技术方案1是一种强韧线的芯线,该芯线是由硬质纤维和熔融纤维复合而成的线,其中,在硬质纤维上熔接了熔融纤维。

技术方案2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芯线中,所述熔接后的熔融纤维的截面积等于或大于硬质纤维的截面积。

技术方案3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芯线中,所述芯线是使硬质纤维和熔融纤维复合并熔接而成的,所述芯线还含有下层纤维,所述下层纤维由配置在该硬质纤维与熔融纤维之间的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构成,所述熔融纤维熔接在所述硬质纤维及未熔融的下层纤维上。

技术方案4为,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芯线中,所述熔融纤维是其截面中的中心部的熔融温度高于周边部的熔融温度的纤维,通过加热处理,使得仅其周边部熔融而与所述硬质纤维熔接。

技术方案5为,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芯线中,所述熔融纤维是其截面中的中心部的熔融温度高于周边部的熔融温度的纤维,通过加热处理,使得仅其周边部熔融而与所述硬质纤维熔接。

技术方案6是一种强韧线,所述强韧线由绕线卷绕于芯线而形成,其中,芯线是技术方案1所述的芯线,所述熔融纤维未与所述绕线熔接。

技术方案7是一种强韧线,所述强韧线由绕线卷绕于芯线而形成,其中,芯线是技术方案3或5所述的芯线,所述熔融纤维还与未熔融的所述绕线熔接。

技术方案8是一种编织物,所述编织物为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强韧线与不含硬质纤维的其它线的编织物,其中,所述强韧线多显现在该编织物的一个面上,所述其它线多显现在该编织物的另一面上。

技术方案9为,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编织物中,所述其它线是弹性线。

技术方案10是一种手套,所述手套由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强韧线与弹性线编织而成,其中,所述强韧线多显现在该手套的外表面,所述弹性线多显现在该手套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和2的实用新型的芯线20(20a、20b)是成为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的强韧线30(30a)的芯的线,并且是通过加热处理12将熔融纤维2熔融2b而将实施了复合处理(捻合或包覆)11的硬质纤维1和熔融纤维2与硬质纤维1熔接成一体而成的线。

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的芯线20(20c~20e)是成为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的强韧线30(30c~30e)的芯线的线,并且是对硬质纤维1和熔融纤维2以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第三纤维(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下面和在技术方案书中称为“下层纤维”)3进行复合处理(捻合或包覆)11后通过加热处理12将熔融纤维2熔融2b以与硬质纤维1和未熔融的下层纤维3熔接成一体而成的线。

本实用新型的芯线20借助于硬质纤维1与其表面熔接的熔融纤维2b而成为一部分或整周被包覆的状态。在采用周边部2b是低熔点且中心部2a是高熔点的熔融纤维作为熔融纤维2时,成为以熔融纤维2的高熔点部2a未熔融地卷绕在硬质纤维1上的状态一体化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强韧线30(30a、30c~30e)、40(40c~40e)是将尼龙、聚酯、聚乙烯、芳纶纤维、多芳基化合物、蜘蛛丝纤维等绕线5卷绕于芯线20而形成的线,并且用于编织具备耐切割性的编织物。

优选的是,包覆处理13在复合线10(10a、10c~10f)的加热处理12后进行,但在芯线含有下层纤维3、并且采用具备耐热性的线5a作为绕线时,也可以在加热处理12之前进行包覆处理13而形成强韧线40。在强韧线30的情况下,绕线5和芯线20未熔融。另一方面,在强韧线40的情况下,由于在包覆处理13后进行加热处理12,因此,借助于熔融2b的熔融纤维2使绕线5和芯线20熔接。

硬质纤维1是不锈钢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多芳基化合物纤维,也可以根据用途而将多种硬质纤维复合后使用。在耐切割性这点上不锈钢纤维优异,在经济性这点上玻璃纤维优异。作为不锈钢纤维,优选的是线径10μm~150μm的单线或将2根~5根复合而成,作为玻璃纤维,优选的是10但尼尔~600但尼尔的多丝或纺织纱。

