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苎麻剥麻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2745发布日期:2018-12-18 21:5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苎麻剥麻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化苎麻剥麻装备。



背景技术:

苎麻,俗称“中国草”,是我国特有的经济作物,由于苎麻纤维具有抑菌、透气、凉爽、防腐耐磨等优点,在纺织、安全绳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苎麻属韧皮纤维作物,需经过剥麻、脱胶等工艺,将苎麻茎秆中的麻骨、韧皮部外层的麻壳以及韧皮中的部分胶质去除,以提取用于纺织的纤维原料。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剥麻装置有三种,其一采用简易刮麻器剥麻,即手工扯皮后使用刮麻器刮去韧皮部外层的麻壳和部分胶质,此剥麻装置,结构过于简单、作业员劳动强度大、加工效率低;第二种装置为反拉式苎麻剥麻机,即,将苎麻鲜茎收割后,使用苎麻动力剥麻机去除茎秆中的麻骨、麻壳、麻叶以及部分胶质,由于剥麻过程中需要人工手握苎麻茎秆,将苎麻茎秆稍部喂入剥麻滚筒中进行纤维剥制,再换向手握已经剥好的稍部纤维,再将茎秆基部喂入剥麻滚筒中剥除干净,采用该装置的操作者,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第三种装置为横向喂入式大型苎麻剥麻机,采用苎麻茎秆横向喂入,稍部及茎部茎秆连续剥麻,虽然无需人工反拉,但剥制不彻底,且机器设备体积庞大、能耗大、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苎麻剥麻装备,可以实现喂入、剥麻以及麻屑清理的自动化处理,其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小、剥麻彻底,有效的解决了“鼠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苎麻剥麻装备,包括设有喂料斗的喂料装置以及用以对碾压后的物料进行拍打的打麻装置,所述喂料装置包括纵向平行设置且外周面设有碾压齿的一对碎茎辊;

还包括用以对碾压后的物料进行传输的送麻装置、用以对物料进行首尾换向的换向装置以及用以对麻屑和麻壳进行清理的麻屑清理装置;

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喂料装置、所述打麻装置、所述送麻装置、所述换向装置以及所述麻屑清理装置工作的驱动装置;

所述喂料装置、所述打麻装置、所述送麻装置、所述换向装置以及所述麻屑清理装置依次沿物料的传输方向设置。

优选的,一对所述碎茎辊包括垂直方向排列的上碎茎辊以及相对于所述上碎茎辊设于所述上碎茎辊下部的下碎茎辊,所述上碎茎辊和所述下碎茎辊的轴心位置分别固设有上碎茎轴和下碎茎轴;

所述喂料装置还包括碎茎辊支架,所述碎茎辊支架安装有分别与所述上碎茎轴和所述下碎茎轴同轴设置的滑块和轴承座,所述碎茎辊支架的顶部安装有调节螺栓,还包括压块和设于所述压块与所述滑块之间的压紧弹簧。

优选的,所述打麻装置包括打麻滚筒、安装于所述打麻滚筒的外周面且沿所述打麻滚筒的周向设置的多个打板,以及与所述打麻滚筒同轴设置、与所述打麻滚筒曲率相同,且与所述打麻滚筒的外周面留有间距的弧形打麻凹板。

优选的,所述换向装置包括换向滚筒以及安装于所述换向滚筒外周面的多个换向板。

优选的,所述麻屑清理装置包括纤维夹持主动轮、纤维夹持从动轮以及套装于所述纤维夹持主动轮和所述纤维夹持从动轮外周面的纤维夹持链;

还包括与所述纤维夹持链的运动方向平行设置、用以清除所述纤维夹持链中夹持麻类纤维表面粘连的麻屑的锥形清理滚筒;

所述清理滚筒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清理滚筒的外周面安装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清理齿板。

优选的,还包括分别固设于所述上碎茎轴和所述下碎茎轴的轴端部,用以当所述上碎茎轴和所述下碎茎轴旋转时、能够与所述上碎茎轴和所述下碎茎轴同步旋转的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打麻滚筒与所述弧形打麻凹板之间的间距范围为5mm-40mm。

优选的,所述换向板与所述换向滚筒的切线方向所成的夹角位于45°-60°之间。

优选的,所述麻屑清理装置还包括用以压紧所述纤维夹持链的压紧弹簧。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换向装置与所述麻屑清理装置之间的接麻装置;

