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系纤维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20094发布日期:2019-03-15 23:4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产业材料用、建筑物/汽车等的内装用、医疗/卫生用、衣料用等所使用的聚烯烃系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系纤维等聚烯烃系纤维具有拨水性、非吸水性、耐化学试剂性优异,且由于为低比重因此轻,此外再循环性高等特征,因此广泛用于产业材料用、建筑物/汽车等的内装用、医疗/卫生用等。特别是在产业材料用途中运用轻量和强度而广泛用于绳索、养护网、施工用的安全网等,但为了进一步轻量化,要求纤维的高强度化。

另一方面,在使用聚丙烯系纤维等聚烯烃系纤维来得到如绳索、网、织物或滤布等那样纤维彼此以弯曲或屈曲状态使用的制品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制品的可靠性、耐久性等,期望得到不仅拉伸强度高,而且结节强度、钩接强度也高的聚丙烯系纤维。

另外,对于通常的聚丙烯系纤维等聚烯烃系纤维、聚酯纤维而言,具有如下特征:分子链越是在纤维轴的长度方向上高度地进行取向,相对于与纤维轴垂直方向的应力就越变得非常弱,并且由于容易原纤化因此耐磨耗性变低,由此期望不易原纤化的纤维。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聚丙烯系纤维,通过使用在两端用加压水进行了密封的容器内装有加压水蒸气作为拉伸介质的拉伸槽,在120~180℃的拉伸温度下,对将熔体流动速率为0.1~10g/10分钟的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与熔体流动速率为10~40g/10分钟的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的混合物进行熔融纺丝而得到的未拉伸丝线进行拉伸,从而得到结节强度为8g/d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

但是,就该方法而言,与通常的辊拉伸、热板拉伸等相比,存在如下问题:需要特殊且昂贵的加压饱和水蒸气拉伸装置,进一步在加压饱和水蒸气拉伸中纤维的投入量会受到限制,生产速度也变差,因此不适合大量生产。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芯鞘型复合纤维,提出了如下的复合纤维,其为使用聚酯作为芯部、使用添加了无机物的聚酰胺作为鞘部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且适于断裂强度8.5g/d以上、断裂伸长率为15%以上的安全网用途,据报道:使用了该复合纤维的安全网的强度伸长率、冲击吸收性、尺寸稳定性、耐光性、耐磨耗性优异。

但是,该纤维与聚烯烃聚合物相比为高比重,因此从轻量化的观点出发是不利的,且由于为不同种类聚合物的复合纤维,因此存在再循环性低这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697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31692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从与纤维轴垂直方向施加的应力能够容易地变形、抑制原纤化、且结节强度优异的聚烯烃系纤维,特别是芯鞘型复合聚丙烯系纤维。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绳索、网等,且再循环性高的结节强度优异的聚烯烃系纤维,特别是芯鞘型复合聚丙烯系纤维。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1.一种聚烯烃系纤维,其为由多根单纤维构成的复丝,在各单纤维中,在与纤维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纤维直径压缩变形30%时,由下述式1算出的压缩强度为30~51mpa。

st=2p/(π×l×d)…(式1)

st:压缩强度(mpa)p:试验力(n)d:单纤维直径(mm)l:压头直径(mm)

2.根据1所述的聚烯烃系纤维,其为由多根单纤维构成的复丝,结节强度为4cn/dtex以上且拉伸断裂伸长率为10~26%。

3.一种聚烯烃系纤维,其为由多根单纤维构成的复丝,结节强度为4cn/dtex以上且拉伸断裂伸长率为10~26%。

4.一种聚烯烃系纤维,其为由多根单纤维构成的复丝,各单纤维为由芯部和鞘部构成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60g/10分钟,上述芯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小于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上述芯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与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之差为4~45g/10分钟。

5.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纤维,其为由多根单纤维构成的复丝,各单纤维为由芯部和鞘部构成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60g/10分钟,上述芯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小于上述鞘部的熔体流动速率,上述芯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与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之差为4~45g/10分钟。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纤维,钩接强度为4~8cn/dtex。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纤维,单纤维纤度为3~25dtex,总纤度为50~2000dtex。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纤维,聚烯烃的重均分子量为18~30万。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纤维,拉伸强度为6cn/dtex以上,拉伸初期弹性模量为70cn/dtex以上,结节断裂伸长率为5~20%。

10.根据4~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纤维,在上述芯鞘型复合纤维的与纤维轴垂直的截面上,芯部的面积比率为50~90%。

11.一种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以聚烯烃系未拉伸复丝的温度为130~180℃、总拉伸倍率为5.5~10.5倍和拉伸时的长丝的变形速度为1(1/秒)~15(1/秒)进行拉伸,将单纤维纤度设为3~25dtex,将拉伸断裂伸长率设为10~26%。

