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原纤维32支纱线的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0088发布日期:2019-03-15 23:43阅读:1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竹原纤维32支纱线的一种环保、天然产品的纺纱生产方法,属于环锭纺纺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竹原纤维是一种主要利用物理机械方法直接从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出的全新的天然植物纤维。它完整地保留了原生竹纤维的天然机理结构及物理性能。无论在资源优势上还是在产品性能上都具有显著的优点。在理化性能上还优于棉类、麻类纤维,并以独特的抗菌、除臭、轻质、吸湿、透气等性能而一枝独秀。竹原纤维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等优良特性,绿色环保,市场潜力大。

现有技术cn201010270740.9公开了一种竹原纤维纱线及其生产方法,所述的竹原纤维纱线由竹原纤维与天然纤维或环保差别化纤维混纺纺纱而成,其中竹原纤维的含量大于5,小于等于95。优选竹原纤维量为20~40重量份,棉等天然纤维或环保差别化纤维量为60~80重量份。将有竹原纤维的与棉等天然纤维或环保差别化纤维制成的条子再次进行混合,经过2-3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可以制成各类低比例竹原纤维的混纺竹原纤维纱线,具有天然的抗菌、抑菌、防紫外线、吸湿透气性等特性的纱线,竹原纤维表面有无数微细凹槽,有利于改善吸湿,进而除湿的功能。

现有技术cn201610544976.4一种竹原纤维-蚕丝纤维混纺的天然凉爽透气纱线及其制备方法,纱线包括有按重量份计的如下原料:竹原纤维40~50份、蚕丝蛋白纤维30~40份、棉纤维10~15份和莫代尔纤维5~10份。主要采用了竹原纤维、蚕丝蛋白纤维和棉纤维作为主要织物原料,制备得到了以天然原料制备得到的凉爽透气纱线,具有面料强度高、对肌肤无刺激、抗菌效果好的优点。

现有技术cn201711393217.3一种抗菌纱线及其制造工艺,包括由棉纤维,银纤维,铜纤维,锌纤维,竹原纤维,玉米纤维,大麻纤维经纺纱工艺纺制而成;提供的抗菌纱线,采用的原材料均为绿色环保纤维,对人体无毒无害,达到亲肤标准,制得的抗菌纱线,抗菌效果显著且功效长久。

现有技术的竹原纤维纱线多为竹原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鲜有竹原纤维纯纺纱线,本发明的发明人团队,在长年累月的研究探索中,形成了竹原纤维32支纱线的纯纺工艺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竹原纤维32支纱线的纺纱工艺,要实现以下发明目的:提供一种竹原纤维32支纱线的纯纺工艺,提高竹原纤维32s纯纺纱线的强力,减少棉节,得到高质量的纱线。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竹原纤维32支纱线的纺纱工艺,所述纺纱工艺的原料为竹纤维;所述纺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原料准备、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络筒工序。

所述的竹纤维原料:纤度为1-2d,平均长度为36-40mm,超长率为0.05-0.08%,疵点为0.5-0.7mg/100g,回潮率12-12.5%。

所述的竹纤维原料:纤度为1.2d,平均长度为38.1mm,超长率为0.07%,疵点为0.6mg/100g,回潮率12.48%。

所述的清花工序:控制打手速度450-500r/min;温湿度控制为:温度在25±2℃,湿度在60±2度;控制棉卷定量为410g/m。

所述的梳棉工序:设置锡林盖板隔距为0.25-0.35mm;控制刺辊速度为750-800r/min,锡林速度290-310r/min。

所述的并条工序:保持熟条条干在3.5左右,头道并条后区欠伸倍数1.8倍,控制后隔距为18-20mm,末道并条后区欠伸倍数为1.2倍,车速为450-550米/分。

所述的粗纱工序:粗纱后欠伸倍数为1.25倍,控制粗纱定量为5-7克/10米,粗纱捻系数为85。

所述的络筒工序:采用的络纱速度是900米/min。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制备的竹原纤维32支纱线:条干为11.0-11.6cv%,千米细节为0,千米粗节为5-7个,千米棉结为20-28个,成纱强力为253-263cn,捻度为86捻/10厘米,捻系数为37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竹原纤维32支纱线的纺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

