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质文献无水液相脱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9022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质文献无水液相脱酸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质文献无水液相脱酸系统。



背景技术:

纸张是历史记录、传承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因此是否能够长期安全的保存至关重要。由于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所以其耐久性是有限。由于近代制备技术方法给其带来不耐久的隐患,其酸化成为了影响纸质文献长久保存的主要问题。预防纸质文献酸化损毁,造成记录内容信息丢失,现在一般采用如下方式解决:1、制作缩微胶片;2、数字化处理;3、给纸质文献脱酸。由于前两者并不能保持原物,因此缺点明显。脱酸处理现可分为液相和气相两类三种方式。液相有:1、采用水溶液处理:在水溶液处理过程中,纸张容易发生变形,甚至于损害,有的书写字迹需要先做加固处理,过程异常繁琐,可靠性不高; 2、无水溶剂处理法:现在采用的工艺安全性低、脱酸效果差、不易回收;3、气相脱酸法:此类方法主要的缺点是设备费用高,存在易燃易爆的安全隐患,且碱的残存量少,脱酸效果差。现有技术对此并没有解决之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纸质文献无水液相脱酸系统,它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方便的实现纸质文件脱酸处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纸质文献无水液相脱酸系统,包括若干脱酸系统,所述脱酸系统包括储存罐和吸附罐,在储存罐外设有脱酸剂循环线和脱酸剂输送线,在脱酸剂循环线上设有脱酸剂循环泵,所述脱酸剂循环泵的进口管线与储存罐底部相连,所述脱酸剂循环泵的出口管线与储存罐的上部相连,在脱酸剂输送线上设有脱酸剂输送泵,所述脱酸剂输送泵的进口管线与储存罐底部相连,所述脱酸剂输送泵的出口管线与吸附罐的上部相连,在吸附罐外设有吸附循环线和吸附输送线,在吸附循环线上设有吸附循环泵,所述吸附循环泵的进口管线和出口管线分别与吸附罐相连,在吸附输送线上设有吸附输送泵,所述吸附输送泵的进口管线与吸附罐的底部相连,所述吸附输送泵的出口管线分别与回收系统相连,回收系统的回收输送管线分别与各储存罐相连。

优选的,所述回收系统包括与吸附输送泵出口管线相连的冷凝回收器,冷凝回收器与回收罐相连,回收罐与真空系统相连,在回收罐外设有回收输送线,在回收输送线上设有回收输送泵,回收输送泵的进口管线与回收罐的底部相连,回收输送泵的出口管线分别与各储存罐相连。

优选的,在各储存罐的顶部设有再生剂补充管路。

优选的,所述冷凝回收器高度高于回收罐布置,冷凝回收器底部设有冷凝管道与回收罐相连,在冷凝管道上设有视镜。

优选的,在吸附罐中部设有一竖直布置的支撑管道,在支撑管道上套设有若干物料筐,在吸附罐底部设有与物料筐配合设置的支撑座;所述物料筐壁货物物料筐底镂空设置,在物料筐内均布有若干隔板,在支撑管道上设有若干与物料筐位置配合设置的通孔;吸附循环泵的进口管线与吸附罐底部相连,吸附循环泵的出口管线与支撑管道底部相连。

优选的,在吸附罐上设有回收旁路与冷凝回收器相连。

优选的,在吸附输送线上设有吸附输送泵旁路。

优选的,吸附罐设有加热装置;储存罐内设有一竖直布置的超声波震动棒。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缠绕在吸附罐外的若干电加热带。

优选的,所述脱酸剂为含有纳米氧化镁的氟烃溶剂悬浮液。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系统设计合理,将多个脱酸系统平行设置,共用回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消耗悬浮液,只消耗纳米氧化镁脱酸剂,运行成本低;在回收系统中设有冷凝回收器,冷凝回收器中的液体采用重力回收,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去除冷凝回收器中的水份;设有若干物料筐和与之配合的通孔,能够使得脱酸剂充分循环,脱酸剂中的纳米氧化镁被失掉水分子的纸纤维均匀吸附在表面上;设有电加热带能够使加热过程促进氟烃溶剂的挥发,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物料筐和支撑管道的示意图。