熔融纤维2可以采用低熔点聚酯纤维、低熔点聚酰胺纤维、低熔点聚乙烯纤维等,但优选的是低熔点聚酯纤维,特别优选的是中心部是高熔点且周边部是低熔点的熔融纤维。采用了这样的熔融纤维的芯线20成为如下结构:熔融纤维2的周边部的低熔点部分熔融2b而与硬质纤维1和下层纤维3的表面熔接,高熔点的中心部2a未熔融而与硬质纤维1和下层纤维3捻合或包覆于硬质纤维1和下层纤维3(图2、图3、图7、图12、图16)。

在使用金属纤维作为硬质纤维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熔融纤维2使用熔融而与硬质纤维一体化时的熔融纤维的截面积等于或大于硬质纤维的截面积的纤维。复合(捻合或包覆)后的熔融纤维2与硬质纤维1的捻数是每米40次~2000次,优选的是150次~1000次。

在使用单丝作为硬质纤维1时,有时熔融后的熔融纤维2在长度方向上滑动而使针对硬质纤维1的折断的保护不够。在该情况下,形成芯线20b(图3)是有效的,在所述芯线20b中,熔融纤维2是两根,在复合处理11中将两根熔融纤维2m、2n彼此向相反方向卷绕在硬质纤维1上。

作为下层纤维3,也可以采用聚酯纺织纱或聚酯与棉等的混纺线,但优选的是羊毛酯、酯、尼龙、毛尼龙等。硬质纤维1、下层纤维3和熔融纤维2是纤维、单丝或多丝。

本实用新型的编织物是本实用新型的强韧线30、40与不含硬质纤维的其它线的编织物,并且是如下的编织物:通过进行添纱编织、双面织、双层织等编织,强韧线30、40多显现在所得到的编织物的一个面上,其它线8、9多显现在该编织物的另一面上。为了赋予编织物柔软性,优选的是,使用聚氨酯纤维或生橡胶等伸缩性大的线作为其它线8、9。

对本实用新型的手套的编织组织做了多种考虑,认为特别优选的组织是如下的手套:添纱编织成:以强韧线30、40作为地纱,以弹性线8作为添织纱,地纱显现在外表面,添织纱显现在内表面。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芯线20是线弯曲时弯曲形变最大的部分、即内部应力最大的线的外周部分成为弹性大的下层纤维或熔融树脂部分,由于与硬质纤维一体化的该熔融树脂和下层纤维的内部应力,施加于硬质纤维的应力得以减轻,此外,即使在硬质纤维断裂时,下层纤维及熔融树脂也不断裂。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强韧线编织而成的编织物的硬质纤维1的折断端不易露出于编织物的表面,不会给穿戴者带来刺扎那样的不适感。

根据借助于熔融2b的熔融纤维2使硬质纤维1和下层纤维3一体化而成的芯线20c~20e,由于硬质纤维1被下层纤维3和熔融树脂2b包覆,因此,发挥下层纤维3对硬质纤维1的断裂及折断的保护作用,因而,能够得到比仅以熔融树脂2包覆的芯线20a、20b更具备优异的柔软性及合身感的强韧线。

此外,由于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强韧线和与其它相比具备柔软性的、添加例如聚氨酯纤维或生橡胶等的弹性线编织的添纱编织、双面织、双层织等的编织物,因此能够形成肌肤触感良好且柔软性优异的编织物。特别是,添加弹性丝编织的手套具备优异的柔软性和肌肤触感。

因此,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强韧线30、40和其它线来提供各种编织物、作业用手套、绑腿、作业用围裙等,从而能够提供柔软性及经济性优异、并且不会发生硬质纤维的折断端露出而给穿戴者带来不适感的具备耐切割性的手套及其它编织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强韧线的制造工序的框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芯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芯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包覆处理的示意侧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强韧线的制造工序的框图。

图6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复合处理的示意侧视图。

图7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芯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包覆处理的示意侧视图。

图9是示出第四实施例的复合处理的示意侧视图。

图10是示出第五实施例的强韧线的制造工序的框图。

图11是示出第五实施例的复合处理的示意侧视图。

图12是示出第五实施例的芯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13是示出第五实施例的包覆处理的示意侧视图。

图14是示出第六实施例的强韧线的制造工序的框图。

图15是示出第六实施例的复合处理的示意侧视图。

图16是示出第六实施例的芯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17是示出第六实施例的包覆处理的示意侧视图。

图18是示出第七实施例的强韧线的制造工序的框图。

图19是示出第八实施例的强韧线的制造工序的框图。

图20是示出第九实施例的强韧线的制造工序的框图。

图21是示出针织物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22是示出针织物的示例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 硬质纤维