12.根据11所述的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拉伸后的牵引速度为100~500m/分钟。

13.根据11或12所述的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上述聚烯烃系未拉伸复丝的熔体流动速率为8~20g/10分钟。

14.根据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上述聚烯烃系纤维具有芯鞘结构,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60g/10分钟,芯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小于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与上述芯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之差为4~45g/10分钟。

15.一种绳索,其含有80质量%以上的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纤维。

16.一种网,其含有80质量%以上的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系纤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相对于施加于与纤维轴垂直方向上的应力能够容易地变形,抑制原纤化,高结节强度且高拉伸强度的具有芯鞘型复合结构的聚丙烯系纤维。这样的聚丙烯系纤维适合于绳索、网等成型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聚烯烃系纤维>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为由多根单纤维构成的复丝,在各单纤维中,在与纤维轴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纤维直径压缩变形30%时,由下述式1算出的压缩强度优选为30~51mpa。

st=2p/(π×l×d)…(式1)

st:压缩强度(mpa)p:试验力(n)d:单纤维直径(mm)l:压头直径(mm)

通过为复丝,与单丝相比,能够得到柔软的丝线,实现操作性提高的效果。

如果上述压缩强度为30mpa以上,则从后加工的通过性变得良好的方面出发是优选的。

另外,如果上述压缩强度为51mpa以下,则相对于与纤维轴垂直方向的应力能够容易地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加工品的原纤化,可以适合地用于绳索、网等。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压缩强度更优选为40~51mpa,进一步优选为45~48mpa。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为由多根单纤维构成的复丝,优选结节强度为4cn/dtex以上且拉伸断裂伸长率为10~26%。

如果上述结节强度为4cn/dtex以上,则在用于绳索、网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结节部的切断。另外,在工业上难以高生产且稳定地得到上述结节强度为7.0cn/dtex以上的聚烯烃复丝。从该观点考虑,上述结节强度更优选为5~6.8cn/dtex,进一步优选为5.5~6.5cn/dtex。

如果上述拉伸断裂伸长率为10%以上,则对聚烯烃复丝进行加工处理时工序通过性容易变得良好,如果上述拉伸断裂伸长率为26%以下,则最终制品的变形少,状态容易变得稳定。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拉伸断裂伸长率更优选为15~25%。

关于本发明的聚烯烃复丝,优选:将聚烯烃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以下,也称为“mfr”。)[依据astmd1238,在温度230℃、荷重2.16kg、时间10分钟的条件下测定]为8~20g/10分钟的单一聚烯烃系树脂熔融,从排出孔排出而得到聚烯烃未拉伸长丝。

如果上述mfr为8g/10分钟以上,则熔融粘度不会变得过高,成型加工性变得良好。如果上述mfr为20g/10分钟以下,则聚丙烯的分子量不会变得过低,容易得到高拉伸强度、高结节强度的聚烯烃复丝。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mfr更优选为10~18g/10分钟。

本发明所使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优选为94%以上99%以下。如果为94%以上,则聚烯烃复丝容易形成均匀的晶体结构,另一方面,如果低于99%,则能够在工业上得到聚烯烃复丝。

聚烯烃系树脂的分子量分布优选为5以下。如果分子量分布为5以下,则聚烯烃复丝容易取得均匀的晶体结构,纤维强度不易降低。上述分子量分布更优选为4以下。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优选:为由多根单纤维构成的复丝,各单纤维为由芯部和鞘部构成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为10~60g/10分钟,上述芯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小于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上述芯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与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之差为4~45g/10分钟。

从能够利用简单设备的观点考虑,上述芯鞘型复合纤维优选为芯部和鞘部的2成分体系。另外,从纤维的品质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在上述芯部的同心圆状上均匀地配置有上述鞘部的结构。

如果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为10~60g/10分钟的范围,则上述鞘部可以为单一的聚烯烃系树脂,也可以为多种聚烯烃系树脂的混合物。

如果上述鞘部的mfr为10g/10分钟以上,则存在相对于与纤维轴垂直方向的应力能够容易地变形,且抑制原纤化的效果。如果上述鞘部的mfr为60g/10分钟以下,则聚丙烯系树脂的分子量不会变得过低,容易得到鞘部的均匀性高的聚烯烃系纤维。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鞘部的mfr更优选为13~45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5~40g/10分钟。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优选:上述芯部的mfr小于上述鞘部的mfr,且上述鞘部的mfr与上述芯部的mfr之差为4~45g/10分钟。

