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1397发布日期:2020-01-24 14:1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聚乙烯纤维加工成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乙烯纤维牵伸机。



背景技术:

高模高强聚乙烯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取向、质量轻、耐冲击、介电性能高等优点,在现代战争、航空航天、海域防御、武器装备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该纤维在汽车、船舶、绳网、医疗器械、运动器材等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目前现有的聚乙烯纤维生产加工过程中通常会用到牵伸机,目前现有的聚乙烯纤维牵伸机主要包括设置于机架10上的牵伸辊子20、传动机构以及齿轮箱等组件。其中,牵伸辊子20的数量通常为7个,这7根牵伸辊子20采用上四下三交错设置的单悬臂结构布置,传动机构则是通过联轴器带动其中一只牵伸辊子20旋转时,通过设置在齿轮箱内的齿轮传动带动其余的牵伸辊子20联动以实现全部牵伸辊子的同速旋转。然而,虽然如图1中所示的现有聚乙烯纤维牵伸机能够满足基本的加工生产需要,但由于其自身结构所限,在日常工作使用中,其上四下三的横向双排布置且纵向错位设置的结构导致邻位牵伸辊子20间的排布过于紧密,若发生异常缠丝等突发状况主要处理时,仅在位于最外部的上下共四个牵伸辊子20处具备在线处理条件,而位于中部位置处的其余三个牵伸辊子20则无法实现在线处理缠丝等突发情况,给相关的生产作业效率和连续性造成不利影响,而若强行对上述位于中部的三个牵伸辊子20实施在线处理缠丝状况,则极易出现操作人员受伤的情况,增大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危险性和作业强度。

因此,如何使得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各牵伸辊子布置更加合理,以提高其操作安全性和工人作业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乙烯纤维牵伸机,该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牵伸辊子布置较为合理,且其操作安全性和作业效率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乙烯纤维牵伸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部沿水平方向对位设置有上游牵伸辊组和下游牵伸辊组,所述上游牵伸辊组和所述下游牵伸辊组分别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且交替错位平行设置的牵伸辊子,所述机架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下游牵伸辊组内位于最上端的牵伸辊子对位贴合适配的压辊;

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可驱动其中一个所述牵伸辊子定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上游牵伸辊组内的各牵伸辊子之间、所述下游牵伸辊组的各牵伸辊子之间分别通过齿轮箱相联动,且所述上游牵伸辊组与所述下游牵伸辊组之间连接有组间传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下游牵伸辊组内位于最上端的牵伸辊子的轴向长度大于其余牵伸辊子的轴向长度。

优选地,所述下游牵伸辊组内位于最上端的牵伸辊子的轴向长度比其余牵伸辊子的轴向长度长50mm~80mm。

优选地,除所述下游牵伸辊组内位于最上端的牵伸辊子之外的其余牵伸辊子的轴向长度为1750mm~4500mm。

优选地,所述上游牵伸辊组内的各牵伸辊子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投影的间距为100mm~700mm;

所述下游牵伸辊组内的各牵伸辊子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投影的间距为100mm~700mm。

优选地,所述上游牵伸辊组与所述下游牵伸辊组间的水平间距为600mm~800mm。

优选地,所述组间传动机构为连接于所述上游牵伸辊组内任一牵伸辊子与所述下游牵伸辊组内任一牵伸辊子之间的传动带。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带适配的调节张紧轮。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聚乙烯纤维牵伸机,其工作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两组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排布且交错设置的牵伸辊子布置结构,并将两组牵伸辊组沿水平方向对位设置以保证横向空间,使得所述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主作业面处能够有充足的空间供工作人员进行缠丝处理等相关在线作业,从而有效提高了所述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整体作业效率,保证其工作连续性,同时有效避免了因操作空间不足而对工作人员进行缠丝处理等在线操作时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大大提高了所述聚乙烯纤维牵伸机工作过程中的操作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下游牵伸辊组内位于最上端的牵伸辊子的轴向长度大于其余牵伸辊子的轴向长度。实际应用中,该下游牵伸辊组内位于最上端的牵伸辊子通常被称为出丝辊子,该出丝辊子主要与压辊适度贴合适配以保证经所述聚乙烯纤维牵伸机处理后的纤维丝能够顺畅规整地输出至下游工位设备处,而将该出丝辊子设置为轴向长度大于其余牵伸辊子的结构,能够使得开车带丝作业时工作人员仅简单的实施纤维丝挂接即可完成初始位纤维丝的连接到位操作,有效简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有效防止了开车带丝作业时工作人员的手指带入压辊与出丝辊子间配合面处而被压伤的风险,从而大大提高了相应的操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结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聚乙烯纤维牵伸机,该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牵伸辊子布置较为合理,且其操作安全性和作业效率较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结构正视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聚乙烯纤维牵伸机,包括机架11,机架11的前部沿水平方向对位设置有上游牵伸辊组12和下游牵伸辊组13,上游牵伸辊组12和下游牵伸辊组13分别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且交替错位平行设置的牵伸辊子14,机架11的顶部设置有与下游牵伸辊组13内位于最上端的牵伸辊子对位贴合适配的压辊15;机架11上还设置有可驱动其中一个牵伸辊子14定轴转动的驱动装置16,上游牵伸辊组12内的各牵伸辊子14之间、下游牵伸辊组13的各牵伸辊子14之间分别通过齿轮箱(图中未示出)相联动,且上游牵伸辊组12与下游牵伸辊组13之间连接有组间传动机构(图中未示出)。

