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磨浆与漂白于一体化的造纸厂用造纸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770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磨浆与漂白于一体化的造纸厂用造纸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磨浆与漂白于一体化的造纸厂用造纸设备。



背景技术:

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用新型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但是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造纸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实用新型。分有机制和手工两种形式。机制是在造纸机上连续进行,将适合于纸张质量的纸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在造纸机的网部初步脱水,形成湿的纸页,再经压榨脱水,然后烘干成纸。

手工则用有竹帘、聚酯网或铜网的框架,将分散悬浮于水中的纤维抄成湿纸页,经压榨脱水,再行晒干或烘干成纸。机制和手工两种造出来的纸最大区别在于,由于手工纸采用人工打浆,纸浆中的纤维保存完好;机制纸采用机器打浆,纸浆纤维被打碎。使得手工纸在韧性拉力上大大优于机制纸。机制纸存在浆网速差导致纤维纵横向分布不均,手工纸不存在纤维纵横向分布比例不均,特别体现在书画用纸上(比如:宣纸)。

在造纸时,首先需要将树木和草切碎,然后再闷在一个大锅里面蒸煮至烂,接着把蒸好了的液体(专业上叫纸浆)从锅里面放出来,再使纸浆流过专门的设备被纸浆中的纤维磨得更烂,然后漂白。到这里的工作,我们专业上叫作“制浆”。现有的磨浆设备效果较差,还需要多次过滤才能被使用;且现有的漂白设备的使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漂白剂与纸浆的混合效果较差,同时现有的磨浆与漂白工序分开进行,造成造纸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磨浆与漂白于一体化的造纸厂用造纸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磨浆与漂白于一体化的造纸厂用造纸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磨浆装置和漂白装置,所述底座左部固定设有支撑柱,磨浆装置通过连接架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顶部固定设有悬臂梁,悬臂梁内设有动力装置;所述磨浆装置右侧的底座上设有第一泵体,第一泵体的进口通过软管与磨浆装置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泵体的出口通过软管与位于泵体右侧的漂白装置的顶部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磨浆装置包括磨浆壳体,磨浆壳体由上套筒、过渡套筒和下套筒组成,过渡套筒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上套筒和下套筒通过过渡套筒相连接,磨浆壳体内部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顶端与动力装置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上磨盘,上磨盘与上套筒内侧壁不相接触,所述上磨盘下方的上套筒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下磨盘,下磨盘与第一转轴不相接触,所述上磨盘下表面和下磨盘上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研磨凸起;所述第一转轴下部固定设有磨浆体,磨浆体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磨浆体外侧壁上固定设有若干第一粉碎体,过渡套筒内侧壁上固定设有若干第二粉碎体,第一粉碎体和第二粉碎体交错设置;所述下套筒顶部固定设有拦截滤网,拦截滤网呈圆弧状;所述第一转轴内部为中空,第一转轴内部布置有管道,管道一端与固定设置在上套筒外侧壁上的第二泵体相连接,第二泵体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管道,管道另一端延伸至磨浆壳体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粉碎体和第二粉碎体均呈三棱锥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两个带轮、皮带和第一电机,两个带轮通过皮带相连接,其中一个带轮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另一个带轮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悬梁臂延伸至悬梁臂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漂白装置包括漂白壳体,漂白壳体内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顶端与位于漂白壳体上方的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侧壁上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混合装置;所述第二转轴下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第二转轴下部还固定连接有若干水平杆,水平杆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搅拌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安装杆,安装杆外部套设有套筒,套筒右端为封闭状,且安装杆右端与套筒右端通过复位弹簧相连接,所述套筒外侧壁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混合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安装杆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导向槽,导向槽内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另一侧与套筒内侧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漂白壳体顶部设有药剂添加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漂白壳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置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纸浆先后进行磨浆和漂白处理,其一体化程度高,制备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和制纸效率高,有效提高了制纸效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和节约了企业的劳动力支出,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磨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漂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磨浆与漂白于一体化的造纸厂用造纸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磨浆装置4和漂白装置9,所述底座1左部固定设有支撑柱2,磨浆装置4通过连接架3与支撑柱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2顶部固定设有悬臂梁6,悬臂梁6内设有动力装置5;所述磨浆装置4右侧的底座1上设有第一泵体8,第一泵体8的进口通过软管7与磨浆装置4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泵体8的出口通过软管7与位于泵体8右侧的漂白装置9的顶部相连通,利用第一泵体8将磨好后的纸浆输送到漂白装置8内进行漂白工作;

所述磨浆装置4包括磨浆壳体41,磨浆壳体41由上套筒4101、过渡套筒4102和下套筒4103组成,过渡套筒4102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上套筒4101和下套筒4103通过过渡套筒4102相连接,磨浆壳体41内部设有第一转轴42,第一转轴42顶端与动力装置5相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42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上磨盘49,上磨盘49与上套筒4101内侧壁不相接触,所述上磨盘49下方的上套筒4101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下磨盘410,下磨盘410与第一转轴42不相接触,所述上磨盘49下表面和下磨盘410上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研磨凸起411,纸浆落到上磨盘49与下磨盘410之间的区域时,第一转轴42带动上磨盘49转动,上磨盘49下侧的研磨凸起411与下磨盘410上侧的研磨凸起411对纸浆进行研磨处理,研磨处理的纸浆通过下磨盘410与第一转轴42之间的间隙处落下;