2 熔融纤维

3 下层纤维

5、5a 绕线

8、9 弹性线

10 (10a、10c~10f)复合线

11 复合处理

12 加热处理

13 包覆处理

20 (20a~20e)芯线

30 (30a、30c~30e)强韧线

40 (40c~40e)强韧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中,1是硬质纤维,2是熔融纤维,3是配置在硬质纤维1与熔融纤维2之间的下层纤维,10a是将硬质纤维1和熔融纤维2复合(捻合或包覆)而成的复合线,10c~10f是将硬质纤维1与下层纤维3与熔融纤维2复合而成的复合线,20a、20b是将通过加热处理12而熔融2b的熔融纤维2与硬质纤维1熔接而成为一体的芯线,20c~20e是将熔融2b的熔融纤维2与硬质纤维1和不熔融的下层纤维3熔接而成为一体的芯线,30a是将绕线5卷绕于芯线20a、20b而得到的强韧线,30c~30e是将绕线5卷绕于芯线20c~20e而得到的强韧线,40是绕线5a借助于熔融2b的熔融纤维2与芯线20c~20e熔接的强韧线。

图1~图4是示出不具备下层纤维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图。图5~图20是示出含有下层纤维3的第三至第九实施例的图,图5~图9是示出硬质纤维1和下层纤维3均为1根的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图。图10~图13是示出硬质纤维为2根1m、1n的第五实施例的图。图14~图17是示出下层纤维3是2根3m、3n的第六实施例的图。图18~图20是示出与第三至第六实施例中的加热处理12和包覆处理13的工序顺序相反的第七至第九实施例的图。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实用新型的强韧线30a的制造工序的框图。在第一工序的复合处理11中,将硬质纤维1和熔融纤维2复合,在第二工序中对得到的复合线10进行加热处理12而将熔融纤维2的至少周边部分熔融2b以使其附着在被复合了的硬质纤维1的表面。在该加热处理12中得到的线是芯线20a。

图1的第二工序的加热处理12是将与硬质纤维1复合了的熔融纤维2的至少周边部熔融而与硬质纤维1的表面熔接以使二者一体化的处理。因此,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是熔融纤维2的至少周边部分熔融2b而熔解的树脂与硬质纤维1的表面熔接的温度和时间。在使用中心部2a是高熔点、周边部是低熔点的熔融纤维作为熔融纤维2时,加热处理12的加热温度是低熔点部分的树脂熔融、高熔点部2a的树脂不熔融的温度。

图2和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通过加热处理得到的第一实施例的芯线20a和第二实施例的芯线20b的截面的放大图,图2是将一根熔融纤维2卷绕于多丝的玻璃纤维1而形成的芯线的示例,图3是将细的熔融纤维和粗的熔融纤维彼此沿相反方向卷绕于单丝的不锈钢纤维而形成的芯线的示例。

在第三工序的包覆处理13中,绕线5被卷绕于在第二工序中得到的芯线20a、20b。图4是示出包覆处理13中的包覆中途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示出了作为强韧线的绕线5被卷绕于作为芯线的芯线20a的状态。图4是单股包覆,当然也可以是双股包覆。通过该第三工序能够得到强韧线30a。

图5、图10和图14是示出强韧线30c~30e的制造工序的框图。在第一工序的复合处理11中,将硬质纤维1、下层纤维3和熔融纤维2彼此复合,在第二工序中对得到的复合线10c~10e进行加热处理12以使熔融纤维2的至少周边部分熔融2b而附着于被复合了的硬质纤维1和下层纤维3。通过该加热处理12得到的线是芯线20c~20e。另外,复合处理11也可以在一个工序中进行,但通常在多个捻合或包覆工序中进行。

如图6、图11和图15所示,下层纤维3作为添纱被卷绕于硬质纤维1。下层纤维3被卷绕成不完全覆盖硬质纤维1的表面而使硬质纤维1在相邻的下层纤维之间露出。优选的下层纤维3的匝数是40次/米~1000次/米,优选的是100次/米~350次/米,但在下层纤维3是两根的第六实施例中,通常,如图15所示,两根下层纤维3m、3n通过双股包覆加工被复合,该情况下的硬质纤维1侧的下层纤维3m优选的是3次/米~50次/米。

