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竹节丝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29568发布日期:2018-09-04 20:38阅读:10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丝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生产竹节丝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普通风格的面料,而是强调个性。现在市面上的具有很多化纤面料,这些化纤面料具有各种不同的风格。但部分消费者喜欢仿麻、仿毛等风格的面料和功效。如今,市面上已经存在一种竹节丝,能够使竹节丝不仅在外观上具有有序均匀分布的特征,还具有线密度粗细差异及“仿竹节”的风格,同时还具有差异性染色、吸湿透气性好、凹凸感较强等性能。因此,竹节丝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将竹节丝用于生产纺织面料时,一般希望对竹节丝的粗细比、粗细节分布规律及其变化周期等特征参数能进行设计、控制和再现,以增加美观度。目前,在根据已有的制作方法制作的竹节丝中,不能对产生粗、细节的位置进行控制;不能对粗、细节分布的规律或产生竹节的频率及周期进行控制。

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5856724u公开了一种用于在复合丝工艺中形成竹节丝的纺丝装置,在这个装置中的第一热辊包括筒形的主体部、设置在主体部上的加热装置以及由导热材料制成的且包覆在主体部的外部的接触层,接触层用于接触丝线。这样实现在接触层上形成加热区和非加热区,从而通过后续拉伸而使丝线拉伸不匀,最终形成竹节丝。然而,根据该专利实施例可以看出,第一热辊上的加热区和非加热区的位置为相对固定的,不能调整加热区与非加热区之间的距离,也就不能调整粗细节之间的间隔距离,同时各个加热区的温度相同,不能实现各个加热区的差异性加热。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便于调整加热区之间的距离并且能够方便各个加热区的温度的竹节丝生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便于调节竹节丝之间的间隔距离以及生产粗细节大小不同的竹节丝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竹节丝的方法,采用了一种竹节丝生产设备,该生产设备包括喷丝装置、冷却装置、上油装置、加热辊、拉伸装置以及卷绕装置;所述加热辊包括多个热管装置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热管装置两侧的圆形侧板,在所述圆形侧板的圆心处均开设有轴承孔,转动轴穿过两个圆形侧板的所述轴承孔并与所述圆形侧板相对固定,通过动力装置带动所述转动轴旋转;在两侧的圆形侧板的边沿处分别设置有多个热管装置固定块,每侧的热管装置固定块的数量分别与所述热管装置相等,所述热管固定块的下方固定设有长臂,所述长臂上开有长条形通孔;在所述圆形侧板上距离圆心一定距离处沿所述圆形侧板的圆周方向开设有圆弧形通孔,以使圆弧形通孔与所述长臂上的长条形通孔具有重叠部分,利用螺栓穿过重叠部分而将所述长臂固定在所述圆形侧板上;所述热管装置包括加热管、设置在所述加热管两侧的热管装置端板、以及第一插接柱和第二插接柱;所述第一插接柱和第二插接柱分别设置在两个热管装置端板的外侧;所述加热管内部设有加热部件与第一插接柱连接;在靠近所述第二插接柱的热管装置端板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插接柱连接,所述第二插接柱连接控制器;所述加热管内部充满液态加热介质;在所述热管固定块上设有插接孔,两侧的圆形侧板的插接孔分别连接第一插接柱和第二插接柱,从而使热管装置固定在两侧的圆形侧板之间;电源通过第一插接柱连接加热部件;在生产竹节丝的步骤主要为:利用喷丝装置产生初生丝、初生丝经冷却装置冷却后,通过上油装置上油,之后再通过所述的加热辊对丝束进行不均匀加热,然后再利用拉伸装置对加热后的丝束进行拉伸,形成具有粗细节的竹节丝,最后卷绕成型。

第二插接柱连接的控制器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测得的温度而决定是否加热;当液态加热介质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加热部件停止加热。

优选地,加热辊中的所述加热管内部的液态加热介质为液态油脂。

优选地,加热辊中的所述加热管接触丝束的一侧的表面为弧形,以增加加热丝束时加热管与丝束的接触面积。

优选地,加热辊中的所述加热部件为电热丝,所述长臂上的长条形通孔为矩形。

在使用加热辊时,可以通过长臂上的长条形通孔调节热管装置在圆形侧板的径向上的距离,通过圆形侧板上的圆弧形通孔,还可以使长臂左右摆动,从而调节相邻的热管装置之间的距离;通过控制器,可以控制各个热管装置内的液态加热介质的温度相同或不同,从而实现对丝束各个部位的加热温度相同或不同,最终生产不同风格的竹节丝。