所述接麻装置包括接麻机架、安装于所述接麻机架顶部的接麻绳以及安装于所述接麻机架左右两侧的护板。

与上述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苎麻剥麻装备,在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作用下,各装置不断运转,苎麻鲜茎等物料通过喂料斗进入喂料装置内,在纵向平行设置的一对碎茎辊的碾压力作用下,进入两个碎茎辊的啮合缝隙,由于两个碎茎辊的外周面设有碾压齿,经碾压齿的碾压,麻秆被弯折和破碎,麻秆的韧皮与麻骨碾碎分离,苎麻韧皮部表面的麻壳从韧皮部脱落后,粘附于纤维表面,苎麻纤维及其附着于其上的麻骨和麻壳随着碎茎辊的啮合旋转,继续向前运动,至打麻装置内,经过打麻装置的拍打作用,使得粘附于纤维表面的麻骨及麻壳与纤维相脱离,这样一来,经过喂料装置中碎茎辊的辗压和打麻装置的拍打和刮制作用,麻秆基本被剥制干净,但仍有麻屑粘连在麻秆末端表面,打麻后的麻类纤维经送麻装置被传送给换向装置,换向装置在旋转运动中将麻秆首尾换向,这样,尚未刮制干净的麻秆末端输送在前,刮制干净的麻秆首端输送在后,实现了麻秆的首尾换向,换向后的麻秆的末端,即麻秆上粘附有麻屑的一端,俗称“鼠尾”,被输送至麻屑清理装置内部,经麻屑清理装置的清理,将附着于纤维表面的麻屑及麻壳清理干净,从而获得洁净的纤维,至此完成剥麻过程。该苎麻剥麻装备,实现了苎麻原料喂入、剥制、麻屑及麻壳清理的自动化和连续性剥制,无需人力反拉,大大减轻了机械剥麻的劳动强度、减小了剥麻辅助时间、提高了剥麻效率;此外,通过该麻屑清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鼠尾”问题,实现了麻类作物的彻底剥制。

因此,该自动化苎麻剥麻装备,其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小、大小适中,满足了麻类作物的高效收获,以及轻简化与高效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化苎麻剥麻装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喂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打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换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麻屑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8为图1中接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左视图。

其中,1-喂料装置、11-上碎茎辊、12-下碎茎辊、13-碎茎辊支架、14-滑块、15-轴承座、16-调节螺栓、17-压块、18-压紧弹簧、2-打麻装置、21-打麻滚筒、22-打板、23-弧形打麻凹板、3-送麻装置、4-换向装置、41-换向滚筒、42-换向板、5-接麻装置、51-接麻机架、52-接麻绳、53-接麻主动轮、54-接麻从动轮、55-护板、6-麻屑清理装置、61-纤维夹持主动轮、62-纤维夹持从动轮、63-纤维夹持链、64-压紧弹簧、65-锥形清理滚筒、66-清理齿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自动化苎麻剥麻装备,实现了苎麻原料喂入、剥制、麻屑及麻壳清理的全程自动化,有效的解决了直喂式苎麻剥麻机中存在的“鼠尾”问题,且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上、下、横、纵”方向指的是图1中的上、下、横、纵方向。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均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习惯用法以及说明书附图为基准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化苎麻剥麻装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苎麻剥麻装备,包括驱动装置以及沿物料的传输方向设置的喂料装置1、打麻装置2、送麻装置3、换向装置4以及麻屑清理装置6,各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作用下独立旋转,其中,喂料装置1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内部的一对碎茎辊,碎茎辊的外周面安装有齿条,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喂料斗,喂料斗与壳体焊接连接,或者通过调节螺栓可拆卸连接,一对碎茎辊沿竖直方向纵向平行设置,且设于喂料斗的后方,经喂料斗进入壳体内部的麻秆,在一对相互啮合的碎茎辊的辗压力作用下,进入一对碎茎辊之间的啮合间隙,此时,麻秆被碎茎辊外周的齿条碾压,麻秆被破碎、弯折,由于麻秆的韧皮部与麻骨之间存在腊质层,使得韧皮部在齿条的辗压力作用下,易于从麻骨上脱离及碾碎,麻料韧皮部表面的麻壳从韧皮部脱落后附着于纤维表面,并随着装置的运转进入打麻装置2中,此时,破碎后附着于麻秆表面的麻骨及麻壳在打麻装置2的旋转运动被拍打后抛出,经送麻装置2传输至换向装置4上。由于麻秆沿其长度方向进入两个碎茎辊的间隙中,因此,先喂入的一端被相互啮合的碎茎辊及打麻装置2剥制干净,后喂入的长度约为30cm-50cm的一端,由于其脱离碎茎辊后,因没有受到夹持力作用,直接进入了打麻装置2内部,这样,打麻装置2不能对末端喂入的小段茎秆产生拍打和刮制作用,进而导致被碾碎后的麻骨和麻壳粘附在纤维表面,从而形成“鼠尾”现象,尚未被剥制干净的麻料纤维,在换向装置4的离心力作用下,带有“鼠尾”的麻秆末端首先被抛甩至麻屑清理装置6的传输前端,其先剥制干净的首端被抛甩至麻屑清理装置6传输后端,完成首尾换向。换向后的麻秆进入麻屑清理装置6进行清理,落至麻屑清理装置6内部的麻秆,其表面的麻屑及麻壳被清理干净,从而获得洁净的苎麻纤维。