工作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两组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排布且交错设置的牵伸辊子14布置结构,并将两组牵伸辊组沿水平方向对位设置以保证横向空间,使得所述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主作业面处能够有充足的空间供工作人员进行缠丝处理等相关在线作业,从而有效提高了所述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整体作业效率,保证其工作连续性,同时有效避免了因操作空间不足而对工作人员进行缠丝处理等在线操作时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大大提高了所述聚乙烯纤维牵伸机工作过程中的操作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备实际运行时,聚乙烯纤维丝的具体位置可以直接参考图1中所示,即,纤维丝由位于上游牵伸辊组12的顶端的牵伸辊子14处引入,之后自上而下依次交错牵伸穿插于上游牵伸辊组12内的各牵伸辊子14上,然后由位于上游牵伸辊组12底端的牵伸辊子14处引出并由对位的下游牵伸辊组13的底端牵伸辊子14处引入下游牵伸辊组13内,之后自下而上依次交错牵伸穿插于下游牵伸辊组13内的各牵伸辊子14上,并最终由位于下游牵伸辊组13顶端的牵伸辊子与压辊15间的配合面处引出,以便后续工序处理。

进一步地,下游牵伸辊组13内位于最上端的牵伸辊子的轴向长度大于其余牵伸辊子14的轴向长度。实际应用中,该下游牵伸辊组13内位于最上端的牵伸辊子通常被称为出丝辊子,为便于直观了解其位置,图1中以标号141将该出丝辊子的位置标出,本文中其余部分所提及的下游牵伸辊组13内位于最上端的牵伸辊子的位置均可直接参考该出丝辊子141的位置,该出丝辊子141主要与压辊15适度贴合适配以保证经所述聚乙烯纤维牵伸机处理后的纤维丝能够顺畅规整地输出至下游工位设备处,而将该出丝辊子141设置为轴向长度大于其余牵伸辊子14的结构,能够使得开车带丝作业时工作人员仅简单的实施纤维丝挂接即可完成压辊15与出丝辊子141处初始位纤维丝的连接到位操作,有效简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有效防止了开车带丝作业时工作人员的手指带入压辊15与出丝辊子141间配合面处而被压伤的风险,从而大大提高了相应的操作安全性。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除轴向长度外的其余结构和属性基本一致,因此,本文中未特别说明“下游牵伸辊组13内位于最上端的牵伸辊子”与“其余牵伸辊子14”间相对区别关系的内容中,该“下游牵伸辊组13内位于最上端的牵伸辊子”(即“出丝辊子141”)均属于牵伸辊子14其中之一。

具体地,下游牵伸辊组13内位于最上端的牵伸辊子的轴向长度比其余牵伸辊子14的轴向长度长50mm~80mm。即,如图所示出丝辊子141的轴向长度比其余牵伸辊子14的轴向长度长50mm~80mm,该长度差能够有效保证工作人员具有充足的操作空间,避免开车带丝作业中发生工作人员手指压伤等安全事故,保证设备操作安全性和操作效率。

更具体地,除下游牵伸辊组13内位于最上端的牵伸辊子之外的其余牵伸辊子14的轴向长度为1750mm~4500mm。即,除出丝辊子141外的其余牵伸辊子14的轴向长度为1750mm~4500mm。当然,上述出丝辊子141及其余牵伸辊子14间的相对长度尺寸以及各牵伸辊子14的长度尺寸并不局限于上文所述,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工况需要灵活调整相关尺寸,原则上,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

另一方面,上游牵伸辊组12内的各牵伸辊子14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投影的间距为100mm~700mm;下游牵伸辊组13内的各牵伸辊子14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投影的间距为100mm~700mm。即,位于同一牵伸辊组内的各牵伸辊子14的轴线的中心距为100mm~700mm,以进一步保证同一牵伸辊组内不同牵伸辊子14间的横向空间延展性,优化各牵伸辊子14间的相对位置及排布关系,以使所述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操作效率和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地,上游牵伸辊组12与下游牵伸辊组13间的水平间距为600mm~800mm。该水平间距尺寸能够保证上游牵伸辊组12与下游牵伸辊组13间具备充足的横向空间以供工作人员实施相关在线操作,以进一步避免因操作空间不足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保证所述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作业安全性和便利性。

此外,组间传动机构为连接于上游牵伸辊组12内任一牵伸辊子14与下游牵伸辊组13内任一牵伸辊子14之间的传动带。该种传动带与各牵伸辊子14间的结构适配性较好,且其传动效率高,传动过程稳定可靠,能够充分满足所述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实际使用需要,保证设备性能。

更具体地,机架11上设置有与传动带适配的调节张紧轮(图中未示出)。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该调节张紧轮对传动带的松紧度及其与各牵伸辊子14间的贴合适配状态进行适度调整,以保证不同工况下的传动效率和传动效果。

另外,机架11的底部设置有基座17,基座17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调节垫块171,调节垫块171上设置有与基座17配合的调节螺栓172。通过控制该调节螺栓172与调节垫块171以及基座17上螺纹孔间的相对位置,实现对基座17的各部位的高度调节,以达到对基座17的整体水平度及其结构平衡性的相应调整,从而满足不同工况环境下的设备安装运行需要。

综上可知,本发明中提供的聚乙烯纤维牵伸机,其工作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两组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排布且交错设置的牵伸辊子布置结构,并将两组牵伸辊组沿水平方向对位设置以保证横向空间,使得所述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主作业面处能够有充足的空间供工作人员进行缠丝处理等相关在线作业,从而有效提高了所述聚乙烯纤维牵伸机的整体作业效率,保证其工作连续性,同时有效避免了因操作空间不足而对工作人员进行缠丝处理等在线操作时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大大提高了所述聚乙烯纤维牵伸机工作过程中的操作安全性。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聚乙烯纤维牵伸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