在竹节丝的生产过程中,在喷丝装置进行喷丝的步骤中,可以在纺丝熔体中加入色母粒,从而使竹节丝在后续的不均匀拉伸后产生色彩渐变的效果,风格独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竹节丝的方法,采用了一种竹节丝生产设备,该生产设备包括喷丝装置、冷却装置、上油装置、加热辊、拉伸装置以及卷绕装置,其中使用的加热辊,包括多个热管装置和两个分别设置在热管装置两侧的圆形侧板,热管装置包括加热管、第一插接柱、第二插接柱等部件。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加热辊,能够方便地加热用于生产竹节丝的丝束,同时,至少还具有以下优点:1、加热辊方便组装,便于生产;2、加热管可以上下调节,还可以左右调节,这样能够方便地的选择是否使用多个加热管中的其中一些加热管,同时也便于调节两个加热管之间的间隔距离,有利于根据竹节丝中粗细节的之间的间隔要求而进行调节;3、采用插接柱的方式固定,便于更换损坏的加热管,也便于在不使用其中一些加热管时而取下;4、采用优选为液态油脂的液态加热介质充满加热管,利用加热部件加热,并设置温度传感器,便于控制各个加热管的温度,能够实现各个加热管的温度相同或者不同。由此,采用本发明的加热辊,能够便于调节竹节丝之间的间隔距离以及生产粗细节大小不同的竹节丝。

附图说明

图1为加热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热辊的侧视图(只示出了一个插接固定装置);

图3为热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热管装置;2:圆形侧板;3:轴承孔;4:热管装置固定块;5:长臂;6:加热管;7:热管装置端板;8:第一插接柱;9:第二插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3,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竹节丝的方法,采用了一种竹节丝生产设备,该生产设备包括喷丝装置、冷却装置、上油装置、加热辊、拉伸装置以及卷绕装置;所述加热辊包括多个热管装置1和两个分别设置在热管装置1两侧的圆形侧板,在圆形侧板的圆心处均开设有轴承孔3,转动轴穿过两个圆形侧板的轴承孔3并与圆形侧板相对固定,通过动力装置带动转动轴旋转,从而实现加热辊的旋转;在两侧的圆形侧板的边沿处分别设置有多个热管装置固定块4,每侧的热管装置固定块4的数量分别与热管装置1相等,热管固定块的下方固定设有长臂5,长臂5上开有长条形通孔;在圆形侧板2上距离圆心一定距离处沿圆形侧板2的圆周方向开设有圆弧形通孔,以使圆弧形通孔与长臂5上的长条形通孔具有重叠部分,利用螺栓穿过重叠部分而将长臂5固定在圆形侧板2上;热管装置1包括加热管6、设置在加热管6两侧的热管装置端板7,以及第一插接柱8和第二插接柱9;第一插接柱8和第二插接柱9分别设置在两个热管装置端板7的外侧;加热管6内部设有加热部件与第一插接柱8连接;在靠近第二插接柱9的热管装置端板7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插接柱9连接,第二插接柱9连接控制器;加热管6内部充满液态加热介质;在热管固定块上设有插接孔,两侧的圆形侧板2的插接孔分别连接第一插接柱8和第二插接柱9,从而使热管装置1固定在两侧的圆形侧板2之间;电源通过第一插接柱连接加热部件;在生产竹节丝的步骤主要为:利用喷丝装置产生初生丝、初生丝经冷却装置冷却后,通过上油装置上油,之后再通过所述的加热辊对丝束进行不均匀加热,然后再利用拉伸装置对加热后的丝束进行拉伸,形成具有粗细节的竹节丝,最后卷绕成型。

第二插接柱9连接的控制器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测得的温度而决定是否加热;当液态加热介质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加热部件停止加热;

优选地,加热管6内部的液态加热介质为液态油脂;

优选地,加热管6接触丝束的一侧的表面为弧形,以增加加热丝束时加热管6与丝束的接触面积;

优选地,加热部件为电热丝;

优选地,长臂5上的长条形通孔为矩形。

在使用加热辊时,可以通过长臂5上的长条形通孔调节热管装置1在圆形侧板2的径向上的距离,通过圆形侧板2上的圆弧形通孔,还可以使长臂5左右摆动,从而调节相邻的热管装置1之间的距离;通过控制器,可以控制各个热管装置1内的液态加热介质的温度相同或不同,从而实现对丝束各个部位的加热温度相同或不同,最终生产不同风格的竹节丝。

在竹节丝的生产过程中,在喷丝装置进行喷丝的步骤中,可以在纺丝熔体中加入色母粒,从而使竹节丝在后续的不均匀拉伸后产生色彩渐变的效果,风格独特。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