由此可知,该苎麻剥麻装备,通过喂料装置1和打麻装置2,实现麻秆的剥制,通过送麻装置3和换向装置4,实现麻秆的换向传输,最后通过麻屑清理装置6实现麻屑及麻壳的彻底清理,全程无需人力反拉,大大减轻了机械剥麻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因反拉而消耗的时间,提高了剥麻效率,实现了麻类作物的自动化剥制。另外,本实用新型将打麻装置2、换向装置4与麻屑清理装置6有机结合,解决了现有剥麻设备剥制不彻底的难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装置可以为伺服电机。

请参考图3,图3为图1中喂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来说,上述一对碎茎辊具体为垂直方向排列的上碎茎辊11和设于下部的下碎茎辊12,两辊沿竖直方向纵向设置,两辊沿其轴线平行设置,且两辊间留有较小的间隙,上碎茎辊11和下碎茎辊12的轴心处分别固设有上碎茎轴11和下碎茎轴12。喂料装置1还包括碎茎辊支架13、安装于碎茎辊支架13上的滑块14和轴承座15、从碎茎辊支架13顶部贯穿安装的调节螺栓16、锁紧于调节螺栓16中的压块17以及设于压块17与滑块14之间的压紧弹簧18,其中,轴承座15焊接于碎茎辊支架13上,轴承座15和滑块14内部安装有轴承,上碎茎辊11和下碎茎辊12均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滑块14及轴承座15内,进而安装在碎茎辊支架13上,如此,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即可实现上碎茎辊11和下碎茎辊12的同步旋转。当需要调节上碎茎辊11和下碎茎辊12之间的间距时,调整调节螺栓16的旋进长度,调节螺栓16在旋进或旋出的同时,带动压块17压缩或释放安装在压块17下部的压紧弹簧18,压紧弹簧18长度的改变,进一步改变了滑块14在碎茎辊支架13上的高度,从而调整了上碎茎辊11与下碎茎辊12之间的压力大小。

为了使上碎茎辊11与下碎茎辊12运动的更加平稳,可以在上述上碎茎轴及下碎茎轴的伸出端分别安装一个齿轮,两个齿轮于碎茎辊支架13的外端且相互啮合,上碎茎轴11及下碎茎轴12的伸出端分别焊接在该对齿轮上,这样一来,当上碎茎辊11和下碎茎辊12同步旋转时,固设在两辊端部的齿轮相互啮合并跟随两辊同步旋转,由于上碎茎轴和下碎茎轴具有一定的长度,上下辊在运动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晃动,通过两个齿轮的啮合,可以防止显著的减少晃动,从而提高两辊运动的平稳性。

请参考图4,图4为图1中打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打麻装置2包括打麻滚筒21和弧形打麻凹板23,打麻滚筒21的中心高度与碎茎辊出料口中心线持平,或者低于中心线5-30mm,沿打麻滚筒21的周向安装有多个打板22,打板22可以为角钢、扁钢或工程塑料板,多个打板22均布于打麻滚筒21的外周面,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实现与打麻滚筒2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两者间也可以焊接连接。此外,弧形打麻凹板23与打麻滚筒21同轴设置且通过连杆和螺栓固定在主体机架上,长度优选为打麻滚筒21的四分之一弧长,打麻滚筒21的外圆与弧形打麻凹板23之间留有间隙,优选为5mm-40mm,其间隙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节。

这样一来,进入打麻滚筒21与弧形打麻凹板23间隙中的麻秆,在旋转的打麻滚筒21作用下,麻秆在打麻滚筒21外周的打板22与打麻凹板23之间的打麻间隙中被多次拍打、挤压和刮制,大部分碾碎后的麻骨在打麻滚筒21外周面的打板22拍打下被抛出机外。

上述送麻装置3设于打麻装置2的下方,通过轴承座15而安装在主体机架上,送麻装置3是一组带式输送器,包括驱动轮、从动轮和卷设在驱动轮和从动轮表面的平皮带,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驱动轮及从动轮不断旋转进而带动平皮带运动,完成麻秆的传输。

