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精纺羊毛/腈纶混纺赛络段彩纱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56870发布日期:2018-10-13 00:00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环锭纺纱线纺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半精纺羊毛/腈纶混纺赛络段彩纱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半精纺与传统毛精纺、毛粗纺工艺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将毛纺技术与棉纺技术融为一体的混合工艺。在原料应用上,半精纺可实现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与其它新型的人造纤维、化学纤维等各种短纤维混纺,其生产纱线无论是应用在精(粗)纺面料或针织毛衣上,产品风格独树一帜,面料手感、垂性、身骨很有新意,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有别于传统的毛精纺,粗纺产品风格,故称为“半精纺”。它与粗毛纺不同的是不用双联或多联梳毛机,而用棉纺梳棉机,与精毛纺不同的是不经过精(针)梳机,半精纺工艺与精毛纺工艺相比具有生产流程短,生产的纱线比精毛纺蓬松、柔软,与粗毛纺工艺比具有纱支细,条干均匀、表现光洁等特点。

段彩纱特点是纱线外观呈多种颜色的片段交替分布。国内段彩纱生产,主要是在细纱工序中,采用二种不同颜色粗纱,其中一个粗纱喂入细纱机牵伸机构的中罗拉,连续喂入到前牵伸区形成基纱(zl201280045761.8纺制花式纱线的方法、用于通过所述方法纺制花式纱线的机器以及通过所述方法生产的花式纱线);另一个粗纱喂入细纱机牵伸机构的后罗拉,通过控制后罗拉间歇运转,这根粗纱会在后牵伸区间歇运动喂入中罗拉形成段彩。还有将牵伸皮圈横向分割成两部分,采用一长一短两根皮圈并列放置,其中段皮圈依靠中罗拉驱动,长皮圈跨过中罗拉依靠后罗拉驱动。这样两根粗纱分别喂入到两个独立的皮圈牵伸区,两个皮圈交替喂入,纺制段彩纱(zl201480019063.x纺纱机的牵伸装置、zl201580016832.5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还有一种将后罗拉改造成两列独立齿形圈环嵌套在同一根后罗拉轴,一列圈环通过后罗拉轴驱动,另一列圈环通过过桥齿轮由另一根驱动轴驱动,这样将两个粗纱分别喂入两列后罗拉,控制两列后罗拉交替运动纺制段彩纱(申请号cn102733031一种段彩纱纺纱方法及纺纱牵伸机构)。以上生产段彩纱的方式都需要对细纱机的牵伸机构进行改造,使中、后罗拉独立驱动,或者是改变后罗拉形式,改造成本高,改造后机器品种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精纺羊毛/腈纶混纺赛络段彩纱生产方法,其在对毛精纺细纱机不经过复杂改造的前提下,在毛精纺细纱机上纺制赛络段彩纱时,能使两种纤维在纱线表面的分布比可调节范围更大,色彩变化效果更明显。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为,一种半精纺羊毛/腈纶混纺赛络段彩纱生产方法,其特征为将两根颜色不同的半精纺羊毛/腈纶混纺粗纱通过毛精纺细纱机进行赛络纺纱制羊毛/腈纶混纺赛络段彩纱成品;一助纺装置安装在毛精纺细纱机的前罗拉和上皮棍的纱线输出点与导纱钩之间的机架上,

助纺装置包括导轨、滚轴、横向往复移动杆、导纱棒、条形限位导杆、限位块、齿形板、齿轮、减速器和伺服电机,横向往复移动杆通过滚轴设置在导轨上,横向往复移动杆通过滚轴可在导轨上移动;横向往复移动杆一端与条形限位导杆的一端连接,条形限位导杆另一端穿过限位块与齿形板连接;齿形板通过齿轮与减速器连接,伺服电机与减速器驱动连接,限位块用于限制横向往复移动杆水平移动的间距;在横向往复移动杆的一侧面设有若干对导纱棒;

在纺纱过程中通过助纺装置的一对导纱棒控制两根颜色不同的半精纺羊毛/腈纶混纺粗纱的加捻点相对于加捻三角区的位置,调整赛络纺纱三角区形态,改变两根颜色不同的半精纺羊毛/腈纶混纺粗纱的相互包缠角度,进而改变两种颜色纤维在成纱表面的分布数量,以改变纱线表面色彩效果,通过控制助纺装置的导纱棒的横向移动规律生产相应赛络段彩纱。

纺制赛络段彩纱时,导纱棒与纱线接触点的位置非常重要,经过试验确定导纱棒与纱线接触点的位置与赛络纺加捻三角区有相关性。首先,在导纱棒无作用时,观察加捻三角区形态和大小,导纱棒位于加捻三角区的加捻点沿纱线下方10~15毫米;位置过高会在加捻三角区呈对称的等腰三角形时,与加捻三角区边缘纤维接触,使此时的加捻三角区变形、不稳定;位置过低会在导纱棒左右运动时,加捻三角区变形不够充分,段彩效应不明显。