第一转轴42下部固定设有磨浆体45,磨浆体45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磨浆体45外侧壁上固定设有若干第一粉碎体46,过渡套筒4102内侧壁上固定设有若干第二粉碎体47,第一粉碎体46和第二粉碎体47交错设置,待磨的纸浆加入到磨浆壳体41内,随后纸浆下落,第一转轴42转动,磨浆体45上的第一粉碎体46转动,与第二粉碎体47相配合对纸浆进行精细的粉碎处理;

所述下套筒4103顶部固定设有拦截滤网48,拦截滤网48呈圆弧状;所述第一转轴42内部为中空,第一转轴42内部布置有管道43,管道43一端与固定设置在上套筒4101外侧壁上的第二泵体44相连接,第二泵体44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管道43,管道43另一端延伸至磨浆壳体41内部,拦截滤网48对粉碎后的拦截进行筛选,满足要求的通过拦截滤网48,不满足要求的大颗粒纸浆停留在拦截滤网48上,启动第二泵体44,第二泵体44通过管道43将大颗粒纸浆抽出,再次进入到磨浆体45上方,然后再进行磨浆处理,直至全部满足要求;

所述第一粉碎体46和第二粉碎体47均呈三棱锥状。

所述动力装置5包括两个带轮51、皮带52和第一电机53,两个带轮51通过皮带52相连接,其中一个带轮51与第一转轴42固定连接,另一个带轮51由第一电机53驱动,所述第一转轴42穿过悬梁臂6延伸至悬梁臂6上方,第一电机53通过转轴驱动带轮51转动,带轮51通过皮带52带动另外一个带轮5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42转动;悬臂梁6的侧壁上固定嵌设有轴承,第一转轴42穿过轴承,且与轴承内圈固定连接;

所述漂白装置9包括漂白壳体91,漂白壳体91内设有第二转轴94,第二转轴94顶端与位于漂白壳体91上方的第二电机9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94侧壁上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混合装置95;所述第二转轴94下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910,第二转轴94下部还固定连接有若干水平杆97,水平杆97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搅拌杆96,当纸浆达到要求后通过第一泵体8将纸浆输送到漂白壳体91内,再向漂白壳体91内加入漂白剂,启动第二电机92,第二电机92带动第二转轴94转动,第二转轴94带动混合装置95对混合液体进行扰动,使纸浆与漂白剂能够充分混合,提高了纸浆的漂白效果;同时螺旋叶片910对漂白壳体91底部的纸浆进行提升和搅拌,防止漂白壳体91底部的纸浆沉底,造成混合的不均匀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漂白效果;此外,水平杆97布置的搅拌杆96也可以对纸浆和漂白剂进行进一步的混合,进一步提高了漂白效果。

所述混合装置95包括安装杆9501,安装杆9501外部套设有套筒9502,套筒9502右端为封闭状,且安装杆9501右端与套筒9502右端通过复位弹簧9504相连接,所述套筒9502外侧壁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混合叶片9503,当第二转轴4发生转动时带动混合装置95转动,混合装置95上的套筒9503在离心力作用下远离第二转轴94,从而带动混合叶片9503远离第二转轴94,扩大了混合半径,提高了漂白效果。

所述安装杆9501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导向槽9505,导向槽9505内设置有导向块9506,导向块9506另一侧与套筒9502内侧壁固定连接,导向块9506对导向槽9505进行导向作用。

所述漂白壳体91顶部设有药剂添加口93,将漂白剂从药剂添加口93处加入。

所述漂白壳体91底部设有出料口98,出料口98上设置有阀门9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待磨的纸浆加入到磨浆壳体41内,第一电机53通过转轴驱动带轮51转动,带轮51通过皮带52带动另外一个带轮5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42转动;随后纸浆下落,纸浆落到上磨盘49与下磨盘410之间的区域时,第一转轴42带动上磨盘49转动,上磨盘49下侧的研磨凸起411与下磨盘410上侧的研磨凸起411对纸浆进行研磨处理,研磨处理的纸浆通过下磨盘410与第一转轴42之间的间隙处落下;待磨的纸浆加入到磨浆壳体41内,随后纸浆下落,第一转轴42转动,磨浆体45上的第一粉碎体46转动,与第二粉碎体47相配合对纸浆进行精细的粉碎处理;拦截滤网48对粉碎后的拦截进行筛选,满足要求的通过拦截滤网48,不满足要求的大颗粒纸浆停留在拦截滤网48上,启动第二泵体44,第二泵体44通过管道43将大颗粒纸浆抽出,再次进入到磨浆体45上方,然后再进行磨浆处理,直至全部满足要求;当纸浆达到要求后通过第一泵体8将纸浆输送到漂白壳体91内,再向漂白壳体91内加入漂白剂,启动第二电机92,第二电机92带动第二转轴94转动,当第二转轴4发生转动时带动混合装置95转动,混合装置95上的套筒9503在离心力作用下远离第二转轴94,从而带动混合叶片9503远离第二转轴94,扩大了混合半径,提高了漂白效果;同时螺旋叶片910对漂白壳体91底部的纸浆进行提升和搅拌,防止漂白壳体91底部的纸浆沉底,造成混合的不均匀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漂白效果;此外,水平杆97布置的搅拌杆96也可以对纸浆和漂白剂进行进一步的混合,进一步提高了漂白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