通常,熔融纤维2通过双股包覆加工被复合成与被卷绕于硬质纤维1的下层纤维(添纱)交叉。即,如图6、图11和图15所示,将下层纤维3作为添纱卷绕于硬质纤维1,并与下层纤维3的卷绕方向相反地卷绕有作为上绕线的熔融纤维2。

图6至图8中的复合处理是将下层纤维3卷绕于硬质纤维1的处理,但也可以是将硬质纤维1卷绕于下层纤维3的处理。图9是示出那样处理下的复合线10f的图。在复合处理中,以羊毛酯、酯、尼龙、毛尼龙作为下层纤维3而将硬质纤维1卷绕于该下层纤维,在其上卷绕熔融纤维2而进行了加热处理的芯线和在该芯线上卷绕绕线而成的强韧线具备伸缩性,因此适合于要求更高柔软性的编织物。

第二工序的加热处理12是将通过第一工序的复合处理11得到的复合线10中的熔融纤维2的至少周边部熔融并与硬质纤维1和下层的下层纤维3熔接以将三者一体化的处理。因此,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是熔融纤维2的至少周边部分熔融2b而熔解的树脂与硬质纤维1和下层纤维3的表面熔接的温度和时间。

图7、图12和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通过加热处理12得到的各个实施例的芯线20c~20e的截面的放大图。如图所示,在硬质纤维1的表面上熔融的树脂2b以从熔融纤维的未熔解的中心部2a扩展的状态与硬质纤维1和下层的下层纤维3的表面熔接,作为熔融纤维的中心部的高熔点部2a未熔融而以卷绕于硬质纤维1和下层纤维3的状态留在熔融的树脂2b内。

如上所述,下层纤维3未将硬质纤维1的表面完全地覆盖,硬质纤维1露出于所卷绕的下层纤维3之间。熔融的熔融纤维2在该露出的区域与硬质纤维1的表面熔接。另一方面,由于熔融纤维2与下层纤维3以交叉的方式复合,因此,在该交叉的部分与下层纤维3熔接。

在第三工序的包覆处理13中,绕线5被卷绕于在第二工序中得到的芯线20c~20e。

图8、图13和图17是示出包覆处理13的包覆中途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图,示出了绕线5被卷绕于芯线20c~20e的状态。这些图示出了单股包覆,当然也可以是双股包覆。通过该包覆处理,能够得到强韧线30c~30e。

在绕线5使用具备耐热性的线、即在使熔融纤维2熔融而与硬质纤维1和下层纤维3熔接的加热处理12中不会熔融的绕线5a的情况下,如图18至图20所示,可在加热处理12之前进行包覆处理13。

图18至图20的第七至第九实施例的复合处理11、加热处理12和包覆处理13分别与第三至第六实施例的复合处理11、加热处理12和包覆处理13相同。仅如下方面与第三至第六实施例的强韧线30c~30e不同:得到的强韧线40的绕线被限定于具备耐热性的线5a,并且,在加热处理12中熔融的熔融纤维2还与绕线5a熔接。

在实用新型人使用玻璃纤维作为硬质纤维1、使用羊毛酯作为下层纤维3、使用毛尼龙、羊毛酯、芳纶纤维作为绕线进行的试验中,若硬质纤维、下层纤维、熔融纤维和绕线的种类及匝数等相同,则作为强韧线的功能或效果与第三至第六实施例的强韧线大致相同。

所得到的强韧线30、40还能够单独进行编织或与含有其它硬质纤维的线一同进行编织,但通常与不含硬质纤维的其它线交编或交织。例如,在编织手套时,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强韧线30、40作为地纱、使用含有聚氨酯纤维及生橡胶等高弹性线的线、蓬松加工线、天然纤维的线等伸缩性、吸湿性和肌肤触感优异的线作为添织纱8来进行添纱编织(图21),使得地纱30、40显现在手套的表面、添织纱8显现在内面。

添纱编织作为表背面不同的用线的编织方法而广泛被采用,但双层织及双面织等也为人所知,通过使用这些技术,能够得到如下的编织物:外表面或表面具备耐切割性及强韧性,内面或背面具备柔软性、吸湿性、肌肤触感等与各个编织物的用途相应的性质。

例如,如图22所示,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强韧线30、40织成外侧的层21、使用由肌肤触感优异的纤维构成的其它线9织成内侧的层22、并在外侧的层21上断续地张绕其它线9而连接成的双层结构的质地等。双面织也是与双层织同样的双层的针织物。