在上述一种半精纺羊毛/腈纶混纺赛络段彩纱生产方法中,导纱棒左、右最大移动距离各为5~15mm;导纱棒在左、右最大位置上的停留时间各为0~60秒。

在纺制赛络段彩纱过程中加入横向移动的导纱棒来主动控制加捻三角区形态,在导纱棒向左或右方移动过程中,加捻点也跟着向左或右方移动,这样位于相反方向的纤维须条的长度会增加,这就需要单根纤维须条的强度较大,能够承受较大的张力。有环锭纺成纱原理可知,长度较长的纤维在加捻三角区中,纤维头端被加捻点卷入纱体后,纤维尾端依然被前罗拉钳口握持,而长度较短的纤维头端被加捻点捻入纱体后,纤维尾端很快就会从前罗拉钳口输出,使这根纤维不能再提供张力,如果长度较短的纤维含量比例较大,此时短纤维在纤维须条中集中出现的概率较大,当短纤维集中出现在纺纱加捻三角区的纤维束中,不受纱体和前罗拉钳口握持的纤维较多时,此须条就可能承受不了纺纱张力而断裂。所以纺制赛络段彩纱所用原料中必须含有一定比例长度较长的等长棉型化纤,该比例为50~65重量%,以保证正常纺纱,断头率无明显增加。

同时,本发明中所涉及的方法与装置同样适用于毛精纺细纱机,毛精纺细纱机与半精纺所用棉型细纱机在牵伸罗拉输出位置与导纱钩之间的通道处并无本质区别。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为,本发明中的助纺装置可以在毛精纺细纱机不经过复杂改造的前提下安装在毛精纺细纱机上,由于毛精纺所用纤维长度更长,一般不低于60mm,两根异色粗纱可以以更大间距喂入,形成更大的纺纱三角区,并且纤维长度更长,纺纱三角区中的两束纤维能够承受更大的纺纱张力,这样在毛精纺细纱机上纺制赛络段彩纱时,导纱棒可以有更大的横向移动距离,使两种纤维在纱线表面的分布比可调节范围更大,色彩变化效果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助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助纺装置安装到毛精纺细纱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在导纱棒无作用时,导纱棒与纱线接触点的位置与赛络纺加捻三角区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在导纱棒向左移动时,导纱棒与纱线接触点的位置与赛络纺加捻三角区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在导纱棒向右移动时,导纱棒与纱线接触点的位置与赛络纺加捻三角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粗纱定量为5g/10m的两根颜色不同的半精纺羊毛/腈纶混纺粗纱,通过毛精纺细纱机进行赛络纺纱制成羊毛/腈纶混纺赛络段彩纱成品;其中两根颜色不同的半精纺羊毛/腈纶混纺粗纱中含有重量比为55的38mm等长度棉型腈纶;

如图2所示一助纺装置安装在毛精纺细纱机的前罗拉11和上皮棍12的纱线输出点与导纱钩13之间的机架14上,

如图1所示助纺装置包括导轨1、滚轴2、横向往复移动杆3、导纱棒4、条形限位导杆5、限位块6、齿形板7、齿轮8、减速器9和伺服电机10,横向往复移动杆3通过滚轴2设置在导轨1上,横向往复移动杆3通过滚轴可在导轨1上移动;横向往复移动杆3一端与条形限位导杆5的一端连接,条形限位导杆5另一端穿过限位块6与齿形板7连接;齿形板7通过齿轮8与减速器9连接,伺服电机10与减速器9驱动连接,限位块6用于限制横向往复移动杆3水平移动的间距;在横向往复移动杆3的一侧面设有若干对导纱棒4;

如图3所示,在纺纱过程中在导纱棒无作用时,导纱棒4位于加捻三角区16的加捻点15沿纱线17下方12毫米,如图4和图5所示,在纺纱过程中通过助纺装置的一对导纱棒4控制两根颜色不同的半精纺羊毛/腈纶混纺粗纱的加捻点15相对于加捻三角区16的位置,调整赛络纺纱三角区16形态,改变两根颜色不同的半精纺羊毛/腈纶混纺粗纱的相互包缠角度,进而改变两种颜色纤维在成纱表面的分布数量,以改变纱线表面色彩效果,通过控制助纺装置的导纱棒的横向移动规律生产相应赛络段彩纱;在纺纱过程中,导纱棒左、右最大移动距离各为10mm;导纱棒在左、右最大位置上的停留时间各为6秒;细纱号数60nm细纱机锭速9000rpm,捻系数300(号数制),前、中、后罗拉隔距为27mm×40m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