如果上述芯部的mfr小于上述鞘部的mfr,且上述鞘部的mfr与上述芯部的mfr之差为4g/10分钟以上,则芯部能够提高高分子的取向,能够提高芯鞘型复合纤维的强度。

如果上述芯部的mfr与上述鞘部的mfr之差为45g/10分钟以下,则能够减少由于粘度差引起的纺丝性不良。

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芯部的mfr与上述鞘部的mfr之差更优选为7~40g/10分钟。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优选上述芯部的mfr为1~20g/10分钟。

如果上述芯部的mfr为1g/10分钟以上,则熔融粘度不会变得过高,成型加工性变得良好。如果上述芯部的mfr为20g/10分钟以下,则高分子的分子量不会变得过低,容易得到芯部分的均匀性高的聚烯烃复丝。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芯部的mfr更优选为5~18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8~15g/10分钟。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优选上述芯部和鞘部由相同的聚合物组构成。

在考虑再循环性时优选上述芯部和上述鞘部由相同的聚合物组构成。

相同的聚合物组是指芯部和鞘部的两成分为聚丙烯系树脂、或芯部和鞘部的两成分为聚乙烯系树脂。

本发明的聚烯烃复丝优选钩接强度为4cn/dtex~8cn/dtex。

如果上述钩接强度为4cn/dtex以上,则在用于绳索、网的情况下,能够减少钩接部的切断。上述钩接强度的上限没有限制,但在工业上难以得到具有8cn/dtex以上强度的聚烯烃复丝。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钩接强度优选为4.5cn/dtex~6.5cn/dtex。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优选单纤维纤度为3~25dtex。

如果上述单纤维纤度为3dtex以上,则加工时的工序通过性容易变得良好,进一步加工品的耐磨耗性也变得良好,因此可以适合地用于绳索、网等。如果上述单纤维纤度为25dtex以下,则纤维内的结构均质性容易变得良好,容易得到高强度/高弹性模量、高结节强度的聚烯烃复丝。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单纤维纤度更优选为3.5dtex~20dtex,进一步优选为4dtex~10dtex。

在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由复丝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单纤维纤度为3~25dtex,总纤度为50~2000dtex。

如果上述总纤度为50dtex以上,则可以适合地用于绳索、网。如果上述总纤度为2000dtex以下,则在拉伸纤维时长丝之间的拉伸差变少,因此从纤维强度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总纤度优选为120dtex~1700dtex。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优选聚烯烃的重均分子量为18~30万。

如果上述重均分子量为18万以上,则由于聚合物分子链变得充分长,因此拉伸强度、结节强度变高,如果为30万以下,则由于熔融粘度变得充分低,因此成型加工性变得容易。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重均分子量更优选为18万~25万。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优选拉伸强度为6cn/dtex以上,拉伸初期弹性模量为70cn/dtex以上,结节断裂伸长率为5~20%。

如果上述拉伸强度为6cn/dtex以上,则可以用于绳索、网等,能够实现轻量化,因此优选。另外,如果上述拉伸强度为8.5cn/dtex以下,则从能够在不进行强行拉伸的情况下稳定生产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从该观点考虑,上述拉伸强度更优选为7.0~8.3cn/dtex。

如果上述拉伸初期弹性模量为70cn/dtex以上,则可以适合地用于绳索、网等,能够轻量化,因此优选。另外,如果上述拉伸初期弹性模量为200cn/dtex以下,则从能够在不进行强行拉伸的情况下稳定生产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如果上述结节断裂伸长率为5%以上,则在用于绳索、网的情况下,作为成型体的伸长率容易变高,如果为20%以下,则作为成型体的变形少,状态容易变得稳定。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结节断裂伸长率优选为8~17%。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优选在上述芯鞘型复合纤维的与纤维轴垂直的截面上,芯部的面积比率为50~90%。

如果上述芯部的面积比率为50%以上,则从容易得到高强度的聚烯烃复丝的方面出发是有利的,如果为90%以下,则能够期待抑制原纤化的效果。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优选为聚丙烯系纤维。

如果为聚丙烯系纤维,则由于与聚乙烯系树脂相比熔点变高,因此在用于绳索、网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由于磨耗引起的熔融断裂。

在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进行合丝的情况下优选总纤度为1000dtex~20000dtex。合丝可以在拉伸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拉伸之后进行。

如果上述合丝后的总纤度为1000dtex以上,则可以适合地用于绳索、网。如果上述合丝后的总纤度为20000dtex以下,则由于作为制品的长丝的集束性提高,因此从制品强度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总纤度优选为2000dtex~10000dtex。