请参考图5,图5为图1中换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换向装置4包括换向滚筒41,该换向滚筒41设于送麻装置3的出麻口位置,换向滚筒41的安装中心的高度低于送麻装置3出口料的高度,其具体数值应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换向滚筒41的外周面安装有换向板42,可以沿外周面的周向均匀分布,换向板42可以为钢板、木板或塑料板,换向板42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为换向板42与通过换向板42与换向滚筒41的相交线、沿换向滚筒41的切线方向所构成平面的夹角,优选为45°-60°,换向板42起到阻挡作用,换向板42的倾斜设置,可以防止麻秆被分散抛出,实现了麻秆的集中抛出,当然,换向板42的安装角度,应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本文不做限定。

请参考图6和图7,图6为图1中麻屑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左视图。

上述麻屑清理装置6包括纤维夹持主动轮61、纤维夹持从动轮62以及纤维夹持链63或者为纤维夹持绳,维夹持主动轮61与纤维夹持从动轮62平行设置,两轮的外周面安装有纤维夹持链63,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维夹持主动轮61和纤维夹持从动轮62周步转动,进而带动纤维夹持链63不断运动,此外,维夹持主动轮61及纤维夹持从动轮62的下方还设有锥形清理滚筒65,该锥形清理滚筒65的外形为锥形结构,其轴线与纤维夹持链63的运动方向相平行,当纤维夹持链63向前运动时,锥形清理滚筒65进行与纤维夹持链63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做圆周运动,锥形清理滚筒65的外周面还安装多个清理齿板66,优选的,多个清理齿板66沿清理滚筒65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当然,也可以为非均匀运动,这样一来,换向后的麻秆末端沿着纤维夹持链63被运输至清理滚筒65上方紧贴清理滚筒65表面向前运行,清理齿板66即对麻秆表面的麻屑及麻壳进行剥除,从而得到洁净的纤维。

为了保证苎麻纤维在纤维夹持链63的夹持输送过程中不会因清理滚筒65的刮打而脱落,在纤维夹持链65下传动部分的上方设置有压紧弹簧64,该压紧弹簧64一端安装于位于清理滚筒65上部的护罩板上,另一端安装在纤维夹持链65下传动部的上方,沿纤维夹持链63运动方向分布,通过调节压紧弹簧64的压力大小,可以改变对其夹持的苎麻纤维的夹持力,从而改变苎麻纤维的夹紧程度。

请参考图8和图9,图8为图1中接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左视图。

还可以在换向装置4与麻屑清理装置6之间设置接麻装置5,接麻装置5设于换向滚筒41的出料口处,接麻装置5包括接麻机架51、接麻主动轮53、接麻从动轮54、安装于接麻机架51顶部的接麻绳52或接麻链条,以及安装于接麻机架51左右两侧的护板55,其中,接麻机架51安装在地面上,接麻装置5的安装方向与换向装置3的安装方向相垂直,并且与换向滚筒41的出料口保持约为40mm-80mm的距离,其间距大小可以根据换向装置4的出料位置进行调节,此外,护板53安装在接麻机架51的左右两侧,接麻绳52或接麻链通过接麻轮而安装在接麻机架51的上方,接麻绳52或接麻链的下方紧贴护板55上端运行。换向装置4将带有“鼠尾”的麻秆末端抛甩至护板55的外侧,即清理滚筒65外侧,麻秆首端被抛甩至护板55的内侧,实现了麻秆的换向,换向后的整个麻秆纤维被接麻绳52沿护板55的外侧向前运输至麻屑清理装置6中,在纤维夹持链63和压紧弹簧64的压紧力作用下向前运动,锥形清理滚筒65在旋转运动中实现对末端纤维表面的麻屑和麻壳进行清理,从而获得洁净的纤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左、右”方向指的是图8中的左、右方向。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动化苎麻剥麻装备,具有如下优点:

1、无需人力手拉,实现了麻秆的喂入、剥麻、换向及麻屑清理的一次性、连续性、自动处理,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

2、通过打麻装置2、换向装置4和麻屑清理装置5的结合,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鼠尾”问题;

3、各装置结构紧凑、装置大小适中、占地空间小,满足了中小规模企业的麻类纤维加工的需求;

4、剥麻彻底、效果好,经实际生产表明,经该装备处理的麻料纤维的含杂率低于1%,含胶率小于28%,符合了纺织工业对于麻秆纤维含量的相关标准。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自动化苎麻剥麻装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