图中,1、储存罐,2、吸附罐,3、脱酸剂循环线,4、脱酸剂输送线,5、脱酸剂循环泵,6、脱酸剂输送泵,7、吸附循环线,8、吸附输送线,9、吸附循环泵,10、吸附输送泵,11、冷凝回收器,12、支撑管道,13、物料筐,14、隔板,15、通孔,16、回收罐,17、真空泵,18、回收输送泵,19、回收输送线,20、再生剂补充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2所示,一种纸质文献无水液相脱酸系统,包括若干脱酸系统,所述脱酸系统包括储存罐1和吸附罐2,在储存罐1外设有脱酸剂循环线3和脱酸剂输送线4,在脱酸剂循环线3上设有脱酸剂循环泵5,所述脱酸剂循环泵5的进口管线与储存罐1底部相连,所述脱酸剂循环泵5的出口管线与储存罐1的上部相连,在脱酸剂输送线4上设有脱酸剂输送泵6,所述脱酸剂输送泵6的进口管线与储存罐1底部相连,所述脱酸剂输送泵6的出口管线与吸附罐2的上部相连,在吸附罐2外设有吸附循环线7和吸附输送线8,在吸附循环线7上设有吸附循环泵9,所述吸附循环泵9的进口管线和出口管线分别与吸附罐2相连,在吸附输送线8上设有吸附输送泵10,所述吸附输送泵10的进口管线与吸附罐 2的底部相连,所述吸附输送泵10的出口管线分别与回收系统相连,回收系统的回收输送管线分别与各储存罐1相连。

所述回收系统包括与吸附输送泵10出口管线相连的冷凝回收器11,冷凝回收器11与回收罐16相连,回收罐16与真空系统相连,在回收罐16外设有回收输送线19,在回收输送线上设有回收输送泵18,回收输送泵的进口管线与回收罐16的底部相连,回收输送泵的出口管线分别与各储存罐1相连。真空系统采用真空泵即可,真空泵17入口与回收罐顶相连,出口排空。

在各储存罐1的顶部设有再生剂补充管路20。将储存罐1内的脱酸剂取样测定浓度后,若达不到使用标准,则采用注入高浓度纳米氧化镁氟烃类悬浮液的方法来补充氧化镁。

所述冷凝回收器11高度高于回收罐16布置,冷凝回收器11底部设有冷凝管道与回收罐16相连,在冷凝管道上设有视镜。采用重力回收的方法来回收溶剂,设有视镜能够监测是否含有水,若含有水,可通过排水管等将其冷凝回收器11内的水排出。

在吸附罐2中部设有一竖直布置的支撑管道12,在支撑管道12上套设有若干物料筐13,在吸附罐2底部设有与物料筐13配合设置的支撑座;所述物料筐壁货物物料筐底镂空设置,在物料筐13内均布有若干隔板14,在支撑管道12 上设有若干与物料筐13位置配合设置的通孔15;吸附循环泵9的进口管线与吸附罐2底部相连,吸附循环泵9的出口管线与支撑管道12底部相连。设有若干物料筐13和与之配合的通孔15,能够使得脱酸剂循环,纳米氧化镁的分布更加均匀,在纸质文献表面的附着更加均匀,效果也更好

在吸附罐2上设有回收旁路与冷凝回收器11相连。

在吸附输送线8上设有吸附输送泵10旁路。上述旁路皆是为了在对吸附罐 2加热时,内部的蒸汽能够方便的移出吸附罐2。

吸附罐2设有加热装置;储存罐内设有一竖直布置的超声波震动棒。设置超声波振动棒能够避免纳米氧化镁沉淀,提高其分散性,放置堵塞管道。

所述加热装置为缠绕在吸附罐2外的若干电加热带。设有电加热带能够使加热过程促进氟烃溶剂的挥发,提高加工效率。

所述脱酸剂为含有纳米氧化镁的氟烃溶剂悬浮液。纳米氧化镁采用40-50nm 粒径的氧化镁,氟烃溶剂可采用全氟庚烷等溶剂。

使用时,将纸质文献立着放在物料筐13内,若是书,则可以将书脊和支撑管道12平行放置,并将书脊放在靠近支撑管道12一侧;然后将书的封面与隔板14紧密抵接,再将物料筐13依次套设在支撑管道12上;随后启动脱酸剂输送泵6,将脱酸剂从储存罐1输送到吸附罐2,吸附罐2内通过吸附循环线7的作用,分散纳米氧化镁;在吸附罐2内循环40min后,通过吸附输送线8将脱酸剂移出,通过吸附输送泵10送到回收罐16内,此时,由于吸附罐2内还残留一些脱酸剂,通过加热带加热吸附罐2到60℃,通过吸附输送线8上的旁路移出蒸汽,到达冷凝回收器11,从冷凝回收器11回收溶剂到回收罐16,此时,主要是靠真空泵提供压力差来提供氟烃蒸汽运动的动力,待无蒸汽移出后,即完成无水脱酸作业。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纸张强度能够增强3-5倍,保存的寿命能够提高3-5 倍,耐折度在pH≥6时,能够提高1-2倍,当pH<6时,耐折度提高并不明显,但是处理之后的纸张不易碎,可以长时间完整保存。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