<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

关于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以聚烯烃系未拉伸复丝的温度为130~180℃、总拉伸倍率为5.5~10.5倍和拉伸时的长丝的变形速度为1(1/秒)~15(1/秒)进行拉伸,将单纤维纤度设为3~25dtex,将拉伸断裂伸长率设为10~26%。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优选上述拉伸时的长丝温度为130℃至180℃。

如果上述拉伸时的长丝温度为130℃以上,则成为晶体分散温度以上,因此拉伸性容易变得良好。如果上述拉伸时的长丝温度为180℃以下,则为未拉伸丝线的熔点以下,因此不熔融断裂,拉伸稳定。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拉伸时的长丝温度更优选为130℃至160℃。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优选将聚烯烃系未拉伸长丝以总拉伸倍率为5.5~10.5倍进行拉伸。

如果上述总拉伸倍率为5.5倍以上,则容易得到高取向的聚烯烃复丝,容易得到高强度的聚烯烃复丝。如果上述总拉伸倍率为10.5倍以下,则能够减少毛刺、断束的发生,能够稳定地得到聚烯烃复丝。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总拉伸倍率更优选为6.0~9.0倍,进一步优选为7.0~8.5倍。

另外,在将拉伸设为2阶段以上的情况下,第1阶段的拉伸倍率优选设为4.0~10.0倍,更优选设为5.0~9.0倍。进一步优选设为7.0~8.5倍。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优选拉伸时的长丝的变形速度为1(1/秒)~15(1/秒)。

如果上述变形速度为1(1/秒)以上,则在拉伸中不易发生分子弛豫,能够得到高取向的结晶链,能够得到高拉伸强度、高结节强度的纤维。如果上述变形速度为15(1/秒)以下,则不会强行拉长分子链,因此不易发生断线、断束。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变形速度更优选为2.5(1/秒)以上10(1/秒)以下。

在将未拉伸丝线以1阶段进行拉伸的情况下,拉伸时的变形速度优选设为8~15(1/秒)。另外,在以2阶段以上进行拉伸的情况下,优选第1阶段的拉伸时的变形速度设为6~13(1/秒),最终阶段的变形速度设为1~9(1/秒)。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优选拉伸后的牵引速度为100~500m/分钟。

如果上述牵引速度为100m/分钟以上,则生产率变得良好。另一方面,如果为500m/分钟以下,则所得的未拉伸丝线不会变得过于高结晶度、高取向,拉伸性变得良好。牵引速度更优选为200m/分钟以上450m/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m/分钟以上400m/分钟以下。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优选上述聚烯烃系未拉伸复丝的mfr为8~20g/10分钟。

如果上述mfr为8g/10分钟以上,则熔融粘度不会变得过高,成型加工性变得良好。如果上述mfr为20g/10分钟以下,则聚丙烯的分子量不会变得过低,容易得到高拉伸强度、高结节强度的聚烯烃复丝。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mfr更优选为10~18g/10分钟。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优选:上述聚烯烃系纤维具有芯鞘结构,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为10~60g/10分钟,芯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小于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且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与上述芯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之差为4~45g/10分钟。

如果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为10g/10分钟以上,则熔融粘度不会变得过高,成型加工性变得良好,通过设为60g/10分钟以下,从而纺丝稳定。

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更优选为13~45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5~40g/10分钟。

如果芯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小于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且芯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与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之差为4g/10分钟以上,则芯部能够提高高分子的取向,能够提高芯鞘型复合纤维的强度。另外,如果芯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与上述鞘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mfr之差为45g/10分钟以下,则能够减少由于粘度差引起的纺丝性不良。

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芯部的mfr与上述鞘部的mfr之差更优选为7~40g/10分钟。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优选上述芯部的mfr为1~20g/10分钟。

如果上述芯部的mfr为1g/10分钟以上,则熔融粘度不会变得过高,成型加工性变得良好。如果上述芯部的mfr为20g/10分钟以下,则聚丙烯系树脂的分子量不会变得过低,容易得到芯部的均匀性高的聚烯烃复丝。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芯部的mfr更优选为5~18g/1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8~15g/10分钟。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优选上述聚烯烃系纤维为聚丙烯系纤维。

如果为聚丙烯系纤维,则由于与聚乙烯系纤维相比熔点变高,因此在用于绳索、网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由于磨耗引起的熔融断裂。

在本发明所使用的聚烯烃系树脂中,在不妨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适当根据需要进一步添加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中和剂、成核剂、环氧稳定剂、润滑剂、抗菌剂、阻燃剂、抗静电剂、颜料、增塑剂等添加剂。