采用的竹纤维原料:干断强为2.35cn/tex,干断伸长率为16.1%,纤度为1.2d,平均长度为38.1mm,超长率为0.07%,疵点为0.6mg/100g,回潮率12.48%。

2、清花工序:

采用fa161a型振动给棉机输送给棉,通过fa076f型单打手成卷机进行梳针打手,打手速度450-500r/min;清花工序温湿度控制为:温度在25℃±2,湿度在60度±2;控制棉卷定量为410g/m。

上述清花工序的打手速度、温湿度、棉卷定量控制,明显减少纤维静电,减少纤维损伤,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缠绕和飞花。输棉管道气流通畅,减少纤维索丝。

棉卷定量是指工序输出定量,形成棉卷。

3、梳棉工序:

采用fa224型梳棉机进行梳棉;

设置锡林盖板隔距为0.3mm;控制刺辊速度为750-800r/min,锡林速度300r/min。

保持针布锐度中上,防止针布锐度不够,梳理不开,搓成棉结。

生条棉结保持在0粒,棉网清晰。

保持道夫针布良好,并加大棉条定量为20克/5m,防止道夫剥取棉网但不能很好的握持棉网。

4、并条工序:

采用fa306并条机进行头道并条,采用rsb-d401立达并条机进行末道并条;

在保持熟条条干在3.5左右,控制条干均匀,伸直纤维弯钩,顺直纤维,改善熟条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与纤维分离度。

并条工艺为头道并条后区欠伸倍数1.8倍,以有效伸直后弯钩,控制后隔距为19mm,末道并条后区欠伸倍数为1.2倍,车速为500米/分。

5、粗纱工序:

采用fa458粗纱机进一步伸直平行纤维,粗纱后欠伸倍数为1.25倍,

控制粗纱定量为6.0克/10米,粗纱捻系数为85。

6、细纱工序:

采用fa506型细纱机进行细纱工序,后欠伸选用1.25倍,以减少成纱细节。制备竹原纤维32支纱线的捻系数选用370。

7、络筒工序:

采用村田21c络筒机进行络筒工序,竹原纤维经过络筒工序后,3mm毛羽增长率为3倍以上,为减少毛羽增长率,采用的络纱速度是900米/min。

保持络纱通道光洁;与纱线接触的部位要圆滑,断头探纱杆灵活,断头后筒子要及时抬起;

防止纱面和槽筒过度摩擦而造成毛羽。

实施例1获得的纱线质量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由上表可见,制备的竹原纤维32支纱线:条干为11.6cv%,千米细节为0,千米粗节为7个,千米棉结为28个,成纱强力为253cn,捻度为86捻/10厘米,捻系数为370。

发明人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发现竹原纤维是一种新型纤维,有同粘胶等再生纤维素纤维相同的特性,也有其独特的性能。纺纱中选择特定的各工序温湿度等技术参数,防止由于静电而造成毛条、飞花、纤维飘浮。竹原纤维之间抱合力小,保证竹原纤维品种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强力,以满足后道加工的要求。

在生产过程和质量监控中,发明人逐渐发现,提高竹原纤维品种的强力和减少竹纤维品种的成纱毛羽是保证纱线质量的关键。在生产过程中,(1)清梳工序减少短绒的产生(2)并粗工序加强改善半制品的内在结构(3)细纱工序合理选择工艺,优选合适的捻度。为减少成纱毛羽:(1)清梳工序减少静电,防止棉卷粘层(2)并粗工序防止棉条、粗纱条毛条,提高纺纱通道与各部件的光洁度等(3)细纱工序选择合适的钢领,钢丝圈。(4)络筒工序优选特定技术参数,控制长毛羽的增长。

除特殊说明的外,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所述的比值均为质量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源起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