[表1]

表1是示出本申请的实用新型人试制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强韧线的示例的表。在该表中,产品编号1~4的玻璃纱是裸线数为100根的玻璃纤维的多丝,产品编号5、6的玻璃纱是裸线数为200根的玻璃纤维的多丝,不锈钢细线是单丝。

熔融纤维是由多根中心部为高熔点、周边部为低熔点的纤维构成的线,产品编号1和7是纺织线,产品编号2~6和8~11是多丝。由多根纺织线和多丝构成的熔融纤维是通过图1中的加热处理12成为由多根未熔融而留下的纤维2a和一体地包含这些纤维的熔融后的树脂2b构成的单丝状,熔融的低熔点部分与玻璃丝和不锈钢细线的表面熔接。

绕线是多丝。玻璃丝、熔融纤维和绕线的各栏的()内的数值是表示以各个纤维的整个截面积作为一根纤维时的线径的数值。

根据实用新型人进行的试验,作为通过添纱编织来编成耐切割手套所使用的地纱,表1中示有绕线的种类的产品编号3、6和9、10的强韧线被认为特别优异。

使用不锈钢的单线(单丝)作为硬质纤维1而形成的芯线有时在不锈钢与熔融后的树脂之间发生线在长度方向上滑动而无法充分地实现硬质纤维1的包覆。如图3所示,通过使用2m和2n这两根作为熔融纤维2而进行复合化,从而能够解决此问题。

[表2]

表2是示出实用新型人针对图3所示的芯线20b进行的试验的内容的表。即,进行了如下的试验:将熔融纤维2m卷绕于硬质纤维1后,将熔融纤维2n卷绕成与成为下层的熔融纤维2m交叉而进行复合化,然后进行加热处理12而将两个熔融纤维2m、2n熔融。这些试验的结果是,确认了使用单丝的不锈钢纤维时的上述问题得以解决。

另外,关于表2中的硬质纤维2m、2n和绕线,对捻数不同的多个试制线总地进行了记载,在各栏中以多行记载的纤维及线的种类表示针对它们各自、并且针对以“,”划分开的多个粗细的情况进行了试制。

在这些表中,GY是玻璃纤维的多丝,sus是不锈钢单丝、熔融纤维是熔融聚酯的多丝,WE是羊毛酯,WN是毛尼龙,PET是聚酯,An丙烯酸,D是但尼尔,μ是线径微米,T/m是每米的捻数。

[表3]

[表4]

[表5]

表3、表4和表5是分别示出本申请的实用新型人试制的第三、第四和第六实施例的强韧线的示例的表。关于表3中的硬质纤维、下层纤维、熔融纤维和绕线,对捻数不同的多个试制线总地进行了记载,在各栏中以多行记载的纤维及线的种类表示针对它们各自、并且针对以“,”划分开的多个情况进行了试制。

熔融纤维通过加热处理12至少各纤维的周缘部熔融而与硬质纤维和下层的羊毛酯纤维的表面熔接,并且多根纤维熔融后凝固而成为由熔融后的树脂2b构成的单丝状(参照图7、图12和图16)。

在表3中,针对使用玻璃纤维的多丝作为硬质纤维1的情况和使用不锈钢的单丝的情况进行了试验。在任一情况下均能够通过在硬质纤维1与熔融纤维2之间配置下层纤维3来赋予所得到的强韧线及编织物优异的柔软性和更良好的穿戴感。

但是,使用1根不锈钢单丝作为硬质纤维的芯线有时硬质纤维与熔融纤维的熔接力弱、无法充分地包覆硬质纤维1,使用该芯线的编织物的柔软性也不够。

与此相对,根据如表4和表1所示硬质纤维1为玻璃纤维1m和不锈钢纤维1n的捻线的第五实施例、以及如表5和表5所示下层纤维3为卷绕方向为相反方向的两根下层纤维3m、3n的第六实施例,能够提高含有耐切割性优异的不锈钢单丝的芯线或强韧线的柔软性。

在实用方面,重视耐切割性时,优选的是表4所示的实施例,通过形成将不锈钢纤维1n卷绕于玻璃纤维的多丝1m上的结构,还能够赋予柔软性。另一方面,重视柔软性时,能够采用表5所示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