<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中的其他制造条件>

<纺丝、拉伸>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中,将聚烯烃原料投入到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混炼后,使用齿轮泵定量地从纺丝喷嘴的排出孔排出。纺丝温度只要根据聚烯烃原料的mfr设定即可,本发明的聚烯烃复丝的纺丝温度优选为200℃以上320℃以下。如果纺丝温度为200℃以上,则聚烯烃原料的熔融粘度不会变高,成型加工性变得良好,容易得到均质的晶体结构的聚烯烃复丝。另一方面,如果纺丝温度为320℃以下,则由于聚烯烃原料本身的热分解不进行,因此所得的聚烯烃复丝的强度不易降低。纺丝温度更优选为220℃以上3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0℃以上290℃以下。

从纺丝喷嘴的排出孔(以下,有时称为“孔”。)排出的聚合物的排出量优选每1孔为0.1g/分钟以上3g/分钟以下。如果排出量为0.1g/分钟以上,则不会由于淬火筒中的冷风而使丝线摇动变得显著,长丝间的熔接、与导轨的接触不易发生,能够稳定地得到未拉伸丝线。另一方面,如果排出量为3g/分钟以下,则树脂的冷却能够充分,在卷绕时长丝间的熔接不易发生,容易稳定地得到未拉伸丝线。上述排出量优选为1.0g/分钟以上2.5g/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g/分钟以上2.0g/分钟以下。

从纺丝喷嘴的排出孔挤出的纤维在淬火筒中接触10℃以上40℃以下的冷风而被骤冷。关于冷风的速度,从纤维的冷却进行,不发生由丝线摇动引起的纤维熔接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5m/秒以上5m/秒以下的范围。然后,对经冷却固化的纤维适当以给油装置施与油剂。

纺丝牵伸(spinningdraft)优选为5倍以上150倍以下。这里,纺丝牵伸可以通过未拉伸丝线的牵引速度(m/分钟)除以排出线速度(m/分钟)来算出。排出线速度为从纺丝喷嘴的排出孔排出的熔融树脂的每单位时间(分钟)的排出量除以排出孔的面积而得到的值。

如果纺丝牵伸为5倍以上,则在纺丝线上被施与张力,由淬火筒中的冷风影响而引起的丝线摇动不会变得显著,能够稳定地得到未拉伸丝线。另一方面,如果纺丝牵伸为150倍以下,则在纺丝线上张力不会变得过高,抑制取向结晶化的促进,所得的未拉伸丝线不会变得过于高结晶度、高取向,因此拉伸性变得良好。

未拉伸丝线的牵引速度优选为100m/分钟以上1000m/分钟以下。如果上述牵引速度为100m/分钟以上,则生产率变得良好。另一方面,如果为1000m/分钟以下,则所得的未拉伸丝线不会变得过于高结晶度、高取向,拉伸性变得良好。牵引速度更优选为200m/分钟以上800m/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m/分钟以上600m/分钟以下。

未拉伸丝线的拉伸可以将一次性卷绕的未拉伸丝线进行离线拉伸,也可以从纺丝工序暂时不卷绕而直接继续进行。

从生产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将未拉伸丝线一次性卷绕后进行拉伸。

另外,就拉伸而言,可以通过热板拉伸、热辊拉伸、热风炉拉伸等公知的方法进行拉伸。从降低变形速度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通过热板或热风炉进行拉伸。这里,变形速度可以通过将从牵引辊的速度减去供给辊的速度而得的值除以热板或热风炉的长度而算出。实际上难以求出使用了热辊时的变形速度,但由于在与热辊分离的瞬间被拉伸,因此与热板、热风炉拉伸相比,变形速度变快。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纤维(以下,也称为“聚烯烃复丝”。)的制造方法可以将未拉伸丝线分成1~3阶段来进行拉伸。

可以在拉伸前对纤维进行预加热。拉伸前的预加热可以使用加热辊、热板、热风炉等。进行预加热的丝线温度优选为50℃以上12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上110℃以下。

本发明的聚烯烃复丝的制造方法优选拉伸后的牵引速度为100m/分钟~1500m/分钟。如果上述牵引速度为100m/分钟以上,则生产率变得良好,如果上述牵引速度为1500m/分钟以下,则变形速度不会变得过快,能够减少断线。从这些观点考虑,上述牵引速度更优选为150m/分钟~1200m/分钟,进一步优选为200m/分钟~1000m/分钟。

本发明的绳索和网包含上述聚烯烃复丝。通过包含上述聚烯烃复丝,从而与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相比能够轻量化。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的任何限定。在这些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压缩强度、单纤维纤度、拉伸强度伸长率、结节强度伸长率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

<树脂的mfr(熔体流动速率)>

依据jisk7201在温度230℃、荷重2.16kg、时间1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压缩强度的测定方法>

关于压缩强度,使用微小压缩试验机(岛津公司制mct-w200),将单纤维试样固定于样品台,将压头直径为0.05mm的平面压头以35.3mn/秒的速度加压至最大1960mn,进行在与纤维轴垂直方向上进行压缩时的位移的测定。关于纤维直径,对每根单纤维使用装置所附带的显微镜进行测定,将纤维直径发生30%位移时的试验力代入下述式1,求出压缩强度。进行5次测定,使用平均值。

st=2p/(π×l×d)…(式1)

st:压缩强度(mpa)p:试验力(n)d:单纤维直径(mm)l:压头直径(mm)

<单纤维纤度、总纤度的测定方法>

关于总纤度,取样100m的聚丙烯系树脂的复丝,将其质量乘以100倍而得的值设为总纤度。单纤维纤度通过将总纤度除以长丝数来算出。

<重均分子量>

重均分子量使用高温sec(东曹hlc-8321gpc/ht)求出。试样用135℃的odcb(添加0.5g/lbht)进行溶解,使用1μm玻璃过滤器过滤后,供于测定。色谱柱使用tskgelgmh6-ht,在135℃进行测定。流速为1.0ml/分钟,校正试样使用单分散的聚苯乙烯来进行。

<拉伸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拉伸初期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

拉伸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拉伸初期弹性模量依据jisl1013来进行。使用拉伸试验机(岛津公司制ag-is),在试样长度200mm、拉伸速度100mm/分钟的条件下,在气氛温度20℃、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测定应变-应力曲线,由断裂点的值求出伸长率,由断裂点处的应力求出强度。初期弹性模量由应变-应力曲线的斜率算出。进行10次测定,使用平均值。

<结节强度、结节断裂伸长率、结节初期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

结节强度、结节断裂伸长率、结节初期弹性模量依据jisl1013来进行。使用拉伸试验机(岛津公司制ag-is),在试样长度200mm、拉伸速度100mm/分钟的条件下,在气氛温度20℃、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测定应变-应力曲线,由断裂点的值求出伸长率,由断裂点处的应力求出强度。初期弹性模量由应变-应力曲线的斜率算出。

关于结节,以jisl1013的图3a)的打结方式进行5次测定,以图3b)的打结方式进行5次测定,使用合计10次的平均值。

<钩接强度、钩接断裂伸长率、钩接初期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

钩接强度、钩接断裂伸长率、钩接初期弹性模量依据jisl1013来进行。使用拉伸试验机(岛津公司制ag-is),在试样长度200mm、拉伸速度100mm/分钟的条件下,在气氛温度20℃、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测定应变-应力曲线,由断裂点的值求出伸长率,由断裂点处的应力求出强度。初期弹性模量由应变-应力曲线的斜率算出。进行10次测定,使用平均值。

<实施例1>

将作为芯部的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公司制sa01a,mfr=10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投入到混炼机中,将作为鞘部的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公司制sa03,mfr=29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投入到与芯部的混炼机不同的混炼机中,加热至250℃进行熔融混炼,使从排出孔径为排出孔数为30孔的芯鞘复合纺丝喷嘴排出的芯鞘型复合纤维与20℃的冷风接触而冷却固化后,施与油剂,并以300m/分钟的牵引速度卷绕于线轴而得到未拉伸丝线,所述芯鞘型复合纤维中该芯部占纤维重量的50%的比例且以40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33g/分钟)排出。

关于所得的未拉伸丝线,使用热辊以丝线温度成为70℃的方式进行预加热,以拉伸温度155℃、拉伸倍率8.5倍、拉伸速度200m/分钟进行热板拉伸,得到聚丙烯树脂的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1中。

<实施例2>

将拉伸倍率设为9.0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烯烃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1中。

<实施例3>

作为鞘部,使用聚丙烯树脂(primepolymer公司制y2000gv,mfr=18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从喷嘴以39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30g/分钟)排出而得到未拉伸丝线,将拉伸倍率设为8.0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烯烃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1中。

<实施例4>

从喷嘴以40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33g/分钟)排出而得到未拉伸丝线,将拉伸倍率设为8.5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烯烃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1中。

<实施例5>

作为鞘部,使用将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公司制sa01a,mfr=10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和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公司制sa03,mfr=29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以重量比=1:1混合而成的树脂,将拉伸倍率设为7.9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烯烃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1中。

<实施例6>

作为鞘部,使用将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公司制sa01a,mfr=10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和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公司制sa03,mfr=29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以重量比=3:1混合而成的树脂,从喷嘴以39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30g/分钟)排出而得到未拉伸丝线,将拉伸倍率设为7.5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烯烃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1中。

<实施例7>

将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公司制sa01a,mfr=10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和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公司制sa03,mfr=29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以重量比=3:1混合并投入到混炼机中,加热至250℃进行熔融混炼,从排出孔径为排出孔数为30孔的纺丝喷嘴以41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37g/分钟)排出而得到未拉伸丝线,将拉伸倍率设为7.6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烯烃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1中。

<实施例8>

将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公司制sa01a,mfr=10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投入到混炼机中,加热至280℃进行熔融混炼,从排出孔径为排出孔数为120孔的纺丝喷嘴以205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71g/分钟)排出而得到未拉伸丝线,以257m/分钟的牵引速度卷绕于线轴而得到未拉伸丝线。

关于所得的未拉伸丝线,将拉伸温度设为165℃,将拉伸倍率设为8.4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丙烯树脂的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1中。

<实施例9>

从喷嘴以171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43g/分钟)排出而得到未拉伸丝线,将拉伸倍率设为7.0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烯烃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1中。

<比较例1>

将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公司制,sa01a,mfr=10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投入到混炼机中,从喷嘴以39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30g/分钟)排出而得到未拉伸丝线,将拉伸倍率设为4.0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烯烃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2中。

<比较例2>

将拉伸倍率设为5.0倍,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烯烃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2中。

<比较例3>

将拉伸倍率设为6.0倍,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烯烃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2中。

<实施例10>

将拉伸倍率设为6.8倍,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烯烃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2中。

<实施例11>

将聚丙烯树脂(primepolymer公司制y2000gv,mfr=18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投入到混炼机中,加热至280℃进行熔融混炼,从纺丝喷嘴以45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50g/分钟)排出而得到未拉伸丝线,关于所得的未拉伸丝线,使用热辊以丝线温度成为70℃的方式进行预加热,以拉伸温度135℃、拉伸倍率6.0倍进行第1阶段的拉伸,以拉伸温度165℃、拉伸倍率1.5倍进行通过连续处理而进行的第2阶段的拉伸,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烯烃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2中。

<实施例12>

对于第2阶段的拉伸,将拉伸温度设为17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烯烃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2中。

<实施例13>

从排出孔数为24孔的纺丝喷嘴以31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29g/分钟)排出而得到未拉伸丝线,关于所得的未拉伸丝线,以拉伸温度145℃、拉伸倍率7.7倍进行第1阶段的拉伸,以拉伸倍率1.3倍进行通过连续处理而进行的第2阶段的拉伸,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烯烃复丝。将所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复丝的物性示于表2中。

[表1]

[表2]

<实施例14>

将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公司制sa01a,mfr=10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投入到熔融纺丝装置的挤出机中,加热至250℃进行熔融混炼,从排出孔径为排出孔数为30孔的纺丝喷嘴以39.6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32g/分钟)排出。接触20℃的冷风而冷却固化后,施与油剂,以300m/分钟的牵引速度卷绕于线轴而得到未拉伸丝线。

关于所得的未拉伸丝线,使用热辊以丝线温度成为70℃的方式进行预加热,以拉伸温度为155℃、拉伸倍率为7.0倍、拉伸速度为200m/分钟进行热板拉伸,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实施例15>

将与实施例14同样的聚丙烯树脂投入到熔融纺丝装置的挤出机中,加热至280℃进行熔融混炼,从排出孔径为排出孔数为120孔的纺丝喷嘴以168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4g/分钟)排出。接触20℃的冷风而冷却固化后,施与油剂,以257m/分钟的牵引速度卷绕于线轴而得到未拉伸丝线。

关于所得的未拉伸丝线,使用热辊以丝线温度成为70℃的方式进行预加热,以拉伸温度为170℃、拉伸倍率为8.4倍、拉伸速度为200m/分钟进行热板拉伸,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实施例16>

将排出量设为143g/分钟(每1孔1.2g/分钟),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5同样地操作而得到未拉伸丝线。

对于所得的未拉伸丝线,将拉伸倍率、拉伸温度如表3所示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5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实施例17>

将两根实施例15中得到的聚丙烯复丝拉齐并测定各种物性。将其物性示于表4中。

<实施例18>

将两根实施例16中得到的聚丙烯复丝拉齐并测定各种物性。将其物性示于表4中。

<实施例19>

将聚丙烯树脂(primepolymer公司制y2000gv,mfr=18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投入到熔融纺丝装置的挤出机中,加热至280℃进行熔融混炼,从排出孔径为排出孔数为36孔的纺丝喷嘴以45.3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26g/分钟)排出。接触20℃的冷风而冷却固化后,施与油剂,以300m/分钟的牵引速度卷绕于线轴而得到未拉伸丝线。

关于所得的未拉伸丝线,使用热辊以丝线温度成为85℃的方式进行预加热,以拉伸温度为155℃、拉伸倍率为8.0倍、拉伸速度为300m/分钟进行热板拉伸,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实施例20>

将拉伸倍率如表3所示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9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实施例21>

将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公司制sa01a,mfr=10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投入到熔融纺丝装置的挤出机中,加热至270℃进行熔融混炼,从排出孔径为排出孔数为30孔的纺丝喷嘴以47.8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59g/分钟)排出。接触20℃的冷风而冷却固化后,施与油剂,以300m/分钟的牵引速度卷绕于线轴而得到未拉伸丝线。

关于所得的未拉伸丝线,使用热辊以丝线温度成为70℃的方式进行预加热,对于第1阶段的拉伸,以拉伸温度为155℃、拉伸倍率为8.0倍进行热板拉伸,连续地进一步以丝线温度成为120℃的方式用热辊进行预加热,对于第2阶段的拉伸,以拉伸温度为165℃、拉伸倍率为1.1倍、拉伸速度为200m/分钟进行热板拉伸,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实施例22>

将与实施例21同样的聚丙烯树脂投入到熔融纺丝装置的挤出机中,加热至290℃进行熔融混炼,从排出孔径为排出孔数为30孔的纺丝喷嘴以59.5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98g/分钟)排出。接触20℃的冷风而冷却固化后,施与油剂,以400m/分钟的牵引速度卷绕于线轴而得到未拉伸丝线。

将第1阶段的拉伸倍率如表3所示变更,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21同样的拉伸条件下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实施例23>

将聚丙烯树脂(primepolymer公司制y2000gv,mfr=18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投入到熔融纺丝装置的挤出机中,加热至280℃进行熔融混炼,从排出孔径为排出孔数为36孔的纺丝喷嘴以45.3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1.26g/分钟)排出。接触20℃的冷风而冷却固化后,施与油剂,以300m/分钟的牵引速度卷绕于线轴而得到未拉伸丝线。

关于所得的未拉伸丝线,使用热辊以丝线温度成为85℃的方式进行预加热,对于第1阶段的拉伸,以拉伸温度为135℃、拉伸倍率为6.0倍进行热板拉伸。连续地进一步以丝线温度成为120℃的方式用热辊进行预加热,对于第2阶段的拉伸,以拉伸温度为175℃、拉伸倍率为1.2倍、拉伸速度为300m/分钟进行热板拉伸,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实施例24>

将第2阶段的拉伸倍率如表3所示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3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实施例25>

将第1阶段的拉伸温度、拉伸倍率、第2阶段的拉伸温度、拉伸倍率如表3所示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3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实施例26>

将第2阶段的拉伸温度、拉伸倍率如表3所示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3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实施例27>

将第1阶段的拉伸温度、拉伸倍率、第2阶段的拉伸温度如表3所示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3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实施例28>

将第1阶段的拉伸温度、拉伸倍率、第2阶段的拉伸倍率如表3所示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3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比较例4>

将拉伸倍率如表3所示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比较例5>

将拉伸倍率如表3所示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比较例6>

将聚丙烯树脂(日本聚丙烯公司制sa01a,mfr=10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投入到熔融纺丝装置的挤出机中,加热至250℃进行熔融混炼,从排出孔径为排出孔数为30孔的纺丝喷嘴以61.5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2.05g/分钟)排出。接触20℃的冷风而冷却固化后,施与油剂,以300m/分钟的牵引速度卷绕于线轴而得到未拉伸丝线。

关于所得的未拉伸丝线,使用热辊以丝线温度成为70℃的方式进行预加热,除此以外,在表3所示的条件下进行热板拉伸,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比较例7>

将拉伸倍率如表3所示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0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比较例8>

将第1阶段的将拉伸倍率如表3所示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比较例9>

将聚丙烯树脂(primepolymer公司制y2000gv,mfr=18g/10分钟(230℃,荷重2.16kg,10分钟))投入到熔融纺丝装置的挤出机中,加热至220℃进行熔融混炼,从排出孔径为排出孔数为80孔的纺丝喷嘴以169.3g/分钟的排出量(每1孔2.12g/分钟)排出。接触20℃的冷风而冷却固化后,施与油剂,以157m/分钟的速度进行卷绕。连续地以拉伸温度为135℃、拉伸倍率为5.5倍进行辊拉伸,进一步对于第2阶段,以拉伸温度为145℃、拉伸倍率为1.2倍进行辊拉伸,拉伸速度设为1040m/分钟进行卷绕,得到聚丙烯复丝。

将聚丙烯复丝的制造条件示于表3中,将所得的聚丙烯复丝的物性示于表4中。

[表3]

[表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